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3447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docx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

植物学实习报告范文精选5篇

实习报告是展示自身实习收获成长的重要报告,那么实习报告该如何写呢?

精选了一些关于实习报告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一、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观察,准确、熟练掌握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认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研究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习科学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和提高。

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

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

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

现在我将自己熟悉的植物展现出来。

四、实习心得

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

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

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能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奇与美丽的惊叹与热爱之情。

我们学会了独立思考、团结互助、不停探索。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知识,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

我们在实习过程中积极运用课堂知识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仔细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

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印象,而且培养了我们对课本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烟台的风光。

从这几次的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1、前言

通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

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1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

(1)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学会识别植物的途径,增强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4)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

(5)搞清亚热带气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通过实习可以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2实习时间:

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5日;20XX年6月29日至7月3日。

1。

3实习地点与实习地自然概况:

5月20日~5月25日:

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周边植物,校园内;

6月29日~7月3日:

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渔港公园。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为校内和湛江的周边地区。

湛江地处北回归线的南侧,为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交界地区,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气候资源优越。

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无霜,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丰富,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农林牧业产品。

该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规范,管理比较完善,符合本次实习的要求。

2、实习日程与实习内容:

5月19日:

植物学课程实习动员大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讲授。

5月20日:

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观察与识别。

5月21日:

常见野生植物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2日:

山地植物的识别、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3日:

常见农田杂草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4日:

鉴定与标本。

5月25日:

休息。

6月30日:

热带经济植物种类识别

7月1日:

了解当地种苗培养技术,参观花卉市场。

7月2日:

红森林生态调查,参观渔港公园。

7月3日:

温习寸金公园,校内植物的鉴别。

7月4日:

植物鉴别考试,实习资料,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1)植物标本采集与植物标本制作: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识别,对采集部位的不同要求,野外采集保存方法等。

学习干制腊叶标本制作方法。

包括:

高等植物的标本选取,整形,野外资料记录,和标本编号,干制过程。

(2)农田杂草的物种调查:

学习和掌握植物样方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

(3)植物的常规分类鉴定:

学习借助《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和其他资料,观察,分析标本形态结构特征,对植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

(4)后期:

学习干制标本的后期制作,进行分类学实习资料的。

3、实习结果与分析:

(1)到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内、南亚热带植物园、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

20XX年5月20日至7月3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实习,对湛江植物的分布、植物种类等进行了考察,选择了寸金公园、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论在知识面,还是在野外的生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对亚热带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其中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植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寸金公园处于湛江市区内,座落在赤坎区西侧,是湛江的八景之一,是湛江市的亚热带园林式公园,是市区内保存得较有价值的“植物王国”。

20XX年5月20日至20XX年5月21日两天,我们分组对寸金公园的植物进行了全面考察。

在寸金公园的两天考察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踏查,对公园里的植物进行全面的辨认,记录植物名称用途,且进行了全面。

进行了两天的寸金公园考察后,我们认识了寸金公园内众多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其植物分布:

公园里的植物以乔木为主。

道旁主要是高大树木,譬如棕榈科的砂糖椰子,油棕,乔木类的大叶榕,萍婆,黄葛榕,石栗等等。

湖里有睡莲,水棉等水生植物,阴暗潮湿的斜坡上长着密集的草本植物,蕨类……在这两天中我们也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压制标本。

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工具书的查阅,我们基本上认识了寸金公园的植物,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其植物的科属、种名、用途如下:

(1)桃金娘科:

桃金娘,全株药用,果可食用和酿酒。

(2)使君子科:

榄仁树,观赏植物,种子供炸油食用或入药,树皮与幼叶可作为染料。

(3)棕榈科:

大王椰子,庭院及行道绿化观赏树。

(4)苏木科:

洋蹄甲,木材供农具及家具用材,可作行道及庭院绿化树。

(5)苦楝科:

桃花心木,木材作农具及舟车等材料,作行道、庭院绿化观赏。

考察完寸金公园后,我们去考察广东省湛江东海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ZUI多的地区,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的一个自然保护区。

我们听取有关人员作详细介绍和观察室内的红树林的模型、看到东海岛红树林的形成过程的录像对红树林进行了解。

“红树林”名称的由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可以提炼红色染料,马来人于是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林。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是生物多样性ZUI丰富的区域之一。

红树林是陆地过度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故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称。

而海岛红树林是“海上森林”。

由于不同红树林种适应滩涂土壤条件、海水漫泡程度以及演替阶段不同,各个种都有特定生长区域,分布在滩涂的不同部位,在滩涂平面上形成与海岸带相垂直的生态序列。

通过考察调查,我们得知红树林有红海榄、桐花、秋茄、木榄、白骨壤等品种。

在20XX年5月22日至20XX年5月25日,我们还分别对森林公园、校周围植物进行了考察。

在这几天的考察中,认识了印度紫檀、金银花,虎刺梅,野生猪笼草等等。

6月30号我们对南亚热带植物园进行了考察。

导游带我们快速踏查了南亚热带植物园,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认识了很多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如:

绞股蓝,疯痳树,指甲花等。

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珍贵的人工培育品种,而且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品种,如印度紫檀、印度第伦桃、澳洲坚果、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有特殊香味的百香果(鸡蛋果)、听到音乐会跳舞的跳舞草,世界ZUI毒的植物之一——见血封喉等等。

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森林公园的植物、南亚植物园的奇花异果,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眼光,使我们都不断称奇,都伫立在它们面前不想离开。

我们这次实习的时间比较匆忙,很多植物还没深入了解,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的异同,进而了解它们所属的科属的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印象ZUI深的是豆科,因为它十分常见,又喜欢吃豆类食物。

从它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分析它的特征是木本或草本。

常有根瘤。

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

花两性,5基数;花萼5,结合;花瓣5,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个,往往成两体;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胚珠。

荚果。

种子无胚乳。

(2)农田杂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周密的调查、细心的调查,我发现农田作物与杂草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

作物叶变黄,被虫子吃。

杂草分布过多,导致作物养分不足,生长状况不良。

我觉得,适当的除杂草、除虫能改善作物和杂草、昆虫之间的营养关系,缓和竞争关系。

这样才能使作物得到更高产量,更好的质量。

(3)标本的压制。

标本采集回来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标本的压制和干燥,目的是迅速压干新鲜含有较多水分的植物标本,将其制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保证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不起很大变化,并防止植株部分脱落。

1)标本和修剪的注意事项有:

①将标本折叠或修剪成与台纸相应的大小(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

②将枝叶展开,反折平铺其中一小枝或部分叶片。

调整植物体上过于密集的枝叶及花果(保留叶柄以表明叶片的着生方式和着生位置,花果部分不要重叠)。

③茎或小枝要斜剪,以便观察中空或含髓的内部结构。

④大叶片可从主脉一侧剪去,并折叠起来,或可剪成几部分。

⑤草本植物可折成V形或N形、W形。

如根部泥土过多,则应干净后再压制。

⑥野外采集的弱软花朵花序可散放在餐巾纸或卫生纸中干燥;若为筒状花,花冠应纵向剖开。

⑦若果实过大可切成片状后干燥。

2)标本压制的注意事项:

注意调整由于标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使木夹内的全部枝叶花果受到同等的压力。

压制时应注意植物体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吸水纸外,否则标本干燥时,伸出部分会缩皱,枯后也易折断。

在ZUI初的几天,特别要勤换纸,每天应换干燥的吸水纸至少1-2次,标本基本上干燥了,则可隔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全部干燥为止。

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备以后使用。

在换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标本进行继续修整,铺展枝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烂等。

由于之前有些事项我们没有注意到,例如大叶片可以剪成几部分,大的果实可切成片,因此我们组几乎没有大叶子标本,大的果实没有切片,整个压制,干燥不了,发霉坏掉了,或不敢要植物的果实。

压制过程,我们并没有对标本进行继续修剪,霉烂清除得也不够。

放假时,标本已基本干燥,但偏逢上南方的雨季,我们都回家去了,标本再没换过纸,一些标本因此坏掉了,但总的来说还算成功。

4、实习收获和感受:

这次实习我们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说有点辛苦,但收获匪浅。

通过农田杂草物种调查综合实验,进行农田杂草样方调查,农田杂草物种调查;我大体上认识湛江周围的植物,尤其公园中的植物;学会了通过辨认植物的科属,进而辨认植物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

在实习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

培养了初步的野外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在野外工作中运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互助中增进了友谊,锻炼了意志品质。

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我还了解到:

每一种植物既有与其同科植物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因为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辨认它们,例如:

桃金娘,水蒲桃等有自身各自特有的气味:

木麻黄有退的鳞叶;对于同一科的植物则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分辨,例如短长鱼尾葵可通过是否是簇生来区别:

椰树树杆比假槟榔树杆光滑和节间较短等;通过对湛江植物分布的观察可以得出亚然带地区的植物埀直分布规律:

阔叶林——灌木林——草甸区——水域;对于采集标本一定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可持续地采集。

整个过程,我一直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从没有把实习当作旅游,而是认真对待。

在实习时,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作记录,不懂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请教老师。

采集植物回来以后认真辨认和压制标本,记好实习日记。

实习中,我认识了200多种植物,了解部分植物的用途,了解到红森林的作用:

红树林由于特殊的位置、环境,注定其有特殊的作用。

(1)红树林生长茂密,根系发达,相互交错,减缓风浪对海岸的冲击,保护堤坝基围。

(2)红树林能净化水源,防止赤潮发生。

(3)丰富渔业区,这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腐生植物提供了栖息地。

(4)药用价值:

因富含单宁,它有收敛、止血等作用。

(5)食物利用:

海桑果实可直接生食,其它的经处理可食用、作软饮料等。

(6)旅游业开发:

由于红树林的特殊作用,可利用作环保宣传、科普教育等。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通过植物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的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的理论知识。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认识,实习的过程是难忘的,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

知识要温故而知新,所以,我们有时间就得常逛逛公园,多跑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更多的生物知识。

5、实习意见和建议:

我们的野外实习没有真正到野外去见习,虽然经济不许可,但我还是觉得植物野外实习应亲临野外,亲临大自然。

湛江地区的植物分布不是很集中,植物的种类不是很多主要是适应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植物。

有一些情况令我们担忧,有些植物、植被,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遭到了破坏,树木被砍伐、红树林遭破坏等。

在此,我建议加强植物保护区的管理,在各中小学加大保护植物的教育宣传力度,深入农村对村民进行保护大自然教育,加强环保意识,宣传开发的科学发展观,使开发利用应有序化,避免出现经济效益而破坏生态效益的情况;发展高新科技,人工研究与繁殖植物,实现物种的快速繁殖。

还要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意识,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减少急功近利,经济利益的驱动的破坏行为。

政府要适当增加一些植物品质的引进,使湛江公园的植物更加丰富,成为科学考察、科学实验的试验基地。

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保护公园的植物,使湛江成为度假、旅游、休憩的场所。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

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

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

海拔927。

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

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

2实习内容

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

ZUI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

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

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

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

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

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

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

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

木本还是草本?

直立还是攀缘?

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ZUI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

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ZUI实用有效的。

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

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

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

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

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

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

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

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

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

而让我收获ZUI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

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

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

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

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凡强老师是我ZUI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

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

这人真神了!

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什么植物。

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XX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

拿去凡强一下!

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__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

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

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

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

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

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