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3461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竹浆将何去何从.docx

竹浆将何去何从

[高端论坛]

 

中国竹浆造纸向何处去(图)

 

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陈绪和

 

更新时间:

2008-10-2319:

06:

11    来源:

《中国林业》杂志2008年第10A期

 

【字号    】

  【】

  【】

  【】

【】

 

  

陈绪和:

1964年7月南京林学院毕业后在中国林科院工作,历任木材工业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处处长(副司局级),国际竹藤组织副总干事。

曾任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森林工业委员会副主席、林业委员会主席。

现为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竹藤组织终身资深研究员、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林学会木材工业分会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南京林业大学兼职教授、《木材工业》编委会主任。

 

中国竹浆造纸向何处去

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造纸产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容量大,可拉动林业、农业、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造纸工业企业3600家,生产能力约7000万吨,纸及纸板产量达5600万吨,消费量达5930万吨,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有这些主要特点:

政策环境基本建立,林纸一体化发展形成共识;生产消费快速增加,行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

■竹浆造纸意义重大

我国造纸产品的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这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造纸以木浆为主,木浆比重占95%。

我国森林资源短缺,木浆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每年耗资约60亿美元(居进口商品用汇第三位)进口纸和纸浆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005年我国人均纸品消费45公斤,低于全球人均消费57公斤的水平,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300公斤的差距更大。

预计2010年我国纸和纸板的生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消费量将达到6860万吨;到2020年,我国纸品消费量将达1亿吨,届时我国木浆缺口将高达3000万吨。

然而,竹浆造纸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竹材纤维细长,是除木材外的重要造纸纤维原料。

竹浆的性能介于针叶材木浆和阔叶材木浆之间,明显优于草类浆,竹浆可单独或与木浆、草浆合理配用,生产多种质优价廉的文化、生活和包装用纸。

利用竹子生长快、周期短、可再生、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的特点,培育优质丰产竹林,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林纸一体化的竹浆生产基地,有利于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得以持续发展,减少纸及纸浆的进口,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据报道,世界上较多利用竹子制浆造纸的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泰国和中国等。

其中,印度年产竹浆136万吨,印支半岛(包括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90万吨,中国60万吨。

我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中心,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40多属500多种,竹林种类、面积和蓄积均居世界前列,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外,各省均有分布和栽培。

随着现代制浆造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竹浆生产工艺和污水处理工艺也趋成熟,且大部分设备可以选用国产产品。

近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为竹浆产业发展竹资源提供了条件,部分地区已形成了以造纸工业为龙头的产业链。

利用竹材作为“第二木材”用于造纸,特别是利用被称为“杂竹”的目前用途有限的丛生竹用于造纸,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我国造纸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竹浆造纸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古代的竹材造纸全部为手工作坊生产,久负盛名的有四川贡川纸、江西官堆纸、浙江毛边纸、湖南浏阳纸以及四川、江西、福建的连史纸等。

竹浆用于机制纸则始于近代上世纪的40年代,浙江省龙泉纸业改进坊用半机械化方法以竹浆生产代用新闻纸,四川宜宾中元造纸厂用漂白竹浆生产机制打字纸、道林纸、书写纸等。

看看我国竹浆造纸的现状。

目前,我国竹材制浆造纸主要企业有四川宜宾纸业集团每年20万吨、雅安中竹纸业每年现为5.5万吨,正在扩建为每年20万吨、广西柳江造纸厂每年20万吨,在建中,广东广宁鼎丰纸业每年10万吨及贵州赤水赤天化纸业股份公司每年20万吨等。

 

在建竹材制浆造纸项目有:

中竹邵武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年15万吨),重庆龙璋纸业有限公司(每年10万吨)等。

此外,泸州市纳溪区拟建年产纸浆40万吨以上浆厂,中竹纸业集团拟在四川建设100万吨漂白竹浆项目,其中依托雅安中竹纸业公司技改扩建15万吨、乐山造纸厂技改扩建20万吨、泸州江门造纸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扩建20万吨,云南景洪市竹浆纸厂项目拟建年产9.5万吨漂白商品竹浆厂等。

那么,竹浆造纸的前景怎样呢?

缓解我国纸浆短缺的状况,符合国家调整造纸工业原料结构的总体原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在2005年末的基础上要新增制浆生产能力555万吨,其中竹浆能力120万吨;2010年以后以造纸林基地配套建设制浆能力1760万吨,其中竹浆能力395万吨;竹浆发展布局重点是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为推广竹浆造纸业规模制浆、集中造纸的生产模式,促进产业的清洁发展,《专项规划》规定,新建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的起始规模是:

化学竹浆单条生产线能力一般要达到年产10万吨及以上;造纸单条生产能力要达到年产10万吨及以上。

我国竹浆造纸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我国竹浆造纸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竹浆造纸强势企业少,总体技术装备和规模效益水平低;优质原料缺口大,进口依存度高;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装备研发能力差,先进装备依靠进口;外商投资结构有待优化,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紧迫。

■发展竹浆造纸的建议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全面构建装备先进、生产清洁、发展协调、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的现代竹浆造纸产业,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特提出以下建议,供领导部门决策参考。

(一)认真执行国家发改委《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稳步推进《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的实施,在认真调查研究和科学认证的基础上,搞好竹浆造纸项目的规划和立项审批。

发展竹浆产业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

制浆造纸重点发展和调整省区应编制造纸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内容必须符合国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的总体要求,并报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应根据国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编制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报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福建等省区对发展竹浆造纸的热情高涨,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拟订项目,招商引资。

但竹浆造纸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原料基地和环境容量。

就云南省来说,竹子种类虽多,但成片的、大面积的人工竹林并不多见。

因此必须做到科学规划,慎重立项,防止一哄而上。

(二)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鼓励现有林场及林业公司与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共建造纸原料林基地。

企业建设造纸林基地要符合国家林业分类经营、速生丰产林建设规划和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且必须符合土地、生态、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

在基地建设中,要优选生长量大、生长期短的造纸用丛生竹种。

目前已投产的黔北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选用速生高产杂交丛生竹——撑绿竹建立原料基地,取得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出笋多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技术创新,支持重点科研机构和院校加强优质高产造纸用丛生竹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重点科研机构与设计单位、造纸企业、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开展高得率、低污染、低能耗制浆等竹浆造纸先进技术开发和研制,支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成果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建设。

组织实施重大装备本地化项目,提高技术与装备制造水平和国产化水平。

(四)加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竹浆造纸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淘汰产品质量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小企业,提高水资源、能源、土地和竹材、木材等原料的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造纸产业。

(五)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指标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

新建制浆造纸项目必须从源头防止和减少污染物产生,消除或减少厂外治理。

现有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逐步实现清洁生产,减少“三废”的排放。

鼓励公众参与并监督企业环境保护行为,积极推行环境认证、环境标识和环境保护绩效考核制度,严格实行环境执法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六)提高标准化水平,加快制定竹浆造纸的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才,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八)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反映和研究产业发展情况,加强产业发展问题的分析,提出产业发展建议。

 

 

 

(作者:

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   陈绪和)        (编辑:

编辑)    

 

附件:

      

评论

竹浆造纸简介

时间:

2009年11月05日来源:

作者:

点击:

356次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浆造纸的国家,但造纸工业落

 

   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浆造纸的国家,但造纸工业落后,工厂规模小,技术装备差,产品质量低下。

世界造纸以木浆为主,木浆比重占95%。

我国造纸木浆占12.2%,竹浆仅占1.6%,以低质的草浆为主。

有资料表明,我国和纸板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每年不得不花费几十亿美元的巨资进口纸浆和纸产品,据预测,到2005年,我国商品木材需求缺口达7000万立方米。

木材资源短缺,但我国拥有世界最丰富的竹资源。

因此,专家们提出,以竹代木,制浆造纸,是解决我国木浆短缺,促进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专家认为,竹子是除木材之外最好的造纸原料,适宜于制造中高档纸。

据专家分析,竹材的纤维形态及含量与最适宜造纸的针叶木很近似,纤维素含量高,纤维细长结实,可塑性好,纤维长度介于阔叶木和针叶木之间,是制浆造纸的优质原料。

随着科学技术和造纸工业的发展,连续蒸煮和无氯无污染漂白等新技术已成熟,能有效解决原制浆工艺中竹浆白度、纤维度较差等技术难题,同时污染物的排放也可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竹浆可单独或与木浆、草浆合理配比,生产出质优价廉的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和包装用纸。

在竹材制浆搞得最好的印度,造纸工业迅速发展,年产竹浆60万吨以上,最大的厂家可日产浆300吨。

   从资源和效益上看,林业上统称为“杂竹”的丝生竹,与散生单轴的毛竹相比,适应区更广,更具易栽培、成活率高、轮伐期短、生产量大的特点。

一般3年即可间伐,年亩产竹材1至2吨,如经选育,可达3至4吨。

每造1吨纸约需4吨鲜竹,国家规定竹浆纸厂的合理规模为年产5万吨以上。

据专家们对现有年产5万吨左右的竹浆纸厂考察,吨纸利税率为35%以上,经济效益可观。

   专家认为,利用竹子生长快、周期短、可再生,一次造林,年年受益的特点,培育优质丰产竹林,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林纸一体化的竹浆生产基地,已成为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得以持续发展,减少纸及纸浆的进口,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竹子制浆造纸技术是很成熟的技术,有很多厂家用竹子造纸,我国有丰富的竹材资源,竹浆黑液碱回收的成熟经验,造纸用竹材品种,纤维特性及制浆造纸生产技术的研究的成果。

中国古代的竹材造纸全部为手工作坊生产,久负盛名的有四川贡川纸、江西官堆纸、浙江毛边纸、湖南浏阳纸以及四川、江西、福建的连史纸等。

竹浆用于机制纸则始于近代上世纪的40年代,浙江省龙泉纸业改进坊用半机械化方法以竹浆生产代用新闻纸,四川宜宾中元造纸厂用漂白竹浆生产机制打字纸、道林纸、书写纸等。

   竹浆造纸向何处去

   纸及纸板的消费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

造纸产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规模效益显著的特点,其产业关联度强,市场容量大,可拉动林业、农业、印刷、包装、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目前,我国造纸工业企业3600家,生产能力约7000万吨,纸及纸板产量达5600万吨,消费量达5930万吨,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世界造纸工业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

“十五”期间我国造纸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有这些主要特点:

政策环境基本建立,林纸一体化发展形成共识;生产消费快速增加,行业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原料结构有所改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重组力度加大,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污染防治初见成效,资源消耗进一步降低。

  为了造纸,我国每年不知要砍伐多少本已稀缺的树木;为了造纸,我国进口木材,居进口商品用汇第三位。

鉴于此,我国专家将目光瞄准了竹子。

调整我国纸业原料结构已迫在眉睫,大力发展竹浆,以取代木浆是解决我国纸业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比较现实的方法,以弥补我国目前中高档纸浆的巨大缺口,还可保护生态,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用竹浆代替木浆也是生态保护的迫切需要。

  

  对于造纸业来说,木质纤维无论从性能还是工艺上都远高于禾草质纤维,然而,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

自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国内木材的采伐更受限制,从木材消耗总量分析,1993年到2000年,国产材年均递减1.1%,而3.6%的商品木材消费年均增长是靠14.7%的进口增幅“硬顶”上去的。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保护势在必行。

这种现实决定了我国木材纤维供应将呈下降趋势。

据预测,2005年,我国商品木材需求缺口7000万立方米。

  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00多种,栽培面积、蓄积及年产量居世界之冠。

据统计,目前全国竹林面积达420万公顷之多,占世界四分之一,竹林年砍伐量约900万吨,且竹材成材期短,一次栽种能连续多年使用。

   竹浆造纸意义重大

   我国造纸产品的市场供求矛盾突出,这是不争的事实。

世界造纸以木浆为主,木浆比重占95%。

我国森林资源短缺,木浆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每年耗资约60亿美元(居进口商品用汇第三位)进口纸和纸浆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005年我国人均纸品消费45公斤,低于全球人均消费57公斤的水平,与发达国家人均消费300公斤的差距更大。

预计2010年我国纸和纸板的生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消费量将达到6860万吨;到2020年,我国纸品消费量将达1亿吨,届时我国木浆缺口将高达3000万吨。

   然而,竹浆造纸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竹材纤维细长,是除木材外的重要造纸纤维原料。

竹浆的性能介于针叶材木浆和阔叶材木浆之间,明显优于草类浆,竹浆可单独或与木浆、草浆合理配用,生产多种质优价廉的文化、生活和包装用纸。

利用竹子生长快、周期短、可再生、一次造林、永续利用的特点,培育优质丰产竹林,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建立林纸一体化的竹浆生产基地,有利于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得以持续发展,减少纸及纸浆的进口,进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据报道,世界上较多利用竹子制浆造纸的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泰国和中国等。

其中,印度年产竹浆136万吨,印支半岛(包括泰国、缅甸、柬埔寨、越南)90万吨,中国60万吨。

我国地处世界竹子分布中心,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40多属500多种,竹林种类、面积和蓄积均居世界前列,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外,各省均有分布和栽培。

   随着现代制浆造纸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竹浆生产工艺和污水处理工艺也趋成熟,且大部分设备可以选用国产产品。

近年来,国家在西部地区实施的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为竹浆产业发展竹资源提供了条件,部分地区已形成了以造纸工业为龙头的产业链。

利用竹材作为“第二木材”用于造纸,特别是利用被称为“杂竹”的目前用途有限的丛生竹用于造纸,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我国造纸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竹浆造纸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中国古代的竹材造纸全部为手工作坊生产,久负盛名的有四川贡川纸、江西官堆纸、浙江毛边纸、湖南浏阳纸以及四川、江西、福建的连史纸等。

竹浆用于机制纸则始于近代上世纪的40年代,浙江省龙泉纸业改进坊用半机械化方法以竹浆生产代用新闻纸,四川宜宾中元造纸厂用漂白竹浆生产机制打字纸、道林纸、书写纸等。

   看看我国竹浆造纸的现状。

目前,我国竹材制浆造纸主要企业有四川宜宾纸业集团每年20万吨、雅安中竹纸业每年现为5.5万吨,正在扩建为每年20万吨、广西柳江造纸厂每年20万吨,在建中,广东广宁鼎丰纸业每年10万吨及贵州赤水赤天化纸业股份公司每年20万吨等。

 

   在建竹材制浆造纸项目有:

中竹邵武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每年15万吨),重庆龙璋纸业有限公司(每年10万吨)等。

此外,泸州市纳溪区拟建年产纸浆40万吨以上浆厂,中竹纸业集团拟在四川建设100万吨漂白竹浆项目,其中依托雅安中竹纸业公司技改扩建15万吨、乐山造纸厂技改扩建20万吨、泸州江门造纸有限责任公司技改扩建20万吨,云南景洪市竹浆纸厂项目拟建年产9.5万吨漂白商品竹浆厂等。

   那么,竹浆造纸的前景怎样呢?

缓解我国纸浆短缺的状况,符合国家调整造纸工业原料结构的总体原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在2005年末的基础上要新增制浆生产能力555万吨,其中竹浆能力120万吨;2010年以后以造纸林基地配套建设制浆能力1760万吨,其中竹浆能力395万吨;竹浆发展布局重点是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从成本上看,中竹纸业集团把竹浆与品质相当的松木和桉木比较发现,竹浆单位成本低于木浆。

  便宜是否没好货?

已有的生产实践表明:

竹浆的性能介于针叶木与阔叶木之间,明显优于草类浆,可以替代阔叶木浆并减少针叶木浆用量,用于制造各种纸张包括多种中高档纸品;竹子制浆生产工艺成熟可靠,且大部分设备可以采用国产品;污染治理工艺技术成熟,“三废”可以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

  生态效应是发展竹浆造纸的又一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云、贵、川、渝、桂、 湘、赣等中西部地区资源得天独厚,非常适宜制浆造纸的竹种生长。

   为推广竹浆造纸业规模制浆、集中造纸的生产模式,促进产业的清洁发展,《专项规划》规定,新建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项目的起始规模是:

化学竹浆单条生产线能力一般要达到年产10万吨及以上;造纸单条生产能力要达到年产10万吨及以上。

   我国竹浆造纸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我国竹浆造纸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竹浆造纸强势企业少,总体技术装备和规模效益水平低;优质原料缺口大,进口依存度高;资源消耗较高,污染防治任务艰巨;装备研发能力差,先进装备依靠进口;外商投资结构有待优化,统筹协调发展任务紧迫。

  竹浆造纸前景广阔

  从目前实际运作的情况看,竹浆造纸已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中竹纸业集团有限公司依托“以竹代木”的成熟技术,开始运作雅安竹浆项目,目前已初见成效。

  在《竹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研讨会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造纸协会、国家环保总局、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等数十位业内专家建议:

要建立竹林基地,探索合适的基地经营模式;要实施竹、浆、纸一体化;呼吁国家重点支持现有竹浆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跨地区重组,在2005年左右培养一两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纸业大集团;在资金政策上,建议国家以中长期无息贷款、无偿补贴和国债贴息等方式给重点企业扶持,并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以便企业在短期内成长为可与国外巨头抗衡的纸业航母。

  与会专家认为,利用竹浆造纸,可以有效利用中西部的丰富资源,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相结合。

建设竹子原料基地,既解决了农民退耕之后真正能“退下来,稳得住”,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大开发。

在竹子资源丰富的中西部推进竹、浆纸一体化的进程,使之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为他们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以种植广西撑绿杂交竹为例:

每亩前三年营林施肥投资约450元,第三年末即可采伐,可连续采伐二三十年。

按平均每亩产鲜竹材3至5吨计,每吨竹子现行收购价300元计算,一次造林后不必重新种植、只需合理施肥管护即可每年每亩为农民和地方财政增收600至1000元。

中长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更加明显。

同时,还能改善和保护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保护森林资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有人预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竹浆工艺将是我国纸业与国外抗争的撒手锏。

  据预测,2005年我国纸业木浆需求量将达到925万吨,到2015年需要木浆1780多万吨。

如果完全依靠发展木浆,势必受到木材轮伐期长、木材原料无法在短期内大量供给的限制。

专家分析,竹木并举,计划至2005年发展300万吨竹浆,至2015年发展800万吨竹浆,才能合理地调整造纸行业的原料结构。

毋庸置疑,拥有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竹浆造纸,是一座巨大的等待开挖的金矿!

   发展竹浆造纸的建议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全面构建装备先进、生产清洁、发展协调、增长持续、循环节约的现代竹浆造纸产业,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特提出以下建议,供领导部门决策参考。

   

(一)认真执行国家发改委《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稳步推进《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的实施,在认真调查研究和科学认证的基础上,搞好竹浆造纸项目的规划和立项审批。

   发展竹浆产业必须充分考虑区域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

制浆造纸重点发展和调整省区应编制造纸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其内容必须符合国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的总体要求,并报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大型制浆造纸企业集团应根据国家造纸产业发展政策编制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报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备案。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福建等省区对发展竹浆造纸的热情高涨,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拟订项目,招商引资。

但竹浆造纸产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原料基地和环境容量。

就云南省来说,竹子种类虽多,但成片的、大面积的人工竹林并不多见。

因此必须做到科学规划,慎重立项,防止一哄而上。

   

(二)加快推进林纸一体化,鼓励现有林场及林业公司与国内制浆造纸企业共建造纸原料林基地。

企业建设造纸林基地要符合国家林业分类经营、速生丰产林建设规划和全国林纸一体化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并且必须符合土地、生态、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定。

   在基地建设中,要优选生长量大、生长期短的造纸用丛生竹种。

目前已投产的黔北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工程项目选用速生高产杂交丛生竹——撑绿竹建立原料基地,取得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出笋多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技术创新,支持重点科研机构和院校加强优质高产造纸用丛生竹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究开发,支持重点科研机构与设计单位、造纸企业、装备制造企业联合开展高得率、低污染、低能耗制浆等竹浆造纸先进技术开发和研制,支持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成果服务平台与信息网络建设。

组织实施重大装备本地化项目,提高技术与装备制造水平和国产化水平。

   (四)加强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竹浆造纸企业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淘汰产品质量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小企业,提高水资源、能源、土地和竹材、木材等原料的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造纸产业。

   (五)推进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指标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

新建制浆造纸项目必须从源头防止和减少污染物产生,消除或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