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3543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6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地理创新设计人教版全国通用必修一名师公开课精品讲义期末综合检测一Word版含答案

期末综合检测

(一)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天体系统结构图,完成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d是人类已知的宇宙部分 ②水星所在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a ③由b系统示意图可知,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安全的 ④北极星与c是在同一恒星系统中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下列关于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天体是地球

B.哈雷彗星处在b系统

C.狮子座流星雨现象不会在c系统出现

D.b系统中除c星球外还有存在生命的行星

解析 第1题,d的半径是200亿光年,说明d是总星系,目前,总星系是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①项正确;水星是行星,属于太阳系,比太阳系低的天体系统是类似于地月系这样的行星系统,因此,太阳系是包含水星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而a是银河系,故②项错误;读图可知,太阳系的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时,行星及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安全,③项正确;读图可知c是地月系,b是太阳系,地月系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北极星不在太阳系内,因此,北极星与地月系不在同一恒星系统中,④项错误。

第2题,读图可知,b是太阳系,中心天体应是太阳,A项错误;哈雷彗星是太阳系内的一颗彗星,B项正确;c系统是地月系,流星雨是出现在地球大气层内部的现象,C项错误;就目前人类的探测结果,除地球外,没有发现生命存在,D项错误。

答案 1.C 2.B

下表为北半球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表(可能总辐射:

考虑了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

考虑了受大气和云的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据表,回答3~4题。

纬度(°N)

64

50

40

30

20

0

可能总辐射(W/m2)

139.3

169.6

196.4

216.3

228.2

248.1

有效总辐射(W/m2)

54.4

71.7

98.2

120.8

132.7

108.8

3.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B.地形

C.大气环流D.洋流

4.导致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②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纬度高,白昼时间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④云层厚,保温效应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①②

解析 第3题,根据表格数据,可能总辐射量随着纬度的增加面降低,所以主导因素是纬度,A对。

地形、大气环流、洋流与可能总辐射量变化规律之间没有相关性,B、C、D错。

第4题,表中最大有效总辐射量低纬度高,中高纬度低,因为低纬度区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对。

副热带地区,多晴天,云层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②对。

纬度高,虽然白昼时间长,但是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③错。

云层厚,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④错。

答案 3.A 4.D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地球上部分地点的太阳光被月球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

下图为日全食照片,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太阳被月球遮挡的发光部分是太阳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对流层

6.发生在色球层的太阳活动有(  )

A.黑子B.耀斑

C.太阳风D.极光

解析 第5题,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太阳圆盘,是太阳的光球层。

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但不能遮挡住色球层及日冕层。

但由于日冕层的可见光太少了,所以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色球层,故选A。

第6题,该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分布。

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

故答案选B项。

答案 5.A 6.B

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俄罗斯北部的科拉半岛,1966年设计,1970年开钻,1992年7月停工,现在井深12262米。

结合下图,回答7~8题。

7.该钻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地心

8.关于该钻井最深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8~9km/s之间

B.此处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C.此处可能为硅镁层

D.此处为岩浆的发源地

解析 第7题,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陆壳平均厚度是33千米,该钻井的最深处12262米,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壳,A对。

没有陆壳的厚度,不可能到达地幔、地核、地心的位置,B、C、D错。

第8题,根据材料,该钻井最深处仍位于地壳中,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3~6km/s之间,插图错,A错。

此处位于地壳内,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是地幔,B错。

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D错。

此处位于地壳内,可能为硅镁层,C对。

答案 7.A 8.C

读世界某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

亿焦/平方米/年),完成9~10题。

9.导致甲地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洋流

10.乙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甲地多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大

B.距海较远,多晴朗天气

C.地势较高,空气较稀薄

D.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解析 第9题,图中①地位于赤道地区,纬度低,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太阳辐射季节变化较小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正确。

第10题,图中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总量多,最主要原因是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D正确。

答案 9.A 10.D

读下面的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准格尔盆地

1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D.冬季寒冷干燥

13.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D.波浪侵蚀

解析 第11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故D正确。

第1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受大陆影响显著,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

故C正确。

第13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

故C正确。

答案 11.D 12.C 13.C

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分析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城市白天气温高于夜晚,说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

A.①B.②

C.③D.④

15.分析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图示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第14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对应箭头③。

C正确。

第15题,读天气预报图可知,上海该日为阴雨天气,温差最小。

原因是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②)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④)作用强;故D对。

答案 14.C 15.D

2017年12月某日早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大雾,古城扬州在大雾中若隐若现,宛如“天宫”,气温上升缓慢,一直持续到10时左右。

下图示意扬州地区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16~17题。

16.大雾说明,扬州近地面(  )

A.风力较大B.对流强烈

C.垂直温差小D.空气湿度小

17.大雾导致扬州气温上升缓慢的原因之一是(  )

A.①强B.②弱

C.③强D.④弱

解析 第16题,雾是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形成的,风力小、空气湿度大、对流弱、大气中粉尘等固体颗粒物多有利于雾的形成。

垂直温差小,大气对流弱,近地面气温较低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因此易形成雾。

第17题,大雾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升温慢,地面辐射弱,气温上升缓慢。

答案 16.C 17.A

读地理课堂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回答18~19题。

18.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

19.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

A.地球运动B.地球圈层结构

C.水循环D.热力环流

解析 第18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

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烟的运动轨迹是顺时针环流。

图A符合,A对。

图B、图C没有形成环流,图D是逆时针方向环流,B、C、D错。

第19题,该实验烟在冰块处下沉,在热水处上升,即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

主要模拟的是热力环流,D对。

不能模拟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结构、水循环的原理,A、B、C错。

答案 18.A 19.D

读城市雨水利用系统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水汽输送B.下渗

C.植物蒸腾D.蒸发

21.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可以(  )

A.加大草地灌溉用水

B.增加城市内涝发生

C.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D.加剧热岛效应

解析 第20题,“雨水利用系统”补给地下水,直接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下渗,B对。

水汽输送主要是从海洋输送到陆地上空,A错。

植物蒸腾、蒸发都是水汽上升,不能补给地下水,C、D错。

第21题,将绿地、道路的雨水引入到城市雨水利用系统,可以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C对。

将水引走,没有加大草地灌溉用水,A错。

将雨水收集起来,有利于减少城市内涝发生,B错。

雨水利用系统促进了城市绿地建设,减轻热岛效应,D错。

答案 20.B 21.C

读图“火山构造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上图中发生的地质作用属于(  )

A.外力作用B.沉积作用

C.内力作用D.侵蚀作用

23.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B.地幔

C.地核D.岩石圈

解析 第22题,上图中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火山活动,火山活动属于内力作用,故选C。

第23题,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的软流层,软流层处于上地幔的上部,所以岩浆来自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幔,故选B。

答案 22.C 23.B

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某种地貌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实验(如下图所示),步骤一:

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步骤二:

将黄豆、绿豆和小米的混合颗粒物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步骤三:

观察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

读图完成24~25题。

24.该实验模拟的地貌是(  )

A.冲积扇B.陡崖

C.沙丘D.峡谷

25.该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流水沉积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风力沉积作用

解析 第24题,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图中的实验有颗粒物质的选取,形成的地貌是堆积体的外形特点,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说明有一定的坡度,因此此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过程,故A正确。

第2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形成的原因为流水沉积作用,故选B。

答案 24.A 25.B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甲图所示。

乙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26~28题。

26.甲图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

C.水汽输送D.径流

27.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A.日出前后B.中午前后

C.日落前后D.午夜前后

28.推测目前此方法没有被世界各地用以建设海水淡化厂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效率低B.破坏环境

C.成本高D.技术不成熟

解析 第26题,从甲图可以看出,有海水的蒸发,有塑料薄膜上的降水,塑料薄膜上水的径流,没有水汽输送,选择C。

第27题,获取最佳时期是薄膜上气温和薄膜下气温相差最大的时段,温差最大水汽凝结最多,此时位于中午前后,选择B。

第28题,如果沿海地区没用此法建设海水淡化厂,占地广,效率低,A对;此种方法破坏环境小,B错;成本不高,C错;此种方法没有太大技术难度,D错。

答案 26.C 27.B 28.A

2017年8月8日21时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5.1公里范围内平均海拔约3827米,此次地震虽然震级大,但人员伤亡程度却相对较轻,房屋倒塌数量较少。

据此,回答29~30题。

29.下列信息能够解释“震情重”而“灾情轻”的有(  )

①房屋抗震性能较好

②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

③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

④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0.发生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它可以用来探测(  )

A.地球内部结构B.大气物质组成

C.水圈能量来源D.地震发生规律

解析 第29题,房屋抗震性能较好;海拔较高,人口密度较小能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临近景区,旅游设施密集;山区道路中断,增大救援难度会加重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员伤亡。

故A正确,B、C、D错误。

第30题,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释放,利用地震波的传播情况,人们将地球划分为三大同心圈层,因此它可以用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故A正确,B、C错误。

地震发生规律和板块运动有关,不能用地震波来探测,故D错误。

答案 29.A 30.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北京时间2015年9月28日23时30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一项有关火星的“重大科学发现”:

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

根据地球和火星的有关资料(如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火星在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是第________颗行星;一般而言,行星距离太阳越远,其公转周期就越________(填“长”或“短”)。

(2)在表格中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接近的是______、________;火星表面的温度比地球的________(填“高”或“低”)。

(3)火星上发现液态水活动的证据为什么被称为重大科学发现?

(4)你认为火星上会有高级智慧生命“火星人”吗?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说明。

解析 本题以统计资料为背景考查太阳系中火星及地球的基本特征。

由于太阳引力作用,距太阳越近其公转周期越短,火星轨道与地球相邻,在结构特征和运动特征方面和地球有许多接近之处。

分析火星上没有高级智慧生命存在的原因时,应首先从生命生存所需具备的条件入手。

答案 

(1)4 长

(2)自转周期 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 低

(3)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前提条件,火星上有液态水说明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很大。

(4)不会有“火星人”。

火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它离太阳的距离远于地球,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此外,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不具备发育高级智慧生命的条件。

32.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材料一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材料二 下图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

(图中曲线表示气温的水平变化,直线短线表示空气的运动路径)。

(1)描述图中气温曲线的分布特点。

(2)结合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方向。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屋顶绿化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解析 整体分析:

根据曲线形态,判断气温分布特点。

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

植被覆盖的绿地,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

植被吸引二氧化碳,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水分蒸发、植物蒸腾,也降温。

(1)题,读图,图中气温曲线数值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题,图中市中心气温最高,箭头方向向上,在高空箭头方向水平指向郊区,在郊区下降,郊区的近地面箭头水平指向市中心。

第(3)题,从下垫面性质分析,等量的太阳辐射,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

从大气保温作用分析,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

另外,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答案 

(1)由市中心向郊外波动下降;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较低

(2)图中箭头方向为:

市中心向上,高空水平指向郊区,郊区下降,近地面水平指向市中心

(3)①等量的太阳辐射使植被覆盖的绿地比水泥面增温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被大气吸收的热量相对就少,气温较低;②绿地吸收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降低;③土壤水分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吸收周围的热量,也起到降温作用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5000m,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图示的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应为海陆间水循环,箭头应呈逆时针方向。

(2)题,图示河流湖泊沿岸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说明当地为温带。

温带夏季最热月均温在30℃以下,据此可计算出山顶夏季气温T<30-5×6,即T<0℃,故可知山顶存在终年积雪。

图中河流的补给除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

第(3)题,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结合图中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故水文特征主要有:

水量平稳,水位季节变化小,无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等。

第(4)题,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下渗等多个环节,植被破坏会对区域地理环境产生多方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等方面。

答案 

(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水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导致蒸发和蒸腾作用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旱;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洪涝灾害;植被破坏,加剧上游侵蚀作用,沟谷加宽加深,加剧中下游沉积作用,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答案合理即可)

34.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1)在图中圈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

(2)海河的入海口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

(3)随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解析 本题以华北地区为背景,考查流水的外力作用,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题,考查流水的沉积地貌。

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在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

(2)题,河流在入海口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

第(3)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若入海泥沙含量减少,河流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河流中泥沙减少,水质变好。

答案 

(1)图略(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

(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

(3)减少泥沙淤积;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床侵蚀加剧;水质变好。

(答出三条,合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