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3571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docx

T梁张拉压浆专项方案

云南省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1合同段

K0+560.059~K11+560

 

T梁张拉压浆施工

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云南建工香丽高速公路土建施工第一项目部

二〇一六年三月

一、工程慨况1

二、工法特点1

三、适用范围1

四、工艺原理2

4.1智能张拉系统工艺原理2

4.2智能大循环压浆系统工艺原理4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7

5.1智能张拉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7

5.2预应力筋加工与制作控制要点11

5.3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控制要点14

5.4智能压浆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16

5.5主要人员配备和劳动力组织表20

六、材料与设备20

6.1主要施工材料20

6.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20

七、质量控制21

7.1工程质量控制标准21

7.2智能张拉质量控制措施21

7.3智能压浆质量控制措施22

八、安全措施23

九、环保措施24

十、资源节约25

十一、效益分析25

11.1技术效益25

11.2经济效益26

11.3社会效益26

十二、应用实例26

T梁张拉压浆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慨况

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一合同段桥梁有:

(1)杨给1#大桥;

(2)杨给2#左幅大桥1;(3)杨给2#左幅大桥2;(4)杨给2#右幅大桥;(5)杨给3#左线大桥;(6)杨给3#右线大桥;(7)碧古左线特大桥1;(8)碧古左线特大桥2;(9)碧古右线特大桥,全部为30米预应力砼连续T梁,总计980片。

我们将采用智能张拉、智能压浆施工新技术、新工艺。

二、工法特点

2.1采用智能张拉施工技术,变人工操作为智能机械自动控制,实现精确同步,自动施工提升张拉精度。

2.2采用大循环智能压浆施工技术,持续循环压力排尽孔道空气,保证压浆密实,避免或明显减少钢绞线锈蚀,提高桥梁结构的耐久性,采用双孔同时压浆,提高工效、工程施工进度。

2.3智能张拉、智能压浆配套智能系统控制方案,其共同作用效果保证桥梁预应力良好实现。

2.4智能化施工,改变了传统的质量管理模式,一键式操作简单易懂,实现远程监控,全过程系统自动运作,施工规范,系统自动打印数据表,无法篡改,实现“智能控制、远程跟踪、及时纠错”,便于实行动态管理和历史溯源。

2.5采用优质专用压浆料,避免单纯使用水泥和外加剂混合,保证浆体质量。

三、适用范围

该工法适用于桥梁结构预应力张拉和孔道压浆施工。

四、工艺原理

4.1智能张拉系统工艺原理

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指一种预应力自动张拉设备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预应力智能张拉仪、智能千斤顶、自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高压油管等组成。

其以应力为控制指标,伸长量误差作为校对指标,系统通过传感技术采集每台张拉设备(千斤顶)的工作压力和钢绞线的伸长值(含回缩量)等数据,及时将数据传输给系统主机进行分析判断,同时张拉设备(泵站)接收系统指令,实现张拉力及加载速度实行精确控制。

系统还根据预设程序,由主机发出指令,同步控制每台设备的每一个机械动作,自动完成整个张拉过程。

工艺原理示意图4.1

图4.1智能张拉系统工艺原理示意图

智能张拉系统原理图4.1

4.1.1预应力智能张拉仪

此设备为超高压动力输出装置,它的作用主要是为梁体的张拉装置(千斤顶)提供可靠、稳定的提升动力,具有提升、保压、回程等功能。

该设备能够精准的实现程序设定的命令,通过无线通讯接口确保数据通讯的可靠交互。

 

预应力智能张拉仪结构构成,请见图4.1.1。

 

图4.1.1智能张拉仪结构示意图

4.1.2智能千斤顶

它采用新型密封件,高压自增强油缸强度,优化千斤顶结构尺寸,在保证千斤顶行程,油压不变的前提下,重量比常规穿心式千斤顶减轻30%~45%,使千斤顶的重量出力比达到0.6:

1,同时千斤顶长度和外径减小,能减小预留钢绞线的长度,可广泛应用于先张法和后张法的预应力施工。

自身附带电子位移传感器,用于千斤顶内缸伸长量的测试。

具有精度高、误差小、量程大、移动平顺等特点;自身附带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能精准测量千斤顶输出的力值。

智能千斤顶及其尺寸(150T)示意图4.1.2。

4.1.2智能千斤顶及其尺寸(150T)示意图

4.1.3设备无线连接

本系统采用局域网WIFI连接计算机与智能张拉仪,利用计算机自带的无线网卡,使用方便快捷,性能可靠。

4.1.4高压油管

油管包括进油管、回油管,构成千斤顶提升、回程的油路。

4.1.5系统特点

1.采用创新性设计,精确控制张拉力值大小,精确测量预应力筋伸长量,实现自动补张,自动采集预应力筋伸长量,及时校核伸长量误差,精确实现“双控”操作。

2.可同时控制两个或多个千斤顶的张拉,真正实现“多顶同步”张拉施工工艺。

3.张拉加载速率、停顿点、持荷时间等张拉要素自动控制。

4.系统采用无线采集控制,远程监控,便于操作,模块化设计,具有较高可靠性及可维护性。

5.掌握梁板信息和张拉有关的技术信息,能实现验收评估自动化。

6.随时掌握张拉设备的状况,如性能、校准状况等。

7.智能分析处理数据,自动形成工程管理所需的各种报表。

8.能及时自动反馈数据至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可及时下达指令。

9.系统采用傻瓜式操作控制,软件界面友好,易于操作,可靠性高。

10.该电动液压装置采用立式电机安装,油泵内置油箱,噪音小,漏泄小,寿命长,结构合理,手动、自动一体化设计。

4.2智能大循环压浆系统工艺原理

大循环预应力管道智能压浆系统特指预应力自动压浆装置及其计算机控制系统,其主要技术原理如下:

系统由系统主机、测控系统、循环压浆系统组成。

浆液在由预应力管道、制浆机、压浆泵组成的回路内持续循环以排净管道内空气,及时发现管道堵塞等情况,并通过加大压力进行冲孔,排出杂质,消除致压浆不密实的因素。

在管道进、出浆口分别设置精密传感器实时监测压力,并及时反馈给系统主机进行分析判断,测控系统根据主机指令进行压力的调整,保证预应力管道在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的浆液质量、压力大小、稳压时间等重要指标约束下完成压浆过程,确保压浆饱满和密实。

主机判断管道充盈的依据为进出浆口压力差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否保持恒定。

在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完成后,采用快硬砂浆或快硬水泥对端头预应力筋与锚具间缝隙进行封堵,同时布置施工设备及机具。

准备工作完成后,启动压浆系统LZJ02进行压浆作业,其工艺原理见示意图4-2。

图4.2预应力智能压浆系统结构示意图

4.2.1智能压浆台车构成

1.高速制浆机:

此设备将成品压浆料和水进行高速搅拌,制作可用于压浆用的浆液,其转速为1420r/min,叶片线速度>10m/s。

2.低速储浆桶:

浆液在高速桶内配置好以后导流至此桶内低速搅拌(转速85r/min)储存,以保持流动度和不因发热而改变性能(浆液一直处于高速搅拌状态则易发热而性能改变)。

3.灰浆泵:

此为动力输出装置,将低速储浆桶内浆液加压并输送至预应力管道内。

4.水胶比测试仪:

用于测量低速搅拌桶内浆液的密度与水胶比。

5.进浆测控仪:

此设备包含压力测量装置、流量测量装置、进浆-溢流阀,能准确测量管路中浆液的压力和流量、控制浆液的流向。

6.返浆测控仪:

此设备包含压力测量装置、流量测量装置、返浆阀和调压阀,能准确测量管路中浆液的压力和流量、进行系统的自动调压。

4.2.2设备无线连接

该系统采用局域网连接计算机与智能压浆台车,性能可靠,有效控制距离为200m。

4.2.3高压橡胶管

此设备为浆体的流动提供管路。

需要现场连接的管路有吸浆管、进浆管、返浆管、两孔对接管,可承受最大压力为8MPa。

4.2.4系统特点

1.实时监测水胶比

系统水胶比测试仪实时监测浆液水胶比,当实测水胶超过规范要求时及时给出警示信息,《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规定“浆液水胶比宜为0.26~0.28”。

2.精确控制压力

系统通过每次压浆时实测管道压力损失,以出浆口满足规范最低压力值为原则设置灌浆压力值。

保证沿途压力损失后管道内仍满足规范要求的最低压力值,《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规定“对水平或曲线管道,压浆压力宜为0.5~0.7MPa,关闭出浆口后宜保持一个不小于0.5MPa的压力”。

3.实时监测流量、自动计算管道内浆液体积

系统智能测控仪可监测实时进浆、返浆流量及计算管道内浆液体积与充盈程度。

4.浆液循环排气

对于曲线管道,一次过浆往往很难将管道内的空气完全带出,而采用大循环回路方式,将出浆口浆液导流至储浆桶,从而可使得浆液在管道内持续循环,通过调整泵排流量将管道内空气完全排出,同时通过浆液循环带出孔道内残留杂质。

5.自动测试管道压力损失及自动调压

通过浆液持续循环实时测试管道进、出浆口压力损失值,并自动调整灌浆压力以保证全管路灌浆压力值满足规范的相应要求。

6.智能分析处理数据,自动形成工程管理所需的各种报表。

7.能及时自动反馈数据,相关部门可根据反馈数据及时下达指令。

8.系统采用简易式操作控制,软件界面清晰,易于操作,可靠性高。

五、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智能张拉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图5.1智能张拉施工工艺流程图

5.1.1准备工作

1.准备与张拉系统能配套使用的限位板、锚具、夹片,电脑(预装WindowsXP操作系统,自带无线网络适配器),三相电缆,阳伞等必须准备齐全。

2对照张拉系统清单,清点设备,确定设备完好、配件齐全。

3.核对专用千斤顶的编号,由于专用千斤顶都在出厂前统一标定,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对应正确的标定公式。

4.确定好待张拉的梁板。

5.进行技术交底,学习熟悉系统软件说明文件。

6.布置张拉控制站。

控制站选择在确定待张拉梁板侧面,要求不影响现场施工、控制站能安全工作、无阳光直射,在张拉过程中无需移动就能方便看到梁板的两端,能连接到220V电源以保证电脑张拉过程中不掉电,取消电脑的屏幕保护,自动关闭硬盘等功能,安装好控制软件。

将张拉仪主机和专用千斤顶布置于张拉端,并使之能与控制站保持直线可视状态。

5.1.2电线连接

由专业电工连接好三相电源(连接三根火线),接电箱中,一般数字2、4、6位置代表火线,字母N代表零线。

不应该剪断或拆除接线插头,连接电线以后,用试电笔检查电源是否正常。

严禁带电状态下作电线连接操作。

请见电线连接示意图5.1.2,其中2、4、6位置代表火线,N位置代表零线;右侧图指明仪器插头中连接火线的位置。

靠近凹槽位置的一孔不连接电线。

图5.1.2电线连接示意图

5.1.3油管连接

连接好油管:

仔细检查油嘴及接头是否有杂质,必须将其擦拭干净,确保进油管与回油管不被混淆。

回油管在千斤顶的安装位置为张拉时千斤顶远离梁板的一段,即千斤顶安装了黑色安全阀的一端;油管连接处必须使用铜垫片以防止漏油。

油管的保护弹簧应当靠近油嘴处以延长油管使用寿命。

油管连接位置示意图5.1.3。

如图所示,进油管安装位置靠近数据线接口,保护弹簧靠近油嘴起到保护作用;回油管安装位置远离数据线接口,回油管的另外一端安装在千斤顶带有安全阀的油嘴处。

图5.1.3油管连接位置示意图

5.1.4专用千斤顶、天线、数据线安装

安装好限位板以后,起吊专用千斤顶。

千斤顶必须采用钢丝绳起吊以确保安全。

起吊之后,安装好工具锚、工具夹片。

工具夹片的安装必须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相关要求。

工具夹片未起作用或未完全起作用都会导致最终伸长量误差偏大。

然后连接张拉仪与千斤顶的数据线,张拉一孔完毕,不得拉扯该数据线用于移动千斤顶。

为了使钢绞线受力均匀,应当采用梳编穿束工艺,接下来安装好仪器天线。

1.千斤顶钢丝绳、仪器天线安装

图5.1.4-1千斤顶、仪器天线连接位置示意图

2.数据线连接

图5.1.4-2数据线连接位置示意图

5.1.5锚具安装

图5.1.5锚具安装示意图

安装完毕,计算机操作人员对以上安装步骤和部件进行检查。

5.1.6张拉施工智能操作要点

1.控制软件回到主界面,检查软件左下角的状态栏,显示正常,右上角的“张拉梁号”正确,“第1次”张拉为准备状态。

2.再次检查确定梁板的两端千斤顶是否安装正确,仪器先进行5分钟预热(温度低于10摄氏度时,进行15~30分钟预热)。

然后启动梁板两端设备(按下绿色“油泵启动”按钮),启动设备,注意电机运转声音是否正常、平顺。

3.通知梁板两边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点击控制软件的“开始张拉”按键,“第1次张拉施工”启动,此时密切注意在电脑上观测压力值和位移值是否正常,有异常立即点击“暂停张拉”并进行相关检查。

电脑在张拉施工过程中严禁运行其他程序,操作人员时刻注意相关数值,严禁离开控制台。

4.在张拉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梁板两端设备和千斤顶的工作情况,注意安全,如有异常情况立即单击“暂停张拉”、按下张拉仪“急停指示”按钮,停止张拉,排除异常情况后,方可继续张拉。

5.每一孔张拉完成后,设备自动退顶,保存数据,并自动跳到下一个张拉步骤,在下一个张拉步骤开始之前,计算机操作人员应再次检查锚具、千斤顶、限位板是否正确嵌套,数据连接线是否松动、被挤压,千斤顶是否压迫粗钢筋等。

5.1.7张拉结束

1.整片梁板张拉施工完成后依次关闭软件、电机、切断电源,拆卸千斤顶、油管。

2.张拉系统所有设备在张拉完毕以后必须妥善保管,仪器、千斤顶都必须有良好的防晒、防水措施。

3.定期维护。

油量不足情况下应及时加注符合要求的抗磨液压油。

每三个月更换一次液压油。

5.2预应力筋加工与制作控制要点

5.2.1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绞线与精轧螺纹钢筋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2006)的规定和要求。

5.2.2预应力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验收时除应核对其质量证明书、包装、标志、规格和逐盘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外,尚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检验。

1.钢绞线

⑴.钢绞线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见下表5.2.2-1

钢绞线检验项目、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

表5.2.2-1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抽验项目频次

质量要求

1.外观

 

3根1.1m/每批

每批≤60t同厂家、同规格、同品种、同批号钢绞线

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2.外形尺寸

3.抗拉强度

4.最大力总伸长率

5.规定非比例延伸力

6.弹性模量

7.松弛性能

1根1.5m/每合同批

备注:

1.合同批为一个订货合同的总量。

2.样品应分别从3盘上截取;如每批少于3盘,则应逐盘取样进行上述检验。

⑵.检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则以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未试验过的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的试件做该不合格项的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为不合格。

2.精轧螺纹钢筋

⑴.精轧螺纹钢筋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见下表5.2-2-2。

精轧螺纹钢筋检验项目、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

表5.2-2-2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抽验项目频次

质量要求

1.表面质量

2根0.55~0.60m

/每批

每批≤60t,每增加40t增加一个拉伸试验,产品应为同厂家、同规格、同品种、同批号精轧螺纹钢筋

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GB/T20065-2006)

2.屈服强度

3.抗拉强度

4.极限伸长率

备注:

表中检验项目2~4项均由拉伸试验得到,拉伸试验的试件不允许做任何形式的加工。

表面质量检查时应检查螺纹钢筋的螺纹形状,不允许有螺纹错位。

⑵.拉伸试验结果中有一项不合格,则需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做各项试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3.预应力筋的实际强度不得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预应力筋的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4.预应力筋应存放于干燥的仓库中,露天及现场存放时应在地面上架设枕木,严禁与潮湿地面直接接触,并加盖篷布或者搭盖防雨棚,尽量缩短存放期限,特殊环境应该在订货中采用防锈包装。

5.2.3预应力筋的制作

1.预应力筋下料

⑴.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满足预应力筋设计尺寸及张拉需要。

⑵.预应力筋的切断,应采用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⑶.下料过程中预应力筋严禁在地面上拖拉,避免预应力筋磨损。

2预应力筋编束穿束

预应力筋由多根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

编束时应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绕,编束完成后严禁将预应力筋在地面上拖拉。

采用短束梳编穿束工艺。

⑴.跨径小于或等于45m的预制梁及其它钢束长度较短、根数较少、重量较轻的预应力钢束可采用短束梳编穿束工艺。

⑵.短束梳编穿束工艺步骤(以一束9根的钢束为例):

①.机具准备:

扎钩、扎丝、梳束板(可用锚具代替)、透明胶带、刀片、油性笔、号码纸、卷扬机、钢丝绳(宜为Φ8mm)等。

②.下料:

每束钢绞线下料时应有一根钢绞线长出10~20cm作为中间钢绞线,其余各根钢绞线下料长度应基本一致。

③.编号:

每根钢绞线的两端应编上同样的号码,以透明胶带将写好的号码绑在钢绞线的两端,同时对锚具进行编号,两端的锚具应同时编号,一块锚具顺时针编号,另一块锚具逆时针编号。

编号应写在锚具的外露面(安夹片的一面)。

如下图5.2.3所示。

④.端头绑扎:

端头绑扎宜分层进行。

如图5.2.3所示1、2、8号钢绞线作为一层,7、9、3号钢绞线作为一层,4、5、6号钢绞线作为一层,先逐层绑扎再整体绑扎。

绑扎好后的钢绞线根据每束钢绞线根数的不同呈正方形、矩形、梯形等形状。

图5.2.3(a)锚具1图5.2.3(b)锚具2

⑤.梳束:

利用梳束板或锚具对钢绞线进行梳理,每梳理钢绞线长度约1m时,用扎丝将钢绞线扎紧,绑扎时扎丝端头朝上。

逐段绑扎直至将钢绞线梳理完毕。

⑥.穿束:

钢丝绳一端连接卷扬机,另外一端做成绳套与钢绞线穿入端绑牢,穿入端端头可用塑料瓶套住并用胶带缠紧。

启动卷扬机缓慢匀速拉动钢绞线。

⑦.对中调整:

穿束完毕后,将穿入端钢丝绳、塑料瓶和胶带等去除,使钢绞线编号外露,先将中间钢绞线套入锚具孔内中间位置,上夹片,稍微顶紧,再将其它钢绞线分别套入对应的锚具孔内。

旋动锚具使两端锚具各孔位对中。

如图5.2.3(a)(b)所示1号钢绞线均在上方。

⑧.注意事项:

A.钢绞线的编号在两端按从小到大呈锥形排列,以透明胶粘牢。

B.钢绞线绑扎须牢固,顺序不能打乱,绑扎后的钢绞线要能成为有一定刚度的整体。

⑶.钢绞线在穿束时,注意绑扎接头须要朝上,防止扎丝刮坏锚垫板。

5.3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控制要点

5.3.1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的要求。

5.3.2预应力筋锚具应按设计要求使用。

用于后张的锚具或其附件上应设置压浆孔或排气孔,压浆孔应有足够的截面面积,以保证浆液的畅通。

5.3.3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重复使用性能。

需敲击才能松开的夹具,必须保证其对预应力筋的锚固没有影响,且对操作人员安全不造成危险。

5.3.4用于后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锚具的性能要求;用于先张法的连接器,必须符合夹具的性能要求。

5.3.5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进场时,除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1.锚具、夹具、连接器检验项目、检验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见表5.3.5。

锚具、夹具、连接器检验项目、频次、取样数量与质量要求。

表5.3.5

检验项目

取样数量

检验频次

质量要求

1.外观

10%,不少于10套/每批

每批≤1000套,同类产品、同类原料、同种工艺一次投料生产的数量

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GB/T

14370-2000)

2.硬度

5%,不少于5套/每批

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6套/每批

4.二次张拉锚具、锚杯、支承连接强度

3套/每批

螺纹连接破坏强度≥1.5倍工作荷载

2.检验结果判定

外观:

表面无裂纹,影响锚固性能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应判为合格;如此尺寸有一项超过允许偏差,则应取双倍数量重做检验;如仍有一套不合格,则应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硬度:

每个零件测试3点,其硬度应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如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取双倍数量的零件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则应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抽取6套锚具(夹具或连接器)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二次张拉锚具、锚环、支承连接强度试验:

抽取3套锚具、锚环、支承连接组成3个组装件进行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重做试验;如仍有一个试件不符合要求,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5.4智能压浆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图5.4智能压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5.4.1设备放置与控制台的设立

预应力智能压浆台车宜放置在待压浆预应力管道的注浆端,距离不宜过远,以减短进浆、返浆管的长度,控制台设置在离智能压浆台车5~50m的范围内。

5.4.2管路连接与循环模式

1.双孔循环模式:

选择适当长度的高压管,分别将台车的进浆口与梁端的进浆口、台车的出浆口与梁端的返浆口、梁体另外一端两个出浆口连接,如下图5.4.2-1所示。

图5.4.2-1智能压浆管路连接示意图

2.单孔孔外循环模式:

对于长度大于30m的预制梁或其他较长的预应力管道,宜采用单孔孔外循环压浆模式,连接方式如下图5.4.2-2所示:

进浆管、返浆管、压浆嘴通过三通连接,并在进浆嘴与返浆管上安装阀门,同时在预应力管道另外一端的出浆口安装出浆嘴及阀门。

图5.4.2-2单孔孔外循环模式管路连接

3.双孔交叉循环压浆模式:

对于连续刚构梁桥(长度大于50m)宜采用双孔交叉循环压浆模式,连接方式如下图5.4.3所示:

预应力智能压浆台车1与台车2同时工作,通过两侧预应力智能压浆台车内浆液的不断交换循环,解决了长管道循环排气的难题;循环结束后关闭阀2、阀2,开启阀门3、阀3’,两侧智能压浆系统分别进行孔外循环与自动调压;压力调节至预设值后分别自动锁压,关闭阀1、阀1’,保证进口压力达到规范要求值。

图5.4.3双孔交叉循环压浆模式

5.4.3配置浆液

根据规范要求,桥梁预应力管道灌浆用浆液的水胶比应为0.26~0.28,其初始流动度应大于10~17s,30min后的流动度应不大于20s。

预应力智能压浆台车高速制浆机转速为1420r/min,可适应制备低水胶比浆液,为更好保证浆体质量,本项目采用成品压浆剂。

高速制浆桶每次可制备3~5包压浆剂(每包压浆剂质量为50kg),制备浆液时,应先在制浆桶内加入量好的水,然后加入压浆料,再开启搅拌机进行搅拌,水泥加入过程中应缓慢,以免水泥成团,搅拌不开。

最后一包压浆剂加入以后搅拌时间不宜超过5min,而后可开启制浆机阀门,浆液自流至低速搅拌桶内,同时开启低速搅拌桶开始低速搅拌。

如因低速搅拌桶内存有较多浆液,高速桶内浆液暂时不能放入低速桶内时,高速制浆机应每隔3~5min开启搅拌30s左右,以免浆液沉淀分层,高速搅拌桶内浆液的储存时间不应超过30min。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