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540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地质名词解释Word文档格式.docx

矿物抵抗机械刻划及摩擦的能力。

5.断口:

矿物受敲击后,形成各种凹凸不平的裂开面的性质。

如锯齿状、贝壳状等。

6.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形成的岩

(1)岩浆岩的结构—指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以及彼此间相互组合关系。

(2)岩浆岩的构造—指岩中不同矿物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与充填式。

7.沉积岩—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环境下,各种既有岩遭受外力地质作用下,经过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硬结成岩过程而形成的岩.

8.沉积岩的结构—指沉积岩的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特性及其结晶程度。

9.沉积岩的构造:

—指沉积岩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式。

10.变质岩—地壳中的岩浆岩、沉积岩或既有变质岩,由于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的影响,造成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导致原来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新岩。

第3章地质构造

1.整合接触:

沉积作用基本连续,沉积物连续堆积,没有间断。

新老地层之间为平行或近于平行的关系。

2.不整合接触:

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造成地层的缺失。

3.平行不整合-假整合:

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接触界线与整合接触界线相似。

4.角度不整合:

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不同,构造(褶皱、断裂等)形式、强度

和变形向,变质程度,岩浆活动不同。

反映两套地层经历了不同的地质发展历史。

5.褶皱构造:

当岩层继续受到构造应力作用时,产生的一系列弯曲变形的形迹。

6.断裂构造:

随着作用力的进一步增加,当应力超过岩的强度极限时,岩层便产生破裂错动。

7.岩层:

被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所限制的,同一岩性组成的层状岩。

8.走向:

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延伸的向就是岩层的走向。

9.倾向:

垂直走向线、沿岩层面向下倾斜的直线叫倾斜线(又称真倾斜线),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称为倾向线,倾向线所指的向为倾向(又称真倾向)。

10.倾角:

真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倾向线)的夹角叫倾角,又称真倾角。

11.褶皱构造:

岩层受到构造运动作用后,在保持连续性的情况下产生的弯曲变形。

12.断裂构造:

岩体受构造应力作用超过其强度时发生裂缝或错断,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而形成。

断裂构造主要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13.节理:

岩体沿破裂面没有明显位移或仅有微量位移的称为节理;

14.断层:

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位移或较大错动的称为断层。

15.平移断层:

断层两盘产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第2篇岩土工程性质

第4章地下水

1.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冰雪融水、地面流水、湖水及海水等,经土壤渗入地下形成的。

地下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可作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2.隙——松散介质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呈小状。

3.裂隙——岩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外地质营力作用影响产生的空隙。

4.溶隙——可溶岩(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

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称为结合水。

6.重力水:

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发生运动的水称为重力水。

7.毛细水:

在毛细力的作用下发生运动的水,称为毛细水

8★容水度——是岩土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9★持水度——是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保持在岩土中水的体积与岩土总体积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10★给水度——是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流出的水的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给水度等于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11★透水性——透水性是指岩土允水透过的能力。

12★含水层——在正常水力梯度下,饱水、透水并能给出一定水量的岩土层称为含水层。

13★隔水层——把正常水力梯度下不透水或透水相对微弱的岩土层称为隔水层。

有时也把弱透水层称为滞水层。

14★毛细性——土的毛细性指的是土中的水,在毛细力(负压)作用下,沿毛细隙向各个向运动的性能。

15★毛细上升高度——在地下水面以上,水在毛细力作用下,沿毛细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停止下来.

16.潜水——潜水是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17.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8.渗流——地下水在岩土体空隙中的运动。

19.水力坡度——渗流中某一点的水力坡度J可定义为通过该点单位渗流途径上的水头损失。

20.流网——在渗流场某一典型剖面或平面上,由一系列等水头线与流线组成的网络。

21.等水头线——渗流断面中水头值相等点的连线。

22.流线——是渗流断面中某一瞬时的一些线,线上各水质点在此瞬时的流向均与此线相切。

第5章土的工程性质

1.粒度成分——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

以各粒组土粒的质量占该土总质量的百分数

来表示土的粒度成分。

2.结合水:

细小的粘土颗粒常带负电荷,它能有选择地吸附水溶液中的阳离子,在土粒表面形成静电引力场,形成一层牢固吸附于表面的水膜——称为结合水。

3.毛细水:

分布于固、液、气三相交界处,是土中既受重力作用又受表面力作用的水。

4.毛细上升高度:

分布土中存在着多大小不同的相互连通的弯曲道,地下水将沿着这些道被吸引迁移,在地下水位以上形成一定高度的毛细水带,这一高度称为毛细上升高度。

5.毛细性——土的毛细性指的是土中的水,在毛细力(负压)作用下,沿毛细隙

0.002-0.5mm向各个向运动的性能。

6.毛细上升高度——在地下水面以上,水在毛细力作用下,沿毛细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停止下来。

7.毛细压力:

在潮湿的粉细砂中,毛细水只存在于土粒接触点围,即毛细管的角边部位,彼此不连续,可称为毛细角边水。

这时,毛细水弯液面和土粒接触处的表面力将对土粒产生一种向的、使相邻土粒挤紧的力,这个力称为毛细压力。

8.重力水:

重力水是在重力和水头差作用下在土中流动的自由水,它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土层中。

重力水与普通水一样,不能抗剪,能传递静水和动水压力,具有溶解能力。

9.土的构造——是指土体构成上的不均匀性特征的总合。

10.土粒密度(ρs):

是干土粒的质量ms和其体积Vs之比。

由下式表示:

ρs=ms/Vs(g/cm3)

11.土粒相对密度(G):

过去称比重是指土粒密度与其同体积Vs纯水在4℃时的密度之比,其值与土粒密度相同,但无量纲。

12.土的密度:

是指单位体积土的质量(g/cm3)。

一般土的密度为1.60-2.20g/cm3。

13.土的重度:

当用国际单位制计算重力W时,由土的质量产生的单位体积的重力称为重力密度γ,简称重度;

重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则重度由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求得,其单位是KN/m3。

但在工程上为简化计常用其密度乘以10。

14.土的干密度(ρd)是土的固相质量与土得总体积之比.

15.土的饱和密度(ρsat),指土隙全部充满水时土的密度,即全部充满空隙的水的质量与固相质量之和与土的总体积之比.

16.浮重度(γ′)当土浸没在水中时,土的固相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土体的重力也应扣除浮力。

计算地下水位以下土层的自重应力时应当用有效重度,有效重度是扣除浮力以后的固相重力与土的总体积之比(又称浮重度).

17.含水量是指土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土中所含固体颗粒质量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即

18.土的饱和度(Sr):

土中所含水体积与土隙体积的比值,称土的饱和度,用百分数表示.

19.土的隙度(n):

隙度又称隙率,系土中隙体积与土总体积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20.土的隙比(e):

土的隙比指土中隙体积与土中固体颗粒体积的比值,用小数表示。

21.砂土的相对密度(Dr):

砂土最疏松状态的隙比和天然状态的隙比之差与砂土最疏松状态的隙比和最紧密状态的隙比之差的比值,称砂土的相对密度,是一个无因次的数值。

22.土的稠度——粘性土因含水量变化而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

23.可塑性——土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揉塑成任意形状而不发生裂缝,并当外力解除后仍能保持已有的形状,不回弹也不坍塌的这样一种性能。

24.界限含水量——随着含水量的变化,粘性土从一种稠度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相应于转变点的含水量叫做界限含水量。

25.液限wL:

是指粘性土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可塑性状态的界限含水量,也叫塑性上限或流限。

26.塑限wP:

是指粘性土从可塑状态变为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又叫塑性下限。

27.塑性指数IP:

指土的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用不带百分号的数值表示。

IP=wL–wP(IP值越大可塑性越强)

28.液性指数IL:

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称为液性指数,以小数表示,

29.膨胀率(eP)是指土浸水后所增加的体积与原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30.土的收缩性:

体缩率eS系指粘性土在温度100~105℃下烘干至收缩稳定后所减少的体积与原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1.土的崩解性:

粘性土在水中崩散解体的性能,称土的

崩解性。

崩解是膨胀的特殊形式及其进一步的发展,都是土粒表面水化膜增厚的结果。

32.土的渗透性:

土体是多的介质,常有连续的隙和裂隙,土体在上下水头差的作用下发生渗流。

土体的透水能力称为渗透性。

33.土的毛细性:

水沿着毛细管上升的性质称土的毛细性。

毛细性通常用毛细上升高度、毛细上升速度和毛细压力表示。

34.侧压力系数:

土在无侧膨胀条件下压缩,由于土粒只能做铅直向的移动,产生纵向变形,作用在土上的铅直压力将在土引起侧向压力。

35.侧膨胀系数:

土在无侧限条件下压缩,在产生铅直压缩变形的同时也产生侧向膨胀变形。

土在无侧限压缩时侧向膨胀应变εx(或εy)与铅直应变εz之比,称土的侧膨胀系数,也称泊松比.

36.变形模量Eb:

土在无侧限条件下,由于侧向膨胀使铅直变形增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铅直压力与相应的压缩变形之比,称为无侧限压缩模量或变形模量Eb。

37.压缩模量E:

在侧限条件下,土的竖向压应力σ与土的竖向应变ε之比值称为土的压缩模量。

38.土的前期固结压力:

土的前期固结压力是指该土曾经经受过的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其它外来荷载,在该荷载下土层已经压密稳定,通常用pc表示.

39.饱和粘性土的渗透固结:

饱水土体的压缩是荷载作用下隙水从隙中排出的过程。

对渗透性弱的土体,这一随时间的排水压缩过程称为渗透固结。

第6章岩及岩体的工程性质

1.岩体(P6):

岩体(rockmass)通常指地质体中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那一部分岩,它处于一定的地质环境、被各种结构面所分割。

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它由岩体中含有的不同类型的结构面及其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状况所确定。

2.线连续性系数:

某一结构面的延长线上,结构面各段长度之和与整个线段长度之比。

3.面连续性系数:

岩体包含结构面的断面上,结构面面积之和与整个断面面积之比

4.软弱夹层:

在坚硬岩层中夹有的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

较长和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5.泥化—粘土岩类岩经一系列地质作用变成塑泥的过程。

6.地下水的作用:

结合水膜减弱颗粒间连接力,岩处于塑态甚至接近流态;

溶解盐类、水化和水解作用。

7.流变性——物体在长期静荷载作用下,应力或应变随时间变化的性质。

8.蠕变:

应力一定,变形随时间的持续而增长。

9.松弛:

变形一定,应力随时间的持续而减小。

10.结构面(P6):

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具有一定向、力学强度相对较低、两向延伸(或具有一定厚度)的地质界面(或带)。

如岩层层面、软弱夹层、各种成因的断裂、裂隙等。

由于这种界面中断了岩体的连续性,故又称不连续面。

11.结构体(P6):

结构面在空间的分布和组合可将岩体切割成.

第7章区域稳定性

1.活断层:

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

断层。

2.能动断(层潜在断层):

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活动的断层谓之能动断层。

一般说,在过去3.5万年里该断层曾有过活动。

3.发震断层:

发生过或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活断层叫发震断层。

4.全新活动断层:

在近期地质时期(一万年)有过较强烈地震活动或近期正在活动,在将来(今后一百年)可能连续活动的断层。

5.非活动断层:

最近地质时期未曾活动过,不远将来可能不活动,或其活动对工程无危害的断层。

如果进一步明确可以定义一万年以来没有发生任形式活动

的断层称为非活动断层。

8.工程活动断层:

在工程运行期可能活动并影响到工程安全的断裂(层)。

9.地震——当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塌陷和火山喷发等发生了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这种地面运动就叫做地震。

10.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多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11.地震效应:

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一定围,于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和破坏,称之为地震效应。

(地震断层、断裂效应、地震裂缝、崩塌、剥落、滑坡、坍滑、流滑、斜坡效应、泥流、沉降、地基效应。

砂土液化)(注)地震效应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震级大小及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11.砂土液化的概念:

饱水的松散砂受到振动时砂体有变密趋势。

如果砂粒很细,透水性不良,瞬时振动必然使砂体中隙水压力上升,使砂粒之间的有效正应力随之而降低。

当隙水压力上升到使砂粒间有效正应力降为零时,砂粒就完全悬浮于水中,砂体也就完全丧失了强度和承载能力,这就是砂土液化。

第8章斜坡稳定性

1.斜坡:

自然或人工开挖的具有一定延伸长度和坡角的坡体。

(坡顶、坡高、坡面、坡底、坡眉、坡脚、坡角)

第9章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

1.地下洞室:

为各种目的修建在地层的中空通道或中空洞室统称为地下洞室,包括矿山坑道、铁路隧道、水工隧洞、地下发电站厂房、地下铁道及地下停车

场、地下储油库、地下弹道导弹发射井、以及地下飞机库等。

2.围岩:

由开挖洞室引起的应力状态的重大变化局限在洞一定围之。

通常此围等于地下洞室横剖面中最大尺寸的3—5倍,习惯上将此围的岩体称为“围岩”。

(注)理论与实验表明:

地下洞室围岩应力重分布的特点主要取决于洞形(横断面形状)和岩体的初始应力状态。

3.塑性围岩:

包括各种软弱的层状结构岩体(如页岩、泥岩和粘土岩等)和散体结构岩体。

4.塑性挤出:

洞室开挖后,当围岩应力超过塑性围岩的屈服强度时,软弱的塑性物质就会沿最大应力梯度向向消除了阻力的自由空间挤出。

5.膨胀鼓:

洞室开挖后,围岩表部减压区的形成往往促使水分由部高应力区向围岩表部转移,结果常使其些易于吸水膨胀的岩层发生强烈的膨胀鼓变形。

6.涌出:

当开挖揭穿了饱水的断裂带松散破碎物质时,这上结物质就会和水一起在压力下呈夹有大量碎屑物的泥浆状突然地涌入洞中。

7.重力坍塌:

破碎松散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塌。

8.岩爆:

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的破坏有时会突然地以爆炸的形式表现

出来这就是所谓的岩爆。

9.围压的基本概念:

设计隧道或其它地下洞室时,如果工程地质分析与岩体力学计算的结果表明,开挖后围岩是不稳定的,那么就必须设计相应的支衬结构以支承变形或塌落的围岩,保证洞体的稳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支衬结构就必须能够适应与围岩之间

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力,对于支衬结构来说,就是所谓的围岩压力(或简称围压)。

第10章地基岩体稳定性

1.直接承受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的别阴分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2.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称为地基承载力。

3.地基岩体的承载力:

就是指作为地基的岩体受荷后不会因产生破坏而丧失稳定,其变形量亦不会超过容值时的承载能力。

4.极限承载力:

是指地基不致丧失稳定时的最大承载能力。

5.容承载力是指地基有足够的安全度,其变形量亦控制在容围时的承载力。

第11章场地渗透稳定性

1.渗透变形:

在渗透水流作用下,土体颗粒发生移动,引起土体结构变松,强度

降低的现象。

2.潜蚀:

渗流作用下,土体中较细颗粒被水流移动或挟走。

(非定义)

3.流土:

渗硫将土体的所有颗粒全部浮动、流动或整块移动。

4.接触流土:

渗透水近于垂直土层运动,当水流由颗粒粗细相差悬殊的细粒土进入粗粒土中时,细粒土被水流带进粗粒土中。

5.接触冲刷:

粗细粒土层接触时,在平行于土层的渗流作用下,接触面上的细粒土粒被冲动携走。

6.反滤层:

在水流逸出段分层铺设几层粒径不同的砂砾层,接近被保护层的粒径细,然后依次加大粒径,使逸出水流的剩余水头分层缓慢降低,以保证各层之间的水力梯度不致产生接触流土。

第12章岩溶

1.岩溶作用:

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表及地下可溶性岩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侵蚀作用为辅的溶蚀作用、侵蚀—溶蚀作用以及与之相伴生的堆积作用的总称。

2.岩溶地貌:

在岩溶作用下所产生的地形和沉积物,称岩溶地貌。

3.岩溶现象:

在岩溶作用地区所产生的特殊地质、地貌和水文特征,概称为岩溶现象。

4.岩溶:

即岩溶作用及其所产生的一切岩溶现象的总称。

5.隙流:

渗流于岩隙及小裂隙的细小水流称隙流,隙流流路不集中,流动缓慢,水流运动性质为层流。

6.管流:

汇集在岩溶空洞和较大裂隙的集中水流称管流,管流流动迅速,局部有承压现象,为紊流性质。

7.脉流:

管流的进一步发展,大小管道相通,相互保持一定的水力联系时称脉流。

为紊流性质。

第13章泥流

1.泥流——是山地沟槽或河谷在暂时性急水流与其流域大量土互相作用形成的洪流过程和现象。

(特点——过程短暂,发生突然,结束迅速,复发频。

地14章地应力

1.天然应力:

地壳岩体的天然应力状态,是指未经人为扰动的,主要是在重力场和构造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下,有时也在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侵入等的作用下所形成的应力状态,常称为天然应力或初始应力。

2.变异应力:

岩体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岩浆的侵入等引起的应力。

具体来说是岩体的物理状态、化学性质或赋存条件的变化引起的,通常只具有局部意义,可统称为变异应力。

3.残余应力:

承载岩体遭受卸荷或部分卸荷时,岩体中某些组分的膨胀回弹趋势部分地受到其他组分的约束,于是就在岩体结构形成残余的拉、压应力自相平衡的应力系统,此即残余应力。

4.构造应力:

岩圈运动在岩体形成的应力称为构造应力。

构造应力又可称为活动构造应力和剩余构造应力。

5.自重应力:

在重力场作用下生成的应力为自重应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