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083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docx

临床医学骨科护理

名词解释:

1牵引:

是骨科治疗中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

2骨折:

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3骨筋膜室综合征:

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4关节脱位:

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5半脱位:

骨的关节面失去部分正常对合关系。

6先天性脱位:

胚胎发育异常或胎儿在母体内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引起的脱位。

7病理性脱位:

因关节结构遭受病变破坏引起的脱位。

8习惯性脱位:

由于创伤造成脱位时,关节囊及韧带在骨性附着处被撕脱,使关节存在不稳定因素,以致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反复发生再脱位。

9新鲜脱位:

脱位时间未满3周。

10陈旧性脱位:

脱位时间超过3周。

11腰椎间盘突出症:

是指腰椎间盘变形、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12腰椎侧突:

是腰椎为减轻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疼痛的姿势代偿性畸形。

13颈椎病:

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14肩周炎:

是肩关节囊、滑囊、肌腱及肩周肌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15化脓性骨髓炎:

是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受到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16断肢(指)再植:

是对完全离断或不完全离断的肢(指)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其进行清创、血管吻合、骨骼固定以及修复肌腱和神经,将肢(指)体重新缝合到原位,使其完全存活并恢复大部分功能。

17病理性骨折:

骨骼在原有病损的基础上,因轻微的外力,或在正常活动中发生骨折。

18疲劳性骨折:

骨骼某处长久承受一种持续应力,使该处发生骨折。

19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

20开放性骨折:

骨折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破损,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21不完全性骨折:

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部分中断,尚有一部分骨组织保持连续。

22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骨虽断裂,但因儿童骨质软韧,不易完全断裂,如同青嫩树枝被折,故而称为青枝骨折。

23横断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

24斜形骨折:

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

25粉碎骨折:

骨折块碎裂成两块以上。

26缺血性骨坏死:

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切断而致骨组织远端坏死时。

27皮肤牵引:

借助胶布贴于伤肢皮肤上或用泡沫塑料布包压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又称间接牵引。

28兜带牵引:

利用布带或海绵兜带托住身体突出部位施加牵引力。

29骨牵引:

把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又称直接牵引。

30复位:

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31畸形:

由于骨折段的移位使肢体发生缩短成角弯曲等形态改变。

32反常活动:

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假关节活动。

33骨擦音和骨擦感:

骨折段相互摩擦而产生的骨擦音和骨擦感。

34股骨干骨折:

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

35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36肱骨干骨折:

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

37完全性截瘫:

指脊髓受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

38弹性固定:

脱位后由于关节囊周围韧带及肌肉的牵拉,使患侧肢体处于异常位置,被动活动是有弹性阻力。

39腰腿痛: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组症状,之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和马尾神经症状。

40石膏综合症:

石膏背心固定术的病人,因上腹部包裹过紧,影响进食后胃的容纳和扩张功能,胸部石膏包裹过紧,可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41腰椎管狭窄症:

只腰椎管因某种因素产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致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42慢性骨髓炎:

多有急性骨髓炎在急性期末未能彻底控制感染或反复发作,遗留死骨、死腔、窦道演变而成。

4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病人平卧,膝关节伸直,被动直腿抬高下肢,至60℃以内及出现放射痛。

44幻肢痛:

是病人感到已切除的肢体仍然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

45脊髓半切征:

损伤平面一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和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觉消失。

46拾物试验阳性:

是指若病人从地上拾物,因不能弯腰而以屈膝、屈髋、挺腰姿势拾物。

47神经源性马尾间歇性跛行:

病人在行走数百米后或更短的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需蹲下、弯腰或休息数分钟后,方可继续行走,但继续行走后又复现上述症状。

48搭肩试验阳性:

是指患侧手掌搭于健侧肩部时,肘部不能紧贴胸壁,如果肘部紧贴胸壁,患侧手掌无法搭于健侧肩部,而正常情况下则可以做到。

填空题

1断肢(指)再植是对完全离断或不完全离断的肢(指)体,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其进行清创、血管吻合、骨骼固定以及修复肌腱和神经,将肢(指)体重新缝合到原位,使其完全存活并恢复大部分功能。

6断肢(指)的现场急救包括止血、包扎创面,保藏断肢(指)和迅速转运四方面。

10完全离断的断肢(指)应采用干燥冷藏的方法保存。

12断肢(指)应力争在6小时内进行再植。

13肾衰竭是断肢术后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病人死亡。

14断肢(指)再植术后应观察局部的皮肤温度、皮肤色泽、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回流情况。

20毛细血管回流测定是临床鉴别血管栓塞或痉挛的重要指标。

22再植肢(指)体的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3—35℃,与健侧相比温差在2℃以内。

25皮肤散在性瘀点大多是静脉部分栓塞或早期栓塞的表现。

29断肢(指)再植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主动的原则,按计划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33断肢(指)再植术后三周内为软组织愈合期,康复护理重点是预防和控制感染。

38断肢(指)再植术后4—6周开始,为无负荷功能恢复期,康复护理重点是预防关节僵直、肌肉和肌腱粘连及肌肉萎缩。

42断肢(指)再植术后的健康教育包括预防感染、功能锻炼、复查。

45骨科理学检查的内容包括望诊、触诊、动诊、量诊。

49量诊包括肢体长度、关节运动幅度、肌力、感觉消失区的测定、反射检查。

53骨科理学检查按望触动量顺序,先查健侧,后查患侧,先查病变远处,后查病变近处。

56桡神经损伤可发生腕下垂和肱桡肌瘫。

59正中神经损伤可发生猿手畸形。

63腓总神经损伤可发生足下垂。

65常用的生理反射检查有髌腱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等。

70人体运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骨、关节、骨骼肌协同完成的。

73人体中最常见的是速度杠杆,也有平衡杠杆和省力杠杆。

76姿势的改变可引起重心位置的变化。

78人坐姿的重心低于站姿,卧姿的重心低于坐姿,平卧的重心低于侧卧。

82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面积,支撑面越大,物体越稳定。

85人站立时支撑面为二足底与足底间面积。

89牵引分皮肤牵引、兜带牵引、骨牵引三种。

93皮肤牵引分胶布牵引和海绵带牵引。

96兜带牵引分颌枕带牵引、骨盆带牵引、骨盆悬吊牵引。

100骨牵引常用的穿刺部位是:

颅骨骨板、尺骨鹰嘴、胫骨结节、股骨髁上以及跟骨等部位。

104常用的牵引架有布朗架、托马斯架、和双下肢悬吊牵引架。

108牵引针有骨圆针和克氏针两种。

111牵引弓有颅骨牵引弓、普通牵引弓和马蹄铁式张力牵引弓。

115床脚垫大多为木制的墩,其高度有15㎝、20㎝、25㎝三种。

116石膏固定术的常见并发症:

骨筋膜室综合征压疮废用性骨质疏松、关节僵直化脓性皮炎、石膏综合征。

120牵引的护理措施包括:

心理护理维持有效血液循环保持有效牵引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四大方面。

124牵引的常见并发症:

皮肤水疱溃疡和压疮 血管和神经损伤 牵引针弓滑落 牵引针眼感染 关节僵硬 足下垂 坠积性肺炎 便秘。

130石膏的护理措施包括石膏干前的护理保持石膏清洁注意石膏内出血观察血循环预防压疮功能锻炼。

134根据骨折端是否与外界相通将分为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

136完全性骨折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嵌插骨折压缩性骨折凹陷性骨折骨骺分离。

141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分为稳定骨折和不稳定骨折。

143骨折专有体征包括:

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和骨擦感。

147骨折的处理原则包括: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150骨折的早期并发症包括休克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脊髓损伤内脏损伤脂肪栓塞,感染开放性骨折可并发化脓性感染和厌氧菌感染。

155骨折的晚期并发症包括压疮坠积性肺炎缺血性肌痉挛骨化性肌炎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

160骨筋膜室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密闭腔隙。

163骨折愈合的过程分血肿机化演进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

166骨折愈合的血肿机化演进期约需2-3周。

168骨折愈合的原始骨痂形成期约从伤后3周开始。

170骨折愈合的骨痂改造塑形期约从伤后约6-8周开始。

172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包括血液供应局部损伤程度骨折断端接触面骨缺损程度感染。

176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量达1分钟;下肢能不扶拐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且不少于三十步。

179骨折的急救处理包括一般处理伤口包扎妥善固定迅速运输。

184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段内的骨折。

187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此段骨折易损伤桡神经。

190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者可出现垂腕,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手指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195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

197肱骨髁上骨折时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前臂的缺血性肌挛缩,导致爪形手畸形或肘内翻畸形。

200肱骨髁上骨折根据暴力来源和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

202肱骨髁上骨折时肘关节处可见畸形,但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205肱骨髁上骨折若合并正中神经损伤,则出现前臂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和运动功能障碍。

209桡骨下端骨折系指桡骨下端2—3cm范围内的骨折。

212桡骨下端骨折时侧面观似餐叉样畸形,正面观呈刺刀样畸形。

215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的部位分为:

头颈下骨折经颈型骨折基底部骨折。

218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线角度大小分为内收型骨折外展型骨折。

220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移位程度分为不完全骨折完全骨折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

223股骨颈骨折时患肢呈屈曲、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

226股骨颈骨折的非手术治疗包括持续皮牵引和骨牵引。

227股骨干骨折指股骨小转子以下、股骨髁以上部位的骨折。

230股骨颈骨折者,应保持肢体于外展中立位,防止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髋关节脱位。

234股骨干骨折者应保持患肢外展、抬高位。

236长期肢体固定及关节内骨折者,应置肢体于功能位。

238脊柱骨折最常见的合并症是脊髓损伤。

240脊柱骨折根据受伤时的暴力作用方向分为屈曲型损伤、伸直型损伤屈曲旋转型损伤垂直压缩型损伤。

244脊柱骨折根据损伤程度和部位分为胸、腰椎骨折与脱位颈椎骨折与脱位附件骨折。

247脊髓损伤按脊髓和马尾损伤的程度分为脊髓休克脊髓损伤马尾损伤。

250脊髓休克又称为脊髓震荡。

252腰2以下的椎体骨折脱位可引起马尾损伤。

254骨盆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腹膜后血肿盆腔内脏损伤膀胱或后尿道损伤神经损伤。

257骨盆骨折的护理要点:

急救处理病情处理引流尿液。

259手外伤的现场急救包括:

止血减少创口沾染防止再损伤和迅速转运,以争取时间早期治疗。

263手外伤局部应进行一下检查:

伤口的检查血管损伤的检查肌腱检查神经损伤的检查骨与关节损伤的检查。

267手外伤的病因:

刺伤、锐器伤、钝器伤、挤压伤、火器伤。

271手外伤应争取在伤后6—8小时内进行清创。

273上臂上止血带的正确位置是上臂上1/3处,局部要有衬垫,记录时间,并每隔1小时松开止血带5—10分钟。

276将止血带绑扎在上臂中下段,可压迫桡神经。

278手外伤的处理原则包括:

急救处理、早期清创、刷洗伤肢、创口处理、术后处理。

282新鲜脱位:

脱位时间未满3周。

285陈旧性脱位:

脱位时间超过3周。

288脱位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损伤性脱位先天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习惯性脱位。

291脱位按其时间可分为新鲜脱位和陈旧性脱位。

294脱位的专有体征包括畸形弹性固定关节盂空虚。

297复位包括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

300复位后将关节固定于稳定位置2—3周。

303肩关节脱位以前脱位多见,可出现方肩畸形。

305肩关节脱位复位后将关节固定于内收、内旋位,屈肘90℃,前臂用三角巾固定3周。

308肘关节脱位时肘后三角失去正常位置。

311发生髋关节脱位后应在全麻或腰麻下进行手法复位,力争在24小时内复位。

315髋关节脱位复位后置下肢于中立位,皮肤牵引3—4周。

319髋关节脱位后患肢呈屈曲、内收、内旋和短缩畸形。

32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形、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326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在脊柱活动度大、承重较大或活动较多的部位,因此以腰4-5、腰5骶1多发。

329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334腰椎侧突是腰椎为减轻神经根受压所引起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33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硬膜外注射皮质激素理疗、推拿和按摩。

343腰椎管狭窄症可出现神经根性马尾间歇性跛行,腰腿痛马尾神经受压。

347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

解除对硬脊膜及神经根的压迫。

350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基本原因。

353颈椎病可分为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358肩周炎是肩关节囊、滑囊、肌腱及肩周肌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362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以骨质破坏和坏死为主,晚期以新生骨形成为主。

366化脓性骨髓炎根据其感染途径分为血源性骨髓炎创伤性骨髓炎外来性骨髓炎。

369牵引:

是骨科治疗中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

373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

375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

380关节脱位是指骨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

388先天性脱位是指胚胎发育异常或胎儿在母体内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引起的脱位。

392病理性脱位是指因关节结构遭受病变破坏引起的脱位。

395习惯性脱位是指由于创伤造成脱位时,关节囊及韧带在骨性附着处被撕脱,使关节存在不稳定因素,以致轻微的外力作用下即可反复发生再脱位。

398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402化脓性骨髓炎是骨膜、骨密质、骨松质及骨髓受到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406病理性骨折是指骨骼在原有病损的基础上,因轻微的外力,或在正常活动中发生骨折。

409疲劳性骨折是指骨骼某处长久承受一种持续应力,使该处发生骨折。

412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与外界不相通。

415开放性骨折是指骨折附近的皮肤或粘膜破损,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418不完全性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部分中断,尚有一部分骨组织保持连续。

421青枝骨折是指多发生于儿童,骨虽断裂,但因儿童骨质软韧,不易完全断裂,如同青嫩树枝被折,故而称为青枝骨折。

424横断骨折是指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

429斜形骨折是指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

433粉碎骨折是指骨折块碎裂成两块以上。

436缺血性骨坏死是指骨折段的血液供应被切断而致骨组织远端坏死时。

438皮肤牵引是指借助胶布贴于伤肢皮肤上或用泡沫塑料布包压伤肢皮肤上,利用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牵引力传递到骨骼,又称间接牵引。

441兜带牵引是指利用布带或海绵兜带托住身体突出部位施加牵引力。

444骨牵引是指把不锈钢针穿入骨骼的坚硬部位,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骨骼,又称直接牵引。

447复位是指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450畸形是指由于骨折段的移位使肢体发生缩短、成角、弯曲等形态改变。

453反常活动是指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假关节活动。

457骨擦音和骨擦感是指骨折段相互摩擦而产生的骨擦音和骨擦感。

46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应联合、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体温下降后再连续应用至少3周。

464行颈椎前路手术的病人术前应进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以适应术中牵拉气管、食管的操作。

466肩关节脱位可出现搭肩试验阳性。

468髋关节有股骨头和髋臼构成。

469关节脱位后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局部观察止痛固定体位、功能锻炼。

47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为腰痛、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受压。

477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体征为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神经系统表现。

482病人平卧,膝关节伸直,被动直腿抬高下肢,至60℃以内及出现放射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487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基础上,缓慢降低患肢高度,至放射痛消失,在被动背屈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若引起疼痛,则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490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改变椎间盘与受压神经的相对位置,减轻椎间盘对后者的刺激或压迫,消除神经根的炎性水肿。

494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时应绝对卧床3周,3个月不能作弯腰持重物的动作。

497腰背肌功能锻炼的方法有仰卧法和俯卧法。

498有脊髓受压的病人,应带腰围3—6个月,直至神经压迫症状消失。

500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无力,手握力减退,精细活动失调,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样感觉。

505颈椎病非手术治疗的原则是祛除压迫因素,消炎止痛,恢复颈椎的稳定性。

508脊髓型颈椎病一般不宜采用颌枕带牵引。

510肩周炎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坚持功能锻炼,预防和解除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13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516慢性骨髓炎手术治疗的原则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

519慢性骨髓炎以手术治疗为主。

520化脓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包括全身应用抗生素支持治疗关节内注射抗生素关节腔灌洗。

525化脓性关节炎的手术治疗包括关节切开引流和关节矫形术。

526椎体结核可分为中心型和边缘型两种。

528截瘫是脊柱结核的严重并发症。

529脊柱结核病人术前服用抗结核药物至少2周,术后卧床休息3—6个月。

531骨肿瘤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532骨肿瘤的临床表现有疼痛和压痛肿块与肿胀压迫症状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与脱位转移和复发。

538骨肉瘤x线检查可见骨膜下的三角状新骨,称Codman三角。

541截肢术后护理包括心理支持防止伤口出血局部观察幻肢痛的护理指导病人进行残肢锻炼活动和休息。

546幻肢痛是病人感到以切除的肢体仍然有疼痛或其他异常感觉。

548骨科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畸形有足下垂畸形膝关节屈曲畸形髋关节屈曲畸形肩内收畸形。

553多数骨折的骨折端出现不同程度的移位,包括成角侧方重叠分离旋转移位五种形态。

558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好发部位前臂掌侧和小腿。

560一旦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切开减压。

562大腿截肢的病人易出现屈髋外展畸形,要及早进行内收后伸的练习。

565肌力分6级。

566皮牵引一般不超过2—4周。

567皮牵引的重量一般不超过5㎏。

568颌枕带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571胶布牵引多用于四肢骨折。

573骨盆带牵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神经根刺激症状者。

577颌枕带牵引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颈椎间盘突出症和神经根型颈椎病。

578骨盆悬吊牵引适用于骨盆骨折有明显分离移位或骨盆环骨折有向上移位和分离移位者。

579牵引扩张板主要用于皮肤牵引。

580牵引时禁用没有准确重量的重物作牵引重量。

581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最早期症状。

584脊髓半切征是指损伤平面一下同侧肢体的运动和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觉消失。

587瘫痪的早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

589尽早解除脊髓压迫是保证脊髓功能尽可能恢复的首要问题。

592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

594退行性变和急、慢性损伤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

595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腿痛的常见疾病。

597关节腔灌洗适用于表浅的大关节,如膝关节。

599关节切开引流适用于难以行穿刺插管的较深大关节化脓者。

601关节矫形术适用于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者。

603化脓性关节炎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浆液性渗出期、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期、脓性渗出期三个阶段。

604中心型椎体结核好发于胸椎,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606边缘型椎体结核好发于腰椎,以成人多见。

608骨肿瘤的诊断要点是以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三者结合为原则。

610骨软骨瘤实质上是骨生长方向的异常和长骨干骺区再塑型的错误,其结构包括正常骨组织和覆盖在上面的软骨帽。

简答题

1断肢(指)再植的现场急救?

答:

包括止血,包扎创面,保藏断肢(指)和迅速转运四方面。

2断肢(指)再植的术后护理?

答:

全身情况的观察:

预防休克,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神志的改变和神经系统体征。

监测肾脏功能,严密观察尿量,测定尿比重,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局部观察与护理:

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3—35℃;皮肤色泽应与健侧一致。

肿胀程度,一般均有轻度肿胀但有皮纹存在。

毛细血管回流测定,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为1—2秒。

体位保持病人舒适体位,并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搬动病人的力学要求?

答:

防止病损局部产生剪切应力或旋转应力,以免造成损害或加重疼痛。

保持平衡和舒适,避免病人其它部位受挤压和牵拉。

护理人员应力求省力,减轻劳动强度,防止疲劳和自身损伤。

4搬动病人的方法?

答:

合理分配支托力量和选择着力点,大致确定各部段重心的位置,搬动时着力点尽量分配在躯干、大腿和臀部的中心位置。

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

了解病情,防止病损部位受压或扭屈,避免剪切力或旋转应力。

应用生物力学,搬运者两人以上时,应同时用力,使病人稳定。

5骨科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措施?

答:

选择合适的卧位;保持脊柱正常的生理曲线;避免局部受压;预防肢体畸形。

6牵引的目的和作用?

答:

骨折、脱位的复位和维持复位后的稳定。

挛缩畸形肢体的矫正治疗。

解除肌肉痉挛,改善静脉回流,消除肢体肿胀,为骨与关节的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炎症肢体的制动和抬高,便于患肢上口的观察、冲洗和换药。

7行骨牵引时如何预防牵引针眼感染?

答:

保持牵引针眼干燥、清洁,针眼处每日滴75%酒精两次,无菌敷料覆盖。

避免牵引针滑动移位,加强观察,如有偏移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切不可随意将牵引针推回。

8行骨牵引时如何预防足下垂?

答:

在膝外侧垫棉垫,防止压迫腓总神经。

应用足底托板,将足底垫起,置踝关节于功能位。

加强足部的主动和被动活动。

经常检查局部有无受压,认真听取主诉。

9如何预防便秘?

答:

保证病人有足够的液体摄入量。

鼓励病人多饮水,多摄入膳食纤维。

按摩腹部,刺激肠蠕动。

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鼓励和协助病人变换体位。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