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098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 Word版解析版.docx

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综合检测2Word版解析版

综合检测

(二)

(满分:

150分  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张岱年先生主编《中华的智慧》一书,“智慧”一词是张岱年先生对应于西方哲学的原义“爱智”提出的。

体现出自觉的对话意识和民族意识。

他说:

“西方哲学所取得的成果可谓之‘西方智慧’。

中国古代哲人志在‘问道’,‘道’即真理,亦指最高的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亦可谓之‘中华的智慧’。

”张岱年先生将“道”具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

若想真正触及中华智慧,个案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毫无疑问,精当的个案研究是本书的特点。

比如讨论老子,阐释了“道为万物之宗”“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等问题,立论相当准确地概括了老子思想中尚柔、尚自然、反造物主的精神特质。

“如果说孔子仅对鬼神、上帝有所怀疑的话,那么老子的道则彻底推倒了上帝的宝座,开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

”这个论断是有理据的。

在老子的道出现之前,上帝有着无上的荣光,它派生出的文化也充斥着权力与等级关系,老子独特的“道”论正是时代的产儿,他将人类从上帝的威权统治下解放出来,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意志,而他所肯定的价值和意志毫无上帝的影子,他彻底地与威权决裂。

关于儒道之区别,作者说:

“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

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

儒家希望通过每个人,特别是君王的个人道德修养达到天下太平,万民幸福;老子希望社会的治理者约束强制的手段,追求实现自然而然的理想秩序。

”这样通脱中肯的见解在书中比比皆是。

张岱年先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他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他一生致力于正确理解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

张先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西方文化的注脚,也没有将中国文化当作人类文化中的异类,而是努力将中国文化容纳到人类文明的历史洪流之中。

他在本书《序言》中说:

“中国哲人,在一定意义上,富于探索精神……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彼此立说不同,但都肯定‘穷理’的必要,都肯定世界是有理的,学问在于认识此理,生活在于体现此理。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哲学可以说富于理性精神。

但是,这种‘穷理’的传统却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以致没有孕育出近代实证科学。

”此种高屋建瓴的中国文化观,成为本书重要的纲领与血脉。

本书一方面寻绎着“理性精神”,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历史唯物论的理论视野观照先秦诸子、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家们,超越他们的旧哲学。

任何文化形式都不是教条地、理念性地存在着的,它往往存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阐释中。

中华文化的复兴与时代性存在,依赖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科学、现代的解读和实践。

(摘编自李瑞卿《建构中华智慧谱系——评张岱年主编〈中华的智慧〉》)

1.下列对于《中华的智慧》一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岱年先生认为,老子以“道”的思想理论彻底颠覆了上帝的无上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神论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老子。

B.书中“中华的智慧”是指中国历代哲学家所提出的创造性见解,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

C.在看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的问题上,张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绝不应该是西方文化的附属,这一认识的形成是因为他能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

D.著作中提到的“道”,不同于西方的“爱智”,是接近于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

【答案】A [B项,“是有别于西方智慧的最高智慧”错,张岱年先生认为“道”是中国古代最高的智慧。

C项,“这一认识的形成是因为他能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强加因果,原文是“张岱年先生坚持以唯物史观指导文化研究,他主张综合中西文化之长,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唯物史观”与“把中国文化当作西方文化的注脚”之间没有直接而必然的因果联系。

D项,“是接近于老子思想中的‘道法自然’的概念”错误,原文是张岱年所说的“道”具体概括为“人生之道”“自然之道”“致知之道”,涉及宇宙观、伦理观、方法论等内容,与老子的“道”不同。

]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分析,最后提出要古为今用,树立民族文化复兴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中华的智慧〉序言》的原文证明了中国哲人是富于探索精神的,中国哲学是富于理性精神的。

C.在分析的过程中,文章大量引用了张岱年先生作品的原文,具体地展示了《中华的智慧》的哲学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张岱年先生认为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就是加强个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观,这也是本文展开充分论述的两个重要角度。

【答案】D [“张岱年先生认为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就是加强个案研究和建立唯物史观”错误,文章是从个案研究和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两个方面展开的,但并不代表这是张岱年先生建构中华智慧谱系的方法。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岱年先生的这本书之所以能真正触及中华智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进行了精当的个案研究。

B.因为作者认为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上增加了一个价值取向,所以说道家思想其实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

C.中国近代之所以没有孕育出实证科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穷理的传统没有和重视实证的态度结合起来。

D.张岱年先生既认为中国文化是独立于西方智慧的另一种人类文明,同时又主张必须综合中西文化之长才能创造新型的中国文化。

【答案】B [“道家思想其实是儒家思想的有益补充”无中生有,原文“道家思想是在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之上增加一个自然而然的价值取向。

并非简单否定儒家伦理”。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

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中国古代男子满20岁行冠礼,女子满15岁行笄礼,行礼后,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

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引导公民提高道德修养。

2000年,浙江省把每年12月9日定为18岁“成人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随后,广州、南京、北京、上海等地也以不同的形式确立了地方“成人节”。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政协委员建议以国家立法形式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以加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国家观念教育,把仪式所特有的庄重感转化为感动和鼓励,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力量。

(摘编自章正《代表委员建言:

立法规范18岁“成人节”仪式》)

材料二 在孩子16岁时,英国家长一般会为他(她)举办庆祝成年的仪式,就是“成人礼”。

笔者曾参加一个在祖辈安息地举行的成人礼。

一阵音乐过后,年轻的主角神情严肃地面朝着祖辈的墓碑,聆听父亲讲述家族发展史:

“我们家积累的这些财富,都是祖祖辈辈辛苦打拼得来的,你已经成年,要继承祖辈的优良传统,努力拼搏,为整个家族争光。

”随即,伯叔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共同的话题,最后年轻的主角也发表了“成人誓言”。

笔者的一位朋友也对他的成人礼记忆犹新:

父母只给他买了往返法国和英国的船票,而他在法国期间,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的餐馆、夜总会或城市环卫部门打工。

(摘编自曾祥伍《在英国参加成人礼》)

材料三 “成人礼”前后思想情感变化情况。

(摘编自沈慧《“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情感变化情况调查》)

材料四 2016年6月9日,安徽省教育厅、相关市区县教育局及高中的负责人观摩了省内某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活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也派出代表出席活动。

该活动共有四个篇章:

拼搏、成人、感恩、飞翔。

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千余名毕业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步入校园,沿着呈现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活泼可爱到风华正茂的18年生活轨迹照片的长廊步入典礼会场。

“我宣誓,从今天开始,我以孝心对父母,以诚心待他人,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我宣誓,从今天开始,在新的起点我将更加努力!

因为有我,人民将更加幸福;因为有我,家园将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祖国将更加昌盛……”千余名学生面对国旗庄严宣誓,宣誓他们已经成人,将离开父母的庇护,肩负起社会责任。

礼毕,学生们纷纷将鲜花献给身边的家长,并与家长紧紧拥抱。

(摘编自《合肥高中毕业典礼暨成人礼示范活动纪实》)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圣孔子认为“成人”应该舍弃财利不忘道义,面对危难勇敢担当,能够在困顿之中坚守人生志向。

B.《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各地举办成人仪式活动。

C.从“成人礼”前后学生思想感情变化情况看,“孝敬父母、报效社会”等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

D.成人礼的宣誓词能够让学生懂得回报父母和他人对自己的关爱,增强学生对家园和国家的奉献意识。

【答案】D [A项,“舍弃财利”有误,原文“见到财利想到道义”。

B项,“以立法形式明确要求”错误,原文是“倡导各地组织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举行对国旗宣誓的成人仪式”“提倡开展成人仪式活动”。

C项,“五个方面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有误,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热爱祖国”的比例都是100%。

]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传统文化对“成人”十分关注,不仅理论上有所阐发,而且“成人礼”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

B.“成人节”早已在许多地方通过各种形式确定下来,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成人节”省级立法。

C.“成人礼”不仅需要仪式,也对学生成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如在成人之后应当具备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

D.“成人礼”不应该只是学校单方面举办的活动,更应该得到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答案】A [“活动从古至今延续不断”错误,原文“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

]

6.中、英两国当代的“成人礼”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答案】①形式上:

英国较为多样化,更具个性特征;中国有相关法规、政策支持,以集体活动方式举行,更为规范统一。

②内容上:

英国强调家族责任的担当意识和个人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国强调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与家国情怀。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山顶的海风

胥得意

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

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

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

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

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

罗布想要去看大海。

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

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

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

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

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

“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罗布说:

“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

罗布如愿以偿了。

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

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

“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

”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

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

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

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

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

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

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

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

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

班长却对他说:

“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

罗布认真地点头。

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

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

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

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

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

站长说:

“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千米,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

我们是军舰的眼睛。

我们守护的是和平。

”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

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上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

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

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

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

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

罗布问站长:

“你是在想家么?

站长摇摇头:

“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

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

“海子?

”罗布很吃惊。

“对。

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

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

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

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

“看,这多像大海呀。

罗布使劲地点头,说:

“像,太像了!

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

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

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

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交代。

B.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

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

C.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

“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

D.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

【答案】D [“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有误,从文中来看,“但这只是梦想……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

‘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

’”,如果说“大海”象征人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的话,草原上的“海子”就是现实世界,现实生活,从对爷爷和爸爸的描写中,主要突出草原上人们对草原这一生活家园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满意。

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

]

8.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

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寓意:

“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大海”象征着他们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

作用:

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冲突。

9.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

【答案】①呼应标题,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②突出形象,使军人的崇高形象定格在读者心中。

③营造意境,画面充满诗意,令人回味。

④深化主题,讴歌了当代军人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

父朝荣,养利知州。

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

数濒死,辄有神相之。

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

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

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

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

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

帝震怒,绕殿行半日。

内侍即跪上向高奏。

奏言:

“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

”帝读竟太息曰:

“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

奄人激帝怒,命廷杖。

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

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

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

向高数求去。

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

向高言:

“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

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

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

”因力求速罢。

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

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B.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C.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D.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答案】A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辅是明代和清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

B.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宦官并非全是阉人。

C.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立,主要从事侦查、逮捕、审问等活动。

D.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上疏如唐代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

【答案】D [“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有误,是“大臣”而不是“臣民”。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叶向高位高望重,得到皇帝器重。

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皇帝心里向着他,敬重而优待他。

B.叶向高沉着稳健,善处突发事件。

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权力争夺,处理起来很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C.叶向高忠厚尽责,极力救助朝臣。

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D.叶向高正直磊落,受到奸臣忌恨。

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答案】C [“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错,正确意思是“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

(5分)

(2)奄人激帝怒,命廷杖。

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

(5分)

【答案】

(1)这事跟往年的妖书有些类似,陛下应当以不变应万变,皇上若稍有惊慌,那么朝廷内外就会大乱。

(2)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

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剥夺(章允儒)俸禄一年。

  参考译文:

叶向高,字进卿,是福清人。

父亲叶朝荣,做过养利知州。

刚怀上叶向高那会儿,他母亲逃避倭寇,在道路旁的一个破厕所中把他生了下来。

几次差一点死了,幸亏有神明护佑他。

考中万历十一年进士,万历三十五年,叶向高进入朝廷,第二年,首辅朱赓死了,次辅李廷机因为人言而长期闭门不出,于是叶向高就成为唯一的宰相。

这个时候,皇帝在位已有很长时间了,懒于上朝,朝廷的政事被荒废懈怠,有些重要的官职都空缺着,选拔推举和升迁士大夫的任命往往又不下达,君臣之间很有隔膜。

廷臣们逐渐形成各种帮派,而宦官征税、开矿,极大地危害了民众。

皇帝又宠幸郑贵妃,福王不肯回自己的封国。

叶向高因为德高望重而成为宰相,忧国忧民,一心为公,每逢主持政事都很尽忠效力。

皇帝很看重叶向高,表面上对他态度很好,但他提的意见却不大采用,十条意见只能接受两三条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是京师的奸人,王曰乾进入皇城鸣炮进呈奏章(告状),攻击郑贵妃的内侍姜严山跟孔学以及妖邪的王三诏用巫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护支持福王登基。

皇帝感到震惊和愤怒,绕着宫殿走了半天。

内侍立即跪着呈上叶向高的奏疏。

奏疏说:

“这事跟往年的妖书有些类似,陛下应当以不变应万变,皇上若稍有惊慌,那么朝廷内外就会大乱。

”皇帝读完后叹息说:

“我父子兄弟的名誉能够保全了。

叶向高再次入朝为相,侍奉年幼的皇上,不能像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纠正。

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

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

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剥夺(章允儒)俸禄一年。

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

魏忠贤已经暗中忌恨叶向高,而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都依靠叶向高。

魏忠贤于是经常故意拿一些小事,责备叶向高,使他为难。

叶向高多次要求辞职。

天启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弹劾左光斗、魏大中勾结汪文言,利用职权接受贿赂,(皇帝)下诏命令将汪文言下狱。

叶向高说:

“汪文言在内阁办事,实际是我提名的。

左光斗等人勾结汪文言的事情不明不白,我任用汪文言却是清楚的。

乞求陛下只处罚我一人,而宽免其他人,来消除官员们的灾祸。

”于是(叶向高)极力要求尽快罢免自己。

在当时,魏忠贤想独揽大权,害怕那些在朝的正人君子,等候时机下手。

得到傅櫆的奏疏十分高兴,想借此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最终忌惮叶向高等旧臣,连同左光斗等人都没有定罪,只处罚汪文言一人。

然而东林党人的灾难从此开始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4~15题。

临江仙

[宋]辛弃疾

老去浑身无着处①,天教只住山林。

百年光景百年心。

更欢须叹息,无病也呻吟。

试向浮瓜沉李②处,清风散发披襟。

莫嫌浅后③更频斟。

要他诗句好,须是酒杯深。

【注】①“老去”句:

语出苏轼《豆粥诗》“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②浮瓜沉李:

语出魏文帝《与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后以“浮瓜沉李”形容夏天消暑行乐的生活。

③后:

略似今日口语中之“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点明自己年老体衰,闲居山林,奠定全篇基调;“无着处”,正话反说。

B.两个“百年”间隔反复,照应上文之“老去”,寓示自己一辈子被荒废。

C.下片开头两句写夏日行乐,表达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的向往。

D.本词语言明白如话,笔调轻松,言简意丰,令人寻味不已,一些语句成为成语。

【答案】C [不是向往,此时作者已是归隐生活;“浮瓜沉李”“散发披襟”这是试图摆脱“叹息”“呻吟”之愁苦心绪的自我解脱、寻找欢乐的尝试。

]

15.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

(6分)

【答案】①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空老山林的感伤。

②试图排解归隐的无聊生活而故作旷达、乐观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