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893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docx

广东省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

2009-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汇编(必修2)

专题六遗传的细胞基础

考点1细胞的减数分裂

1.(2010·6单选Ⅰ)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

A.保持不变B.减少一半C.减少一条D.增加一条

2.(2011·6单选Ⅱ)小王同学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后拍摄了以下照片,图中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是

 

3.(2012·1单选Ⅰ)下图所示细胞中可互称为同源染色体的是

A.a与bB.b与dC.c与dD.a与d

4.(2012·1多选)正常情况下子女性染色体的来源应该是

A.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其父亲B.儿子的Y染色体来自其父亲

C.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来自其父亲D.女儿的X染色体均来自其母亲

5.(2012·6单选Ⅰ)下图为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示意图,

在该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A.3条B.6条C.12条D.18条

6.(2013·6单选II)雌蝗虫染色体数为2n=24,在显微镜下观察雌蝗虫卵巢细胞分裂的固定装片时,看到12条染色体排列于赤道板,说明此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后期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2009·6单选Ⅱ)图6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该细胞处于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考点2配子的形成过程

8.(2009·6单选I)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

A.1个精细胞B.2个精细胞C.3个精细胞D.4个精细胞

9.(2009·6单选I)人体的下列细胞中,存在2条X染色体的是

A.初级卵母细胞B.卵细胞C.初级精母细胞D.精细胞

10.(2010·1单选Ⅰ)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最终能形成

A.1个卵细胞B.2个卵细胞C.3个卵细胞D.4个卵细胞

11.(2011·1单选Ⅰ)人类性别差异是性染色体(X、Y)的不同。

正常情况,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是

A.卵细胞B.精子C.受精卵D.精原细胞

12.(2011·6单选Ⅰ)下图为雄性中国鹿的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中国鹿的正常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为

A.23条B.24条C.46条D.47条

13.(2012·1单选Ⅰ)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之比为

A.1:

2B.1:

1C.2:

1D.4:

1

14.(2013·6单选I)哺乳动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数目分别是

A.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B.一个精子和四个卵细胞

C.四个精子和四个卵细胞D.四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

考点3受精过程

15.(2009·6单选I)右图是某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的受精作用示意图。

精细胞、卵细胞和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为

A.2n、2n和2nB.2n、2n和nC.n、n和2nD.n、n和n

16.(2010年1月·单选Ⅰ)正常情况下,人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也为23条,则人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应为

A.23条B.46条C.69条D.92条

17.(2010年6月·单选Ⅰ)右图所示细胞正在进行

A.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C.受精作用D.细胞分化

18.(2011年6月·单选Ⅱ)下图为某生理活动的一个过程,这一生理活动称为

A.受精作用B.减数分裂C.精子发育D.卵细胞发育

19.(2013年6月单选I)受精作用的结果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B.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C.精子染色体加倍D.受精卵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的相同

专题七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0.(2009·6单选I)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糖类是遗传物质D.RNA是遗传物质

21.(2010·1单选Ⅰ)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A.脂类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糖类是遗传物质D.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22.(2011·6单选Ⅰ)烟草花叶病毒(TMV)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将TMV变种X的蛋白质外壳和变种Y的核酸组成新病毒,感染烟草后可以得到大量病毒,这些病毒为

A.变种XB.变种YC.X蛋白质包裹Y核酸的病毒D.Y蛋白质外壳包裹X核酸的病毒

23.(2012·1单选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32S和35P,以证明

A.DNA是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S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D.P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24.(2012·6多选)下列关于科学家及其成就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B.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5.(2013·6单选I)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DNA是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DNA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蛋白质进入到细菌细胞中

26.(2014·6单选I)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A.分离噬菌体和细菌,比较其差异B.降解DNA以研究其结构组成

C.用同位素标记DNA和蛋白质D.分别研究DNA和蛋白质是否具有遗传效应

考点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7.(2009·6单选I)某一DNA双链分子中的胞嘧啶(C)的含量是20%,该DNA分子中鸟嘌呤(G)的含量是

A.10%B.20%C.30%D.40%

28.(2010·1单选Ⅰ)目前被大家公认的DNA分子结构模型是

A.单螺旋B.双螺旋C.三螺旋D.四螺旋

29.(2010·1单选Ⅰ)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胞嘧啶(C)配对的碱基是

A.尿嘧啶(U)B.胸腺嘧啶(T)C.鸟嘌呤(G)D.腺嘌呤(A)

30.(2010·6单选Ⅰ)某双链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若碱基A的数量为200个,则该DNA分子中碱基G的个数为

A.100个B.200个C.300个D.400个

31.(2011·1单选Ⅰ)下图是两位科学家的工作照片。

1953年,他们根据研究结果提出

A.DNA双螺旋结构模型B.膜流动镶嵌模型

C.杂交育种理论D.自然选择理论

32.(2011·1单选Ⅰ)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若含有35%的腺嘌呤(A),则它所含的鸟嘌呤(G)应该

A.15%B.30%C.35%D.70%

33.(2011·6单选Ⅰ)在DNA的复制产物中,(A+G)与(T+C)的比值为

A.0.5B.1C.2D.4

34.(2012·1单选Ⅱ)提取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测得其嘌呤(A+G)和嘧啶(U+C)分别占总核苷酸量的30%和70%,由此判断这种病毒可能是

A.单链RNA病毒B.双链RNA病毒C.单链DNA病毒D.双链DNA病毒

35.(2012·6单选Ⅰ)某双链DNA分子中,G的含量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0%,则T的含量占

A.50%B.40%C.30%D.20%

36.(2013·6单选I)图4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属于DNA双螺旋结构特点的

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B.磷酸和核糖排列在外侧

C.内侧的碱基随机配对D.碱基对通过肽键连接

37.(2014·6单选I)比较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正确的是

A.部分碱基相同,五碳糖不同B.碱基完全相同,五碳糖不同

C.部分碱基不同,五碳糖相同D.碱基完全不同,五碳糖相同

38.(2014·6单选I)某双链DNA分子含1000个碱基对,已知腺嘌呤(A)的数目是300个,则胞嘧啶(C)的数目是

A.400B.500C.600D.700

考点3基因的概念

39.(2009·6单选I)高等生物中,基因的本质是

A.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有遗传效应的氨基酸片段C.DNA片段D.氨基酸片段

40.(2011·6多选)从发绿色荧光的海蜇体内获得一段DNA片段,并将其插入到小鼠的基因组中,可得到发绿色荧光的小鼠,由此可知海蜇的

A.该段DNA具有遗传效应B.该段DNA可在小鼠中复制

C.遗传信息跟小鼠的遗传信息一样D.该段DNA上的遗传信息可在小鼠中表达

41.(2012·6单选Ⅰ)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坏死直接受基因控制B.基因都能翻译为蛋白质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考点4DNA分子的复制

42.(2009·6单选I)在体外进行DNA复制的实验中,不需要

A.ATPB.DNA模板C.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4种核糖核苷酸

43.(2010·6单选Ⅰ)某DNA分子的两条链均带有同位素15N标记,在含有14N核苷酸的试管中以该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实验,复制2次后,试管中带有同位素15N标记的DNA分子占

A.1/2B.1/3C.1/6D.1/8

44.(2011·1单选Ⅰ)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为半保留复制B.不需要酶的参与C.形成两个不相同的DNA分子D.复制时DNA分子不解旋

45.(2012·1单选Ⅰ)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参与该过程的物质是

①DNA②DNA聚合酶③脱氧核苷酸④mRNA⑤tRNA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

46.(2012·6单选Ⅰ)将双链都有3H标记的1个DNA分子,放入没有标记的溶液中,经过3代复制后,有3H标记的DNA分子的数量是

A.1个B.2个C.4个D.8个

考点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47.(2009.6单选II)某核酸为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下图为其结构示意图。

该核酸为

 

A.mRNAB.rRNAC.tRNAD.DNA

48.(2010·1单选Ⅰ)蛋白质是由基因所编码。

要表达出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关键步骤是

A.DNA的合成B.DNA的复制C.染色体的形成D.转录和翻译

49.(2010·6单选Ⅱ)某mRNA分子的序列为“……A-C-G-U-A-C-A-U-U……”,根据下表推测,由该mRNA分子编码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

A.异亮氨酸-苏氨酸-酪氨酸B.酪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

C.苏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D.苏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

50.(2011·1单选Ⅱ)下图表示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该规律简称为遗传学的

A.分离定律B.中心法则C.自然选择D.共同进化

51.(2011年1月·单选Ⅰ)下列选项中,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DNA与mRNAB.mRNA与氨基酸C.tRNA与氨基酸D.氨基酸与DNA

52.(2011·6单选Ⅰ)不参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的物质是

A.mRNAB.rRNAC.tRNAD.DNA

53.(2012·1单选Ⅰ)细胞核中的DNA不能直接到细胞质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在DNA和蛋白质之间充当信使的物质是

A.ATPB.mRNAC.氨基酸D.DNA聚合酶

54.(2012·6单选Ⅱ)下表所示为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

分析下表,可知

基因

………………TAT………………

………………ATA………………

mRNA

………………UAU………………

tRNA

………………AUA………………

肽链

………………酪氨酸………………

A.整个过程共有3种核苷酸参与B.整个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

C.基因和mRNA有相同的密码子D.AUA是反密码子

55.(2014·6单选Ⅰ)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中,信息的流向是

A.DNA→RNAB.RNA→DNAC.蛋白质→RNAD.RNA→蛋白质

56.(2014·6单选Ⅱ)有关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主要在细胞核中合成B.翻译时,核糖体沿着tRNA移动

C.tRNA随机结合氨基酸,并将它转运到核糖体D.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

专题八遗传的基本规律

考点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57.(2009·6单选I)孟德尔为验证他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做了右图实验,此实验可称为

A.正交实验B.反交实验C.自交实验D.测交实验

58.(2010·1单选Ⅰ)小刚对遗传学有浓厚的兴趣,他模拟孟德尔的实验,用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都是高茎植株。

他随后用F1进行了实验2,发现子二代(F2)中,高茎植株约为矮茎植株的三倍。

实验2所采用的方法是

A.正交实验B.反交实验C.自交实验D.测交实验

59.(2010·6单选Ⅰ)孟德尔为了验证他所发现的遗传规律,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

下列选项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

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

60.(2011·1单选Ⅱ)遗传学上,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菊的黄花与菊的重瓣花C.豌豆的高茎与蚕豆的矮茎

B.南瓜的黄色与南瓜的圆形D.兔子的黑毛与兔子的白毛

61.(2011·6单选Ⅰ)科学家对人群的某一基因位点进行调查,发现等位基因A对基因a为显性。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A与Aa表现型相同B.Aa与aa表现型一定相同

C.基因A由基因a突变产生D.纯合体aa一定会导致遗传病

62.(2012·1单选Ⅰ)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被称为相对性状。

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

A.兔的白毛与黑毛B.人的体重与身高

C.豌豆的红花与白花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63.(2012·1单选Ⅱ)番茄中,缺刻叶(C)对马铃薯叶(c)为显性,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两对性状相互独立,从下图可以推出,Ⅰ的表现型为

A.缺刻叶紫茎B.缺刻叶绿茎

C.马铃薯叶紫茎D.马铃薯叶绿茎

64.(2012·6单选Ⅰ)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自交B.测交C.正交D.反交

65.(2012·6单选Ⅱ)西葫芦果皮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若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

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基因WwYy的个体与wwyy个体杂交,其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66.(2013·6单选II)以下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直毛与卷毛B.人的酒窝与雀斑C.西瓜的红瓤与黑色种皮D.豌豆的黄色子叶与绿色豆荚

67.(2014·6单选Ⅱ)豌豆的红花与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

两个红花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有红花和白花,其比例为3:

1。

以下推论正确的是

A.两个亲本都是杂合体B.两个亲本都是纯合体C.仅一个亲本是纯合体D.亲本的基因型不确定

考点2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68.(2009·6单选I)人脸颊上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一对无酒窝的夫妇生出有酒窝小孩的概率是

A.0B.1/4C.1/2D.3/4

69.(2009·6多选)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表明,种子黄色(Y)对绿色(y)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显性。

小明想重复孟德尔的实验,他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P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P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性状如右图所示。

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是皱粒B.①、②、③、④都是黄色

C.④的基因型与P2相同D.①是黄色皱粒,④是绿色皱粒

70.(2010·1单选Ⅱ)人的褐色眼(B)对蓝色眼(b)为显性,双眼皮(D)对单眼皮(d)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为褐色双眼皮(BbDd),母亲为蓝色双眼皮(bbDd),生出的孩子是蓝色单眼皮的几率是

A.1/2B.1/4C.1/8D.1/16

71.(2010年1月·多选)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个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右图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示意图,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和③都是黄色子叶B.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

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D.③是绿色子叶

72.(2010·1多选)果蝇的A、a和B、b基因分别位于2对不同的常染色体上,AaBB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有关子代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体占1/6B.有2种表现型C.有6种基因型D.不可能有aabb基因型的个体

73.(2010·6单选Ⅱ)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红花对白花显性。

现有两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杂交,其后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可能是

A.2:

1B.3:

1C.4:

1D.8:

1

74.(2011·1单选Ⅰ)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

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或Bb)交配

C.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

75.(2011·1单选Ⅰ)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著名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以现代遗传学的观点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生殖隔离B.表现型分离C.基因型分离D.等位基因分离

76.(2011·1多选)苜蓿种子的子叶黄色(Y)对褐色(y)显性,圆粒(R)对肾粒(r)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若要使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则两亲本的组合是

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D.Yyrr×yyRr

77.(2011·6单选Ⅰ)豌豆细粒(R)对皱缩(r)为显性,孟德尔将圆粒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了皱缩豌豆,说明

A.R,r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用于自交的圆粒豌豆为杂合子

C.自交后代出现的皱缩豌豆为杂合子D.自交后代中圆粒皱缩的比例应该为1:

3

78.(2011·6单选Ⅱ)小家鼠的X染色体上某基因显性突变导致尾巴弯曲,若正常尾巴的雌性小家鼠与弯曲尾巴的雄性小家鼠交配,其后代中尾巴弯曲的雌性小家鼠占

A.25%B.50%C.75%D.100%

79.(2012·1单选Ⅰ)豌豆高茎对矮茎为显性。

将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获得F1代,将F1代自交获得F2群体,下表数据符合F2群体性状分离比例的是

选项

高茎豌豆株数(株)

矮茎豌豆株数(株)

A

720

232

B

501

520

C

401

1300

D

520

1061

 

80.(2012·6单选Ⅱ)人类的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

一对单眼皮夫妇手术后变为明显的双眼皮,他们的子女最可能是

A.男孩和女孩都是双眼皮B.男孩和女孩都是单眼皮

C.女孩是单眼皮,男孩是双眼皮D.男孩是单眼皮,女孩是双眼皮

81.(2013·6单选II)a1、a2、a3和a4为一个基因的4个不同等位基因,杂交组合a1a2×a3a4的F1中,两个个体基因型都为a1a3的概率是

A.1/16B.1/8C.1/4D.1/2

82.(2013·6多选)番茄高蔓(H)对矮蔓(h)显性,红色果实(R)对黄色果实(r)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结合高蔓红果番茄和矮蔓黄果番茄杂交,F2中表现型与亲本不同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其基因型及比例为

A.HHrr,1/16B.Hhrr,1/8C.hhRR,1/16D.hhrr,1/8

考点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83.(2009·6单选II)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人类遗传病,右图为该病病因的图解。

根据此图可知

A.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B.生物的性状不会改变

C.生物的性状不由基因决定D.生物的性状与DNA碱基序列无关

84.(2010·1单选Ⅱ)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提高棉花的抗虫性,科学家将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人棉花中,获得“鲁棉一号”转基因抗虫棉。

当虫子吃进抗虫棉的叶片后,蛋白酶抑制剂会抑制昆虫肠道的蛋白酶,限制昆虫获得氨基酸,从而影响和抑制昆虫的生长,最终达到抗虫的目的。

从抗虫棉所表现的抗虫特性来看,植物的性状是

A.与基因无关B.由基因所决定C.稳定不变D.不能改变

85.(2010·6单选Ⅱ)酪氨酸酶存在于正常人的皮肤和毛囊等处的细胞中,它能促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若编码此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将导致白化病,这种现象说明

A.性状的改变与基因无关B.性状能控制基因的表达C.性状由基因决定D.基因不能决定性状

86.(2010·6多选)玉米籽粒黄色(Y)对白色(y)显性,糯性(B)对非糯性(b)显性。

一株黄色非糯的玉米自交,子代中可能有的基因型是

A.yybbB.YYBBC.YybbD.YYbb

87.(2011·1单选Ⅱ)著名的女子花样游泳运动员蒋雯雯和蒋婷婷是同卵孪生姊妹,长得十分相像。

她们相像的根本原因是

A.基因型相同B.生活环境相同C.性状充分表达D.饮食结构相同

88.(2012·1多选)圆粒、皱粒豌豆是孟德尔在杂交实验中用过的实验材料。

与圆粒豌豆相比,皱粒豌豆中蔗糖含量相对较高,这是由于皱粒豌豆的淀粉分支酶发生了突变,造成该酶不能合成,从而影响了蔗糖向淀粉的转化。

由此可推测,突变的淀粉分支酶基因

A.不能遗传B.可以遗传C.不再发生突变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而控制性状

89.(2012·6多选)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致死性较高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原因是正常基因中3个核苷酸的缺失导致了其编码的蛋白质中1个对应氨基酸的缺失。

对此分析正确的

A.基因中3个核苷酸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改变不会影响其功能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基因中碱基数目的改变会导致蛋白质结构变化

90.(2013·6多选)人体内苯丙氨酸的部分代谢途径见图11,据图判断

A.酶①参与黑色素的合成

B.黑色素的合成只与酶②有关

C.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考点4伴性遗传

91.(2011·1多选)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下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3为血友病患者,Ⅱ-4与Ⅱ-5为异卵双胞胎。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Ⅰ-1不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B.Ⅰ-2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C.Ⅱ-4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D.Ⅱ-5可能是血友病基因携带者

92.(2011·6多选)下列遗传系谱图中,肯定为隐性遗传病的是

 

93.(2012·6多选)人类红绿色盲由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

下图中,一定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是

A.Ⅰ—1B.Ⅱ—4C.Ⅲ—8D.Ⅲ—9

94.(2013·6单选II)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