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924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docx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20年(春秋版)中考试生物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可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B.消费者有助于植物传粉、受精、种子传播

C.分解者可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再次被植物所利用

D.分解者可为植物提供食物

2.如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3.以下对生物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气体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B.细胞核外有核膜包被,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具有明显界限的细胞叫真核细胞

C.由不同的组织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D.有生物生存的圈层叫做生物圈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相互依存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C.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D.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5.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①阳光  ②松树  ③空气  ④细菌  ⑤金鱼  ⑥水  ⑦病毒  ⑧土壤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④⑤⑦

D.①③⑥⑧

6.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换器,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

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上

D.反光镜上

7.下列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兔→狐

B.田鼠→蛇→山鹰

C.草→兔→羊→虎

D.草→猪→人

8.小科在学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的第一个课题顺利完成,正当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家的月季花死了,什么原因呢?

她想起妈妈说过前几天不小心往花盆里倒了大量的食盐水,于是小科将土壤带到实验室里与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发现土壤中含的食盐浓度过高,最后经老师的分析知道当根生长的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时,植物反而会失水枯死.对文中的划线部分你觉得应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部分?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9.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全部鲤鱼

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

D.小南海林区

10.下列生物属于分解者的是()

A.水螅

B.木瓜

C.蘑菇

D.华南虎

11.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华北地区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次生林,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有着适于林木生长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B.森林公园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D.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12.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A.千岛湖

B.省泰中附中

C.一片草原上所有的草

D.公园

13.关于生态系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肺”

B.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强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D.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生氧气的70%

14.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关下图所示实验器材或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⑤和⑥可以升降镜筒

B.甲图转换物镜可直接转动②

C.乙图可以证明人呼出了氧气

D.丙图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清水

15.观察玻片标本时,发现所看到的目标在视野的左下方,如果想将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是()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16.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③②④⑥①⑤

B.④⑥①②③⑤

C.④⑥⑤③①②

D.⑥②③④⑤①

17.下列为小敏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其中合理的是()

A.显微镜对光时,应调节图甲中的④

B.图乙中小明看物镜镜头的目的是防止物镜下降过程中压到玻片

C.图丙视野中出现黑色圆圈的原因是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

D.欲将图丁视野中细胞a移至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18.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按右表在三个大棚内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9.在夏季,我们常常看到蜻蜓点水的现象,这是什么生命现象()

A.繁殖

B.应激性

C.生长

D.新陈代谢

20.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

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B.在玻片上写的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字母“b”

C.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而多

D.观察时欲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21.完成“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后,应如何处理鼠妇()

A.顺手扔掉

B.直接处死

C.放归自然

D.恒温培养

22.在肥沃的土壤上,往往会生长着繁茂的植物,而在贫瘠的土壤上却往往是植被稀疏,导致这种不同的原因是()

A.贫瘠的土壤上风沙太大

B.贫瘠的土壤上空气流通差

C.贫瘠的土壤上食草的动物较多

D.贫瘠的土壤上缺乏植物所需要的营养

23.下列各项属于生物的是()

A.机器人

B.钟乳石

C.珊瑚

D.生石花

24.调在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A.统计公园中鸟的种类

B.清理小区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资源

C.全市中学生近视情况的普查

D.计算某个患者血液样本中的白细胞数量

25.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物数量将会()

A.逐渐减少

B.相对稳定

C.稳定不变

D.逐渐增多

26.海洋中,绿藻分布在浅水区,褐藻生于稍深处,而红藻生于更深一些的水中。

造成它们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

B.阳光

C.海水压力

D.空气含量

27.练习使用显微镜时,物像中经常会出现污点,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后污点依然不动,那么判断污点可能的位置是()

A.目镜

B.物镜

C.玻片标本

D.反光镜

28.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29.显微镜对光时,应首先()

A.转动低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

B.转动高倍物镜,使其对准通光孔

C.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D.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0.如图为某同学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看见的某个视野。

要把图中染色体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往哪个方向移?

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左上方

二、填空题

31.一台显微镜的_______与________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三、综合题

32.下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水循环的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②代表绿色植物参与碳循环的部分生理过程,其中进行①过程的细胞结构是      ,①过程所发生的变化是        ,进行过程②时伴随着物质变化所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2)图中③④所代表两类生物,其中           (用代码表示)是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角色参与碳循环的。

(3)除了碳循环,自然界还时刻进行水循环,如绿色植物还可以不断通过根部的大量        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叶片上的      向大气中散失水分,从而促进自然界的水循环。

(4)过程①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    和     ,还维持了生物圈的         。

(5)③以绿色植物为食,它是生态系统中的       ,并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供绿色植物重新利用,体现了③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

四、实验探究题

33.在下列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

(1)若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应选用______和______进行对照试验。

若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则应选用_____和_____进行对照试验。

(2)培养皿放入一定数量种子而不是1粒,目的是______。

(3)若加入适量营养液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最好的是______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填空题

1、

三、综合题

1、

四、实验探究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