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4967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docx

上半年校本学习内容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一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3.6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1、学习:

绿园区教学常规补充说明—教案指导意见

2、学习:

绿园区教学常规补充说明—作业批改意见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二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3.13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绿园区教学常规补充说明------集体备课指导意见

集体备课内容

(一)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五备”。

首先要备课程标准,明确三维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教学关键。

其次要备教材。

第三要备学生。

第四要备教法和学法。

第五要备知识的及时迁移,将知识内化运用,也就是要备好课堂练习题、讨论题、探究题与课后作业题,把相关精典习题整理成册,形成校本习题集,并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集体研讨交流时,其他参与教师根据主备人的教案及说课内容对各个环节进行讨论,指出优点和可发扬之处,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了保证交流不流于形式,教师研讨交流可不拘于形式,可就一点有感而发,也可整体发表意见,相互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集体备课要求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时,要注意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学科特点,备课力求从实际出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让备课真正为上课服务,体现“五定”“五必须”。

1.五定:

定内容:

明确教师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范围,并统一教学进度。

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参加人员

2.五必须:

主备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所承担的教学内容;必须在集体备课前形成教学文本预案;议课教师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教师必须在集体备课形成的预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复备;所有教师上课后必须对亮点和不足进行反思并形成小结。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三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3.20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优课”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权重

 

指   标   描   述

等级

备注

较好

一般

较差

教学目标

10

目标定位明确、重难点把握准确、符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10

8

5

3

1

 

信息技术运用

20

能够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师生双方能够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设备。

10

8

5

3

1

未使用到信息技术,则此大项为0分。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对教学目标达成有良好效果,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融合运行、和谐自然。

10

8

5

3

1

数字教育资源应用

20

在教学活动中有数字教育资源参与,所提交课件运行正常或者所提供资源链接准确,数字资源经过深度加工或者原创。

10

8

5

3

1

未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则此大项为0分。

数字教育资源与本课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参与教学活动恰当合理,数字教育资源有效促进了重难点突破。

10

8

5

3

1

教学过程

20

内容充实,容量适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知识拓展合理;所采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匹配协调。

10

8

5

3

1

 

教学流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能够灵活、恰当地实施教学目标;反馈及时得当,评价穿插合理、有效。

10

8

5

3

1

 

教学效果

10

完成了既定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

10

8

5

3

1

 

教学反思

10

教学得失的阐述真实、明确、具体,产生原因的分析清晰、准确、可信,努力方向和措施确切、有效、可行。

10

8

5

3

1

 

技术规范

10

晒课界面组织合理、逻辑清晰、语言规范、引注严谨;视频拍摄内容完整、画面清晰;教师举止大方得体。

10

8

5

3

1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四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3.27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绿园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补充说明

(一)课堂教学实施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不得随意停课、串课,要按时上、下课,不得侵占学生的休息时间,要认真实施课堂教学,不得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2.教师应当根据教案组织教学,并应当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案,把预设与生成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教学时间,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3.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运用的灵活性;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教学手段、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教师要营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信息交流;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为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五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4.3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绿园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补充说明

(一)课堂教学实施

6.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落实分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体状态和个体差异,尤其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7.教师要按照课程要求上好实验课,课前做好实验准备,课上要熟练实施演示实验,要认真指导学生做好分组实验,有实验课记录与总结。

要重视探究性实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8.教师教学须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教学语言应当简明、准确、规范。

仪表要大方,教态要自然、亲切。

9.教师要提高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羞辱学生。

实验课、室外课和综合实践活动,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确保学生的安全。

10.要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使用。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六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4.10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二)课堂过程检查及学情反馈

1.常规课堂教学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详细的课堂教学规范要求。

2.常规课堂教学检查记录详实,有不同层面对教师课堂掌控的评价记录。

对教学过程有检查、考评、调控和改进措施。

3.学生每学期至少两次对所有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做出评价,以问卷调查形式或以座谈记录形式呈现。

学校要把有关情况向教师反馈,并以适当的形式计入教师考核。

4.提倡校长、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兼课,兼课可以酌情减少听课量。

学校要建立教师互相听评课制度。

同学科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15节,写好听课记录和课堂观察评价,加强相互交流。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学期听推门课不得少于30节,教学主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0节,做好听课记录,并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

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师听评课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5.区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要对学校领导听课情况进行过程管理。

区教研部门定期对学校各学科教学情况进行听课调研,提供业务指导,协助学校改进教学工作。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七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4.10.17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一)

一、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根据小班化教学的条件和需要,从一般意识上讲,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优效性。

小班化教学模式所特有的效力。

由于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是从众多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改革实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优选后不断修正、补充、完善而成的,并将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策略,能对教学实践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优效性是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生命所在。

2、参照性。

但它不是某一门学科教学的经验汇编。

各学科教学可以将教学模式作为学活动的指南,结合学科特点参照运用。

3、可操作性。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4、开放性。

小班化教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人们对教学理论和实践认识的逐步加强,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而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修正,使之得到了较完整的发展。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八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4.24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

(二)

二、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类型

(一)情景教学模式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

操作策略:

(1)积极参与策略,

A、全员参加。

B、全程参与。

C、差异参与。

以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为目标的有约束力的班级教学与满足儿童个别需要的适应多种发展程序的“个别化”教学相结合,是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差异参与”。

“差异参与”一般可用两种形式进行。

“分层教学”和“分组教学”。

(2)情感交融策略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融,可以从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三个方面来进行。

(3)人际合作策略人际合作是教学互动的又一必要条件,课堂教学的环境,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的环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

人际合作包括语言合作、环境合作、个群合作三个方面。

(4)教学相辅策略

(三)尝试教学模式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九次教科研学习

时间:

2015.5.8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课题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

1、行动研究法:

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

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

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

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

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

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6、文献法:

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调查法:

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十次教科研学习

时间:

2015.5.15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观察法

1.观察法:

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

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

例如:

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

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

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

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

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

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

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

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

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

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

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

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无论哪一类手段,都应在观察开始前就准备好,对观察中使用的种仪器也须事先作好功能检查,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出现障碍。

对于观察人员来说,必须掌握使用仪器的基本方法,并知道在观察中应做些什么。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

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

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

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6)规定统一性标准

为了增加观察的客观性,为了便于衡量和评价各种现象,为了易于用数量来表达观察的现象,为了使观察结果可以核对、比较、统计和综合,必须事先考虑自己的观察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并对每一因素规定出统一的标准。

每次观察或观察同一现象的不同观察者,要坚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

这主要在于,不同的研究项目常会涉及到不同性质的标准。

如:

有的涉及到单位问题,如怎样衡量学生表现的知识质量;有的涉及到定义问题,如怎样才算违反纪律;有的涉及计算方式问题,如怎样登记和表达学生之间产生的矛盾的频率,等等。

对类似问题,都应事先做好统一规定。

(7)逐段提出观察提纲

在观察计划的基础上,应对每次或每段(几次同一性质上一内容的观察组成一段)观察提出具体提纲,以便使观察者对每一次观察的目的、任务和要获得什么材料非常明确。

观察提纲可以包括本次观察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且应当在前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提出来。

亦可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便于分类统计。

观察实际过程,加以分析研究,得出某种结论。

也许可以形成某个研究课题。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十一次教科研学习

时间:

2015.5.22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二、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举例说明调查法的操作过程:

抽样调查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的抽样操作中,整个过程可大致分为如下步骤:

1.确定调查的目的(确定问题,形成假说;通过调查验证假说,使问题明确化,得出结论)。

2.确定抽样总体。

要从中进行抽样的总体应与要得到信息的总体(目标总体)一致。

从样本得出的结论适用于被抽样总体,超出这个范围结论的适用程度取决于被抽样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差异程度。

3.确定待收集的数据。

一般只收集与调查目的有关的数据,过长的调查表会降低回答的质量。

4.选择抽样方法。

这时总体中的哪种单位作为个体基本上可定下来。

5.编制抽样框。

如学校名录、学生花名册等。

6.确定需要的精确度。

因抽样调查是要由样本推断总体,会带有某些不确定性。

一般是对相对误差或绝对误差作出概率水平上的要求。

7.估计样本容量,估计费用。

8.抽样试验,在小范围内试填一下调查表,做些必要的改进。

9.实地调查工作的组织。

按抽样方案进行调查。

对收回的调查表的质量及时进行检查。

对不回答的表要有处理方案。

10.根据所用的抽样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11.可对同样的数据采用其它的分析方法,以作比较。

12.写出调查报告。

留存有关总体的信息,它们可能对将来的抽样起指导作用。

对于教育现象,有时难于进行严格意义上的概率抽样,可以考虑采用下列方法抽样:

从总体中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大单位(群),在群内进行概率抽样;从一个小总体中选出接近于研究者对总体平均数的印象的那些个体;样本限于总体中易于取到的部分;样本是随便选取的;样本由自愿被调查的人员组成;等等。

但对这样得到的样本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结论也要慎重,应充分利用其它信息进行核查、确认。

在教育现象的研究中,研究者的智恝、经验和抽样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获取好样本的关键。

 

校本学习要求

思想重视,书写认真,格式标准,常学常新,内化巩固,联系实践,应用提升。

第十二次业务学习

时间:

2015.5.29地点:

会议室主讲人: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

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

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

(举例,如XXX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

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

保持刺激的客观性则要遵照一定的程序予以控制。

(如周文琴老师在做这一测试前邀请我去在他们的家长会上的讲话,目的就在于排除和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排除测验的随意性和不真实性,实现评测标准的同一性)。

推论的客观性指对同一结果不同的人所做的推论应该一致,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对同一结果的所做解释应该相同。

四、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模式基本是:

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

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具体说说操作方法:

1.预诊: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发现问题。

对教学或学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得出行动改变的最初设想。

在各步骤中,预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收集资料初步研究:

这一阶段成立由教研人员、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问题进行初步讨论和研究,查找解决问题的有关理论、文献,充分占有资料,参与研究的人员共同讨论,听取各方意见,以便为总体计划的拟定做好诊断性评价。

3.拟定总体计划:

这是最初设想的一个系统化计划。

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所以总体计划是可以修订更改的。

4.制定具体计划:

这是实现总体计划的具体措施,它以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为前提,有了它,才会导致旨在改变现状的干预行动的出现。

5.行动:

是整个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在实施计划的行动中,注意收集每一步行动的反馈信息,可行的,则可以进入下一步计划和行动。

反之,则总体计划甚至基本设想都可能需要作出调整或修改。

这里行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某一设想或计划,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在行动研究中,过程性资料的搜集、整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6.总结评价:

首先要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

考察内容有:

一是行动背景因素以及影响行动的因素。

二是行动过程,包括什么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实施,使用了什么材料,安排了什么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如何排除干扰。

三是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和消极的。

要注意搜集三方面的资料,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行动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和怎样带来的考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的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

考察要灵活运用各种观察技术以及数据、资料的采集和分析技术,充

总结评价实际上是对行动研究过程及其结果的“反思”。

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这一环节包括:

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这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这一阶段除了要对研究中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得到研究所需要的结论外,还应对产生这一课题的实际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