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551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阶段综合测评试题6

课时强化作业六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实例

一、选择题

1.(2019届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甲、乙分别为物质进出细胞的坐标图和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的运输方式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可能如图乙所示

C.甲、乙所代表的两种物质运输方式没有共同点

D.婴儿吸收乳汁中免疫球蛋白的方式如图乙所示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体现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特性,不能体现其结构特点,A错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B正确;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婴儿以胞吞的方式吸收乳汁中的免疫球蛋白,D错误。

答案:

B

2.(2019届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过程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无关

B.b可表示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

C.①与细胞间识别和免疫密切相关

D.②和③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解析:

a过程是自由扩散,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有关,故A错误;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为胞吐,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不是主动运输,故B错误;糖蛋白与细胞识别和信息交流有关,故C正确;磷脂双分子层为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故D错误。

答案:

C

3.(2019届云南昆明一中高三模拟)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推测在下列生物细胞中,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

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②蛙的红细胞 ③人体浆细胞 ④乳酸菌细胞 ⑤酵母菌细胞

A.①②  B.③④

C.③②  D.⑤④

解析:

细胞中生物膜越多,则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越大,反之越小,乳酸菌的生物膜只有细胞膜,所以比值最小,①②③⑤都是真核细胞,具有各种细胞器膜和核膜,但由于浆细胞分泌能力强,细胞中相关细胞器膜面积大,所以比值最大,B正确。

答案:

B

4.(2019届广东汕头金山中学高三模拟)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

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当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

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

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

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解析: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嵌合体的形成是两种细胞的膜蛋白发生相对运动的结果,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明显增大,说明温度对膜蛋白的运动有影响。

温度升高,膜蛋白相对运动加剧,细胞膜流动性增强。

图示数据能说明温度增加到15℃以上时,温度越高,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而不是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

答案:

D

5.(2019届广东佛山高三模拟)与主动运输相比,协助扩散的特点是(  )

A.运输物质没有选择性

B.需要消耗能量

C.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D.只能将物质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

解析: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故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

D

6.(2019届皖南八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分子物质均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B.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C.分泌蛋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排到细胞外

D.抑制细胞呼吸对人体细胞吸收K+的速率无影响

解析:

有的小分子物质如水、甘油等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而有的小分子物质如离子、氨基酸等则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进出细胞,A错误;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均是顺浓度梯度运输,所以都不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分泌蛋白通过胞吐的方式排到细胞外,C错误;由于人体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抑制细胞呼吸对人体细胞吸收K+的速率有影响,D错误。

答案:

B

7.(2019届辽宁抚顺六校联考)下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

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C.②是蛋白质,可能与物质运输有关

D.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亲水性

解析:

由于A面具有糖蛋白,所以A面为细胞膜的外侧,B面为细胞膜的内侧,A正确;图中①②都是蛋白质,其中①与糖类结合成糖蛋白,糖蛋白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B正确;②可能是与物质运输有关的载体蛋白,C正确;磷脂的头端具有亲水性,尾端具有疏水性,D错误。

答案:

D

8.(2019届北京东城区高三模拟)图甲中曲线a、b表示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

B.图甲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的数量

C.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D.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甲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的协助,为协助扩散,A正确。

图甲中b曲线达到饱和后限制因素为载体的数量,B正确。

图乙中的胞吐和胞吞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C错误。

主动运输、胞吐和胞吞都需要消耗ATP,D正确。

答案:

C

9.(2019届吉林普通高中高三模拟)“植物奶油”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专家指出,植物奶油在“氢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反式脂肪酸会增加食用者患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下列各项所描述的物质运输方式中,与反式脂肪酸进入细胞的方式相同的是(  )

A.动作电位形成时Na+内流

B.细胞排出尿素

C.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

D.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属于理解层次的考查。

反式脂肪酸为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细胞排出尿素的方式也是自由扩散。

答案:

B

10.(2019届保定高三模拟)如图表示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过程及相关的结构。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维生素D通过a过程进入细胞

B.b表示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Na+的流动

C.c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神经递质可以作用于肌肉细胞膜上的结构d

解析:

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方式a)进入细胞,A正确;神经细胞在受到刺激后Na+内流,图示表示该物质分子的运输方向是膜内→膜外,B错误;c过程由低浓度→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d为糖蛋白,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肌肉细胞膜上的糖蛋白,D正确。

答案:

B

11.(2019届湖南长沙高三模拟)红柳可以生长在沙漠和戈壁滩上,它与胡杨树一并被我国西北人民称为“沙漠英雄”:

沙丘埋它一次,它就生长一节,总是站在沙丘之上。

下面有关红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柳生长环境缺水,所以主要依靠叶子从空气中吸收水分

B.红柳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C.红柳根毛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细胞核

D.沙漠中富含无机盐,无机盐可以自由扩散到根细胞内,为红柳生长提供必需元素

解析:

红柳生长环境缺水,仍然主要依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A错误;红柳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富含无机盐,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根毛细胞吸水能力强,B正确;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膜之间的细胞质,不包括细胞核,C错误;沙漠中富含无机盐,无机盐通过主动运输被吸收到根细胞内,D错误。

答案:

B

12.(2019届河北唐山开滦二中高三模拟)撕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

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

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解析:

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属于被动运输。

甲组细胞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时,会通过主动运输从营养液中吸收矿质元素,而增大其细胞液浓度,乙组的细胞浸在蒸馏水中会吸水而降低其细胞液浓度,因此,甲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要比乙组细胞细胞液浓度高,因此,将其放入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后,乙组细胞失水要比甲组多。

答案:

C

13.(2019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模拟)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植物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是活细胞,不能发生的为死细胞

B.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

C.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光照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

D.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死亡

解析:

A中若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蔗糖溶液浓度,则植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A选项错误;B中活细胞的细胞质是流动的,若正常情况下不流动,则表明细胞不是活细胞,B选项正确;C中的细胞必须是好氧菌,如果是厌氧性细菌,不会趋向水绵照光部位,C选项错误;D中洋葱根尖解离后被龙胆紫染色只能证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后死亡,不能证明它解离前就已死亡,并且解离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杀死细胞,D选项错误。

答案:

B

14.(2019届湖南常德市协作考试)下列有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都会阻碍细胞吸收氧气

B.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吐”的过程可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C.性激素可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这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的功能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只能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运动,不能进入细胞内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毒素影响线粒体功能对氧气吸收没有影响,A错误;胞吐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可使膜成分更新,B正确;性激素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从而完成激素调节,C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既可进入细胞,也可出细胞,只是单位时间内水分子出细胞的速率大,故表现为细胞是失水,原生质层缩小从而出现质壁分离,D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5.(2019届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三月考)回答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问题。

Ⅰ.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

、○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

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  )

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

Ⅱ.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给予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

(5)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__________组。

(6)细胞膜的主动运输对活细胞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可知,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所以P侧为细胞外的环境,Q侧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质基质。

(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把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3)ATP是直接能源物质。

(4)c类型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光能,噬菌体属于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果蝇和小鼠属于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最可能采用该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生物是细菌。

(5)实验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根据题干提示信息,自变量是细胞是否进行细胞呼吸,观察指标是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无关变量。

(6)见答案。

答案:

(1)Q 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表面、ATP在细胞内水解) 

(2)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 (3)B (4)B (5)甲 (6)保证了活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16.分析以下两段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下降,尿素含量增加。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________的代谢产物。

尿素跨膜运输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在核糖体上经____________(生化反应)生成多肽,检测多肽常用____________试剂。

(2)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代谢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这是因为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HCl后,可在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2】 原尿中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浓度与血浆中的基本相同。

原尿经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作用后形成尿液。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含葡萄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组织液。

如图为肾小管壁及相关结构示意图:

(3)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4)葡萄糖从肾小管腔回到血液中共穿过_________层磷脂分子。

(5)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_________(“高于”、“低于”、“等于”)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6)研究发现,水分子进出细胞膜需要一种称为“水通道”的蛋白质。

若设法专一性地关闭离体肾小管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则将导致细胞(  )

A.在浓溶液中皱缩   

B.在蒸馏水中涨破 

C.蒸馏水中形态基本不变     

D.在生理盐水中迅速死亡

解析:

本题考查了蛋白质的代谢、合成、鉴定以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1)由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只有C、H、O,氨基酸中含有N元素,图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均下降,而尿素的含量升高,因此可推测尿素是氨基酸的代谢产物。

尿素属于分子量较小的分子,它的跨膜运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它会在核糖体上发生脱水缩合。

多肽遇双缩脲试剂显紫色。

(2)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它能选择性的吸收细胞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排出一些代谢废物。

由于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加入一定浓度的HCl后,在盐酸条件下,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酶就会释放出来。

(3)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为主动运输,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低于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

(4)葡萄糖从肾小管腔回到血液中共穿过2层肾小管细胞膜和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共8层磷脂分子。

(5)肾小管细胞中的葡萄糖出细胞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因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高于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6)若设法专一性地关闭离体肾小管壁细胞的水通道蛋白,则水分子不能进也不能出,因此蒸馏水中细胞形态基本不变。

答案:

(1)氨基酸 自由扩散 脱水缩合 双缩脲

(2)选择透过性 HCl破坏肝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3)主动运输 (4)8 (5)高于 (6)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