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5281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docx

张港中学届高三语文

张港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

综合模拟试卷(三)

时间:

150分钟总分:

15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组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旸谷(yáng)     猗郁(yī)      挑剔(tī)    风尘仆仆(pú)

B.混沌(hùn)      飧饔(cūn) 弄堂(lòng)  乍暖还寒(huán)

C.亚洲(yǎ)        害臊(sào)榫头(sǔn)      玉簪螺髻(jí)

D.桌帏(wéi)    衣钵(bō)     着实(zháo)    轻鸢剪掠(y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宛然     踟躅       一抔土        义愤填膺

B.遨翔尺牍        戴高帽        如翚斯飞

C.博弈     平添        伤元气      启承转合

D.注销    型谱      坐标系兴高采烈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

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 ▲ 去搀扶、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 ▲ ,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     ▲   。

A. 不约而同      按部就班        一以贯之

B. 不谋而合      按部就班        水到渠成

C. 不谋而合      人云亦云        水到渠成

D. 不约而同      人云亦云        一以贯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在播出“家风”系列报道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共鸣和好评。

B.一项要求美国国防部采购国旗必须是百分百“美国造”的法案近日正式成为法律,是“中国制造”屡屡被政治化的持续发酵,最具政治意味的国旗成了美国议员拉选票的新的发力点。

C.XX文库著作权侵权问题由来已久,在此之前曾多次陷入著作权纠纷案。

基于此,XX方面也曾采取了包括设置“绿色举报通道”、上线“反盗版DNA对比系统”等,避免侵权问题发生,但依旧官司不断。

D.柴烧,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陶瓷制品,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

柴烧作品的成败取决于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

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对爱斯梅拉达的审判中,小山羊作为第二被告出现,当小山羊能准确地敲出时间、日期和月份时,人们觉得不可思议;当小山羊拼出了“弗比斯”的名字时,人们开始觉得非常可怕,认为其中一定有巫术,因此法庭认定爱斯梅拉达用巫术刺杀了弗比斯。

(《巴黎圣母院》)

B.堂吉诃德在路上遇见一辆运载狮子的车辆,他想与狮子较量-番,便用长枪逼管狮人打开笼门,但这匹体格雄壮的狮子对他的冒犯满不在乎,不但没有冲出狮笼,反而掉转身子,慢吞吞、懒洋洋地又躺下了。

       (《堂吉诃德》)

C.贾政扶着贾母灵柩安葬到金陵后,回家路上,贾政接到家信,证实被赦复职,心生喜悦;但看到信中言及宝玉出家,不免悲从中来。

(《红楼梦》)

D.“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同时,要主动远离那些走邪门歪道、谗媚奉迎和花言巧语的人。

(《论语》)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化养生

徐宏力

   国学大师长寿者居多,季羡林享年九十六,梁漱溟九十五,钱穆九十五,冯友兰九十五,南怀瑾九十四,任继愈九十三。

如果扩大到国艺,也大抵如此,书法家启功享年九十三,国画家齐白石九十三。

业界也有人不太长寿,多因特别变故,不妨碍统计学得出的优势结论。

国学养生有传统,孔子享年七十三,孟子八十四,现在看不算什么,但在2500多年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相比之下,孔孟均过古稀。

对此,孔子在论语中有过结论:

“仁者寿。

”君子尽享天年,受上苍眷顾,中国文化有生命道理。

   国学大师长寿是因也是果。

不长寿不能成为大师。

文科靠积累,在积累中创新;理科靠创新,在创新中积累。

国学是功夫活儿,没磨到时候,总觉得差点儿成色。

反过来看,文化养生,亦为大师们长寿的原因。

国学是气定神闲、心安理得的学问。

气定神闲者有仙风道骨,心安理得者有圣贤气象。

平衡是健康的基本前提,儒家的责任催人进取,道家的释怀让人放松。

西方文化精英常出绝对主义情绪,容易走极端。

中国士人巧取中和之道,有精神避难所,不容易崩溃。

   有人说,把简单的事搞复杂是文化,把复杂的事搞简单是科学;把明白的事搞糊涂是哲学,把糊涂的事搞明白是法学;把糊涂人讲明白叫老师,把明白人讲糊涂叫领导;稀里糊涂把人治好是中医,明明白白把人治死是西医。

这些话虽为调侃,可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

西医是科学,科学简化了对象,也带来了简化后的偏见,大病能确诊,但不一定能治好,死在什么上,心跟明镜似的。

中医既是科学,也是文化,是科学有争议,是文化没有争议。

中国文化容忍甚至赞赏言不及义,不确定性并非贬义词。

郎中说不到解剖学的病灶上去,但也能治病,只要病人痊愈了,结论是否确切,人们并不在意。

   “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

”大医即大儒,与国学通。

中医如易,讲究阴阳辩证施治,头痛医脚,不像西医那样辨病施治。

中医讲究整体性,擅长诊治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病变,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不像西医见树不见林。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大都用动植物药物,副作用小,不像西药基于化学合成。

中医靠经验,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越老越可信,不像西医唯科学。

中医推崇仁和,喜欢调和疗法,不像西医突出对抗疗法。

中医的优点与缺点,都是国学的优点与缺点,国医就是国学的一部分,思维方式相通,用来治病是医生,用来治人是老师,用来治国是官员。

医生与官员都写作“大夫”,读音不同,岗位不同;医生与老师在民间都叫“先生”,读音相同,岗位不同,均受待见。

   诗人流沙河(余勋坦)是高龄文化人,1989年,他已病得很重,有些心灰意冷,便重读庄子。

这次不是阅读,而是研读,以投入为解脱,结果很奇妙,按他夫人的话说,庄子救回来了一个快死的人。

流沙河后来写了《庄子现代版》这部书,可以说是生命之作,他每天如庄子般咀嚼淡定、乐观、飘逸、豁达的人生细节,乐此不疲。

笔者曾患左手麻疾,去看医生,他开了点儿药后告诉我,回去带着麻手快乐地生活。

有病没病,没心就好;好与不好,糊涂点儿好;不好与好,随它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麻疾消失。

我也体会到了几分庄子智慧。

   (2013年7月8日《齐鲁晚报》)

6.关于“文化养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文化养生”主要指国学养生和中医治疗,二者在文化上是相通的。

中医既是文化,也是科学,这是毫无疑义的。

 B.中国文化有生命道理,儒家讲究放松,道家讲究释怀,二者中和,便形成了中国士人的精神避难所。

 C.国学能够养生,已被历史和现实所证明,其根本原因在于儒家思想能够滋养人生,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仁者寿”。

 D.国学让人气定神闲、心安理得,因而,国学家们大多长寿;反过来看,长寿也是他们成为国学大师的重要原因。

7.对中医和西医特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医治疗往往依靠经验,有时不需要确切的科学依据也能把病治好。

 B.西医讲究科学,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些大病虽能确诊却无法治愈。

 C.中医与国学相通,推崇仁和,强调天人合一,讲究阴阳调和,辨病施治。

 D.西医不讲究整体,采用对抗疗法,西药基于化学合成,副作用比中医大。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长寿者不能成为国学大师,季羡林、梁漱溟等人之所以被称为国学大师,主要原因是他们的长寿。

 B.国学大师长寿跟文化养生分不开,多种文化的中和与平衡是他们保持健康的基本前提。

 C.中医吸收了国学的优点而摒弃了它的缺点,作为国学一部分的国医,既可治病,也可治国。

 D.流沙河通过研读庄子使重病痊愈,这充分说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1题。

书吴、潘二子事

[清]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文自豪。

既而曰:

“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

”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

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

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

庄名廷鑨。

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

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语》”之说,奋欲著书。

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

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

“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

”遂梓行之。

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

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

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

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

庄氏欲应之,或曰:

“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

”遂谢之荣。

之荣告诸大吏,大吏佑庄氏,不直之荣。

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

四大臣大怒,遣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

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

所杀七十余人,而吴、潘二子与其难。

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

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

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

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第。

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

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二子所著书若干卷,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

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

且其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节)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乃亟与之交              亟:

经常

B.遂谢之荣                     谢:

感谢

C.官不能堪                     堪:

忍受

D.予之适越过潘子时          过:

拜访

10.下列四组中,全部属于“庄氏难作”原因的一组是()

①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               ②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

③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          ④摘忌讳语,密奏之

⑤四大臣大怒                           ⑥所杀七十余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11.下列文章对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炎、潘柽章两个人都是优秀人才,明亡后他们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而自豪。

B.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流传后世,因此参与编辑庄廷鑨的《明书》。

C.潘柽章被捕后没有想吴炎那样慷慨陈词,痛骂不绝,主要是因为担心连累母亲。

D.作者详叙了吴炎、潘柽章两人蒙难的原因和经过,表达了对他们的同情与怀念之情。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

 

(2)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3)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3分)

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8分)

登快阁①

[宋]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④。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五年作者任泰和令时。

②痴儿:

作者自称。

③朱弦:

这里指琴。

佳人:

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④白鸥盟:

出自《列子·黄帝篇》,鸥鸟只与没有心机的人做伴。

(1)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尾联的思想内涵。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5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兰亭集序》)

(2)玉露凋伤枫树林,          。

(《秋兴八首·其一》)

(3)          ,皓腕凝霜雪。

(《菩萨蛮》)

(4)绿云扰扰,          。

(《阿房宫赋》

(5)定乎内外之分,。

(庄子《逍遥游》)

(6),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7)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

(8)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  __,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下坡或者上坡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

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

人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

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

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

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

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

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

去的是老地方,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

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我们发现前面路边上围了一群人。

老周把车停下了。

老周说:

“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

我坐着没动。

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

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

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

“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

“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

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

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

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

跟我想象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

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

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

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

“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

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说:

“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

“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

“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

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

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

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

还好,伤势不算太重。

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

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

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

“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的经过跟他说了一遍。

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

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

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

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

“那就,谢谢啦。

”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

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

什么人呀?

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

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

“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富丽华是本地最高档的酒店,我和老周还从来没有一起去过呢。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16.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E.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17.小说开头一段关于路的描写和议论,看似闲笔,实为精妙之处,请简析其作用。

(4分)

 

18.小说结尾处老周为什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19.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

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

你的看法呢?

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每小题4分)

20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划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

“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

要求:

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4分)

九江,古称江州。

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的故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名字叫作“浸月亭”。

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

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唐元和十年至十三年(815—818)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

这期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2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黛玉叹道: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

以上选段中“你”是谁?

请简述黛玉说这番话的始末。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个经历过社会炎凉的企业家说:

“人的尊严靠财富。

  一个经历过冤案折磨的老年人说:

“人的尊严靠法制。

  一个经历过艰辛研究的学者说:

“人的尊严靠知识。

  一个经历过几十年探索的哲人说:

“人的尊严靠思想。

……

看来,不同经历的人,对“尊严”各有各的理解。

你是如何理解“尊严”的,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

要求:

(1)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得少于700字。

 

张港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

综合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11×3+4=37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6

答案

二、主观表述题(共53分)

12、翻译(9分)

(1)

(3分)

(2)

(3分)

(3)(3分)

13、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

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

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3分)

14、鉴赏(8分)

(1)

(4分)

(2)

(4分)

15、填空(5分)

()           ()        。

()           ()       。

()           

17、

(4分)

18、

(4分)

19、                                                                       

                                                                                                                       

                                                            

(8分)

20、(4分)

21、

(4分)

22、

(4分)

三、作文(60分)

 

201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三)参考答案

1.A(B飧sūnC亚yàD着zhuó)

2.D(A踟蹰或踯躅B翱翔C起承转合)

3.A(3分)不约而同 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侧重于行动。

不谋而合:

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按部就班:

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第六版)。

人云亦云:

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一以贯之:

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水到渠成:

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成功。

4.D(A.搭配不当,第二句主语应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家风’系列报道”B.指代不明,“是”前加“此举”C.成分残缺“等”后面加“措施”)

5.C(信中没有提及宝玉出家,而是说宝玉、贾兰得中。

6.D(A项错在“这是公认的”,中医是科学有争议;B项错位组合,原文是“道家的释怀让人放松”;C项错在“根本原因”,“仁者寿”只是儒家的认识,国学的范围大得多。

7.C(错在“辨病施治”,辨病施治的是西医,中医是阴阳辩证施治。

8.B(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