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5358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6.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稳态与环境 第8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docx

新课标近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

(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夯基提能作业(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23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1。

(2017湖南益阳第一次调研,25)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④B。

②③C。

②④D.①③

2。

(2017湖北大冶一中第一次月考,7)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此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  )

A。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

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抗体与抗原结合

3。

(2017山西孝义第一次模考,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B.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吸水

C.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高于血浆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2017山东肥城升级统测,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含量有关

B.甲状腺激素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

某些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5.(2017河北定州中学第一次月考,9)下列关于人体血浆中pH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升高血浆中的pH

B。

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血浆中的pH会降低

C.剧烈运动后,会降低血浆中的pH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pH的高低

6。

(2017湖北黄石第一次调研,2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C。

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D。

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7。

(2016浙江普通高中选考,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剧烈运动时血浆pH相对稳定

B.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C.内环境中含有抗体和生长激素

D。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

考点二 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

8。

(2015海南单科,14,2分)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

B.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C.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

D。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

9。

(2014上海单科,19,2分)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的是(  )

A.大量饮水B.血容量减少

C.食用过咸的菜肴D。

血浆电解质浓度增加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渗透压减小

C.正常情况下C液中CO2浓度高于A液

D.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发生在C液中

2。

(2015江苏单科,5,2分)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B。

渗透压

C。

K+浓度D.O2浓度

3.(2017湖北襄阳五中开学考,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4.(2014课标Ⅱ,3,6分)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

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5.(2014课标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6。

(2014北京理综,2,6分)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7。

(2016北京理综,4,6分)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

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8.(2016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

D。

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9。

(2015课标Ⅰ,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

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10.(2014福建理综,2,6分)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

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

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二、非选择题

11.(2014海南单科,27,9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

                     。

pH低于正常值会引起酸中毒,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起    作用的物质,以利于奶牛内环境的pH维持在正常水平.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主要包括血浆、    、    . 

(2)环境的剧烈变化或惊吓会导致奶牛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从而使产奶量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机体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

 

12.(2014课标Ⅰ,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    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    。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    ,尿量    ,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13。

(2015海南单科,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

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    (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    、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      。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    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

 

答案全解全析

A组 基础题组

考点一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1.C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②]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④]淋巴和组织液。

2.D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消化道为人体外部环境,A错误;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以及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均发生于细胞内,B、C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细胞外液,D正确。

3.A 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A正确;组织液渗透压增大,会引起细胞失水,B错误;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C错误;细胞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4。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甲状腺激素、尿素都需要通过血浆运输,B正确;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

5.B 正常人体内由于血浆中存在调节pH的缓冲物质,所以饮用弱碱性的水或剧烈运动产生乳酸都不会引起血浆pH的明显改变,A、C错误;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体内CO2较多,血浆pH会降低,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高低,D错误.

6.B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B错误;神经递质可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液体为组织液,所以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A正确;血浆(①)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②)和淋巴(④)中蛋白质含量较少,C正确;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有关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渴觉,D正确。

7.B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B错误。

考点二 体温调节与水盐平衡调节

8。

A 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是汗液蒸发和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A错误;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B、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能感受体温变化,D正确。

9.A 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会减少,而大量饮水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项正确;血容量减少对血浆渗透压基本没有影响,而食用过咸的菜肴及血浆电解质浓度增加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因此B、C、D项错误。

B组 提升题组

一、选择题

1。

C 由图可知,A液是血浆,B液是淋巴,C液是组织液,①是毛细血管,②是毛细淋巴管,③是组织细胞,①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②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A错误;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过少,组织液渗透压相对较高,B错误;组织细胞产生的CO2释放到组织液再扩散到血浆中,所以组织液中的CO2浓度高于血浆中的,C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的过程发生于细胞中的线粒体结构中,D错误。

2.B 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相比,其K+浓度高,Na+浓度低,O2由于代谢利用浓度也较低,A、C、D错误;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渗透压保持平衡,B正确。

3.B 机体通过Ⅰ为内环境提供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Ⅰ为呼吸系统;体外的物质通过Ⅱ进入内环境,Ⅱ为消化系统;Ⅲ表示泌尿系统,②表示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Ⅳ应为皮肤。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消化吸收只能进入毛细血管而不能进入淋巴管,B错误;②表示在尿液形成过程中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C正确;Ⅳ表示的器官应为皮肤,D正确.

4.A 血浆中的某些成分可渗出毛细血管形成组织液,组织液的某些成分也可透过毛细血管壁回流形成血浆,C、D正确;血浆中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所以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氧气浓度不同,A错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通常维持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了组织液含量的相对稳定,B正确.

5.D 机体通过调节,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正确;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的产生依赖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错误。

6。

D 我国北方冬天气温低,此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引起骨骼肌战栗,增加产热,A正确;在低温环境中,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减少,减少散热,B、C正确;寒冷条件下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D错误。

7。

B 球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肝糖原用于供能,A项正确;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进而使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项错误;射门动作的完成需要神经与肌肉的协调,C项正确;球员的相互配合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调控,D项正确.

8。

B 人或动物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失去少量水,细胞内液的量减少,A错误;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引起骨骼肌纤维吸水,体积增大,B正确;局部炎症会刺激人体一些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该物质能增大毛细血管透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局部水肿,C错误;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内的K+外流形成静息电位,溶液中增加KCl浓度后,K+通过K+通道蛋白被动转运(外流)受影响,导致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D错误.

9.A 输入动物静脉中的NaCl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细胞,A正确;由于处于稳态的动物体内Na+的分布是细胞内液中含量少,细胞外液(组织液)中含量多,故Na+只有少部分进入细胞内液,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液中,C、D错误;细胞外液的增加量大于细胞内液的增加量,B错误。

10.C 分析题意可知,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而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所以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而血浆渗透压升高会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故A、D错误;运动时,机体产热增加,通过出汗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B错误;汗腺导管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重吸收Na+、Cl—的,需消耗ATP,C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

答案 

(1)酸性物质过多,超出了机体维持pH相对稳定的能力限度 中和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组织液 淋巴 

(2)神经和体液

解析 

(1)pH过低,导致相关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失活;为了除掉过多的酸性物质,可以在饲料中加入碱性物质,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维持pH的稳定。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受到惊吓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该过程是神经调节;同时,肾上腺素发挥作用,调节生命活动属于激素调节.

12。

答案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会

解析 

(1)葡萄糖氧化分解终产物中的气体是CO2,CO2最终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若CO2的排出出现障碍,CO2在体内积累形成H2CO3,使细胞外液pH下降。

(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量减少,尿量增加。

(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会发生变化。

13。

答案 

(1)不会

(2)HC HP(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7.35~7.45

(3)内流 电位变化(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 

(1)0。

9%的NaCl溶液为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放入其中的红细胞的形态不发生变化。

(2)正常人的血浆pH维持在7.35~7。

45,与血浆中含有HC和HP等离子有关。

(3)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细胞膜内。

当神经细胞膜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而使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当兴奋沿神经细胞膜传导时,兴奋部位都将出现与受刺激点相同的膜电位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