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5581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 模块检测卷一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检测模块检测卷一Word版含答案doc

模块检测卷一

(时间:

150分钟 总分:

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

马相武

民间书法这个概念,永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间书法,也没有绝对的官方书法,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比如民间书法经常相对的是文人书法、官方书法和书法家书法。

它们不光具有阶层色彩,还带有主流与非主流的区隔,比如官方书法常常相当于主流书法。

有时候民间书法的概念使用带有贬义,暗指太随意、太土气、不入流、不雅观、缺少传统规范和法度。

也有时候官方书法的概念使用带有贬义,暗指机械刻板模仿、缺乏艺术个性、随大流、大路货、太正统,或一味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

所以,这些概念的使用,关键是要看带入的语境、相比较的对象、价值判断的指向,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简单地说真正的书法在民间或者说在官方,其实都是错误的、偏颇的。

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虽有先后、源流之别,然往往于排斥对立中互补共存、相互依赖。

民间书法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书法历史上,有些书法类型,有些书法家,是受到官方或朝廷提倡推广的。

比如“二王”,欧、颜、柳体等,它们几乎都是由书法家书法和文人书法演变而成的官方书法。

而大量的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至今尚未收藏发掘完结的碑帖等,都属于民间书法范畴。

当代的“毛体”曾经风靡全国,同时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普遍欣赏和模仿研习,却随着政局的变化而逐渐消退。

这既是典型案例,又是特异案例。

民间书法,从表面上看,一般指书家书者属于民间,是普通市民或农民,是平民阶层。

然而,我觉得,其实不应以地位、身份和出身高低贵贱来划分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

一个普通平民,写得一手直逼真迹的“毛体”,他是官方书法还是民间书法?

他当然是官方书法。

对于书者,你可以说他是民间书法家;对于书法,你可以说他是官方书法。

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往往是一个悖论的存在,有一个相对的差异和关系,又往往有一个含混的边界,甚至交叉地存在,复合地覆盖,往往很难简单地划分论定。

在古代,官方朝廷并不仅仅维护官方书法,它们对于民间书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往往是难以否认的。

北魏时期,民间书法得到了无比繁盛的发展,民间书法精品受到朝廷极大的认可和欣赏,并且加以推行宣传,蔚为风潮,壮观不已。

在山东的邹县、莱州等地发现的摩崖作品,许多是民间书法瑰宝和艺术奇葩,对传统的书法艺术起了极大的丰富作用和启发作用。

许多著名书法家情不自禁地加以模仿借鉴,成为官方书法的审美借鉴和艺术风格的一个有机构成。

反过来,又推动刺激了民间书法文化艺术的发展演变。

中国书法起源于民间,篆隶楷行草的形成和演变,都是极好的证明。

民间是书法的来源或源泉,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碑帖资料,一直就是书法家研习的对象,它们是书法的文化宝库和丰富艺术资源所在。

历代书法家中成就大者和集大成者都从民间书法中吸收艺术文化养料,都高度重视从民间书法矿藏得到的技艺创新的借鉴。

当今书法界,加上善书者和爱好者,人群庞大,光怪陆离,林林总总,这是信息化和大众文化时代加上商业大潮搅动之下必然的现象,不足为奇。

然而,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也不失为具有拓展创新书法文化艺术可能的提议和指向。

(选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下列对“民间书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书法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具有阶层色彩,属于非主流书法,常常带有贬义。

B.民间书法,相对于官方书法而言,一般表现为太随意、太土气、不入流、不雅观、不符合规范和法度。

C.民间书法,指书家书者属于民间,是普通市民或农民,是平民阶层,一旦其身份地位阶层变了,也就随之变为官方书法。

D.民间书法是一个历史范畴。

汉简、敦煌抄经和汉砖瓦当文字以及大量的碑帖等,都属于民间书法范畴。

解析:

A项“常常带有贬义”错,原文说“有时候民间书法的概念使用带有贬义”,“要看带入的语境”。

B项“一般表现为太随意、太土气、不入流、不雅观、不符合规范和法度”的说法错。

C项“一旦其身份地位阶层变了,也就随之变为官方书法”错,原文无此意。

答案:

D

2.关于民间书法的文化艺术价值,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书法,有着对官方书法的补充作用。

民间书法和官方书法,虽有先后、源流之别,却又常常在排斥对立中相互依赖。

B.民间书法,对传统书法艺术起了极大的丰富作用和启发作用。

摩崖作品中的精品,成为官方书法的审美借鉴和艺术风格的有机构成。

C.民间书法对官方书法起推动作用。

北魏时期,民间书法发展繁盛,其精品受到官方朝廷极大的认可和欣赏。

D.民间书法,为历代书法家成就大者和集大成者提供了技艺创新借鉴的艺术资源,让他们从中吸收艺术文化养料。

解析:

“民间书法对官方书法起推动作用”的说法错,原文是说:

官方朝廷并不仅仅维护官方书法,它们对于民间书法所起的推动作用也往往是难以否认的。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民间书法,也没有绝对的官方书法。

有些民间书法奇葩可以变成为官方书法,而有些官方书法也可能蜕变成民间书法。

B.那些机械刻板模仿、缺乏艺术个性、随大流、太正统,追求形式的典雅工丽,风格华靡萎弱的官方书法,不是真正的官方书法。

C.官方书法和民间书法的边界往往是含混不清,很难简单划分论定的。

它们之间有时交叉存在,复合地覆盖,有一个相对的差异和关系。

D.当今书法界存在离奇杂乱的现状,只有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才会使拓展创新书法文化艺术成为可能。

解析:

A项“有些民间书法奇葩可以变成为官方书法,而有些官方书法也可能蜕变成民间书法”错,原文无此意。

B项这些官方书法虽有不足,但仍是官方书法。

D项“鼓励提倡大家放眼民间,辨清本末,正本清源”只是一个可能,但不是唯一条件。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难度中等。

“高丽入贡”结构和语意均完整,故“使者”前应断开,“调夫治舟”是“使者”所为,排除C、D两项;根据下文“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可知,“其所论同苏轼”后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A项。

答案:

A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难度较小。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

答案: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

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

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

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

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解析:

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难度较大,“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错,原文的意思是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

答案:

C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参考译文:

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翛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赶快更改,否则必将失败。

蔡翛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孙傅)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年间,高丽向朝廷进贡,使者所过之处,征调民夫修船,(百姓)骚动不安,耗费很多。

孙傅说:

“滥用民力以致妨碍农事,而对于国家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把他)贬为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虽然偶然与苏轼相同,但没有其他意图,以职论事而受到责罚实在过分了,许翰也被罢官离开了(朝廷)。

靖康元年,(孙傅)被召入京任给事中,升任兵部尚书。

上书请求恢复祖宗法度,钦宗询问他,孙傅说:

“祖宗法度有利于百姓,熙宁、元丰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国家,崇宁、大观年间的法度有利于奸臣。

”当时(这句话)被认为是名言。

十一月,授任为尚书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督战。

金兵分别从四面鼓噪而攻,军队败退,掉进护龙河,(护龙河)被尸体填满,城门急忙被关闭。

这天,金兵攻进城里。

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任命孙傅辅助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少傅。

钦宗十多天还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寄信(给金营)请求放回钦宗。

等到废立(皇帝的)檄书传来,孙傅大哭道:

“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金人来索要太上皇、皇后、诸王、妃子公主,孙傅留住太子不放行。

秘密谋划把他藏在民间,另外找两个像宦官的人杀死,并杀死十几个论罪当死的囚犯,带着他们的头颅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

“宦官打算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人争斗杀宦官,误伤了太子。

于是(太子)率兵讨伐平定,杀死作乱的人献过来。

如果不停止索求,太子就会为此自杀。

”过了五天,没有人肯承担这件事。

孙傅说:

“我是太子的师傅,应当(与太子)同生死。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孙傅)于是跟从太子出城。

守城门的金兵说:

“(金人)想要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干涉?

”孙傅说:

“我是宋朝大臣,而且是太子的师傅,应当誓死跟从。

”当晚,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召他前去。

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金人朝廷。

绍兴年间,(孙傅)被追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定”。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11分)

南湖早春[注]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

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

8.请对颔联中的“乱”和“平”作简要赏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乱”是“自然、随意”的意思。

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现出来。

“平”是“平整”的意思,其作用有二:

一是描述水的整齐;二是它与“铺”字合用,有“平展、阔大无边”的意思,令人想见湖面的阔远与水的茂盛。

9.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进行鉴赏。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这首诗流露出诗人遭遇贬谪的忧闷心情。

(2)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

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

描绘的是多姿多彩、生趣盎然的春天画卷。

末两句突然一转,抒发了诗人的忧闷心情,造成反差强烈的艺术效果。

诗人正是以乐景来反衬自己忧郁的情绪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群山万壑赴荆门,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案: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无边落木萧萧下 (3)生长明妃尚有村 (4)同是天涯沦落人 (5)沧海月明珠有泪 (6)别有幽愁暗恨生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明 天

鲁 迅

“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

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

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用死劲的打了一掌,含含糊糊嚷道:

“你……你你又在想心思……”

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

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

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

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壁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着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这时候,单四嫂子正抱着她的宝儿,坐在床沿上,纺车静静的立在地上。

黑沉沉的灯光,照着宝儿的脸,绯红里带一点青。

单四嫂子心里计算:

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偏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

——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但宝儿也许是日轻夜重,到了明天,太阳一出,热也会退,气喘也会平的:

这实在是病人常有的事。

单四嫂子等候天明,却不像别人这样容易,觉得非常之慢,宝儿的一呼吸,几乎长过一年。

现在居然明亮了;天的明亮,压倒了灯光,——看见宝儿的鼻翼,已经一放一收的扇动。

单四嫂子知道不妙,暗暗叫一声“阿呀!

”心里计算:

怎么好?

只有去诊何小仙这一条路了。

她虽然是粗笨女人,心里却有决断,便站起身,从木柜子里掏出每天节省下来的十三个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都装在衣袋里,锁上门,抱着宝儿直向何家奔过去。

天气还早,何家已经坐着四个病人了。

她摸出四角银元,买了号签,第五个便轮到宝儿。

何小仙伸开两个指头按脉,指甲足有四寸多长,单四嫂子暗地纳罕,心里计算:

宝儿该有活命了。

但总免不了着急,忍不住要问,便局局促促的说:

“先生,——我家的宝儿什么病呀?

“他中焦塞着。

“不妨事么?

他……”

“先去吃两帖。

“他喘不过气来,鼻翅子都扇着呢。

“这是火克金……”

何小仙说了半句话,便闭上眼睛;单四嫂子也不好意思再问。

单四嫂子接过药方,一面走,一面想。

她虽是粗笨女人,却知道何家与济世老店与自己的家,正是一个三角点;自然是买了药回去便宜了。

于是又径向济世老店奔过去。

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

单四嫂子抱了宝儿等着;宝儿忽然擎起小手来,用力拔她散乱着的一绺头发,这是从来没有的举动,单四嫂子怕得发怔。

宝儿吃下药,已经是午后了。

单四嫂子留心看他神情,似乎仿佛平稳了不少;到得下午,忽然睁开眼叫一声“妈!

”又仍然合上眼,像是睡去了。

他睡了一刻,额上鼻尖都沁出一粒一粒的汗珠,单四嫂子轻轻一摸,胶水般粘着手;慌忙去摸胸口,便禁不住呜咽起来。

宝儿的呼吸从平稳变到没有,单四嫂子的声音也就从呜咽变成号啕。

这时聚集了几堆人:

门内是王九妈、蓝皮阿五之类,门外是咸亨的掌柜和红鼻子老拱之类。

王九妈便发命令,烧了一串纸钱;又将两条板凳和五件衣服作抵,替单四嫂子借了两块洋钱,给帮忙的人备饭。

这时候,单四嫂子坐在床沿上哭着,宝儿在床上躺着,纺车静静的在地上立着。

许多工夫,单四嫂子的眼泪宣告完结了,眼睛张得很大,看看四面的情形,觉得奇怪:

所有的都是不会有的事。

她心里计算:

不过是梦罢了,这些事都是梦。

明天醒过来,自己好好的睡在床上,宝儿也好好的睡在自己身边。

他也醒过来,叫一声“妈”,生龙活虎似的跳去玩了。

这一日里,蓝皮阿五简直整天没有到;咸亨掌柜便替单四嫂子雇了两名脚夫,每名二百另十个大钱,抬棺木到义冢地上安放。

王九妈又帮她煮了饭,凡是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饭。

太阳渐渐显出要落山的颜色;吃过饭的人也不觉都显出要回家的颜色,——于是他们终于都回了家。

她现在知道她的宝儿确乎死了;不愿意见这屋子,吹熄了灯,躺着。

她一面哭,一面想:

想那时候,自己纺着棉纱,宝儿坐在身边吃茴香豆,瞪着一双小黑眼睛想了一刻,便说,“妈!

爹卖馄饨,我大了也卖馄饨,卖许多许多钱,——我都给你。

”那时候,真是连纺出的棉纱,也仿佛寸寸都有意思,寸寸都活着。

但现在怎么了?

现在的事,单四嫂子却实在没有想到什么。

——我早经说过:

她是粗笨女人。

她能想出什么呢?

她单觉得这屋子太静,太大,太空罢了。

但单四嫂子虽然粗笨,却知道还魂是不能有的事,她的宝儿也的确不能再见了。

叹一口气,自言自语的说,“宝儿,你该还在这里,你给我梦里见见罢”。

于是合上眼,想赶快睡去,会她的宝儿,苦苦的呼吸通过了静和大和空虚,自己听得明白。

单四嫂子终于朦朦胧胧的走入睡乡,全屋子都很静。

这时红鼻子老拱的小曲,也早经唱完;跄跄踉踉出了咸亨,却又提尖了喉咙,唱道:

“我的冤家呀!

——可怜你,——孤零零的……”

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单四嫂子早睡着了,老拱们也走了,咸亨也关上门了。

这时的鲁镇,便完全落在寂静里。

只有那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却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另有几条狗,也躲在暗地里呜呜的叫。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的开头,写鲁镇的古风,不上一更,大家都关门睡觉,夜半三更没睡的只有两家——咸亨酒店和单四嫂子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单四嫂子,夫丧子幼,只能靠纺纱来维生。

半夜不息的灯光不仅是她生活艰辛的表现,也是她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生活的一线希望。

C.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单四嫂子使尽浑身解数,求神、许愿、吃偏方,到最后寄希望于何仙人,可见宝儿的死亡与其愚昧密切相关。

D.在鲁镇的人们中,除草菅人命的何仙人外,王九妈、咸亨店的掌柜、红鼻子老拱、蓝皮阿五、抬棺木的脚夫等等,多少还体现出人间的一点温情。

E.文章通过对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令人震悚的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

解析:

C项,“可见宝儿的死亡与其愚昧密切相关”理解错误。

D项,“多少还体现出人间的一点温情”理解错误,这些人与“何仙人”一样,也是“吃人者”,他们一样的麻木、愚昧,缺少同情心。

答案:

CD

(2)单四嫂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概括单四嫂子的形象,要抓住其言行和思想,联系其处境和遭遇,还要结合小说的主旨。

答案:

单四嫂子是一个勤劳善良、本分的劳动妇女,她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只是通过如梦幻般的“明天”来寄托她的希望,没有人同情她,她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被迫害的典型。

(3)结合小说内容,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6分)

①店伙也翘了长指甲慢慢的看方,慢慢的包药。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蓝皮阿五便伸手揪住了老拱的肩头,两个人七歪八斜的笑着挤着走去。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处画线的语句,都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表现了鲁镇的人们在单四嫂子的不幸面前的心态。

赏析时,要抓住人物的身份、心理特点。

答案:

(1)这句话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表现了店伙装腔作势、愚弄百姓、怠慢病人的丑陋心态。

(2)这句话采用了细节(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两个以别人的不幸取乐、伺机欺负弱者、无同情心的鲁镇闲人形象。

(4)这篇写作于1919年前后的收集在《呐喊》中的小说写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却以“明天”为题,其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加以探究。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