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5669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docx

山东省高密市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统考试题

山东省高密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学期

第三次统考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及答题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

第Ⅰ卷选出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所有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答在本试题上一律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据《周初形势图》,到春秋末期,图中的哪一封国统辖今潍坊市所辖各县区地域

A.燕B.鲁C.齐D.宋

2.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

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也提出了类似的主张,即

A.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

D.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3.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南方人口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

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它“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5.他曾任潍县县令,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也是“潍坊三贤”之一。

这个人是

A.刘墉B.郑板桥

C.郑玄D.陈介祺

6.潍坊人杰地灵,千百年来名家辈出,杰作如林,灿若星河。

其中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的作品是

A.《齐民要术》

B.赵秉忠的殿试状元卷

C.《清明上河图》

D.《金石录》

7.右图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情景

8.洋务运动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这个观点成立的最主要理由是

A.它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创办了一批机器大生产的工业

D.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9.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首先在北平爆发。

五四运动因山东问题而起,山东的反映强烈而迅速。

5月9日,潍坊地区五四运动的熊熊烈火首先点燃在

A.高密B.益都

C.潍县D.诸城

10.长征精神一直以来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前行。

历史上,红军长征路线按照行程的先后顺序,下列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吴起镇

B.中央革命根据地——金沙江——遵义——赤水河——湘江——吴起镇

C.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吴起镇

D.中央革命根据地——湘江——遵义——赤水河——金沙江——吴起镇

11.在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时,中国出现了一大批进步思想家,“开眼看世界”,魏源就是杰出的代表之一。

下列属于魏源思想主张的是

A.“实业救国”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民族、民权、民生”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

13.右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

14.“画训百家,画版数万”“家家画店,人人画工”描绘了乾隆年间潍坊工艺品生产的繁荣局面。

此工艺品是

A.潍坊风筝B.杨家埠木版年画

C.十笏园的建筑工艺D.云门山“寿”字的制作

15.伯利克里在一次公众演说中阐述: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他人的制度相敌对。

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学习的榜样,……因为政权不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这里的“大多数人”是指

A.全体居民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

C.全体成年公民D.全体贵族

16.钱乘旦教授在《从历史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指出:

“英国克服专制王权、实现权力向下转移,是其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目标。

”英国完成这一目标是通过

A.1688年宫廷政变

B.《权利法案》颁布

C.《人权宣言》颁布

D.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

17.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

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充分说明了这一深刻的道理。

毛泽东指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中,体现了这一观点的内容是

A.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B.德国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C.尊重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D.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18.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脱乌入俄”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战后期,在其重要城市雅尔塔召开的重大国际会议,对二战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造成巨大影响。

下列对雅尔塔会议的表述,准确的是

A.会议在1944年2月召开

B.中、美、英、苏四国首脑共同参加了这次会议

C.联合国在这次会议期间宣告成立

D.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

19.二战后,丘吉尔在发表的题为《欧洲的悲剧》的演说中指出:

“摧毁了纳粹政权之时,……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

”欧洲国家为此进行的实践是

A.建立欧洲反法西斯联盟

B.建立欧洲联盟

C.建立联合国

D.发动科索沃战争

20.2013年1月26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第43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讨论中,与会者多到协同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拉加德更是表示:

“我们清楚地看到,在危机时刻,经济发展具有传染性,往往会传染其他国家,不存在经济孤岛,也没有地方躲避。

”这表明

A.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世界贸易消极作用明显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60分。

21.(18分)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巩固,是中国古代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幽王烽火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

……平王时,周室衰微,诸侯疆并弱,齐、楚、秦、晋始反,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材料一中“诸侯”的诞生与哪一制度相关?

材料说“平王时……政由方伯”说明了什么?

(4分)

材料二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

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

右侧图片展现的是他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对统一国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材料三主父偃说上(皇上)曰: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纵以逆京师;以法割削之,则逆节(叛乱)萌起……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

上从之。

——摘自《资治通鉴·汉纪》

(3)材料三建议的核心是什么?

“上从之”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4分)

材料四若今之土尔扈特,携全部,舍异域,投诚向化(开化),是归顺非归降也。

西域既定,兴屯种于伊犁,薄赋税于回部……而兹土尔扈特之归顺,则实天与人归,有不期然而然者,故不可以不记。

——乾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文

(4)材料四记述了哪一事件?

(2分)此前,清政府为“既定”“西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

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古代中国统一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大致遵循着怎样的规律?

(2分)

22.(16分)历史上,日本屡屡侵犯中国,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商埠。

(1)材料一所示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

(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时的日本社会制度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材料二

 

图一日军占领沈阳图二中国军队守卫台儿庄

图三抗日军民破袭铁路图四某战役形势示意图

(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的发生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图三和图四显示了哪一次战役的情景?

图二、三、四展现了中国人民怎样的精神?

(6分)

 

材料三……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

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打倒了。

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

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受到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3)材料三中,为什么视日本为“万恶的敌人”?

(2分)社论认为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2分)

(4)日本至今未反省战争罪行。

近年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更是提出了“侵略定义未定论”,否认战争罪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强调,日本经历了两颗原子弹爆炸,是因为日本曾经首先有过加害者行为。

但战后日本在教科书和历史教育方面,将这两者的关系截断,抹去了日本作为加害者的部分,只把自己打扮成原子弹受害者的形象。

针对上述言论,从中日关系的角度,你怎么看?

(2分)

23.(14分)自古至今,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做君主的还有什么不满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颜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

(2分)

材料二下图。

(2)依据材料二,图一中人物的服饰有何特点?

(2分)图二中的场景出现,说明宋朝人正准备度过哪一节日?

(2分)

图一《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二

材料三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

划为经济特区后,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

在很短时间里,深圳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人民生活也较早达到小康水平。

外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城”。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字

——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据材料三,指出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

(2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2分)

材料四

时间

四大件

20世纪50----70年代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20世纪80----90年代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21世纪以来

智能手机、电脑、汽车、楼房

(4)据材料四分析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了哪些措施?

(写出一条。

2分)

 

24.(12分)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的田园生活的恬静——历史已跨入了一个新时代。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人类进入了哪一个“新的时代”?

(2分)材料中描述的这些情景,发生于哪一成果出现之后?

(2分)

 

材料二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人们,总是过一段时间就要互相杀戮……

——摘自1938年爱因斯坦致纽约世博会的信

(2)材料中的这些“发明”出现在哪一次工业革命当中?

(2分)他认为这些“创造性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分)

 

材料三……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人教版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3)材料三中的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2分)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你了解到的负面效应(影响)有哪些?

(至少举出两项。

2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D

B

C

A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C

B

B

B

C

D

B

D

二、非选择题:

第21题18分,22题16分,23题14分,第24题12分,共60分。

21.(18分)

(1)制度:

分封制(2分);说明: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2分)

(2)创立者:

秦始皇(嬴政。

2分)。

影响:

有利于统一国家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意思对即得分。

2分)

(3)核心:

“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或实行推恩令,2分)

效果:

加强了(或巩固了)中央集权。

(2分)

(4)事件: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2分)措施: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清朝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等(三选一,2分)。

(5)不断地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采取措施巩固统一等。

(其他符合题意亦可,2分)

22.(16分)

(1)条约内容: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2分)变化:

由封建国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2分)

(2)意义:

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2分)战役:

百团大战。

(2分)

精神: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只要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2分)

(3)原因:

因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血债累累。

(意思对即可,2分)意义:

是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2分)

(4)日本应该深刻反省战争罪行;中国人民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等。

(只要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得2分)

23.(14分)

(1)以民(人)为本。

(只要言之有理,观点正确即可。

2分)

(2)特点:

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2分)节日:

元旦(或今天的春节,2分)

(3)目的:

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2分)作用和影响:

证明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2分)

(4)原因: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2分)措施:

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家电下乡等。

(2分)

24.(12分)

(1)时代:

“蒸汽时代”;成果:

瓦特改良蒸汽机。

(4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影响:

使人们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便利了交通、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互相杀戮。

(2分)

(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2分)

(4)空气(或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核辐射、食品安全、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等(其他符合题意答案也可。

回答2点,每点1分,共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