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58772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docx

bvpodhi金神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标准文

!

_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在第一种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温暖又柔和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到自己的幸福。

--别林斯基

 

安徽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申报标准文本

 

项目名称桐城市金神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项目年度2008年度

项目申报单位(盖章)桐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项目申报文号桐农发组[2007]05号

项目申报日期2007年12月20日

安徽省农业综合开发局制

一、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桐城市金神镇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项目年度

2008年度

项目类别

中低产田改造

治理任务(万亩)

1.5

总投资(万元)

800

财政资金

600

自筹资金

200

其中财政:

1)中央

400

2)省级

160

3)市级

20

4)县级

20

项目执行单位

(乡镇等)

名称

桐城市金神镇人民政府

地址

桐城市金神镇

负责人

俞春正

职务(职称)

镇长

联系电话

经办人

项目管理单位(县农发办)

名称

桐城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地址

桐城市和平路

负责人

崔家旺

联系电话

经办人

注:

项目类别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灾毁工程项目填写

二、项目概要

金神镇位于桐城市东南部,由原金神和香铺两镇合并而成,东邻孔城、嬉子湖,南接双港与白兔湖相连,西临新渡,北与范岗接壤,属丘陵,圩畈混合地带,全镇总面积131.2km2,辖18个行政村,人口6.3万人,拥有耕地5.4万亩,其中水田4.3万亩,旱地1.1万亩,山场0.59万亩,水面2.02万亩。

2006年农业总产值达127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09元。

本次土地治理项目,范围涉及联圩、包圩、香铺三村,项目区总面积21.22km2,总人口1.2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231万人,耕地面积1.50万亩,其中水田1.275万亩,旱地0.225万亩。

本次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50万亩。

项目区为金神镇粮食主产区,灌区配套不全,工程设施老化,田间配套工程损坏严重,导致灌排系统不畅,串灌漫灌、水肥流失现象严重;土壤类型主要为沙泥土、紫河泥土,为近代河流冲积而成,肥力中等,有机含量中等,有机质较高,但钾磷含量低,耕作层厚0.2米,透水性强;项目区除香铺村外,土地较为平整,且集中成片,但田间缺少防护林网;项目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较为完整,区内有金神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各村均有服务站点,安排农技员做点为群众服务,但服务设施及手段较为落后,项目区内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有小型联合收割机1台,农用车20余辆,农资、农机服务网络较为健全。

本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地方各级财政配套200万元(省级160万元,地市级20万元,县级20万元),镇级自筹资金200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

扩建、整修、加固塘、塥、堰坝11座;新建、改造机电排灌站10座(其中:

7.5-30KW提水站9座,55KW排涝站1座);开挖整治灌排沟渠76km,配套建筑物435座(其中桥28座,涵闸、节制闸30座,过路涵181道,渡槽5座,放水口190座,倒虹吸1座),新建防渗衬砌渠道31km,改良土壤、平整土地0.6万亩,良种繁育1000亩,修建仓库400平米,修建沼气池500立方米,建设村庄与田间机耕路25公里,新建农田防护林网1950亩等。

计划该项目建设期为1年。

三、基本情况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

涉及乡镇数(个)

1

行政村(名)

联圩、包圩、香铺三村

总人口(万人)

1.2231

农业人口(万人)

1.2231

农业劳力(万人)

0.5202

耕地面积(万亩)

1.50

林地面积(万亩)

0.183

中低产田面积(万亩)

1.50

项目区资源概况

地形、地貌

较为平坦

年降水量(mm)

1132.2

水资源总量(m3)

1316.5

水库:

数量(座)

兴利库容(万立方)

灌排渠道(公里)

30

其中:

衬砌(公里)

20.3

排灌站(座)

13

装机容量(千瓦)

1231

机电井(眼)

其中:

配套(眼)

农电线路(公里)

10

其中:

10-35KV

6

其中:

10KV以下

20

建筑物(座)

78

变电站(座)

地下管道(公里)

喷灌(亩)

滴灌(亩)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区缺乏统一规划,渠系配套建筑物不完善,已建工程年久失修老化,现有土渠道渗漏严重,能自流灌溉的骨干蓄水工程较少且灌溉保证率低;境内尚缺8个固定灌溉站,1个排涝站,灌溉效益低,抗排能力十分脆弱;沿河圩畈区由于河沟淤塞,排水系统不畅,涝渍灾害严重;农田机耕道路缺乏,大多数农机不能下田,农业机械化普及率仍然较低;土壤类型主要为沙泥土、紫河泥土,肥力中等,有机含量中等,但钾磷含量低,耕作层厚0.2米,透水性强,且田间缺少防护林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科学种田含量低;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保证农田旱涝保收,粮食高产稳产,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项目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2、本项目区东临龙眠河,该河为长江二级支流,根据安庆市菜子湖流域防洪规划,堤防防洪已达20年一遇标准,且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本项目区光热资源丰富,具有一年两熟制农业生产条件,水资源充足,灌排骨干工程具备,区内地势较为平坦,治理集中成片,且多为中低产田,增产增收潜力大;区内国道、县道、乡道、村道相互连接沟通,交通极为便利;本工程所需建筑材料市场货源充足,可就近购买;项目建成后,对改善当地农田小气候,调节土壤水肥状况,控制水土肥流失,加上农田沟渠、村庄林网绿化和节能建设,可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项目区经济较为发达,2006年末金神镇国民生产总值达135679万元,人均GDP为8340元,财政收入3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271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09元;此项目农民欢迎,积极性高,金神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并积极投入前期准备工作。

鉴于以上情况,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抗旱能力弱,灌排系统不畅,旱涝灾害频繁。

项目区内现有灌排渠系建筑物不配套,提水设施陈旧,建筑工程设施老化,渠系水利用率不足30%,水资源浪费严重;沟渠淤塞,排水不畅,渍害严重;田间配套工程不完善且损坏严重,串灌漫灌,水土肥流失严重。

2、土地不够平整,跑水跑肥严重,耕作田块小,农机无法下田,中低产田面积大,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民种田水平差、农田没有林网覆盖、农业三新技术推广落后。

3、农村道路通车率低,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4、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品种老化产量低,农民缺乏适用科学技术。

六、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可供水量(万立方米)

合计

560.0

地表水

560.0

地下水

过境水

需水量(万立方米)

合计

650.0

农业

650.0

工业

生活

余缺水量(万立方米)(+、-)

合计

-90.0

地表水

-90.0

地下水

过境水

项目区水资源主要为当地径流形成的地表水,根据1993年《安徽省桐城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资料:

该项目区属龙眠河、挂车区域,龙眠河控制集水面积为75.3km2,挂车河控制集水面积为125km2,地表水由项目区内小型库、塘、塥工程积蓄,按50%、75%、95%三种不同水平年的年降雨量为1320.9mm、1132.2mm、903.1mm,径流深分别为583.4mm、422.0mm、254.4mm;径流均值620.6mm,年平均径流总量1316.5万m3,即项目区水资源量1316.5万m3,年人均拥有水资源1076立方米,年均每亩耕地占有量877.7立方米。

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主要利用地表水。

此外,龙眠河过境水为该项目区主要灌溉水源。

根据《桐城市十一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资料统计,项目区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1059.3万m3。

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主要有413口当家塘和5条堰塥蓄水,总有效容积为370.0万m3;此外,项目区沿河建有临时抗旱站10座。

由于项目区缺乏统一规划,现有蓄、提水工程配套不完善,渠系水利用率不足30%,灌溉水源利用率低,据《桐城市十一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资料统计,项目区2005年(2005年份降雨量较一般平水年少约10%,按一般干旱年75%年型分析)可供水量为560.0万m3,仅占水资源量42%,项目区现状需水量仍为650.0万m3,灌溉缺水达90.0万m3。

可见,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预测2015年水平与现状水平年相比,农田灌溉面积增加5%,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科学管水、用水、节水措施的落实,农田灌溉定额也随之减小,预测2015年项目区农田灌溉需水量仍维持现状年水平。

项目区通过土地治理后,预测2015年蓄水工程可供水量除库、塘坝、塥维持现有供水能力外,提水工程灌溉面积可增加5000亩,按照以需定供的方法,拟定灌溉保证率为50%、75%时的综合灌溉定额分别为340m3/亩、410m3/亩,可得出50%、75%年型的提水工程可供水量为170万m3、210万m3。

根据以上计算可求出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的供需平衡。

结论:

项目区在实施土地治理后,新建和完善灌排系统,渠系建筑物配套齐全,沟渠防渗硬化,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渠系水利用率,一般干旱年份(P=75%)供需能够保持平衡。

七、主要治理措施

规划布局:

本次规划以坚持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农业结构调整,坚持科技进步为指导思想,本着“突出重点、规模开发、以人为本、择优立项、综合治理”的原则,以治水改土为中心,以水利措施为重点,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改造中低产田,坚持集中连片治理。

规划布局利用现有骨干灌排渠系,对水土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

自流灌溉,顺自然地势自北向南,从西往东布置。

提水灌溉沿龙眠河以及龙眠河故道布置提水站,按站布置灌排渠道。

斗渠间距100-200m,控制面积300-500亩不等,农渠间距按200m设置。

采用沟路渠相间布置,两侧供排水,田间机耕路沟通各耕作区。

农渠以下设固定毛渠(沟)单侧供排水,间距30-50m。

为满足灌排系统要求,沟渠土方开挖达到设计断面,同时搞好渠道防渗衬砌等配套建筑物,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机下田”的旱涝保收农田,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容整洁的目的。

水利措施:

主要改善和提高项目区灌排能力,搞好斗、农渠及田间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水源建设主要利用现有水源条件,整修、加固塘塥堰坝,不足水量沿龙眠河及龙眠河故道新建灌溉提水站解决。

按照项目区规划要求,重新布置沟渠路,旱能灌,涝能排,做到排灌自如,完善灌排系统的引水、分水、排水、交通等建筑物配套要求,并对沟渠进行防渗衬砌、硬化。

扩建、整修、加固库、塘、塥11座;新建、改造排灌站10座(其中:

排涝站1座,抗旱站9座);开挖、疏浚、灌排渠(沟)76km,土方19.8万m3;U型渠道防渗衬砌31km(其中D100渠道5km,D60渠道15km,D40渠道11km);渠系配套建筑物435座(其中桥8座,涵闸、节制闸62座,过路涵181道,渡槽5座,放水口190座,倒虹吸1座)。

农业措施:

根据各地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土壤类型、种植结构、耕作制度等,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土地治理模式,因地制宜采取不同治理措施,着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存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增加土地的可利用率,实现“节水,增地,保肥,长效,示范”的目的。

1、平整土地、改土培肥0.6万亩;

2、修建砂石路面机耕路25km;

3、购置中型农业机械4部(联合收割机);

4、建立优质粮油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建立良种基地1000亩,新建良种仓库400平米;

5、结合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改水改厕,新建沼气池500立方米。

林业措施:

营造防护林网,对于改变自然条件,发展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布置灌排渠系时,结合规划林带,实现大地园林化。

林带的方向,首先决定主害风方向。

为了有效防止风害,应将主林带垂直主要风害风向布置。

林带的防风范围一般为林带树高的15~20倍,主林带的间距不应大于这个有效距离。

副林带与主林带垂直,副林带的间距要根据地形和田块布设情况而定,以适宜机耕为原则。

林带的宽度应根据当地条件,按照因害设防的原则来决定。

主林带间距200~300米,副林带间距200~400米,主林带乔灌混交,乔木5~6行,林带宽8~10米,副林带栽乔木2~3行,林带宽3~5米。

另外在固定的灌排渠沟、道路两侧或一侧,都要植树造林,株距一般为1~3米,以黄杨和小柏枝为主。

新建农田防护林网面积达1950亩。

科技推广措施:

土地治理项目要积极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推广先进适用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农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建设,有效地扩大优良品种和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面积,培育农产品和知名品牌,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开展技术培训工作,由镇政府组织属地农民分期分批进行技术培训,全面提高项目区农民科技素质。

培训人数达到650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是“三新”技术和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重点培训内容是:

1、早杂香两优68高产栽培技术2、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3、水稻病虫害发生现状及综合防治4、优质香稻“湘晚籼五号”高产栽培技术;

2、为搞好项目区运行管理和技术服务,组建灌区农民用水协会和农业、农技服务网络,为农民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购置仪器设备(电脑、彩电、DVD、打印机、数码相机、录相机、扫描仪、分析化验仪器、桌椅等);

3、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科技含量。

如推广节水灌溉、优质高产品种栽培等技术。

建设标准:

1、防洪:

按二十年一遇设计标准;

2、灌溉:

设计保证率达到85%;

3、除涝:

自排按7-10年一遇设计标准;

4、防渍:

达到雨后三日将地下水降低0.5m以下;

5、道路:

路面宽3-6m,通车率达100%;

6、良种推广:

良种推广覆盖率达95%;

7、土壤有机含量提高0.2个百分点。

八、预期效益情况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情况(万亩)

灌溉

面积

现状

预期

除涝面积

现状

预期

改善灌溉面积

1.5

改善除涝面积

1.5

0.55

1.5

1.2

1.5

农田林网防护面积

现状

预期

林木覆盖率(%)

现状

预期

改良土壤面积

0.6

完善服务体系(个)

1

0.0

0.195

0.0

13

优质粮种植面积

现状

预期

农业机械化程度(%)

现状

预期

渠系利用系数(%)

现状

预期

扩大良种面积

0.1

0.2

1.5

30

100

30

60

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万公斤)

现状

预期

现状

预期

现状

预期

现状

预期

585

773

42

55

农业总产值(万元)

现状

预期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元)

现状

预期

比非项目区高(元)

245.3

1800

2100

3509

3754.3

经济内部收益率

30.43%

财务内部收益率

30.43%

投入产出比

1:

1.92

(文字说明)

经济效益

本项目经过开发治理后,农业总产值净增加值为300万元,增产粮食187.5万kg,油料12.5万kg,人均增加纯收入243.5元。

社会效益

1、项目区建成后,不仅大幅度增加农民纯收入,整个项目区做到农田节水灌溉,粮食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农村面貌一新,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科学种田水平提高,逐步向规模、集约化发展。

3、项目区已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机下田、推广种植优质高产良种”的要求,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大批劳动力,可以外出务工经商,直接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

生态效益

1、项目区开发治理后,农田水土肥流失得到解决控制,加上生态防护林带的建设,改变了当地农田小气候,调节了土壤水肥状况,促进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

2、通过改水改厕,节能建设,村庄绿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状况,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节能效益、预防传染病效益。

九、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为了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多次组织财政、水利、农业、林业、农机等专家及项目区领导,亲临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踩点、分析、论证,并多次组织召开项目区村民代表大会,多方寻求意见,整合最佳方案。

金神镇政府对此项目也非常重视,于2007年10月成立了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指挥部,镇长担任指挥长,分管镇长为负指挥长,成员由财政(1人)、水利(3人)、农业(2人)、林业(1人)、农机(1人)、及项目村(6人)等单位抽调专人组成。

工程实施实行招投标,由具备水利工程施工资质的专业队负责施工,工程质量实行全程监理{聘请水利站作技术监理),跟踪施工,重点工程请市水利局派技术干部驻工地技术指导,并不定期的组织专人检查、质量监督,采取经济、行政等手段强化施工管理。

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建立长效机制:

1、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办理移交手续,镇政府根据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治理后的水利设施、林网、渠道、机耕路、农林服务设施等划归相关的村、站管理,工程受益单位与镇政府签订管护责任书。

2、成立管护组织:

镇政府成立项目区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领导任主任,相关村、农办、水利站、林业站、财政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处理、协调项目区的管护运行工作。

3、确定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工程受益村、站即为该工程管护责任单位,其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对村内的工程、林网、机械设备、线路、站房、渠道等工程进行管理和养护工作。

4、管护经费筹积及管护人员工资标准:

工程管护经费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村里的管护经费在一事一议中解决,村属机站在机站管理费中解决,镇属机站在水费中解决。

5、管护责任:

凡移交的工程林网、渠道、泵站、道路等落实承包责任制,管护责任人对村、站负责,村、对镇负责,管护责任人必须对工程严加管护,毁坏的工程要及时上报,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向公安机关报案,找不到毁坏人,由管护人承担责任,其维修费用在当月工资或当年工资中列支。

十、申报单位负责

项目执行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开发县农发办(盖章):

负责人(签字):

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内容与投资估算表

建设内容

工程量

投资(万元)

主要建设内容

单位

计划数

总投资

财政资金

合计

800

600

一、水利措施

530.4

420.3

1.小型水库

57.75

57.75

新建

扩建加固

11

57.75

57.75

土方1.2万方,浆砌石1085立方,砼95立方

2.拦河坝

混凝土,浆砌石

3.排灌站

9

59.55

59.55

新建

9

59.55

59.55

55KW电机水泵1台套,30KW电机水泵13台套及站房新建

改建

4.机电井

新打

修复配套

5.输变电线路配套

公里

6.灌排渠系工程

413.1

303

开挖疏浚渠道

公里

76

110.1

土方19.8万立方米

衬砌渠道

公里

31

120.675

120.675

U型槽衬砌(D100=5KM,D60=15KM,D40=11KM)

埋设管道

公里

0

渠系建筑物

182.325

182.325

(1)桥

8

28.5

28.5

(2)节制涵闸

62

90.375

90.375

启闭机62台

(3)过路涵

181

48.3

48.3

(4)放水口

190

4.275

4.275

(5)渡槽

5

9.375

9.375

(6)倒虹吸

1

1.5

1.5

7.喷灌

万亩

8.微、滴灌

9.小型蓄水工程

新建

扩建加固

10.沟道治理

谷坊

淤地坝

溪流护岸

11.工程管护设施

12.测水量设施

13.其他水利措施

二、农业措施

188.2

113.3

1.改良土壤

万亩

45.7

29.375

(1)平整土地

万亩

0.6

45.7

29.375

平整土地、格田成方、种植绿肥、秸杆还田,土方量15万方

(2)深耕土地

万亩

(3)秸秆还田

万亩

(4)平衡施肥

万亩

(5)其它

2.良种繁育

15

15

良种基地

万亩

良种仓库

平方米

400

15

15

40米×10米

良种晒场

平方米

其他

3.购良种

万公斤

4.购置设备

台、套

5.机耕路

公里

80.1

55.875

砂石路

公里

25

80.1

55.875

宽度3—6米,砂石4.7万方

土路

公里

6.农(牧)业机械

台、套

42.4

9.3

购置农(牧)用动力机械

台、套

配套农(牧)机具

台、套

4

42.4

9.3

中型联合收割机

购置植保机械

台、套

其他农(牧)业机械

台、套

7.推广旱作农业

万亩

推广方法及品种

8.梯田埂

公里

长度、宽度、高度(米)

9.其他农业措施

5

3.75

按不同类型一一列举

(1)农村能源生态建设

沼气池

立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