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6093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docx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第二部分摇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知识

(一)信息技术基础

1.信息及其基本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各个部件的功能。

3.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道德规范及法律、法规。

4.信息安全的知识和计算机病毒特征、危害及防治措施。

(二)操作系统及其应用

1.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与发展。

2.Windows操作系统及相关软件的基本使用。

(三)Word文字处理

1.Word文件的建立、保存和编辑。

2.文档的排版和打印。

3.表格、图形图像插入。

(四)电子表格

1.Excel工作表的建立和编辑。

2.常用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

3.Excel的数据处理和各类图表的建立。

(五)多媒体技术与演示文稿

1.多媒体、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各种数字媒体的特点、格式以及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3.PowerPoint建立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六)计算机网络应用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

2.网络的基本拓扑结构、组成和网络协议。

3.常用的网络硬件和网络传输介质。

4.Internet的概念、IP地址和域名。

5.搜索和获取信息资源。

6.电子邮件、论坛、博客等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

(一)信息技术课程

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特点。

2.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等)。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

1.多媒体教室。

2.多媒体网络教室。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目标。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3.信息化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摇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与意义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

2.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1.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2.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价值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与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线索。

2.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非指定领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基础

1.什么是活动设计。

2.活动设计的主要内容。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1.主题设计的原则。

2.主题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3.主题的类型。

(三)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1.活动方案的构成。

2.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设计。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

2.具体实施阶段。

3.不同类型活动的实施过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及组织形式。

2.综合实践活动常用的教学方法(观察法、考察法、调查法、实验

法、模拟体验等)。

3.教师的指导任务。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学校与行政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建设。

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及原则

1.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2.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原则。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

1.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的评价。

2.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评价。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方法

1.成果展示评价。

2.师生民主评价。

3.档案袋评价。

4.自我评价。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

理论基本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

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

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段各学

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摇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

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经济

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2

2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1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

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社会人口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四、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3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2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

(四)素质教育与教育目的

1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3素质教育的实质。

4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五、教师和学生

(一)学生

1学生的本质属性。

2学生的社会性地位。

3当代学生的特点。

(二)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1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

2教师角色和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职业素养。

4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阶段和途径。

(三)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概念及其作用。

4

2师生关系的构成。

3师生关系的模式。

4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六、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1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2影响学制的因素及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2我国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3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三)义务教育

(四)终身教育

七、教育途径与课外教育活动

(一)教育途径概述

1教育途径的定义。

2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二)学校课外活动

1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

2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3学校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4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三)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2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

5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4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及其开发。

八、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一)教育研究概述

(二)中小学常用教育的研究方法

6

第二部分摇教育心理学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二)教师的专业成长

1从新教师到专家教师。

2专家教师的特点。

3教师的成长及培养。

二、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二)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1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3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三、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

7

1认知方式差异。

2认知能力差异。

3认知结构的差异。

4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

1性格的概念。

2性格的个别差异。

3性格差异的鉴定。

4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2特殊儿童的类型。

3特殊儿童的教育。

四、学习与学习理论

(一)学习的概述

1学习的定义。

2学习的生物与社会意义。

3学习的分类。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

2操作条件反射。

3社会学习论。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三)认知主义的学习观

1早期的认知学习研究。

2现代认知学习观。

8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

2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

3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共同点。

4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教学含义。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2马斯洛与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3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4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五、广义知识的学习

(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2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二)智慧技能的学习

1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3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和条件。

(三)认知策略的学习

1认知策略的性质。

2认知策略的分类。

3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4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六、动作技能的学习

(一)动作技能的性质

9

1动作技能的含义。

2动作技能的分类。

3熟练操作的特征。

(二)动作技能的习得与保持

1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2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3动作技能的保持。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有效的指导与示范。

2练习。

3反馈。

七、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改变

(一)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1态度的含义。

2态度的学习的过程与理论。

3促使态度改变的方法。

4巩固态度的方法。

(二)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1价值观概述。

2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八、问题解决与迁移

(一)问题解决

1问题及问题解决。

2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01

4问题解决的策略。

5问题解决与创造。

(二)为迁移而教

1学习迁移的概述。

2传统学习迁移理论。

3当代迁移理论及教学含义。

4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九、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概述

1动机与学习动机。

2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3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4学习动机的分类。

(二)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论。

2需要层次说。

3自我效能感理论。

4成就动机理论。

5成败归因理论。

(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1内部条件。

2外部条件。

3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十、学习测评

(一)学习测评概述

11

1基本概念。

2测量与评价的功能。

3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类型。

4有效测评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技术

1教师自编成就测验的步骤。

2常见题型的编制技术。

十一、教师心理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教师心理常见问题与调适策略

21

第三部分摇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教育法基本理论

(一)教育法概述

1教育法的含义。

2教育法的特点:

教育法作为一般社会规范和法律所具有的特

点,教育法区别其他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特点。

3教育法的功能:

规范功能;标准功能;预示功能;强制功能。

(二)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概述:

教育法律关系的概念;教育法律关系的特

征;教育法律关系的类型。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法律关

系的客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3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三)教育法的渊源

1宪法:

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规定了

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2教育法律。

3教育行政法规。

4地方性教育法规。

5自主性教育法规。

6教育行政规章。

31

二、教育法的制定、实施与监督

(一)教育法的制定

1教育法制定的含义。

2教育法制定的程序:

教育法律议案的提出;教育法律草案的审

议;教育法律的通过;教育法律的公布。

(二)教育法的实施

1教育法实施的含义。

2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

3教育法的遵守。

4教育法的适用。

5教育法的效力:

教育法的时间效力;教育法的空间效力;教育法

对人的效力。

(三)教育法的监督

1教育法监督的含义。

2教育法监督的类型: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

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的监督。

三、教育法律责任与教育法律救济

(一)教育法律责任

1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

2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有损害事实的存在;损害行为违法

教育法律;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

系。

3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

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刑事法律

责任。

41

(二)教育法律救济

1教育法律救济概述:

教育法律救济的含义;教育法律救济的特

征。

2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行政渠道;司法渠道;仲裁渠道;调解渠

道。

3教育申诉制度:

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

4教育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的含义和特征;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

范围;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

5教育行政诉讼:

教育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征;教育行政诉讼的

受案范围;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教育行政诉讼的程序。

四、学校、教师和学生

1学校:

学校的法律地位;学校的权利和义务;学校违法行为与预

防;学校安全教育。

2教师:

教师的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教师制度;教

师违法与预防。

3学生:

学生的法律地位;学生的权利和义务;未成年人保护与犯

罪预防。

4学校安全教育。

五、教育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教育政策概述

1教育政策的涵义:

教育政策的概念;教育政策与相关概念;教育

政策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类型和体系结构。

(二)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价与监控

1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议题的认定;教育政策的制定。

51

2教育政策的执行:

教育政策执行的含义;教育政策执行在教育

政策过程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基本环节;教育政策执行过程

的基本特征。

3教育政策评估:

概念;功能。

4教育政策监控:

涵义;功能。

六、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

(一)我国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回顾

(二)我国教育的基本政策与法规解读

61

第四部分摇德育和师德教育

一、德育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与意义

1德育是什么。

2德育的意义。

(二)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1德育目标。

2德育内容。

二、德育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1德育过程的概念。

2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

(二)德育过程的一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知、情、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育性活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学生品德反复而且长期逐步提高的过程。

三、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一)德育原则

1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71

2疏导性原则。

3长善救失原则。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德育途径

1各科教学。

2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

3少先队教育。

4家长工作和校外工作。

5心理咨询。

(三)德育方法

1说服法。

2陶冶法。

3榜样法。

4锻炼法。

5奖惩法。

四、师德与师德规范

(一)师德的内涵

1师德是什么。

2师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

(二)师德规范

1师德规范的基本范畴。

2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解析。

3我国师德规范存在的问题。

81

五、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1教师职业特性的要求。

2教师劳动特点的要求。

3当代教育变革的要求。

4来自师德现状的要求。

(二)师德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1职前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2职后教育中的师德教育。

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布)

91

第五部分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论基础

(一)课程概述

1课程的概念。

2课程类型。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4课程理论流派。

(二)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1课程目标的内涵。

2影响课程目标制定的因素。

3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三)课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

1课程资源的内涵与类型。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课程设计

1课程内容的选择。

2课程组织。

3课程设计模式。

(五)课程实施

1课程实施的内涵。

2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

3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02

4迈向成功的课程实施。

二、教学论基础

(一)教学概述

1教学的概念。

2教学的基本任务。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1教学原则及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2教学方法及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

2教学过程的本质。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5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四)教学组织形式

1班级授课制。

2个别教学。

3分组教学。

(五)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的概念。

2教学评价的功能与意义。

3教学评价的类型。

4教学评价的原则。

(六)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内涵。

12

2常见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智慧

(一)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1导入技能。

2提问技能。

3讲授技能。

4板书技能。

5结课技能。

6“三笔字冶技能。

(二)说课

1说课的类型。

2说课内容。

(三)教学智慧

1什么是教学智慧。

2教学智慧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3教学智慧的生成要素。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22

第六部分摇班主任工作常识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

(一)班主任工作的历史和现状

(二)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三)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了解学生

(四)班主任的教育幸福

1源于对生命独特性的尊重。

2源于生命互动性的关怀。

3源于人的生命意义的实现。

二、班主任的角色与角色冲突

(一)班主任的角色期待

1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2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

3班主任是学校教育计划的贯彻者。

4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5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二)班主任的角色冲突

1不同的人对班主任的期望不同,导致班主任角色的冲突。

2他人对班主任的期望和班主任的自我期望之间的冲突,导致班

主任的角色冲突。

3班主任的受制约性与自主性之间的对立,导致角色冲突。

32

(三)班主任的角色适应

三、班主任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班主任工作的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4民主公正原则。

5严慈相济原则。

6以身作则的原则。

(二)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高尚的思想品德。

2坚定的教育信念。

3对孩子炽热的爱。

4较强的组织能力。

5扎实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研意识。

6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7交往与合作能力。

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与艺术

(一)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说理教育法。

2奖励法。

3榜样示范法。

4角色模拟法。

5暗示法。

6契约法。

42

(二)班主任工作的艺术

1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内涵。

2班主任工作艺术的特点。

3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形成基础。

五、班级组织的管理与建设

(一)班集体的基本特征与教育价值

(二)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三)班级日常管理

1个别教育。

2建立学生档案。

3操行评定。

4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四)班级文化建设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2班级组织文化建设。

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五)班级危机管理

1危机预设。

2危机防范。

3危机确认。

4危机控制。

5危机善后。

六、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班级活动内涵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52

1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

2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

3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

4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

(三)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1生命化原则。

2民主化原则。

3个性化原则。

4开放化原则。

(四)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过程

(五)班级活动的评估与拓展

七、课外活动价值的开发

(一)课外活动的内涵与特点

(二)课外活动的教育价值

(三)课外活动的构建

附:

1《班主任工作条例》(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布)

2“学会宽容冶主题班会设计与组织

62

第七部分摇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