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66636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河桥小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受到了众人的关注。

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新课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模式。

它既不是科学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更不是学科课程辅助和附庸,而是一类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新型课程。

它的价值体现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前调学生亲历亲为,鼓励学生超越学科的逻辑体系,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选择探究课题,发现问题,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自然、关爱社会,形成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实现其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等。

为更好地把握课改精神、创办学特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我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为宗旨,以课题研究为阵地,面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现状,在专家的引领下,开展苏州市立项课题《开发利用生态园教育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该门学科的教学工作。

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我校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强调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掌握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1、获得亲身体验。

通过实践互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增强自我了解,发展个人潜能。

2、形成基本素质。

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培养学生欣赏、表现、审美及创作能力,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培养文化生活之志趣与理想。

3、掌握学习方式。

形成从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新知识。

4、发展实践能力。

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的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5、养成良好品质。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A、研究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

性学习

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5.初步形成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

1.拓展经验,增进社会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

B、社区

2.融入生活,学会交往与合作。

服务与

3.热心公益活动,关心他人与社会。

社会实

4.珍视生命,陶冶性情,热爱生活。

践活动

5.初步了解自我,发展兴趣,展示才能。

1.了解劳动思想,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

思想感情。

C、劳动2.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与技术3.积极参与技术实践,掌握基本的技术知识与技能。

教育4.激发技术学习兴趣,初步形成从事简单技术活动和进行简单技术学

习的基本能力。

5.关注职业领域,增进职业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D、信息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技术教

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

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

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

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每周总课时数为3课时。

在全面贯彻实施指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如下:

实施资源开发、活动开展、自我设计区校生三级联动策略,组织学校三年级——六年级的学生赴区级基地(敬老院、奶牛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为综合实践活动总课时的30%。

学校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情况和基地建设情况,组织学生开展“我爱校园”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护绿、养鸽、书画、种植、与树为友、生态平衡、生物链等),课时为总课时的50%。

学生开展“我爱生活”的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为总课时的30%。

四、实施途径与方法

(一)实施途径

1、广阔无垠的社会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进入社会,接触社会现实,学生也在社会的活动中,发展交往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学会在社会情景中与他人交往的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和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知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话题,使现代生活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符合学生发展需求。

广泛的生活空间能赐予了学生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使他们足以受益一生。

3、有滋有味的劳动空间。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必不可少,这就离不开劳动实践基地,也就是说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劳动空

间,以劳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与平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最有滋味",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巩固劳动教育成果。

4、生机勃勃的自然空间。

让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田野,森林和广袤无垠的大地去探索,实践,学习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获得在校园学不到的更为丰富的知识。

学生在自然中认识到了许许多多农作物的特点和生长规律。

提出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认识到大自然蕴涵的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从而参与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活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精神,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望和潜能。

5、乐趣无限的研究空间。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我们必须留给学生充分的研究空间。

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经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发现获得新的知识。

在整个活动中不注重研究的结果,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每个学生的研究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研究的乐趣,交流研究过程的体会,分享不同的感悟。

(二)实施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教学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论采取哪种活动形式,都要服从于和服务于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

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

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

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因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要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

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活动。

五、资源保障

1、物质资源保障

A、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

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奶牛场、福利院等。

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定期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进行参观、考察、调查、学习,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B、开发学校资源。

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学校生态园的资源,为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鸽、与树为友、生态平衡等研究提供有利的场所;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充分发挥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定时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办好红领巾网站,为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提供条件;根据学生爱好办好手工室、劳技制作室等,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展示成功的舞台;开展全员参与的艺术节、环保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2、人力资源保障

学校强调,综合实践的实施,不仅是科任教师的职责,全校每个老师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另外,我校还聘请了校外辅导员负责基地活动的指导与协调,为课程实施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

3、安全保障

安全保障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首先,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行合理的规划。

其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六、检测与评价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每一位学生参加的每一项综合实践活动作好详细记录,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身发展、学习成果等多个方面,通过自评、他评、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多种方式,采取评选实践小能手、颁发特长证书等形式进行激励。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1、过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评价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重在学生的亲身体验评价。

其目的在于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研究、学习,亲身体验研究过程。

同时,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即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包括问题提出、立项和研究的实施、总结、表达和交流等阶段,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评价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也就是对学生的研究探索过程进行评价。

2、正面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正面评价,它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所蕴藏的潜能,重在通过评价,使学生找到积极的参照点,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调适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研究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重多元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评价的多元化,包括:

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学生个人,也可以是同伴;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家长,还可以是其他相关的人员。

评价方式多元化,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重在定性评价。

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与方法、人格发展、研究结果等。

(二)评价内容

1.学习态度和习惯

学习态度主要指研究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服务困难的精神等。

具体包括是否认真参加每一次课题活动,认真做好记录,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能力,主动提出各种设想、建议,学习中不怕困难和艰苦等。

学习习惯:

主要指学生个体养成的无意识的个性特有的良好行为举止。

对于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评价,主要通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来考察。

2.学习能力和方法

能力和方法的评价主要是指:

?

经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对所研究的课题的理解程度,学生在实践中所发展的观察、思维、操作和表达等基本能力,以及由此带来的触类旁通、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等;?

学生对开展的一些基本技能和研究工具的掌握情况,包括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工具的设计和运用、材料整理、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水平。

3.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包括是否乐于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对班级和小组的学习研究是否积极自觉作出贡献等;学生在研究过程通过各种体验,对使命感、责任感、自我意识、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的自我认识和发展;学生在研究中所表现出的某些方面的个性特长。

4.研究结果

在一个阶段的研究完成后或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结束后,可以对学生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学生的研究结果可有多种表达形式,包括实验报告、口头阐述、参与活动及投入程度等,考察指标主要包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上述评价内容是多元的,在实施时应注意,在体现评价内容多元化的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的个性特长,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就应予以充分肯定。

(三)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研究性课程的学习评价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等人员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学生自评为主,他人评价为辅。

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以纪实性评价为主,它是对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全过程中各个阶段情况的客观认定。

由于研究性课程的编制和实施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要求学生根据有关要求自我检查活动的进展情况,随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自我改进。

同时教师和有关评价小组要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跟踪评价,体现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随时调控。

结果评价是对学生完成一个研究课题或一个研究循环(一般以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时间为限)后,研究结果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客观评定。

形式可以多样,包括小论文评比、展览会、墙报、刊物、辩论会、网页制作等。

在具体操作中,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允许有多种答案存在。

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一)成立相关小组。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导、教研组长代表组成该小组,负责指导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著)的学习、研究,以及根据《纲要》精神,规划、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由教导、教师代表组成,负责起草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编写校本教材、落实活动内容、参与管理评价。

3、抽调教师担任活动课专、兼任教师。

如:

信息技术教师、劳技教师任专任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美术教师任兼任教师。

4、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小组。

由家长代表、共建单位代表、社区代表组成,协助指导实践活动的内容规划、组织安排和技术辅导等。

(二)增添设备设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学校将提供专用的场室为实践活动之用,如增添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民乐室等。

另外根据需要及时增添必要的设备。

(三)加强师资培训。

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及评价者,必须与学生一道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培训,胜任这一新的角色。

对教师的培训把握两个要素。

1、培训内容:

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与认识;教师的规划与设计技能;教师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教师的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教师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能力。

2、培训形式:

组织学习《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郭元祥著)及有关材料;组织参观学校;听讲座或经验介绍;小组交流、讨论;专业技能短期集中培训。

八、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

9~10月份,准备阶段

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学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全面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导管理、研究策划、操作实施。

第二阶段:

10~12月份实施阶段

1、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人员根据自身优势,采用个人承担、多人合作等方式领取课程研究内容,如:

书画:

写生、叶贴画(落叶)、与树为友:

护绿、树的研究。

养鸽:

养鸽技术、鸽子的研究。

种植:

蔬菜、花草生态平衡:

水仙花的研究劳动:

打扫卫生、除草

2、组建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队伍。

由于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的教师或其他有关人员参与,所以,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教师。

在综合实践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因此,教师培训,首先要着力于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要让教师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素养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学习的能力。

在培训中,要帮助教师了解并掌握一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学习的具体方法,包括课程设计、组织与协调、研究方法指导和评价等多方面的方法与能力。

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尤其可以让教师通过对不同类型案例的剖析,从中获得多方面的启示。

另外,由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需要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进行活动,我们还将利用社会教育力量,聘请一部分学生家长、有关领域的专家、校外辅导员,政府机构官员等方面的人士,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相结合的方式,各班确定校级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制定方案,通过调查、文献资料搜集、上网查询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对课题展开研究,解决问题,并撰写成研究小论文。

4、采取主修与选修相结合,普及与提优相结合的方式,将我校的校本综合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进行普及与渗透,并开辟校兴趣小组,为部分课堂上兴趣浓厚、汲取不够及该领域上有成绩的学生提供深入学习的场所。

以各类选修性课程为主要内容,创造快乐课堂,丰富学生校园文化,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5、开展与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牛奶场,访问民间艺人与我市著名艺术家、收藏家,收集资料撰写参观访问报告。

6、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为社区特殊人群(养老院)的社会服务、家政服务。

7、组织学生参加在学校特定的田间、绿化场所进行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栽培。

8、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

(1)举办“校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设计方案”大赛,并汇编成册。

(2)召开“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

(内容:

书画、木兰拳、生态园研究成果展)

第三阶段:

12~1月份总结阶段

1、完成工作总结。

2、作好各项资料的整理、归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