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6788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docx

阶段综合检测一古代史

阶段综合检测

(一) 古代史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命题交流)西周、春秋时代,贵族和国人都被集体安葬于公共墓地。

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

这种族墓制度源于(  )

A.分封制B.礼乐制

C.宗法制D.世袭制

答案 C

解析 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虽然本题中出现了“按礼,除了凶死者外,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但礼乐制度并非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所有族人都应葬于族墓”体现了宗法制注重血缘关系,故C项正确;世袭制与本题无关,故D项错误。

2.(2017·衢州名校学考评估检测)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

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

A.宗法制B.分封制

C.科举制D.郡县制

答案 B

解析 宗法制强调的是权力的传承原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与题干中的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相吻合,故B项正确;隋唐时期形成科举制,与此题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3.(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第一次联考)周武王灭商之后,将王畿之地分为邙、墉、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河南安阳),称邙国。

此举主要目的是(  )

A.开发镇守国家边远地区

B.安抚旧贵族巩固统治

C.彻底消灭商王朝旧势力

D.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周武王……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周王将土地分封给先代帝王的后代以巩固西周统治,商纣王子武庚属于旧贵族,故B项正确。

4.(2017·浙江嘉兴学考评估)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直接否认了当时的(  )

A.禅让制B.君主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答案 D

解析 禅让制存在于夏朝以前的部落联盟时期,故A项错误;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是肯定君主制,故B项错误;宗法制主要内容是关于大小宗关系,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五国相王”并未经过周天子的准许,反映出周王室权力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5.(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第三次联考)顾炎武曾说:

“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

”他批评的是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  )

A.中央集权制度B.科举选官制度

C.郡国并行制D.监察制度

答案 A

6.(2017·金丽衢学考查缺补漏)纹饰精致神秘、器形庄重华美的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繁盛时期的代表作。

这类青铜器属于(  )

A.农具B.炊具

C.兵器D.礼器

答案 D

解析 商代青铜农具很少,并且不会有精致纹饰,故A项错误;炊具重在实用,不需要精致神秘、庄重华美,故B项错误;兵器需要锋利,并不注重庄重华美,故C项错误;礼器代表等级秩序,所以需要纹饰精致神秘、器形庄重华美,故D项正确。

7.(2017·杭州协作体学考押题)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A.丞相B.郡守

C.州牧D.刺史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8.(2017·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下图是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

这一工具可用于(  )

A.炼制丹药B.制作纸张

C.印刷书籍D.测定方向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磁石”指针等信息可以判断指的是指南针,因此可用于测定方向,D项符合题意。

9.(2017·浙江金丽衢学考评估)下图所示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纺织B.冶炼

C.制瓷D.灌溉

答案 B

解析 材料所示的生产工具是水排,水排是水力鼓风装置,是用来冶铁的,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10.(2017·金丽衢十二校学考评估)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三、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草市”形成于(  )

A.春秋战国B.秦朝

C.南北朝D.宋朝

答案 C

解析 “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故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

1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押题)下列各项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  )

      ①曲辕犁   ②都江堰

      ③翻车    ④《齐民要术》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曲辕犁是唐代时期发明的,因而不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促进作用,故①错误;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②正确;翻车是曹魏时期出现的,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③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北魏时期出现的,能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2.(2017·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

A.思想一统B.佛道主导

C.三教并存D.儒学式微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三个代表人物,博士徐旷、沙门慧与道士刘进喜体现的三种思想并存,故A项错误;材料未突出佛教的地位,故B项错误;三教并存与材料中体现的三个代表人物并存的主旨相符,故C项正确,“式微”出自《诗经》,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显然与汉代后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不符,故D项错误。

13.(2017·浙江名校学考押题)“唐代以前笨重的长辕犁,回转困难,耕田费力。

江东农民在长期的水田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轻便的耕作工具,逐渐推广,成为最先进的工具。

”这种耕作工具是(  )

A.耧车B.翻车

C.曲辕犁D.花楼机

答案 C

解析 A是播种工具,B是灌溉工具,D是纺织工具,而题干要求选择农田耕作工具,故应选择C项。

14.(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评估)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

该制度是(  )

A.三省制B.科举制

C.行省制D.内阁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可以判断该制度是三省制,故A项正确;科举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故C项错误;内阁是明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5.(2017·浙江新高考联盟第一次联考)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

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

材料特别强调“海禁”政策的影响是(  )

A.维护了自然经济B.激化了社会矛盾

C.促进了海上贸易D.巩固了专制统治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断其生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海禁”政策导致断绝了沿海人民的生路,滋生盗寇,使社会矛盾激化,故B项正确。

16.(2017·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押题)史家认为:

“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另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另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  )

A.科学技术B.市井文化

C.佛道文化D.外来文化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贵族以外的主要是平民,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使新兴的市民阶层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如宋代风俗画、宋词、话本、戏曲、瓦子等,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17.(2017·温州协作体学考押题)在11世纪至13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现象中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

A.文官主政成为政治常态

B.官府强化对市场的管理

C.白银已经成为主要货币

D.君主专制政治登峰造极

答案 A

解析 11至13世纪大致是处于两宋时期,此期间为了整治五代十国期间藩镇割据和武将拥兵自重的状况,两宋政府大致推行和贯彻了一套“文人治国”的方略,故A项正确;两宋之际,中央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以至出现了“夜市”“草市”等时间和地域均不受政府干预的商业活动,故B项错误;白银成为流通的主要货币出现于明清而非两宋,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达到极致,这同样是明清之际的史实,故D项错误。

18.(2017·杭州协作体学考押题)北宋初年,“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这反映出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频繁换相B.培植亲信

C.分化事权D.重视法治

答案 C

解析 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反映分割宰相权力,不是频繁换相,故A项错误;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知,北宋通过分割宰相权力以加强皇权,不是培植亲信,故B项错误;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体现了分化宰相事权,故C项正确;材料“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是为了分化宰相事权,加强皇权,不是重视法治,故D项错误。

19.(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押题)宋朝出现了许多新型田地,如:

梯田、圩田、淤田、沙田、架田等。

这些新型田地的出现,主要有利于(  )

A.外来经济作物的引进

B.各类产品的商品化

C.农业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作物总产量的提高

答案 D

解析 新型田地出现增加了耕地面积,与外来经济作物引进无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各类产品商品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相关,而非耕地面积增加,故B项错误;新型田地的出现推动耕地面积扩大,但不一定是农业耕地面积扩大,故C项错误;新型田地的出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农作物总产量,故D项正确。

20.(2017·杭州协作体学考押题)元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当时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

A.三司B.宣政院

C.内阁D.军机处

答案 B

解析 A项是宋代掌管财政的中央机构;C项是明朝时设置;D项是清代时设置。

21.(2017·浙江名校学考押题)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出现于(  )

A.夏商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D.宋元时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记忆。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农业进入精耕细作时期。

2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评估)元代规定官营作坊的工匠必须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且不得脱籍,而清代顺治年间(1645年),政府则明确宣布废除匠籍制度。

此集中体现了(  )

A.赋税制度的变化

B.封建社会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民营手工业壮大

D.工商业市镇兴起

答案 B

解析 加入匠籍本身就免除赋税,赋税制度如何变化,都与匠籍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废除匠籍体现了工匠对封建社会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故B项正确;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属两种不同的工业类型,不能成为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工商业市镇兴起,与匠籍制度废除没有必然关联,故D项错误。

23.(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评估)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其最终影响是(  )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乾隆时期富商大多将钱财用来买田置地,这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最终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4.(2017·金华十校学考评估)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

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

A.外邦人和全部居民B.广大奴隶

C.成年男性公民D.妇女

答案 C

解析 在雅典只有公民才可以参与国家民主政治。

25.(2017·浙江杭州选考适应检测·14)下列历史人物中提倡“人类生而平等”思想的有(  )

①朱熹 ②西塞罗 ③薄伽丘 ④康德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②④D.①③

答案 A

解析 朱熹的理学思想之一是倡导儒家“三纲五常”,故①错误;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论述“人类生而平等”的是斯多亚学派,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是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故②正确;薄伽丘是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十日谈》以生动的语言讴歌人性,认为人性无所不在,故③正确;康德作为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是自由、平等的,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26.(加试题)(2017·金华选考仿真检测)有史家推理:

西周烹制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鳢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

故大约煮食较普遍。

上述推理表明(  )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

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

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

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史学家根据文献的记载推理:

“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而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

D项符合题意。

27.(加试题)(2017·丽水学考评估)下图是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府,与之相关的明清时期“改土归流”政策是指(  )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流官担任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答案 C

解析 改土归流是指改变西南地区土司制度,改由中央委派的流官治理。

故C项说法正确。

28.(加试题)(2017·选考质检)从下图中得知这是哪一时期修筑的长城(  )

A.春秋战国B.秦

C.汉D.明

答案 D

解析 由图中西至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鸭绿江畔,可知这是明代修建的长城。

29.(加试题)(2017·温岭选考交流)人们常常这样评价昆曲的历史:

“乾嘉以前有戏有曲,嘉道之际有曲无戏,咸同以后无戏无曲。

”造成上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屡次大兴“文字狱”

B.鸦片战争后,外国文化的冲击

C.“西学东渐”潮流的影响

D.社会衰败,经济停止发展

答案 A

解析 清朝的“文字狱”严重影响了昆曲的创作,以致走上脱离现实,因循守旧的路子,活力渐失,因而日益衰落。

故选A。

30.(加试题)金字塔群世界文化遗产属于图中哪一处文明的象征(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2017·绍兴学考押题交流)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

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

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4分)

(2)据材料二,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6分)

答案 

(1)做法:

全面推行郡县制。

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混合体:

郡国并行制。

(2)关系:

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

“优点”: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创举:

开创省制(设立行省)。

解析 

(1)第一小问做法,依据材料一“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可以得出全面推行郡县制;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为后世历代所遵奉”,可概括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用;第三小问混合体,依据所学,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即实行郡国并行制。

(2)第一小问关系,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可分析得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第二小问“优”在何处,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可分析得出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第三小问最大创举,依据材料二“元行省制中央集权”“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结合所学分析得知,元朝开创省制。

32.(2017·浙江名校学考命题交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

“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

”大臣魏征解释道:

“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

”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

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

“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

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

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

”又说:

“失礼之禁,著在刑书。

”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

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

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

《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

——《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

(4分)

答案 

(1)治国之策:

以礼为重,礼法并用。

原因:

唐太宗吸取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速亡的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秩序的需要;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

(2)特点:

涉及内容广泛;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视经济立法。

相同:

施仁政,重法典。

33.(加试题)(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学考押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主张把教育作为施政的基本手段,“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促成忠君孝亲奉公守礼的社会风俗的形成。

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造就一批有道德有才能可从政的贤人,即君子。

君子应做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但他又把人分为上中下三等,认为可以受教育的是中人。

上人是生而知之无须受教,对于下愚之人,则只能用刑罚来管制他们。

孔子继承西周传统,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并吸纳有用学科加以充实调整。

孔子主张教学要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要求学生温故知新,学而不厌,学思结合,积极实践等。

——摘编自《论语》等

材料二 柏拉图把教育看作是建立和巩固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

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由优秀的哲学家来当统治者,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

他认为“哲学王”应该热爱知识、热爱真理、热爱国家、坚持正义且勇敢、大度、机智、灵敏。

柏拉图主张“精英”教育。

教育的对象应是那些中上层统治者,而下层的劳动者则应习惯于克制欲望,尽心尽力地为统治者服务、柏拉图的教学内容,被后人总结为“七艺”,即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柏拉图在教学中多用演讲、交谈、对话、辩论来传授知识,教育中重思维的培养和理性的启发。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共同点。

(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5分)

答案 

(1)教育的功能方面,都认为教育是实现理想社会的工具和保障。

教育的目的方面,都是培养巩固政权的统治人才。

教育的内容方面,都非常重视道德、知识、美育的教育。

教学的方法方面,都提倡启发诱导、学以致用。

(2)孔子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社会变革激烈;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周王室统治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柏拉图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古代雅典城邦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哲学发展,自然科学受到重视。

34.(加试题)(2017·湖州选考查缺补漏)梁思成说,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最高等级的城市为国都,城方九里,县城通常为三里。

平遥古城城方三里,正是这一“礼”制等级的完整范本。

在布局上,遵循严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上下有序”的城市礼制程式。

高耸古城中央的市楼能够“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

城里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采用了与山西自然环境相契合的窑洞(砖拱顶)式建筑结构。

——摘编自曾晓华《从西安到平遥》等

材料二 徽州古村落利用天然的地理形势进行设计,通过适量采用花墙、漏窗、楼阁、天井等建筑手法,沟通内外空间。

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徽州古村落均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

民宅所建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无形中将天人合一的观念引入其中。

民居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的生存空间,形成左右对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住家格局。

——摘编自王星明《徽州古村落》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建筑活动”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指出各自的“范例”所在。

(3分)

(2)概括上述“建筑活动”中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并援引材料予以佐证。

(4分)

(3)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保护、开发此类古建筑的基本要求。

(3分)

答案 

(1)平遥古城:

明清汉族传统县城。

徽州古村落:

明清传统乡村民居。

(2)特性:

礼制等级。

平遥古城城方三里的规模,徽州古村落的住家格局。

家族中心。

平遥民居是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

天人合一。

平遥市楼“揽山秀”“挹清流”,徽州古村落的天井采光通风。

(3)保护:

保持整体原貌,体现历史感。

开发:

进行适度开发,体现协调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