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74351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语文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5月阶段性诊断考试(二模)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学校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镂刻(1òu)熨帖(yùn)吝啬鬼(lìn)毋庸置疑(wú)

B.剔除(tī)斡旋(wò)浑天仪(hún)追本溯源(shuò)

C.皈依(guī)载体(zài)紧箍咒(gū)掎角之势(jǐ)

D.档次(dàng)敕造(chì)软着陆(zháo)蟾宫折桂(chán)

1.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析】A项,“熨”应读“yù”。

“熨”为多音字,读“yùn”的时候,一为名词,烧热后用来烫平衣服的金属器具,一为动词,用烙铁、熨斗烫平;读“yù”的时候,意思有三,一用字、用词合适,恰当,妥帖,二心情安宁、舒畅,三方言,事情完全办妥。

B项,“溯”应读“sù”;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

D项,“着”读“zhuó”;“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方式而言的。

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着陆,另一种则是引申意义的着陆。

“着”是多音字,读“zhuó”,意思是“穿”“接触,挨上”,“着陆”用的是第二个义项;读“zháo”,意思是“接触,挨上”“感受,受到”;读“zhe”,是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思路点拨】解答字音题,要抓多音字、形声字、方言字等等。

多音字应结合其意思和词性来区分。

比如,“熨”读“yùn”的时候,一为名词,烧热后用来烫平衣服的金属器具,一为动词,用烙铁、熨斗烫平;读“yù”的时候,意思有三,一用字、用词合适,恰当,妥帖,二心情安宁、舒畅,三方言,事情完全办妥。

再比如,“着”是多音字,读“zhuó”;“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方式而言的。

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着陆,另一种则是引申意义的着陆。

“着”是多音字,读“zhuó”,意思是“穿”“接触,挨上”,“着陆”用的是第二个义项;读“zháo”,意思是“接触,挨上”“感受,受到”;读“zhe”,是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蝉联端倪金刚钻计日成功

B.裹挟疏峻活性炭出奇制胜

C.涣散羞赧发详地薪火相传

D.杜撰蛰居协奏曲声名鹊起

2.D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A项,计日成功——计日程功。

“计日程功”,“计”,计算;“程”,估量、考核;“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按时完成,成功指日可待。

而“成”没有“估量、考核”的意思。

B项,疏峻—疏浚。

“浚”,疏通,挖深;“峻”,山高而陡。

依据意思应为“疏浚”。

C项,发详地—发祥地。

“发祥地”,指帝王生长、创业的地方,又指民族、历史、文化、革命运动、某种政治思潮等起源的地方。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两会期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答中外记者问时严正指出,任何国家、地区都不要试图以任何冷战方式______中国。

②黄花溪风景区设计匠心独运,一草一木、一水一瀑都极富情趣,环境_____清静,风景独秀,是一个休闲养性的好地方。

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文化育人意识的觉醒,更加自觉地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___一代新人。

A.①遏止②幽雅③涵泳

B.①遏制②幽雅③涵养

C.①遏制②优雅③涵泳

D.①遏止②优雅③涵养

3.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析】“遏制”:

制止,控制。

“遏止”:

阻止。

第一句中说的是“任何国家、地区都不要试图以任何冷战方式”来控制“中国”,故使用“遏制”。

“幽雅”:

幽静而雅致,用于环境。

“优雅”:

优美雅致,优美高雅,多用于人。

第二处说的是“黄花溪风景区”的“环境”,故使用“幽雅”。

“涵养”:

滋润养育。

“涵泳”:

玩味,细细体会。

第三处说的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育“一代新人”,故使用“涵养”。

【思路点拨】此类题目中所选择的词语多为近义词,其区别主要在如下几方面:

适用对象、使用范围、感情色彩等等。

一要看语境,二要看对象,三要看情感色彩。

比如,“幽雅”和“优雅”的主要区别是在使用对象上,考生只要抓住句中的“环境”这一词语,即可确定答案;“遏止”和“遏制”,“涵养”和“涵泳”,这两组词语的区别主要意思上,就需要结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到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已从第三产业渗透到第一、二产业。

B.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虽已成为新常态,但不可操之过急,要做到循序渐进,亦步亦趋,让技术有机融合到日常教学中。

C.从高铁、核电到“一带一路”,中国的国家战略已从讳莫如深转变为“走出去”的负责任大国战略,中国正在为疲弱的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D.水污染会给公众的身体与健康带来威胁,造成某些慢性病,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是不可理喻的。

4.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A项,“如火如荼”:

原比喻军容之盛,现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句中说“互联网的发展”“已从第三产业渗透到第一、二产业”,故用“如火如荼”形容这种形势,很正确。

B项,“亦步亦趋”:

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贬义词。

此处使用感情色彩失当。

C项,“讳莫如深”:

原意为事件重大,讳而不言。

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

不合语境,应该用“韬光养晦”。

D项,“不可理喻”:

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多指人。

句中说的是“水污染”带来的危害性,应该用“不言而喻”。

【思路点拨】解答词语题要注意①理解近义词的区别,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③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④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和句间的关系,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⑤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比如本题的成语中,B项属于感情色彩不同,“亦步亦趋”是贬义词,C项属于与语境不合,“讳莫如深”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与语境不合。

D项是对象不当,“不可理喻”是形容人,而句中说的是“水污染”带来的危害。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网坛名将李娜荣获的2015年劳伦斯杰出成就奖,成为继2013年菲尔普斯获得这一奖项后,历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中国运动员。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生存的需要更崇高,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博大,它能为人生赋值、为社会定规、给国家赋形。

C.各级检察机关要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为经济建设提供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的目的,旨在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多样性的认识,唤起公众保护人类共同遗产的热情。

5.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A项,主语、宾语搭配不当,这句话的主干是“劳伦斯杰出成就奖成为运动员”,“劳伦斯杰出成就奖”与“成为运动员”意义上不能搭配。

C项,“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句式杂糅,“围绕……的主题”和“以……为主题”杂糅到一起,应该是“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或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

D项,“目的”和“旨在”重复。

【答题技巧】做辨析病句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①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②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

如本题A项,句子的主干是“劳伦斯杰出成就奖成为运动员”,由此可以知道“劳伦斯杰出成就奖”与“成为运动员”搭配不当。

③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的“德治”传统

在社会治理问题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德治思想,并形成德治传统。

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

关于德治的记载,最早成书于周代的《诗经》《尚书》中。

《诗经》不少诗篇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的思想,《尚书》中提出了“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命题。

要保住天命,就必须敬德,以祈天永命,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德治思想的另一含义是“明德慎罚”。

提倡德治并非不要刑罚,而是强调实施教化,先教后罚,以刑辅德,不专以刑杀立威。

“明德慎罚”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奠定了中国古代治国的基本理念。

孔子继承周代的德治思想,强调治国要以礼乐为核心,突出教化作用。

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是孔子希望通过德治达到的理想状态。

德治思想是“周孔之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政治家、思想家不断探索,深化了德治思想的内涵。

战国时,沿着孔子的思路,孟子提出了一系列仁政主张。

他主张“以德服人”,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提倡“省刑罚”,教育百姓做到孝悌忠信。

西汉初,陆贾告诫刘邦。

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的观点。

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他认为治理国家不能只靠刑罚,要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德治思想成为政治领域的主导思想。

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

唐太宗说:

“为国之道,必须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既要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也要发挥法律的制约作用,二者不可割裂,互为补充。

在刑罚的施用上,唐初务在宽简。

在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影响下,唐高宗、武则天时期,遵循先人遗训,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天下大治。

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深深打上了理学烙印。

朱熹从人心的角度解释德治。

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

理学诸子概括出了“三纲八目”的治国模式,期望君主志向确定而达到天下大治。

理学家提倡教化,整肃人心,通过书院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为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后世产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国家意识,与理学家及其追随者的讲学不无关联。

德治思想从确立始,历经几千年的演进,围绕“礼法并治、德主刑辅”的逐渐深入,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指导思想。

当今社会,依法治国作为基本国策,强调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任何人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有人认为法治与德治不能并存,否定“以德治国”。

古代社会提倡德治并非不讲法治,而是主张加强教化,做到礼法并用,宽猛相济。

我们要借鉴古代重视教化的传统,为“依法治国”打下“以德治国”的根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们的生活,使大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道路。

(选自2015年4月13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6.关于“德治思想”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治思想最早出现于尧舜时期,《诗经》《尚书》中蕴含着前代圣贤以德治国思想的诗篇是最早的文字记载。

B.“敬天保民、以德配天”的德治思想,要求敬德、勤政爱民,以祈求上天佑护,得到民众的真心归附。

C.德治思想提倡“明德慎罚”,就是不专以刑杀立威,主张将道德教化与刑罚措施糅合起来,先教后罚,以刑辅德。

D.德治思想在孔子看来,就是要以礼乐为核心治理国家,突出教化的作用,达到社会秩序井然、人际间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6.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A“德治思想最早出现于尧舜时期”的说法不确定,文中第一段只是说“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只是说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之前有没有不确定;“《尚书》是诗篇”的说法错误。

【答题技巧】首先审题,审清要求,“关于‘德治思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与选项相关的句段,再与选项的句子进行比较。

A项出自第一段,文中的说法是“德治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尧舜时代”,故可以知道选项中“德治思想最早出现于尧舜时期”的说法是错误的;同时文中只是说《诗经》是诗篇,故选项中“《尚书》是诗篇”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主张“以德服人”,陆贾强调“治以道德为上”,他们都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进一步发展了德治思想。

B.董仲舒主张通过教化培养人的是非荣耻之心,不能只靠刑罚手段治理国家,这为汉代德治思想定下了基调。

C.唐高宗、武则天时期,深受唐太宗等人德治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缓刑用仁,谨慎治国,实现了天下大治。

D.在宋代理学形成时期,朱熹制定了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德治思想打上了理学烙印。

7.D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D“朱熹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文中最后一段说的是“朱熹从人心的角度解释德治。

仁心表现在政策上就是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等”,朱熹只是解释德治,并没有制定这些政策措施;而“爱民如子、平易近人、爱惜民力”只是“仁心”在政策上的表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周孔之教”重要组成部分的德治思想,经过后人的不断探索,大大丰富了其内涵。

B.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太宗“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等治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宋代理学家借书院讲习等传授儒家伦理,倡导教化,整肃人心,对后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意识的产生有一定影响。

D.古代社会所提倡的“加强教化,礼法并用,宽猛相济”的主张,对于当今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8.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B项“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说法错误。

文章只是在第四段说“唐朝前期,隋朝二世而亡对唐初君臣是严厉的警示”,唐太宗提出“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的“治国之道”。

第五节提到“宋代理学形成阶段”,德治思想打上了理学烙印,并没有说“隋朝二世而亡”“为宋代理学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贤,字贤和,其先陇西成纪人也。

贤幼有志节,不妄举动。

尝出游,遇一老人,须眉皓白,谓之曰:

“我年八十,观士多矣,未有如卿者。

必为台牧,卿□勉之。

”九岁,从师季业,略观大旨而已,不寻章句。

或谓之曰:

“学不精勤,不如不学。

”贤曰:

“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至如忠孝之道,实铭之于心。

”问者惭服。

年十四,遭父丧,抚训诸弟,友爱甚笃。

大统二年,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

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

“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其势虽盛,其志已骄。

然其政令莫施,唯以残剥为业。

夫以羁旅之贼,而驭乌合之众,势自离解。

今若从中击之,贼必丧胆。

如吾计者,指日取之。

”众皆从焉。

贤乃率敢死士三百人,分为两道,乘夜鼓噪而出。

群贼大惊,一战而败。

狼乃斩关遁走。

贤轻与三骑追斩之。

迁原州长史,寻行原州事。

八年,授原州刺史。

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抚导乡里,甚得民和。

十二年,随独孤信征凉州,平之。

又抚慰张掖等五郡而还。

俄而茹茹围逼州城,剽掠居民,驱拥畜牧。

贤欲出战,大都督王德犹豫未决。

贤固请,德乃从之。

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贤因率骑士追击,斩二百余级,捕虏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二万头,财物不可胜计。

所掠之人,还得安堵。

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魏恭帝四年,王师东讨,朝议以西道空虚,虑羌、浑侵扰,乃授贤使持节、河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

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

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②,以备寇戎。

于是羌、浑敛迹,不敢向东。

五年,宕昌寇边,百姓失业,乃于洮州置总管府以镇遏之。

遂废河州总管,改授贤洮州总管、七防诸军事、洮州刺史。

属羌寇石门戍,撤破桥道,以绝援军。

贤率千骑御之,前后斩获数百人,贼乃退走。

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虏遂震慑,不敢犯塞。

饿废洗州总管,还于河州置总管府,复以贤为之。

高祖思贤旧恩,征拜大将军。

天和四年三月,卒于京师,时年六十八。

高祖亲临,哀动左右。

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泾原秦等十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谥曰桓。

(选自《周书·列传·卷二十五》,有删节)

【注】①大野树儿:

人名。

大野(dàyě),后魏赐谢总为大野氏。

②斥候:

侦察兵。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受:

通“授”,教授

B.贼起仓卒,便诛二将卒:

通“猝”,仓促

C.贤虽少从戎旅,而颇闲政事闲:

熟悉

D.高祖亲临,哀动左右动:

感动

9.A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理解)。

【解析】A“从师受业,略观大旨而已”中的“受”如解释为“教授”就与前面的“九岁”和此处的“从师”矛盾;故联系人物当时的年龄,以及此处的“从师”可以推测出“受”应解释为“得到,接受”。

这句话的意思应是从师学习,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节句子上下功夫。

【答题技巧】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推断,推断的方法很多,如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助推断等方法。

最根本、最实用的是语境推断,即把这个词放在句中理解,把句放在文中读。

只有建立并强化了这个意识,推断才有保障。

本题一看前面的“九岁”和句中的“从师”即可猜测出“受”的意思,既然是跟随老师,那必然是接受学业。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必为台牧,卿□勉之

②贤□招集豪杰与之谋曰

③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

A.①且②乃③之B.①其②因③之

C.①且②因③焉D.①其②乃③焉

10.D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本题所填虚词应结合语句的意思以及虚词前后词的词性。

第①句中是放在主谓之间,同时应表达一种商量的语气,应为语气副词,故用“其”,解释为“还是”,这种用法在课内学过,《烛之武退秦师》中有句子“吾其还也”。

“必为台牧,卿其勉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将来必定做到台臣牧守,你还是好好努力吧”。

第②句中“乃”是副词,意思是“于是,就”。

“贤乃招集豪杰与之谋”这句话的意思是“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

第③句中“焉”表示陈述的语气,作为句末语气词,“之”无此用法。

“河州旧非总管,至是创置焉”这句话的意思是“河州旧无总管,到这时才设置”。

1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B.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人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C.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D.羌复引吐谷浑数千骑/将入西疆/贤密知之/又遣兵伏/其隘路复大败之

11.C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断句应依据一些固定的标志。

本题所选择的句子可以依据如下内容断开,一是名词和代词,比如“西疆”“贤”“之”“隘路”,一是特殊句式,“吐谷浑数千骑”是定语后置,一是动词,比如“引”“入”“知”“伏”。

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有否讲不通的地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贤自小就有志向节操,在他十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担负起了抚养教育弟弟的责任,彼此十分友爱。

B.对于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据城作乱一事,李贤认为谋划得当,就可以诛杀为首的将领,平定叛乱。

C.李贤在跟随独孤信平定凉州后,又安抚了张掖等五郡,不久,又带兵击退了抢劫百姓的茹茹族,百姓得以安居。

D.李贤在河州担任总管期间,积极备战,打得羌族、浑族害怕不敢进犯,从而境内太平。

12.B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析】B“都督大野树儿杀害州民豆卢狼”错误,文章第二节的开头说的是“州民豆卢狼害都督大野树儿①等,据州城反”,可见应是都督大野树儿被州民豆卢狼杀害。

选项颠倒事实。

【答题技巧】对此类题的解答一定要学会回归文本。

首先浏览选项,借助选项来理解文意,学会以题解文,本题的四个选项涉及文章一、二、三、四段;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段落的相关语句,并与选项进行比较,特别注意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的一一对应,重点实虚词的解释,因果关系等等。

本题属于颠倒事实。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夫人各有志,贤岂能强学待问,领徒授业耶!

唯当粗闻教义,补己不足。

(4分)

(2)贤固请,德乃从之。

贤勒兵将出,贼密知之,乃引军退。

(3分)

(3)贤乃大营屯田,以省运漕;多设斥候,以备寇戎。

(3分)

13.

(1)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

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

(关键词:

岂、强、授、唯)

(2)李贤再三请求,王德才答应。

李贤率兵将出,贼人已偷偷得到消息,就带兵退去。

(关键词:

固、勒、密)

(3)李贤于是广泛屯田,来节省漕运;多设侦察兵巡逻,来防备侵犯的敌人。

(关键词:

乃、以、寇)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理解)。

【解析】

(1)“岂”,怎么;“强”拼命;“授”,教授;“唯”,只要。

(2)“固”,坚决;“勒”,率领;“密”,偷偷,暗中。

(3)“乃”,于是,就;“以”表目的,来;“寇”,侵犯。

【答题技巧】答古文翻译题时,要字字落实,即忠于原文,不增不减。

这实际是落实关键词语。

再就是句句通顺,这里面包含了落实特殊句式的问题。

还有就是正确处理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译文既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还要灵活,准确表意。

参考译文:

李贤字贤和,祖先是陇西成纪人。

李贤自幼就有志向节操,不轻举妄动。

有一次出去游玩,遇见一位老人,须眉雪白,对他说:

“我八十岁了,见过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像你这样。

将来必定做到台臣牧守,你还是好好努力吧。

”九岁时,从师学习,只是概括看一下大意要旨,不在章节句子上下功夫。

有人对他说:

“学习时不专心勤奋,还不如不学。

”李贤答道:

“人各自有志向,我怎么能拼命学习,当个带领徒弟教授学业的先生?

只要大略知道一下内容,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够了。

至于忠孝之道,其实早已铭记在心。

”问者惭愧而心服。

十四岁时父亲去世,抚养教育弟弟们,彼此十分友爱。

大统二年(536),州民豆卢狼杀害都督大野树儿等人,占据州城反叛。

李贤于是召集豪杰之士,与他们商量道:

“贼众仓猝起事,杀掉两位将军,他们气势虽大,但是他们心已骄。

他们没有推行政令,一味残忍盘剥。

以寓居之贼,驾驭临时拼凑的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