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75643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82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82页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82页
亲,该文档总共1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18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docx

实战演练化学答案

2014实战演练·高三化学参考答案与解析

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C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与STSE及科学发展观中的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的含义:

原子利用率高;用可再生资源(农业性、生物性)原料,替代不可再生性原料;产品的使用不会引起生态危害、不会威胁人类健康、可循环利用等。

C选项中电池用重金属,会造成污染。

2.B 解析:

考查的是化学用语。

A选项中核素右上角应表示质量数,C选项考查的是离子结构示意图,铝的质子数是13,D选项有机物结构式,应写为

B选项电子式正确。

3.B 解析:

A选项中氯气是氧化漂白,二氧化硫是化合漂白,本质不同。

C选项中氯化钠使蛋白质盐析,另一种是蛋白质变性析出。

D选项中前一个是化学变化,后一个是物理变化。

B选项中裂化汽油和植物油都含有碳碳双键,溴水和这两种物质都能发生加成反应,选项B正确。

4.D 解析:

考查离子共存。

A中溶解Al2O3的溶液是酸性或碱性的,不论哪种情况HCO

都不能共存;B中Ca(ClO)2有强氧化性,与I-能反应。

C中能使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显酸性,隐含着H+,H+、Fe2+、NO

能反应。

D隐含铁离子,可以共存。

选项D正确。

5.B 解析:

NaHCO3在食品工业用作焙制糕点的膨松剂,是因为NaHCO3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与它能与碱反应没有关系。

选项B错误。

6.A 解析:

工业制造漂白粉用的是石灰乳,A选项错误。

B选项加氯化氢抑制镁离子水解,正确。

D选项中ICl和IBr中I均为+1价,与KI发生归中反应生成I2,I2用升华法提取,正确。

7.C 解析:

考查基本实验。

A选项用过滤法分离,应该选用普通漏斗,不用分液漏斗。

B选项配置溶液缺少量筒和胶头滴管,完不成实验。

C选项正确。

D选项高锰酸钾溶液和二氧化硫、乙烯都发生化学反应。

8.A 解析:

考查离子方程式。

A正确;B项阳极铜要溶解;C选项没有配平;D选项二氧化碳过量产物是HCO

9.D 解析:

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

A选项不是标准状况下气体,错误;B选项计算没有包括溶剂水中的氧,错误;C选项钠的量不确定,转移电子数也不确定,错误;D正确。

10.A 解析:

A选项中熵增大但不自发,说明一定是吸热反应,正确;B选项中纯铁本能形成原电池,错误;C选项加入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转化率,错误;D碱性增强,应该是吸热反应。

11.D 解析:

观察Ⅰ、Ⅱ的结构式可知,Ⅰ中有碳碳双键,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正确;Ⅱ中有官能团—Cl、—OH、碳碳双键、酯基,能发生取代、消去及加成反应,C正确;根据手性碳原子概念判断,B正确。

Br2的CCl4溶液能和Ⅰ、Ⅱ有机物都反应,D错误。

12.AC 解析:

考查元素周期表知识。

由题意知X是H,Y是O,Z是Na,W是S。

A选项原子半径的比较正确;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B选项错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它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选项正确;Na2SO4·7H2O溶液显中性,D选项错误。

13.B 解析:

A选项考查焰色反应,此现象说明该物质含钠元素,错误;按强酸制弱酸的原则,H2CO3的酸性比苯酚酸性强,C错误;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原理,Ksp(Ag2S)<Ksp(Ag2CO3),D错误;选项B正确。

14.A 解析:

由图像分析,温度升高,甲烷的转化率增大,正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定等温线分析,p4对应的甲烷转化率小,p4应该是压强最大,B错误;根据平衡时浓度,可知K=1.6384,C错误;Y未达到平衡,反应要正向移动,v(正)>v(逆),D错误。

15.BD 解析:

粒子浓度大小比较。

A选项加入盐酸为碳酸钠的一半,反应后的溶液中Na2CO3与NaHCO3的比为1∶1,则c(HCO

)>c(CO

);b点时,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正确;c点时,根据质子守恒可知,c(OH-)=c(H+)+c(HCO

)-c(CO

);d点时Na2CO3与盐酸完全反应,溶液中H+由H2CO3和水电离生成,正确。

16.(12分)

(1)K=c2(CO)/c(CO2)(2分)

(2)除去CO2等酸性气体(2分)

(3)蒸馏(2分) Na2SO3(或NaHSO3)(2分)

(4)HCOONa+2SO2+NaOH===Na2S2O4+CO2+H2O(2分)

(5)S2O

+3H2O2===2SO

+2H++2H2O(2分)

解析:

本题是元素与化合物知识与工业生产工艺、工业流程题考查。

根据煤气的成分,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显然是除去CO2等酸性气体,然后是CO和NaOH反应生成HCOONa,然后甲醇作介质,与SO2、NaOH反应合成Na2S2O4。

题目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及实验除杂等。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不能写入固体。

(3)甲醇与水互溶用蒸馏法分离;合成保险粉是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同时加入,两者可能会反应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

17.(15分)

(1)取代反应(2分)

(2)醛基(2分) 醚键(2分)

(5分,每步1分)(若用Br2水或Cl2水同时发生加成和氧化,只要产物合理也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有机官能团的识别、反应类型的判断、官能团的性质、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结构推断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分析流程可知A到B为CH3OCH2Cl取代A中羟基上的H原子;B到C为丙酮的甲基上的H与B中醛基加成,然后再消去生成碳碳双键;C到D为羧基变酯基;E到F为选择性氧化,羟基变为醛基;F到G的反应条件和B到C条件一样,可知G的左侧为X的组成部分。

(3)含苯环的物质能与氯化铁发生显色,则含有酚羟基,本身及水解后的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则为甲酸形成的酯。

(5)醛与醛之间可以发生类似B到C的反应,产物含有碳碳双键,再与溴加成,然后醛基氧化成羧基,最后将溴原子水解得到两个羟基。

18.(12分)

(1)4MnO

+12H+===4Mn2++5O2↑+6H2O(2分)

(2)淀粉溶液(2分)

(3)n(C2O

)=0.02000mol·L-1×20.00×10-3L×5/2=1.000×10-3mol(1分)

n(Cu2+)=0.05000mol·L-1×10.00×10-3L=0.5000×10-3mol(1分)

由电荷守恒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K2[Cu(C2O4)2]·xH2O(2分)

m(H2O)=0.1680g-0.5000×10-3mol×M[K2Cu(C2O4)2]

=0.1680g-0.5000×10-3mol×318g·mol-1=0.009g(1分)

n(H2O)=0.009g/(18g·mol-1)=0.5000×10-3mol(1分)

n(H2O)∶n(Cu2+)=1∶1,即x=1(1分)

即该晶体的化学式为K2[Cu(C2O4)2]·H2O(1分)

解析:

本题是综合性计算题。

(1)步骤②中Mn元素化合价由+7到+2,O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到0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值相等及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

(2)步骤③中加入KI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碘,步骤④中当碘消耗时,蓝色褪去为终点。

(3)中找出关系量:

2MnO

~5H2C2O4 2Cu2+~I2~2Na2S2O3,结合电荷守恒计算出钾离子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关系求出水的物质的量,由此得出晶体的化学式。

19.(15分)

(1)①水浴加热(2分) ②Mg2++HCO

+NH3·H2O+(n-1)H2O===MgCO3·nH2O+NH

(2分)

③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2分)

(2)①缓冲压强并封闭体系(2分) ②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充分吸收(2分)

③n=(1-84a)/18a(3分)

(3)1(2分)

解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实验题,考查了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步骤的理解。

(1)低于100℃的加热一般用水浴加热;步骤3可以推出产物为硫酸铵和MgCO3·nH2O。

沉淀的表面会残留磷酸铵,可以通过判断洗涤液中是否含有铵根或硫酸根,得出沉淀是否洗干净。

(2)硫酸与碳酸镁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需要测定,如果体系硬性封闭,产生的气体会使压强增大,易泄漏。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升高温度使其逸出,便于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3)图中可知,剩余质量82.3g时,为失去结晶水的质量。

剩余39.2g时,减少质量为分解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20.(14分)

(1)①2a+b(2分)

②SiO+2NaOH===Na2SiO3+H2↑(2分)

(2)①SiHCl3(2分) ②>(2分)

(3)①Si+4H--4e-===SiH4↑(3分) ②Si3N4(3分)

解析:

(1)①用上式乘以2加上下式,即得所求反应的ΔH=2a+b。

②根据元素守恒,可判断出产物除了硅酸钠外还有氢气。

(2)①两种反应物,增加其中一种,另外一种物质的转化率增大,自身的转化率反而减小,横坐标表示氢气量的增加,所以纵坐标表示的转化率提高时SiHCl3。

②向x轴作一垂线分析,n(H2)/n(SiHCl3)一定,温度越高,SiHCl3的转化率越高,反应的程度越大,所以高温时K大。

(3)此题类似电解精炼铜的原理,用粗硅作阳极,由图可知,H-移向阳极,生成SiH4。

②n(Si)/n(N)=3∶4,即Y的化学式为Si3N4。

21A.(12分)

(1)①1s22s22p63s23p63d2或[Ar]3d2(2分)

②正四面体(2分)

(2)abcd(2分,只选1个不给分,选2~3个得1分)

(3)①非极性(2分) ②90×6.02×1023(或90mol)(2分)

(4)

(2分)

解析:

(1)①Ti为22号,价电子排布为3d24s2,Ti失去4s上两个电子生成Ti2+,Ti2+基态电子排布为[Ar]3d2。

②BH

中,B可以提供3个价电子,整个离子得到一个电子,4个H差4个电子,B中无孤对电子,sp3杂化,所以是正四面体。

(2)氨气中N有一对孤对电子,sp3杂化;氨气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沸点比PH3高;[Cu(NH3)4]2+离子中,氨气是配体,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故为配位原子;CN-与氮气互为等电子体,所以与氮气的电子式相似。

(3)根据相似相溶原理,C60为非极性分子。

②从C60的分子结构看,每个碳原子形成一个双键、两个单键,所以60个C原子σ键共有60×3×1÷2=90。

(4)根据晶胞图知,Mg为8×1÷8+1=2;H:

4×1÷2+2=4,一个晶胞含有2个MgH2,所以V=52/aNA。

21B.(12分)

(1)使反应物充分接触(2分)

(2)分水器,及时分出反应生成的水,有利于反应向生成DBP方向移动(2分) 分水器中有大量的水(水溶液)产生(1分)

(3)可避免酯的损失,同时避免洗涤过程中的乳化现象(2分)

(4)中和产品中游离酸(3分)

(5)避免蒸馏过程中,有机物脱水炭化现象(2分)

解析:

(1)搅拌可以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反应。

(2)酯化反应有水生成,蒸去水,可以使反应正向移动。

生成的水越多,说明生成的酯越多。

(3)酯在盐中的溶解度较小,避免酯的损失。

(4)用碳酸钠可以洗去酯中的醇和酸。

(5)有机物在加热条件下易脱水,使用减压蒸馏,降低有机物的沸点,便于收集较多的产物。

南通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1.C 解析:

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绿色化学、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是努力方向。

所以A、B、D是正确的,C不符合。

2.D 解析:

A.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未标出。

B.质子数+中子数等于质量数,Tc原子为99。

C.Cl-核电荷数并未因形成离子而变化,仍为17。

D.甘氨酸的结构正确。

3.A 解析:

A.Na2O2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氧气,所以Na2O2用作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供氧剂。

B.制光导纤维时使用二氧化硅。

C.铝能被浓硫酸、浓硝酸钝化,但能与稀硫酸、稀硝酸发生反应,所以不能贮运稀硝酸。

D.福尔马林有防腐作用,但对人体有害,所以可以用于浸泡生物标本,但不能用于水产品保鲜。

4.B 解析:

A.OH-和Fe2+不能共存,SO

和Ba2+也不共存。

B能共存。

C.NO

在H+存在时,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Fe2+。

D.H+与CH3COO-反应,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

5.C 解析:

A.未完全配平,Na前应配2,故电荷不守恒。

B.氨水是弱电解质,不能与氢氧化铝反应,生成AlO

C.正确,氯水具有强氧化性,氧化SO2。

D.过量CO2通入后,生成了HCO

6.D 解析:

A.氨气通过浓硫酸,将被浓硫酸所吸收。

B.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热稳定性强,故无法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C.定容时,应是用玻璃棒引流,注入水至距刻度线1~2cm,再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凹液面的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D.分液漏斗可以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因此能分离水和溴苯。

7.D 解析:

根据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推断X、Y、Z、W分别为C、N、Al、Cl。

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等时,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正确为rZ>rX>rY。

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强弱关系为:

W>Y>X,所以正确关系为HW>YH3>XH4。

C.Y的氢化物与W的氢化物化合得到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

D.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除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以外,其余都是酸,所以它们都能与强碱反应。

8.B 解析:

A.苯乙烯中,苯环上存在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因此一个苯乙烯中,只有一个碳碳双键。

1mol苯乙烯中,碳碳双键数目为NA。

B.生成1分子氯气,转移2e-,所以生成7.1gCl2,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C.CCl4为液态,无法解得其物质的量。

D.CH3COOH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所以溶液中含有的H+数目小于0.1NA。

9.A 解析:

A.前一个转化是工业炼铝,后一过程是铝热反应。

B.CuCl2(aq)到无水CuCl2,该过程无法一步得到,因为加热时促进了CuCl2的水解。

C.S与氧气反应,生成SO2,而得不到SO3。

D.CH2BrCH2Br在NaOH的醇溶液中发生的主要是消去反应,而不是水解反应,故得不到乙二醇。

10.C 解析:

A.图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时,pH是逐渐减小的,该图像应该是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

C.平衡常数K是温度常数,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D.HCl溶液加水稀释倍数再大,不可能稀释到pH>7。

11.BC 解析:

A.阿克拉酮的分子式为C22H20O8。

B.阿克拉酮分子中最右侧环上有三个手性碳原子,正确。

C.阿克拉酮分子中最左侧苯环上有酚羟基,故其具有酚类的性质,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正确。

D.分子中有两个羟基和一个酯基,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3molNaOH反应。

12.A 解析:

A.油漆本身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含有的锌又能与铁及海水,形成原电池,船体的铁作为正极被保护,两种作用,均能防止船体被腐蚀。

B.Na2CO3溶液的碱性强于C6H5ONa,说明C6H5OH的酸性强于HCO

C.ΔG=ΔH-TΔS,ΔH>0,ΔS>0时,只要T大于一定的值,可能使ΔG<0,使反应能自发进行。

D.该反应本身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会使平衡逆移,降低反应的转化率。

13.B 解析:

A.试纸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白色,白色的原因是因为氯水的漂白性所致,说明氯水既有酸性又有强氧化性(漂白性)。

B.溶液中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丁达尔效应,这是胶体特有的性质。

说明该分散系是胶体。

C.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沉淀。

D.银氨溶液使用要求是溶液呈碱性,稀硫酸与蔗糖共热后的溶液中,作为催化剂的硫酸会与银氨溶液反应,破坏银氨溶液,即使有葡萄糖存在,也无银镜现象。

14.BD 解析:

A.NH4Cl溶液水解后溶液呈酸性,故c(H+)>c(OH-)。

B.正确。

C.想表述的是电荷守恒,正确为c(Na+)+c(H+)=2c(CO

)+c(HCO

)+c(OH-)。

D.表述的是质子守恒关系,正确。

15.AD 解析:

A.由图可知,前10min内,Δc(D)=3.0mol·L-1,所以有v(D)=0.3mol·L-1·min-1。

B.C(s)为固体,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就不需要表示出。

C.可得x=2,故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

D.由图像可知,15min时,平衡逆移,如果改变的是温度,则是降温。

16.(12分,每空2分)

(1)ZnFe2O4+4H2SO4===ZnSO4+Fe2(SO4)3+4H2O 

(2)①H2O2+2Fe2++2H+===2Fe3++2H2O ②4.0×10-5 ③Fe(OH)3胶体(沉淀)具有吸附性 (3)制取的锌含铜等杂质 (4)H2SO4、ZnSO4

解析:

(1)酸浸时ZnFe2O4会生成两种盐,通过这个信息也就能够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生成物是ZnSO4和Fe2(SO4)3。

(2)①该反应的目的是将Fe2+氧化,所以反应物是H2O2、Fe2+、2H+,生成物是Fe3+和H2O。

②pH=3时,c(OH-)=10-10mol·L-1。

利用Ksp[Fe(OH)3]=c(Fe3+)c3(OH-)=4.0×10-38,求得Fe3+浓度。

③控制溶液pH,使Fe3+转化为Fe(OH)3沉淀时,有Fe(OH)3胶体生成,胶体吸附了其中的悬浮杂质。

(3)Cu2+等离子比Zn2+更易放电,如果不进行净化,所得锌中含有杂质。

(4)电解生成锌的同时,还有硫酸生成,可以循环利用,电解过程中,低浓度的硫酸锌可以循环利用。

17.(15分)

(1)①②④(3分) 碳碳双键、醛基(2分)

解析:

(1)加成反应是①②④。

(2)此时的反应,是甲醛与丙醛醛基所连碳上的氢原子发生的加成反应,物质D中,还存在这样的氢原子,故仍能与甲醛加成,生成

(3)既能发生水解反应,也能发生银镜反应;结合D的组成,可以推知,应该是甲酸酯,又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分子中三个碳原子上的7个H有两类,推知结构为HCOOCH(CH3)2。

(4)在铜作催化剂时,是醇羟基被氧化。

(5)制聚乳酸,需要乳酸,如何由丙醛制得乳酸,是本题的关键。

题中给出了信息:

,引入的卤素原子,可以被羟基取代,所以不难想到,先将丙醛氧化为丙酸,然后再发生取代引入卤素原子。

从而确定流程。

18.(12分)

(1)氨水(或NH3·H2O)(2分)

(2)用洁净的铂丝(或铁丝)蘸取滤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若火焰呈紫色,则存在K+(2分)

(3)n(SO

)=n(BaSO4)=

=0.04mol(1分)

n(NH

)=n(NH3)=

=0.01mol(1分)

n(Fe3+)=2n(Fe2O3)=2×

=0.06mol(1分)

n(K+)=n(NH

)=0.01mol(1分) 根据电荷守恒:

n(OH-)=n(K+)+n(NH

)+3n(Fe3+)-2n(SO

)=0.12mol(2分) n(K+)∶n(NH

)∶n(Fe3+)∶n(SO

)∶n(OH-)=1∶1∶6∶4∶12(1分)

黄钾铵铁矾的化学式为KNH4Fe6(SO4)4(OH)12。

(1分)

解析:

(1)其他流程中引入的物质都已明确,只有产物中的铵根未明确,故溶液X必是引入铵根离子的。

(2)观察K+焰色反应,必须要注意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

(3)由得到白色固体9.32g,可推知是BaSO4,且有n(SO

)=n(BaSO4)=

=0.04mol,由加入足量NaOH溶液,加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224mL,可知n(NH3)=n(NH

)=

=0.01mol,由最终得固体4.80g,固体是Fe2O3,得到n(Fe3+)=2n(Fe2O3)=2×

=0.06mol,根据电荷守恒有n(OH-)+2n(SO

)=n(K+)+n(NH

)+3n(Fe3+)可得n(OH-)=0.12mol,得n(K+)∶n(NH

)∶n(Fe3+)∶n(SO

)∶n(OH-)=1∶1∶6∶4∶12。

19.(15分)

(1)吸收SO2等尾气,防止污染空气(2分) NaCl(2分)

(2)①IO

+5I-+6H+===3I2+3H2O(2分)

②淀粉溶液(2分) 酸式滴定管(2分) ③偏低(2分) (3)③烧瓶中固体不再减少(1分) ④趁热过滤(1分)

⑤将所得滤液冷却结晶,过滤(1分)

解析:

(1)反应过程中,可能有SO2、H2S等有毒气体生成,必须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H2SO4改成浓盐酸,生成的SO2气体中就会混杂有HCl,导致产物中就会混有NaCl。

(2)①反应物KIO3、KI和HCl已经给出,产物之一是I2,所以方程式好确定了。

②Na2S2O3是与碘水反应,所以选择与单质碘有特殊现象的淀粉作指示剂,来判断碘是否已经完全反应。

滴定实验,必须要用到滴定管。

③如果局部变色,就停止实验,则使用标准液的量偏少,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3)③Na2S加热时溶解度迅速增大,杂质不溶于酒精,利用这个性质来除杂,所以待Na2S全部溶解后,即停止加热。

④为防止因温度下降而使Na2S析出,所以要趁热过滤。

⑤是将溶液中的Na2S析出,由于Na2S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采用将所得滤液冷却结晶的方法析出溶质。

20.(14分)

(1)-574.1(2分)

(2)NO+3OH===HNO3+H2O(2分)

(3)①SO2-2e-+2H2O===SO

+4H+(2分)

②4 2 8 8 1 4 H2O(4分) ③3∶4(2分)

(4)减少机动车有害尾气的排放(2分)

解析:

(1)利用盖斯定律,将后式减前式,即得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ΔH=-574.1kJ·mol-1。

(2)从图中可看出,OH与NO反应后,最终生成HNO3和H2O,所以能写出NO+3OH===HNO3+H2O。

(3)①阳极区发生的是SO2被氧化转化为H2SO4,所以电极反应为:

SO2-2e-+2H2O===SO

+4H+。

②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可以配出S2O

、NO2、SO

和N2的计量数,再根据电荷守恒配出OH-的计量数,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还有一种产物是水。

③生成硫酸0.5mol,此时转移电子1mol。

令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为n1、n2,有n1+n2=0.35,4n1+2n2=1,解得n1∶n2=3∶4。

(4)从图中可看出,污染的主要因素是烃及氮的氧化物,这些物质的主要来源,是汽车的尾气,故减少机动车有害尾气的排放是减少光化学烟雾的有效方法之一。

21A.(12分)

(1)①1s22s22p63s23p63d3(或[Ar]3d3)(2分)

(2分) ③

(2分)

(2)①sp2(1分) sp3(1分) ②乙酸分子间存在氢键(2分)

(3)C(2分)

解析:

(1)①Cr3+形成时,失去的是4s的两个电子和3d上的一个电子,所以它的电子排布式是[Ar]3d3(或1s22s22p63s23p63d3)。

②OH-和Cr之间的电子对是OH-由单方面提供的,Cr提供空轨道,所以之间形成的是配位键,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