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825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docx

防渗墙施工组织设计

昆明市寻甸县木戛利水库防渗墙工程

(合同编号:

XD-MJL-SG-02)

 

 

拦河坝工程二标施工项目部

二0一0年八月

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木戛利水库位于寻甸县西北部凤仪乡新城村附近的木戛利河中上游段,地理位置为东经102°59’,北纬24°45’。

水库距省干道昆明~倘甸~凤仪公路约8km,目前为乡村便道,施工时需改扩建,坝址距倘甸镇19km,距凤仪乡14km,距寻甸县城97km,距昆明152km,交通较方便。

本单元工程混凝土防渗墙厚度为60cm,防渗墙面积725.6m2,位于大坝中部(0+109.25至0+169.625)的河床段砂砾石层及含砾粘土层。

1.2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

木戛利水库位于木戛利河中下游,主河谷走向及河水流向近南北向,地势南高北低,河谷为“U”型谷,岸坡总体为20~40°斜坡,局部地段较陡,达60°以上,岸坡较稳定,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局中切割中心—低中山地形,构造侵蚀剥蚀地貌中缓坡区。

(2)地层岩性:

库区地层单一,主要分布古生界二叠系下统阳新组,上统峨嵋山组,中生界三叠系上统舍资组及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层。

(3)地质构造:

库区地质构造较复杂,西部为上木戛利背斜,东南部为大麦地—泡箐向斜,其间为F1断层通过。

(4)水文地质: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木戛利河为地下水排泄汇集区,岩石透水性及富水性与岩石节理发育程度及风化程度有关,主要水源受大气降水补给,其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明显。

(5)库区渗漏:

木戛利水库库盆主要座落的上二叠统峨嵋山组致密状玄武及杏仁状玄武岩之上,上游库尾部分库盆座落的上三叠统舍资组砂岩、页岩夹砾岩之上,岩石透水性主要受风化裂隙节理控制,强风化层节理裂隙为张性,局部有砂土充填,残坡积层及冲洪积层中孔隙发育,为中~强透水性。

弱风化层(30~47m以下)虽节理裂隙较发育,但我为闭合型,为弱透水,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库区两侧同体宽存,离邻谷较远,库盆四周均由坚硬透水岩层组成,地下水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基本一致,地下水及大气降水补给河水或库水,不存在产生向邻谷渗漏的水文地质条件。

库区以育有F1断层,在水库中段斜跨库盆分布,由于该断层性质属压扭性逆断层,断层角砾岩胶结紧密,为弱透水,可视为相对阻水性断层,断层不会成

为渗漏的通道。

综上所述,水库蓄水后不存在永久性渗漏,库区蓄水条件良好。

(6)库岸稳定与库区淤积:

库盆河谷为“U”型谷,岸坡为斜坡—陡坡,大部分地段为岩石边坡,岩石主要为块状玄武岩及砂、页岩,库岸基本稳定,水库蓄水后不会造成大面积滑坡、坍塌现象。

库区范围内植被覆盖较好,覆盖面34.5%以上,为林区灌木,固体迳流物来源较少,仅在雨季洪水期会有固体迳流物进入库区。

建库蓄水后,库岸再造作用弱,人类破坏少,因此淤积量不大。

(7)浸没问题:

库区由相对隔水层峨嵋山组玄武岩组成,其顶部高程于设计蓄水水位,而水库岸坡在正常蓄水位以上的冲沟中有经常性的溪流、泉眼,水库蓄水高度小于地下水临界埋藏深度,因而,不会造成浸没地质灾害。

1.3、枢纽区地层岩性

枢纽区位于新村上游150m左右的河谷中,河谷为“U”型河谷,河床宽67~150m,左岸冲沟发育,地形完事性较差,主要为土质边坡,局部为岩质边坡,自然边坡稳定性较好,除局部发育规模较小的表层残坡积层滑坡体,无大的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发育,坝轴线选择在两岸山脊突出部位,位于木戛利河与则鲁河交汇串口下游193m处。

坝址枢纽区出露地层简单,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组和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与部洪积层。

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组(P2e):

分面于整个坝址枢纽区,岩性为灰绿,灰黑色致密状隐晶玄武岩气孔状及杏仁状玄武岩。

钻孔揭露最大厚度63m(未揭穿)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

分布于坝址两岸山体表层及趣脚。

岩性为褐红、紫红色粘土、粉质粘土,含角砾、岩块粉质粘土、粉质土砾、碎石土。

为玄武岩风化之产物,结构松散至中密,厚度0~10m。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hapl):

沿河床分布,据孔揭露,深度7.2~20.6m,岩性为表层为岩性为褐红、灰褐色粉持粘土、含角砾粉质粘土,厚度0.5~2.5m;下部为灰褐色砂(砾)石夹漂石,含砾粉质粘土,厚度5.0~18.9m。

(1)左岸地表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可塑状,结构松散一稍密,厚度变化大,为1.5~10.0m。

其下为全风化玄武岩,可一硬塑状,结构较松散至中密,厚2.8~14.5m。

强风化玄武岩下限埋深3.5~41.7m,厚20.5~24.2m,岩芯多为碎粒、碎块状,少数为短柱状,节理裂隙发育,为中等透水层。

弱风化玄武岩,岩芯呈短至长柱状及碎块状,坚硬,性脆,裂隙不发育,多为闭合裂隙,倾角一般在65~75°之间,多被石英脉充填,主要为弱透水层。

强、弱风化岩体从裂隙特性及组合分析,无不利于稳定的卸荷裂隙带及顺层滑移面存在,左岸坡总体较稳定,但强风化及以上岩、土强度较低,节理裂隙发育,为中等透水层,存在坝基与绕坝渗漏问题,需作防渗处理。

(2)右岸分布天条切割浓度3~8m近垂直于河床的冲沟,物理地质现象不发育,无滑坡及泥石流堆积,未发现不稳定山体。

仅三条冲沟的两岸局部有小坍塌体,规模极小,已处于稳定状态。

根据钻孔及探坑揭露,上部为残坡积含砾质粘土、粉质土砾与全风化玄武岩,呈砂土夹碎石状,厚度0~7m,结构较松散,强度低,为中等透水层,稳定性差;中部为强风化玄武岩,厚8.4~36.7m,下限埋深36.0~40.2m,岩芯为碎粒、碎块状,节理裂隙发育。

据ZK7孔勘察,孔深19.8~37.1m分布有玄武岩层间挤压带,倾向南东东,倾角50~60°,厚约15m。

从节理裂隙特性及组合分析,无不利于稳定的结构面存在,而玄武岩层间挤压带由于倾向与坡向相反,且倾较陡,歹徒产生滑移的可能性不大。

下部弱风化玄武岩,岩芯呈短至长柱状及碎块状,坚硬、性脆,裂隙不发育,多为闭合裂隙,倾角一般在35~60°之间,多被石英脉充填,总体强度较高,主要为弱透水层,稳定性好。

综合上述,右岸坡未发现不稳定山体,仅三条冲沟的两岸局部有小坍塌体,规模极小,已处于稳定状态,物理地质现象较不发育,总体右岸坡较稳定。

但强风化及以上岩、土强度较低,节理裂隙发育,为中等透水层,存在坝基与绕坝渗漏问题,需作防渗处理。

(3)河床段据15个钻孔揭露,表层为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可塑状,结构松散一稍密,厚度为0.5~2.5m;其下为砂卵砾石、含漂石,底界埋深7.2~20.6m,厚5.0~18.9m。

局部夹厚度0.5~2.8m的可—可塑状的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透镜体。

下部为强风化玄武岩,节理裂隙发育,为碎裂岩体,裂面被铁锰质侵染,强度较高;弱风化玄武岩,较完整,坚硬性脆,裂隙不发育,多为闭合裂隙,部分裂面被石英脉充填,强度高。

河床段坝基稳定性较好。

 

第二章防渗墙施工方案

2.1工程施工顺序

先平整场地,修建防渗墙槽口砼导墙及施工平台,先导孔施工,然后进行砼防渗墙施工,砼防渗墙施工顺序从河床中间段向两端开始推进。

2.2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

2.2.1施工工艺流程图(见槽孔式砼防渗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2-1)

2.2.2主要施工方法简述如下:

⑴成槽采用CZ-22型冲击钻机钻进端孔,基岩部分再由冲击钻机或回转钻机完成。

⑵采用粘土泥浆护壁;

⑶“泵吸反循环法”置换泥浆清孔;

⑷混凝土搅拌站拌和混凝土;

⑸混凝土搅拌车输送混凝土;

⑹泥浆下直升导管法浇筑混凝土;

⑺采用“接头管法”进行Ⅰ、Ⅱ期槽段连接;

⑻16t吊车辅助混凝土浇筑。

在施工前,先进行混凝土和泥浆的配合比及其性能试验,报送审查批准。

第18个日历天在防渗墙中心线上进行施工现场试验,取得有关造孔、成槽、泥浆固壁、墙体混凝土浇筑、接头管起拔等资料及经验,经批准,再正式开展防渗墙施工作业。

 

场地平整加固

水、电、交通等准备

修筑导墙、施工平台

泥浆系统布置

铺设轨道

制浆

组装钻槽机械

一期槽孔建造

造孔泥浆

清孔泥浆

钢筋场

清孔换浆

下设接头管、钢筋架、预埋灌浆管、浇筑导管等

定位架

预埋管准备

泥浆回收净化

浇灌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运输系统

废物渣土排弃

拔出接头管

砂石系统

二期槽孔施工

图2-1槽孔式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2.2.3生产性实验

为验证拟定的施工设备、生产定额、槽孔划分等方案的可行性、泥浆护壁效果、砼施工性能、接头管工艺的可靠性等施工工艺、参数,为防渗墙正式施工做准备,我们将在大坝防渗墙轴线上合适的位置进行生产性工艺试验。

2.2.4施工平台施工

施工平台上游3.5m,下游3m,不包含导向槽。

2.2.5导墙施工

导墙施工是地下连续墙施工的关键环节,其主要作用为成槽导向,控制标高,槽段定位,防止槽口坍塌及承重的作用,根据设计,导墙截面形式采用钢筋砼倒“”型断面,导墙应具有必要的强度、刚度和精度,要满足挖槽机械和接头管起拔设备的施工荷载要求。

槽内宽度0.70m,两边墙宽为0.8m,高为1.5m,采用Ф12的钢筋,其间距为30cm,导墙施工时,导墙壁轴线放样必须准确,误差不大于10mm,导墙壁施工平直,两内侧采用钢模立模,内墙墙面平整度偏差不大于3mm,垂直度不大于0.5%,导墙顶面平整度为5mm。

导墙基底与土面密贴,为防止导墙变形,导墙两内侧拆模后,除每隔1.5m布设一道木撑外,在Ⅰ、Ⅱ期槽段结合处浇筑15cm厚砼隔墙,砼未达到70%强度,严禁重型机械在导墙附近行走。

2.2.6泥浆制作

2.2.6.1为保证冲成槽的安全和质量,护壁泥浆生产循环系统的质量控制是关系到槽壁稳定、冲孔速度、砼质量、钻头磨损及砂砾石层成槽的必备条件。

本单元工程优先采用粘土做为泥浆制备材料,造孔用的泥浆材料必须经过现场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质量控制主要指标为:

比重1.1~1.3,粘度18~25S,含砂率≤5%,胶体率95%,必要时,加适量的添加剂,制备泥浆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1规定。

表2-1制备泥浆的性能指标表

泥浆性能

新配制

循环泥浆

废弃泥浆

检验

方法

粘性土

砂性土

粘性土

砂性土

粘性土

砂性土

比重(g/cm3)

1.04~1.05

1.06~1.08

<1.10

<1.15

>1.25

>1.35

比重计

粘度(S)

20~24

25~30

<25

<35

>50

>60

漏斗计

含砂率(%)

<3

<4

<4

<7

>8

>11

洗砂瓶

PH值

8~9

8~9

>8

>8

>14

>14

试纸

2.2.6.2泥浆的拌制

拌制泥浆的方法及时间通过试验确定,并按批准或指示的配合比配制泥浆,计量误差值不大于5%。

泥浆搅制系统布置在防渗墙轴线的下游,泥浆搅拌站布置1m3泥浆搅拌机2台。

贮浆池容量约100m3。

泥浆制浆系统配制的泥浆通过Ф150mm管线输送到泥浆中转站,再由中转站分送各施工槽孔。

8.2.6.3泥浆处理

泥浆必须经过制浆池、沉淀池及储存池三级处理,泥浆制作场地以利于施工方便为原则,泥浆循环工序流程见图5-2。

水力旋流器分离弃碴

沉渣外运

泥浆回收

槽段施工

泥浆储存

泥浆沉淀

泥浆制作

图2-2泥浆循环工序流程图

水下砼浇筑

2.2.7成槽工艺

在槽口板砼凝期达到70%以上,开始开挖槽孔作业,先采用冲击钻机钻凿端孔,后用钻凿取副孔土体成槽,入岩用冲击钻或回转钻机成槽。

2.2.7.1槽段划分

单元槽段长度的划分根据地质条件、砼防渗墙壁结构、砼供应能力、灌浆预留孔的位置等要求确定,按上述要求,本单元工程槽段划分为:

Ⅰ序槽孔长6m,Ⅱ序槽孔长6m。

在施工过程中,成槽条件较差时,槽孔分段长度应相应减少。

2.2.7.2成槽方法

成槽工序是防渗墙施工关键工序之一,既控制工期又影响质量,根据地质情况,槽孔分两序施工,考虑造孔泥浆的水力壁裂作用,槽孔单元长度不宜较长,Ⅰ序槽孔按长度6m,Ⅱ序槽孔长度6m,两序槽孔的接头主孔选用直径Ф600的钻头,槽孔中间的主孔选用Ф600钻头,主孔间与副孔间距为6m,主孔和副孔的布置如图所示。

360

主孔副孔

60

主槽孔副槽孔

图2-3Ⅰ期槽孔布置示意图(Ⅱ期槽孔与Ⅰ期槽孔相交割)

2.2.7.3成槽过程突发事故的应急措施:

根据地质资料及以往经验,本单元工程可正常施工。

但若因不可预见原因造成突然失浆或塌方等意外事故,应立即停止冲、挖,并加大供浆量,保持液面稳定或向槽内加倒粘土,也可立即进行回填,避免事故扩大。

应立即会同监理、设计、地勘及业主等部门分析原因,探明情况并提出处理方案,方可继续施工。

2.2.7.4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泥浆性能的变化,定期进行检测,及时补充符合标准的优质泥浆入槽,保证正常施工。

2.2.7.5在缓坡段,每一槽孔的底线尽量水平,在河两岸陡坡段,每一槽孔的底线宜采用2~3梯坎型式,相邻孔终孔深度高差不大于1.0m。

在施工前将每一槽孔的底线高程绘制剖面图。

2.2.7.6岩面的鉴定,当冲、抓入满足设计要求岩面时,会同监理、设计及业主代表进行现场确认,以便确定终孔深度。

主要可根据岩样、进尺等到现象进行判定。

2.2.7清槽

在成槽过程中,为把沉积槽底的沉碴清出,需对槽底进行清槽,以提高砼防渗墙底的承载力和抗渗能力,提高成墙质量。

冲击钻修槽完毕后,清槽使用泵吸法反循环排碴,将沉碴吸入泵管内,从管口排出,在清槽过程中,应不断向槽内泵送优质泥浆,以保持液面高度,防止塌孔,清槽工作直至达标为止。

汇同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2.2.9砼防渗墙材料

2.2.9.1墙体材料

防渗墙为掺黏土的塑性混凝土墙体,其物理力学指标要求如下(保证率95%):

1)抗压强度R28≥3-5MPa

2)渗透系数K≤i×10-7cm/s(1<i<10)

混凝土施工物理特性指标如下:

1)混凝土入槽坍落度18~21cm;

2)扩散度35~40cm;

3)初凝时间不小于6h;

4)终凝时间不大于24h;

5)砼密度不小于2-2.2t/m3;

6)水泥用量80-200kg/m3。

7)黏土用量是水泥用量的2-3倍

8.2.9.2采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选用及其配制方法和拌制工艺流程,经现场施工试验验证,砼配合比试验将委托水电十四局实验中心进行。

他们通过实验出结果见表5-5。

表5-5砼配合比表

水泥

kg

kg

石子

kg

kg

黏土kg

引气剂kg

备注

砼C15

344

823

823

225

86

0.039

⑴水泥:

强度等级为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⑵粘土:

粘粒含量不小于25%的无块状、无有机物的均质土

⑶骨料:

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石子含泥量小于1%,砂含泥量小于3%,细度模数2.4~3.0;

⑷水:

符合拌制砼用水要求,从河中抽取;

⑸施工过程要根据骨料含泥量和细度模数调整水泥用量。

2.2.10墙体砼浇筑

2.2.10.1混凝土运输,保证运至孔口的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

我们采用机械拌合,小推车运到现场,一次性浇筑。

2.2.10.2浇筑混凝土采用泥浆下直升导管法,导管内径Ф30cm,浇筑前,导管进行密闭承压试验。

2.2.10.3一期槽孔两端的导管距孔端应在1至1.5m,二期槽孔两端的导管距孔端小于1.0m,导管间距不得大于3.5m。

当孔底高差大于25cm时,导管中心放在该导管控制范围内的最低处。

2.2.10.4安装导管时,导管底部出口与孔底距离不大于25cm。

开浇前,每个导管均下入可浮起的木球隔离球塞。

初浇储料斗容量为1.2m3。

开浇时砼泵同时供料。

2.2.10.5开浇混凝土前,先在导管内注入适量的水泥砂浆,并准备好足够数量的混凝土,以使导管中的木球塞被挤出后,能将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内。

槽孔底部高低不平时,先从低处浇起。

2.2.10.6混凝土连续浇筑,槽孔内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小于2m/h,平均速度为4m/h,并连续上升至施工平台高程顶面。

2.2.10.7导管埋入混凝土内的深度不小于1.0m,不大于6.0m。

槽孔内混凝土面均匀上升,其高差控制在0.5m以内。

每30min测量一次混凝土面,每2h测定一次导管内混凝土面,在开浇和结尾时应适当增加测量次数。

2.2.10.8浇筑混凝土时,孔口设置钢盖板,防止混凝土及其它杂物散落槽孔内。

严禁不合格的混凝土进入槽孔内。

在混凝土浇筑时,认真做好测量、观察记录,每一单元槽段砼制作抗压强度试件一组,每五个槽段砼制作抗渗压力及弹性模量试件各一组。

试件在槽口入口处随机取样。

防渗墙顶部达不到设计要求指标的砼予以挖除,并采用粘土分层回填压实,粘土压实度不小于0.95。

2.2.11相邻槽孔砼接头

2.2.11.1相邻槽孔砼接头工艺选择

一、二期槽孔间混凝土套接处理,采用Ф300mm接头管法,保证槽孔可靠连结。

接头管直径Ф300mm,节长度3~6m,2根接头管下设在Ⅰ期槽孔内。

采用接头管法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不宜过高;接头管外径尺寸为Ф300mm,其表面平整光滑,管节之间的连接可靠。

2.2.11.2施工工艺:

当一期槽成槽验收合格后,在槽两端下接头管,砼浇筑后,根据控制时间与起拔力,接头管起拔后。

2.2.12拔接头管工艺及过程控制

对一期槽接头孔应用超声波测井仪检测其孔形情况,如造孔质量较差,减少接头管下设深度,接头管以下混凝土用钻凿法成孔;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和混凝土浇筑上升速度来控制接头管起拔过程,防止混凝土坍塌或卡管事故。

拔管成孔施工,其成败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并适当控制混凝土的脱管龄期。

起拔早了会造成混凝土孔壁坍塌,不能成孔;起拔晚了会造成铸管事故,甚至危及孔口的安全。

防渗墙混凝土能成孔的最小脱管龄期与混凝土的特性、孔径、孔深、浇筑速度、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为5~8h,甚至更长,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并在一定压力作用下能够成形的时间(相当于混凝土强度达到0.1~0.2Mpa所需要的时间)。

混凝土的龄期应从浇筑导管底口高于此部位后(此点的混凝土已处于静止状态后)开始计算。

室内试验的条件和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出入,因此,在混凝土开浇时必须取样成型6~8块抗压强度试件,3~4h后每隔0.5~1.0h拆模一块,观察其凝结及成型情况。

当其强度达到了足以承受单人独脚在其上站立的程度时,可将该试块的龄期定为最小脱管龄期。

为了掌握接头管外各接触部位混凝土的实际龄期,必须详细掌握混凝土的浇筑情况,因此,施工前应绘制能够全面反映混凝土浇筑、导管提升、接头管起拔过程的记录表。

该记录表上的既有各种施工数据,又有多条过程曲线,能直观地判断各部位混凝土的龄期、应该脱管的时间和实际脱管龄期。

在施工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施工过程。

浇筑施工与拔管施工应紧密配合,浇筑速度不宜过快。

开浇3h开始微动,此后活动接头管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30min,每次提升1~2cm,以破坏混凝土的黏接力。

微动的时间不宜过早,也不宜过于频繁,否则对混凝土的凝结和孔壁稳定不利。

当管底混凝土的龄期达到确定的脱管龄期后,就可以按照混凝土的浇筑速度逐步起拔接头管。

由于确定的脱管龄期不一定准确,实际脱管龄期也不可能与确定的脱管龄期完全一致,所以在拔管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观察拔管阻力、管内泥浆面的变化情况及管底活门的启闭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拔管时间和拔管速度。

当压力表反映的拔管阻力过小时,应暂停拔管或降低拔管速度;当成孔正常但拔管阻力过大时,应适当加快拔管速度。

在拔管施工的最后阶段应注意及时向管内注满泥浆,并适当降低拔管速度,最后一节管在孔内应停留较长的时间,以防止孔口坍塌。

接头管提出之前,应测量实际成孔深度,并作记录。

2.2.13特殊情况处理

⑴在防渗墙造孔成槽过程中,遇到孤石、大块砼及砖块、木头等,采用正常成槽手段难以快速成槽时,在考虑孔壁安全的前提下,用重锤法或其他方法处理。

⑵造孔成槽过程中出现塌孔、大坝裂缝现象,立即处理,对固壁泥浆配比及造孔手段进行调整,确保孔壁稳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采取加固措施进行处理。

⑶在成槽过程中,对固壁泥浆漏失量作详细测试和记录,当发现固壁泥浆漏失严重时,应及时堵漏和补浆,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现场备有堵漏材料,如粘土球、锯末、水泥和足够泥浆。

适当调整泥浆配比,并适当放缓挖槽速度,待固壁泥浆漏失量正常后再恢复正常挖槽,必要时向泥浆中掺加堵漏剂。

2.2.4与一期防渗墙接头处理

塑性混凝土的施工连接采用钻凿接头孔法进行。

2.2.5砼防渗墙质量检验

2.2.5.1第一个一序槽孔和第一个二序槽孔的防渗墙完成后,及时进行墙体及接头部位的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防渗墙的施工,其余各槽孔防渗墙完成后,及时进行质量检验。

2.2.5.2防渗墙成墙质量检查:

其检查的方法和内容包括砼取样、钻孔取芯试验、钻孔压(注)水试验、开挖墙体两侧揭露出墙体进行直观检测、芯样室内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等。

2.2.5.3质量检验的要求如下:

混凝土机口或浇筑槽口取样试验数量与常规混凝土试验要求相同,采用机口或槽口取样检验,每个浇筑施工作业点每台班抽检一组试样,28天进行室内试验检测。

钻孔为沿轴线平均每20~40m一孔,每孔均做钻孔取样和压(注)水试验,钻孔取样每一孔取试样2~4组(深孔取4组)进行室内检测,取样部位为钻孔的中部和底部,粗骨料尽量用灰岩碎石,以利钻孔实施。

开挖墙体两侧揭露出墙体检测,整个坝体防渗墙开挖两处,每处一般长6~8m,深4~5m。

开挖处主要检查墙体的厚度、接缝连接可靠度,并在每开挖处取1~2组试验样做室内检测,取样部位采用水泥砂浆抹平;试验室内试验主要检测墙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及渗透比降,渗透比降试验,试验时的试验值应达到2倍的允许渗透比降值。

2.2.5.4合格标准:

防渗墙物理力学强度值≥3-5MPa和渗透系数K≤i×10-7cm/s(1<i<10),合格率达95%以上,不合格部分的物理力学指标达到设计值的85%以上,且不得集中在相邻槽孔中;压(注)水检查标准为渗透系数K≤i×10-7cm/s(1<i<10),墙体厚度大于等于300mm。

墙体连续可靠。

钻孔芯样获率应大于80%,强度均匀。

2.2.5.5检查孔按机械压浆法进行封孔,封孔材料为粘土水泥浆,土:

水泥:

水=3:

1:

2。

开挖检查部位在各项检测结束后,按筑坝的要求回填压实。

2.5.6当检查不合格时,增加检查孔孔数及开挖部位数量,直至达到合格标准。

2.5.7检查不合格的槽孔段,进行处理,直至达到合格为止。

2.2.6连续墙施工质量标准

2.2.6.1导墙允许偏差

导墙壁平行于连续墙轴线,允许偏差±10mm;;导墙内壁面垂直度允许偏差0.5%;其净距允许偏差±5mm;导墙顶面高程(整体)允许偏差±10mm,导墙顶面高程(单幅)允许偏差±5mm。

2.2.6.2泥浆质量技术指标

泥浆比重为1.1~1.3,粘度18~25S,含砂率〈5%,胶体率〉95%。

2.2.6.3清槽标准

泥浆比重小于1.3g/cm3,含砂率≤10%;粘度不大于30S;沉碴厚度不大于100mm。

2.2.7安全技术措施

2.2.7.1导墙壁拆模后,应在导墙间按一定间距加设支撑,在导墙砼养护期间,严禁重型机械在导墙附近行走、停置或作业。

2.2.7.2终槽深度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