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934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docx

广东省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大汶口原始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和黄帝;尧舜“禅让”与大禹治水

1.北京人:

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发现于_北京周口店_。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过着群居生活;已经会制造使用工具和使用天然火。

2.半坡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是_黄河_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世界上最早的粟,还种植蔬菜;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彩陶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3.河姆渡居民:

距今约七千年,发现于浙江省余姚市,是长江流域最具有代表性的聚落。

农业上,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世界上最早的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还挖掘水井,饲养家畜等。

4.炎帝:

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5.黄帝(轩辕):

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数和音乐;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6.影响: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体,后人尊称他们为“人文始祖”(“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家天下”-商汤灭夏-武王伐纣

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

贵族、平民与奴隶-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西周的分封制

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诸侯争霸-战国七雄

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战国时期的改革风潮-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

第8课早期的中华文化: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汉字-闻名于世的青铜器-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老子与《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7.西周为了什么目的大规模分封诸侯?

为了巩固周王室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8.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周天子把土地、臣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即“授民授疆土”);

9.哪些人能够成为受封者?

受封者有哪些义务?

(1)同姓亲族、姻亲、功臣和前代贵族后裔;

(2)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王室。

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10.分封制起到哪些作用?

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强盛的国家。

11.说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时间范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前221年。

12.春秋五霸指哪些诸侯?

谁是春秋首霸?

战国七雄指哪几个诸侯国?

(1)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2)齐桓公;

(3)韩、赵、魏、楚、燕、齐、秦。

13.战国七雄中,哪些国家联成“合纵”关系?

秦如何应对?

(1)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纵”;

(2)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14.春秋战国的兼并争霸战争有什么影响?

人民苦难深重;冲击旧社会秩序,传统贵族统治体制渐趋瓦解;各国争相改革。

15.商鞅变法的措施主要有哪些?

影响如何?

公元前356年,为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改革。

(1)主要内容:

推行县制;编制户口,加强控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2)影响:

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中国历史上首次思想文化空前繁荣出现在哪一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17.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哪两部分?

在政治方面有哪些主张?

在教育方面有哪些主张?

(1)思想家孔子:

儒家学派;

(2)“仁”和“礼”;(3)“为政以德”

(4)教育家孔子:

“有教无类”“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

18.老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他有哪些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是什么?

道家学派;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以柔克刚。

《道德经》(《老子》)

19.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墨家——墨子《墨子》:

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庄子《庄子》:

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韩非子》:

加强中央集权,法治

20.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

(1)原因:

A.生产力飞速发展促进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B.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促使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

(2)影响:

各家相互辩驳,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21.战国时期的秦国在七国中的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变化:

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主要原因:

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富强起来;都江堰的修筑。

22.都江堰位于哪里哪个诸侯国境内?

是谁主持修筑的?

四川成都;秦国;李冰父子。

23.都江堰主要有哪3部分?

它的修建有什么作用?

(1)都江堰主要有宝瓶口、飞沙堰和分水鱼嘴等。

(2)它的建成,起到了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24.青铜工艺的成就如何?

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是?

(1)青铜工艺成就:

商朝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2)甲骨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汉字,已经体现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六种构字原则。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世代传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C)1.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有

①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②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③种植水稻

④烧制彩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D)2.下列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母戊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C)3.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

他们的主食是

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

(B)4.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

后人尊敬他们主要是因为

A.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

B.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

C.发明农业和医药

D.打败蚩尤

(A)5.《史记·周本纪第四》记载,(武王)封尚父(姜子牙)于营丘,曰齐。

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

(D)6.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封建制的法规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D.分封制的义务

(B)7.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

为此

A.实行分封制B.任用商鞅变法

C.推进大一统D.推行汉化政策

(A)8.某校七年级一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课本剧:

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小华:

出生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

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

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

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D)9.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建立县制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C)10.有学者认为: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外国朋友要了解“孔子之道”可以参阅

A.《韩非子》B.《道德经》C.《论语》D.《墨子》

(C)11.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D.当仁不让于师

12.有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春秋战国思想史方面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C)

选项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庄子是道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庄子主张无为而治观点作证据

B

提出孟子是儒家创始人的观点

找到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春秋无义战”观点作证据

C

查阅到孔子“因材施教”、兴办私学等相关史料

得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的结论

D

查阅到孙膑“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等相关史料

得到孙膑是兵家鼻祖的结论

(B)1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

”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C)1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与生产力发展有关的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

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

“僇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1)根据材料一回答:

商鞅变法“调动了民众务农的积极性”,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

(1)奖励生产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

(2)材料二中商鞅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变化?

(2)①法家;②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富强起来,为以后统一六国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秦王扫六合”-废分封,立郡县-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略

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建立-文景之治

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削弱封国势力-强化集权的举措

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汉匈和战-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东汉后期的社会动荡-黄巾起义

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九章算术》

第16课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司马迁与《史记》-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

1、秦朝建立的时间?

人物?

意义?

公元前221年;嬴政;

意义: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

原因?

结果与意义?

公元前209年;秦朝的残暴统治;

结果与意义:

起义失败,但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为巩固统治,秦始皇推行的措施?

意义?

(1)措施:

-政治上,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建立郡县制);

-经济上,统一车辆形制、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隶书);

-军事上,打击匈奴,修筑长城;

-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

(2)意义:

秦始皇确立的一系列开国新制对奠定统一多

民族国家基业作出开创性贡献,开辟了新的历史发展方向。

4.评价秦始皇。

方法:

先判断,再列出历史事实加以说明。

功在万世的千古一帝?

急政暴虐罪在一时的暴君?

建立中央集权制

废除分封,孤立而亡

修筑长城,抵挡匈奴南下

好大喜功,用兵四方

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

焚书坑儒,民不聊生

重农,刺激生产

劳役人民,民生困苦

 

5.西汉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为恢复社会经济,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公元前202年;刘邦;长安;采取罢兵归田、释放奴婢和轻徭薄赋、奖励农耕等宽松措施。

6.什么是“文景之治”?

西汉初,经济萧条。

文帝、景帝在位期间,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古代出现第一个治世“文景之治”,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7.汉武帝接纳董仲舒哪些建议后,推行了哪一政策?

这一政策有什么影响?

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影响:

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历代王朝的正统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

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

8.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带来什么问题?

为此,景帝和武帝又是怎样解决的?

问题:

诸侯王势力膨胀,严重威胁皇权。

景帝:

“削藩”(晁错的建议);

武帝:

“推恩”分割(主父偃的建议);

9.汉武帝为强化集权采取了哪些举措?

这些集权举措有什么影响?

举措:

(1)政治上,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派刺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提拔身边的侍从、宦官,组成“中朝”,为决策机构。

(2)经济上,推行官营专卖垄断盐铁之利和严禁私铸货币等改革,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影响:

为大一统帝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奠定基础,国家空前强盛。

10.秦朝是怎样处理与匈奴的关系的?

汉朝又是怎样处理与匈奴的关系?

汉匈关系的影响如何?

(1)秦始皇派蒙恬北伐匈奴,在河套地区设县,构筑万里长城。

(2)汉朝:

争战、和亲、互市。

(3)汉武帝发动三次大战役,击败匈奴,在河西地区设郡,修筑长城,派兵屯田驻守。

汉元帝时,昭君出塞,实行和亲政策。

11.汉武帝派谁2次出使西域?

有什么意义?

张骞;

意义: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通商旅。

12.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标志?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13.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

输入输出?

开通影响?

起点:

长安;终点:

欧洲大秦(古罗马)

输出:

丝织品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

输入:

毛皮、汗血马、瓜果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文化。

影响: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4.东汉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为恢复社会经济,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1)25年,刘秀称帝(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割据战乱;先后九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下诏免罪徒为庶民;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废除什一税制,恢复三十税一制。

(3)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极其残忍贪暴,相互倾轧残杀,轮番专权,使社会长期动荡混乱,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15.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1)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东汉前期,汉明帝派使臣到大月氏求取佛经,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

标榜众生平等,宣扬生死轮回。

佛教的传播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寺-庙)(白马寺)

(2)道教是东汉后期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倡导天人

和谐。

(道观)

16.司马迁和《史记》。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史事。

17.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

发明:

西汉前期;

改进:

东汉蔡伦(龙亭侯)用树皮等做原料,被称为“蔡侯纸”。

传播:

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相当普遍。

后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18.张仲景和华佗。

“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研制“麻沸散”,成功实施开腹手术;发明“五禽戏”。

一、单项选择:

基础训练

(B)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

A.建立中央集权制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

(D)2.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B.郡县制

C.三公制D.中央集权制

(C)3.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历史发展重要因素的是

A.“车同轨”B.焚书坑儒

C.“书同文”D.建立皇帝制

(B)4.在秦朝时期,为了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专门设立的机构是A.丞相B.御史大夫

C.刺史D.司隶校尉

(D)5.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6.汉武帝时期,有人举报丞相公孙贺与诸邑公主等人勾结,埋木偶人于专供汉武帝车马通行的驰道上,诅咒汉武帝,大逆不道。

汉武帝派去追查他们不法行为的官员是

A.御史大夫B.太尉C.司隶校尉D.刺史

(D)7.汉武帝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的大一统措施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C.大力反攻匈奴D.统一货币、度量衡

(C)8.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C)9.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A.张骞曾出使西域

B.班超曾出使大秦

C.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

D.中亚与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A)10.古诗有云: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的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

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

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B)11.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

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C)12.据《北史》记载:

“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

A.采用汉姓B.改穿汉族服装C.学习汉语D.与汉人通婚

(A)13.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推行郡县制B.焚书坑儒

C.强化中央集权D.统一文字

(D)1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综合题

1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

该帝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1)①秦始皇嬴政。

②功绩:

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材料二: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2)导致材料二中“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材料三:

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

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皆改之。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三十已下在朝廷之人,

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四:

读右图

(3)根据材料三、四,归纳该改革有哪些措施和意义?

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

(3)①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语;通汉婚;用汉制;

②促进北方民族交融。

第四单元政权并立与民族汇聚

第17课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曹操统一北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亡与南北朝对峙

第18课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口南迁与东晋南朝政局-淝水之战-江南经济的发展

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边疆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0课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与绘画-石窟艺术

1.东汉末年,政局混乱。

曹操在军阀混战中,为增强实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控制汉献帝,取得有利地位;招贤纳士;实行屯田等措施。

2.哪一次战争后,曹操消灭袁绍残余势力,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官渡之战。

3.208年,曹操挥师南下,与谁的联军决战,爆发了什么战役?

这次战役结果如何?

孙权、刘备联军;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4.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过程如何?

三国鼎立有何积极意义?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积极意义:

魏蜀吴三国实现区域性统一,推动了当地社会发展。

5.北方人口为什么要南迁?

他们南下后,主要分布在哪里?

南迁原因:

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

西晋后期,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主要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到达岭南。

6.383年,东晋与前秦爆发了哪次战争?

结果如何?

淝水之战;

结果:

东晋以少胜多,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北方再度陷入政权林立的纷争局面。

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影响如何?

主要原因:

北方人口大量南下,补充大量劳动力;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自然条件优越。

影响: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8.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开辟大量湖田;普遍实行麦稻兼作;兴建水利设施;织锦业迅速发展;发明灌钢法;孙吴造船业发达,孙权派人到达夷洲(台湾);青瓷烧制技术高超,成为日常生活用具。

9.边疆民族内迁的原因?

影响?

(1)主要原因:

中原王朝招抚政策;强迫内迁。

(2)影响:

各族人民在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方面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

10.439年,北魏统一了哪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顺应民族汇聚的历史潮流,主动推行促进民族交融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影响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