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7965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docx

金融论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

金融论文:

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证研究

本文是一篇金融学论文,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

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内部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深圳、香港、东莞三个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超过平均水平;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错配程度偏高,广州等七个地区存在投入冗余,即在现有投入水平下,产出不足。

三、粤港澳大湾区增长潜力强劲,除广州、香港产出的规模报酬递减外,其他地区产出的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吴家玮对“香港湾区”概念的提出,到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与通报,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讨论已成为我国战略规划以及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旨在将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整合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区之一。

该地区将密切合作,促进其内部资本,货物和人员的流动,并创造一个生活、工作和旅行的理想场所。

实际上,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

金融危机和科技革命正在对世界经济作出深刻调整,世界经济结构重新分化。

为了应对新一轮全球竞争,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动力,更新经济增长的“引擎”。

促进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资源要素的转变,特别是金融资源要素的转变,金融因其具有融资、资源配置的功能可以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中国顶尖的研究人才、雄厚的金融资源、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以及开放的市场环境,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以及良好的发展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各地区具备各自的比较优势,强大的互补性,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湾区之一。

同时,由于区域内各自体制机制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粤港澳大湾区也面临着因为粤、港及澳三地制度的差异阻碍了金融要素自由流动、区域发展缺乏协调的挑战,需要整合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优势资源,区域优势互补,促进和加强区域协同、资本协同、金融要素协同等多个层面的合作。

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把金融作为一个产业来研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更加有意义。

本文梳理和借鉴国内外金融资源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现有理论和研究,衡量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值的评估和比较,揭示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从而为决策层维护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的金融稳定,促进粤港澳金融资源的协调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

第二节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回顾了现有的关于金融资源定义、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机制以及金融资源配置实证研究的文献,有助于理解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其次,通过收集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金融数据对金融资源配置进行定性分析,分析出粤港澳大湾区存在的金融配置的差异,再通过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影响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回顾了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总结相关理论。

确定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研究的相关概念及范围,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理论背景。

第三部分,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现状进行描述,运用大量数据分别从粤港澳三个区域层面的金融机构、证券市场、保险市场等多角度进行系统性分析。

第四部分,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构建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实证分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五部分,根据实证结果,从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间金融发展的差异出发,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原因分析。

总结以上内容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粤港澳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

第二章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金融资源理论

一、金融资源的概念

雷蒙德.W.戈德史(1955)[1]首次提出“金融资源”的概念,但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定义,未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也未能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

因此,关于“金融资源”的概念在最初金融发展理论中并没有统一的界定。

在国内,白钦先(1999)[2]最先对金融资源理论进行了研究,提出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应该被视为一种资源,不仅是具有自然属性的一种基础资源,而且还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特殊资源。

陆家骝(2000)[3]在同意白钦先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改,他认为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金融资源就是所运行的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外部效应反映了经济体系金融资源的质量以及金融资源在经济中的总体作用,包含货币资金和货币制度、金融市场机构、金融管理体制、金融意识。

崔满红(2002)[4]在其著作中把金融视为一种社会资源,并以此为前提,提出了金融资源理论。

崔满红所创立的金融资源理论,将金融资源划分为四种资源:

第一种是最基本的金融资源,即货币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二种资源是产品资源,主要是证券、期货等金融产品;第三种资源是资本资源,其运行机制是通过利用货币资源而创造满足交易需求的资源;第四种资源是制度资源,其构成要素是制约金融行为的制度,主要功能是监管金融行为。

从以上观点来看,其基本内容是一致的,所不同的仅是在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增减而已。

实际上,金融资源是金融交易过程中所结成的一系列权利的集合。

金融交易就是盈利部门将所拥有的“现在资源权利”同赤字部门所拥有的“将来资源权利”进行的一种跨期交易。

正是这种“现有资源”和“将来资源”分属于不同所有者,使金融资源在信用关系下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权利安排。

.............................

第二节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一、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界定

关于经济效率问题,VilfredoPareto(1927)[5]在对经济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提出了“效率最优”状态的概念。

帕累托最优是指理想的资源配置状态,即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可能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改善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经济活动被认为是有效的。

帕累托最优或帕累托效率一直是经济效率的标准定义。

作为一种经济活动,金融资源作为有限的资源,其配置存在效率问题。

Roland.I.Robinson&DwayneWightmans(1974)[6]重新对金融效率进行定义,将其区分为金融配置效率和金融运行效率,定义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将储存资金用于生产性用途的有效性,一个能够引导资金高效使用的市场是高效的;定义金融运营效率为可以通过金融流程中的成本效益比来衡量。

A.D.Bain(1980)[7]从宏观、微观角度对金融体系的效率进行划分,分为宏观经济效率和微观经济效率,其中金融体系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杨德勇(1997)[8]认为,金融效率是指一个国家的金融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整体效率,主要反映的是金融基础资源的投入与国民经济水平的产出的比率,用金融从业人员、金融产品资源、金融资金资源作为金融基础资源的投入量,用国民经济的增量和质量作为国民经济水平的产出量。

在接下来的研究中,杨德勇(1998)[9]丰富了金融效率的内涵,认为金融效率是金融部门配置金融资源能力的具体表现。

并将金融效率划分为三个方面:

金融效率、宏观市场效率、微观市场效率;金融市场效率是以金融市场为维度依据市场表现来体现其资源配置能力;宏观市场效率以宏观市场为维度依据不同货币政策的出台来体现其资源配置能力;微观市场效率是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的盈利状况的具体表现,但无法反应金融资源配置情况。

王振山(2000)[10]将帕累托效率理论与金融资源理论结合,定义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概念,建立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估体系,通过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确定了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和因素。

他指出当金融环境满足了交换最优、生产最优、产品混合最优这三个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最优。

金融部门可以通过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实现金融资源的最优配置效率。

但是现实生活中金融环境无法实现得到充分竞争,所以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

第三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资源配置现状.................................13

第一节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描述................................13

一、粤港澳大湾区概况................................13

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14

第四章基于DEA方法的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25

第一节指标与数据的选取.....................................25

第二节基于DEA方法的测度模型的构建.............................25

第五章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35

第一节结论分析.................................35

一、金融资源总量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35

二、区域协调制度的缺失制约金融资源配置效率...........................35

第四章基于DEA方法的粤港澳大湾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指标与数据的选取

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的关键是根据一定规模的投入来实现产出最大化或者确定某一产出量使得其投入达到最小化,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效率。

那么运用DEA模型进行评价前,需要明确金融资源的各项投入和产出,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

王晓莉,韩立岩(2008)[41]在对中国各地区金融资源分布有效性评价时,选取输出指标为GDP、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GDP,选取输入指标为存贷比(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袁科(2008)[42]选取金融保险资源要素(保险业收入额)、人力资源要素(金融业从业人数)、金融信贷资源要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政府金融资源要素(政府财政支出额)为金融资源投入指标,选取金融业增加值为金融资源产出指标对港深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实证研究。

黄茂珂(2017)[43]在对我国区域金融效率测度及效率差异研究中,采用金融效率三分论的概念,将指标分为投入、中间及产出三类,选取金融业劳动力投入为投入指标,银行业规模、证券业规模及保险业规模为中间指标,金融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

孙亚男(2018)[44]在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中,将投入指标选定为金融业从业人员、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政府财政支出额,同时将产出指标选定为金融业增加值。

上述各学者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探索,本文着眼于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特点,本文主要从金融资源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选出作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指标,选取金融业从业人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保险业收入额、证券市场筹资额作为金融资源为投入指标。

选取金融业增加值为金融资源为产出指标。

...........................

第五章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结论分析

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