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579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0.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区网格化管理项目方案Word下载.docx

二、项目建设目标及内容

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要紧紧抓住社区工作的重点,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的社区服务业,使丹北社区便民事业迅速攀升,从整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建设服务型社区,强化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1.搭建服务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

项目在社区服务站内设党员之家、下岗职工工作站、社区居民求助站等三个综合服务窗口,为广大居民开展党员服务、志愿者互助服务、救助服务、劳动保障服务、计生服务、家政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等多个类别的综合服务,使广大社区居民不出社区就能解决基本的衣食住行等问题。

修建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站,成立并充实完善了党员队伍、志愿者队伍、门栋长队伍,修订了各口项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成立了家电维修、水电维修、管道疏通、家政服务、就业服务、家教服务、房产中介等部门。

2.畅通沟通渠道

项目提供听证制度,开设民情信箱。

居民可以随时通过民情信箱向社区反映在社区建设中的意见和建设,每半年举办一次民情民意听证会,为居民和社区零距离的沟通搭建桥梁,根据民意,我们能够收集这些意见反映到政府的相关部门,进而为居民提供更满意的服务。

做好入户走访工作,主要内容为及时了解和收集居民需求和困难、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征求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社区居委会建立《社情民意日志》,并制定一个完善的沟通制度。

社区居委会成员人手一册,及时将走访情况记入《日志》。

结合社区居委会信息管理系统,建立重点居民户信息档案,并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学习沟通技巧。

(1)沟通是理解的前提,社区网格化管理在试行阶段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只有勤于沟通,相互理解,才能配合默契,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沟通是为了掌握情况,使各片长对社区的各项工作心中有数,对社区的各项情况了如指掌,对社区各种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从而增强团队意识,团结一心,步调一致,完善管理。

(3)沟通是为了互相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群众沟通的技巧、个人素质的提高,都是在不断的沟通中得到的经验积累。

3.急有所“求”的救助服务

社区与治安救助部门相互接入、配合,包括辖区内派出所、交警、110、119、120、煤气抢险等,对社区居民、单位突发需要援助事件实施定位准确、快速反应、及时解决的紧急求助支援。

根据居民维稳工作建立应急机制,排查划分居民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的一般预防区和重点预防区,加大对可能引发突发群体性事件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力度,做到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不稳定因素和突出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对早期发现的事件苗头及时预警,重大苗头向上级部门及时报告,与各相关部门及时沟通,采取积极措施,把可能引发的突发事件控制在最低程度。

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信息及时处理。

及时掌握从公安、维稳、信访、安全及群众的外来信息,发现异常现象和苗头,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必要时调查核实并积极协助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应急机制一旦启动,进入“24小时不间断值班状态”,保证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信息渠道顺利畅通。

4.难有所“帮”的家政服务

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家政服务、物业管理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家务计时服务、饮食服务陪护病人、日常生活服务、送配服务、维配补、水、电、气维修、托幼教、物业管理等服务项目以及其它服务。

服务宗旨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放心、安心、方便、便宜、快捷、优质的社会服务。

附:

丹北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站机构名单

组长:

刘建国

家电维修:

腾立品余建平:

水电维修:

邹湘清

管道疏通:

李师傅:

家政服务:

肖芳莉

就业服务:

顾英慧

家教服务:

黄秀琴

英语:

熊老师:

数学:

汪老师:

语文:

郭老师:

房产中介:

金珍珠

5.查有所“得”、求有所“询”的信息服务

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咨询服务。

包括优抚、救济、福利、低保、生活、婚姻、养老、殡葬、文化娱乐、教育培训、社区情况、公安消防、煤气等各种相关信息服务。

社区开办人口学校、市民学校,长期开办各类各项培训、教育、政策类会议或讲座。

收集相关资料,以通知、告示、宣传资料发放、宣传标语、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

工作人员上门入户对居民主动进行各类政策咨询。

信息服务通过研究用户、组织用户、组织服务,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居民,对居民及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最终帮助居民解决问题。

信息服务实际上是传播信息、交流信息、实现信息增值的一项活动。

对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信息进行收集、评价、选择、组织、存贮,使之有序化,成为方便利用的形式。

6.老有所“养”、孤有所“托”的福利服务

开设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服务站,社区内老年人提供各类方便、放心服务。

通过老年日间照料服务站,以社区服务设施和社区老年人协会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以专业化服务人员为主,以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志愿者为补充,向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提供日托照料、就餐服务、康复训练、医疗保健、法律咨询、学习培训、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项服务,让行动方便的老年人走出家庭、融入社区。

空巢老人聚在一起休闲娱乐,原本互不相识的老人们,通过扑克、桥牌等游戏在这里互相熟悉起来。

为老人开辟一片天地,空巢老人不再孤单。

1、提供日托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

为老年人提供餐饮和娱乐项目,含中餐及午休场所;

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休闲健身活动服务,如棋牌、麻将、书画、阅读、健身等。

2、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的主要服务内容:

①助洁服务,帮助老年人搞好个人卫生护理工作,包括理发、洗浴、洗衣的等;

②助餐服务,③助医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助医点为老年人提供量血压、听诊、配药等基本医疗服务或由服务人员陪同老年人外出就医;

④助聊服务,陪同老年人聊天、读报等心理疏导活动;

⑤其他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务包括助急(紧急呼叫)、助保(为老年人提供保障维权,帮助加入银铃安康等意外伤害保险)、助乐(提供活动室、健身场所,组织书画、演唱等业余团队、定期组织文体活动)等。

7.求有所“职”的社区就业服务

与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妇联就业中心、工会劳动服务中心等部门进行相互接入,联合运作,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培训,最终实现劳动就业。

并收集各类招聘信息及各行业人才,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信息。

搭建全方位服务的群众工作平台,构筑社会化管理服务和劳动就业的前沿阵地,延伸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触角,促使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一、以“共驻共建促就业”为活动平台,定期了解辖区单位需求、用工要求等信息,及时予以发布。

二、完善有关就业帮扶工作制度,并建立服务窗口。

三、挖掘驻区单位资源,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再就业协议,保证本社区居民优先就业。

四、建立求职人员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帮扶工作。

五、组织、动员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或免费转岗培训,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重新上岗创造有利条件。

六、建立再就业“绿色通道”。

对残疾人家庭、低保户和特困家庭有就业愿望的本社区失业人员,社区组织培训,尽快实现劳动就业。

8.残有所“助”助残服务

掌握社区内残疾人基础情况,如生活、就业、技能等情况,组织自愿者服务队伍为残疾人服务,建立建全助残志愿者队伍,提供残疾人政策咨询,残疾人利益保障,残疾人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培训,残疾人就业推荐及重残病人的陪护与医疗办理等。

为困难残疾人争取救助,提供残疾人设施,如盲杖、轮椅、假肢、助听器等等。

志愿者助残活动是组织社会力量扶助残疾人的一种重要形式。

助残志愿者是指通过有效途径对残疾人提供助养、助学、助医、扶贫、心理辅导、家政服务、家教、帮助日常出行以及预防残疾、增进健康等无偿服务,为残疾人排忧解难的社会各界人士。

完善助残服务的表彰制度,促进助残志愿者活动的规范化、多元化、社会化,为残疾人提供扎实有效的多形式的帮助和服务。

根据助残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助残服务的管理规定和服务内容(项目)、助残服务的工作人员守则、助残志愿者手册、助残志愿者的招募办法等,使助残服务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查,形成规范管理。

9.贫有所“济”的保障服务

在社区内实现社会保障,为困难群体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申报经济适用房指标、廉租房、重疾救助、临时救助。

最低生活保障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类型。

指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公告的最低生活标准的人口给予一定现金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的社会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线也即贫困线。

对达到贫困线的人口给予相应补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做法。

主要特点如下:

(1)是保证基本生活的生活费用补贴。

(2)是为贫困人口提供的一种救济。

(3)具有临时性。

原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或家庭,如果收入有所增加,超过了规定的救济标准,则不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救济。

三、政务便民

信息查询、办事指南、停水停电公告、各类政策法规、便民生活信息。

开设民意信箱跟社区主任说说心里话,社区倾听百姓呼声,积极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发布应急信息,针对突发事件,开设“科学预防禽流感”“武汉市民防灾应急手册”等专版,宣传应急常识,提高市民的防范意识,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四、社会效益

(1)是提高社区管理的工作效率。

社区管理体制的变革,党政部门的许多工作内容已经深入到社区,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了许多复杂、繁琐且重复性强的工作,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社区信息数据库,一次录入,及时更新,长期利用,才能减轻社区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2)是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要求,建立和谐社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社区的人居环境、生活保障、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社区服务的种类及手段日趋多样化。

通过开展社区网格化综合管理社区服务,可以对各种社区服务信息进行整合和利用,逐步减少服务信息的不透明性和不对称性。

(3)是有利于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管理。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通过网格化综合管理的形式进行沟通,互通有无,关心身边的事。

(4)居民之间可以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从而拓展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渠道,成为新兴的参与方式。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