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8508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5 大小:55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5页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5页
亲,该文档总共1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2003年9月21日业主签发中标通知书,2003年10月10日与业主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施工工期23个月。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合同协议书》

2.《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3.《山东省交通工程总公司浙江省杭州市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第四合同段投标文件》

4.《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工程第四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5.采用的现行规范

(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2)《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4)《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94)

(5)《公路工程金属试验规程》(JTJ055-83)

(6)《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7)《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057-94)

(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9)《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J059-95)

(1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JT060-98)

(11)《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

(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14)《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074-94)

(1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1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1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1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2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2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1.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起点桩号为K12+150,终点桩号为K13+850,设有特大桥1座,跨径组合为24*25+5*50+68+2*120+68+3*50+3*25+3*50+3*25米,桥梁起讫点桩号为K12+141~K13+817,主桥中心桩号为K13+179,全桥长1679.5米。

业主单位:

杭州杭千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

监理单位:

山东省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

施工单位: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2.任务依据

(1)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编制的《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西湖区段、东洲岛至大源段、大源至中埠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补充报告》;

(2)浙江省计函[2003]4、5、6、120号《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西湖区段、东洲岛至大源段、大源至中埠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补充报告的复函》;

(3)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编制的《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西湖区段、东洲岛至大源段、大源至中埠段初步设计文件及补充材料》;

(4)浙江设计[2003]96、97、98、188号《关于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西湖区段、东洲岛至大源段、大源至中埠段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及补充材料的复函》;

(5)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编制的《富春江富春湾及周浦大桥工程水文与桥墩局部冲刷计算》(2003.6);

(6)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编制的《杭千高速公路东洲路堤方案对富春江泄洪的影响分析》(2003.6);

(7)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编制的《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公路定测暂行规定》;

(8)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编制的《杭州至千岛湖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施工图设计原则》;

(9)杭千发[2003]019号《关于“关于杭千高速公路东洲岛至中埠段施工图设计有关问题的报告”的回复函》;

(10)杭千发[2002]025号《关于杭千高速公路袁浦至中埠段设计标准的确认函》;

(11)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二)设计技术标准

1.设计行车速度

120km,底面宽为8.5m,翼缘板悬臂长度:

内侧4.0m,外侧3.85m,翼缘板端部厚20cm,根部厚75cm,顶板厚度28-75cm,底板厚度32-70cm,腹板厚度55-70cm,箱梁顶面向外侧斜2%的单向横坡,是由内、外腹板高差形成,但箱梁底板横向保持水平。

变截面主梁墩顶支座处梁轴中心高度为6.5m,各跨跨端和边跨现浇段梁中心高度2.6m,箱梁纵向高度从根部向跨中按二次抛物线性变化。

主桥箱梁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结构,顶板、底板纵向预应力束为高强低松弛钢绞线,配合大吨位群锚锚具(OVM15-19,OVM15-22)双向张拉;顶板横向预应力束采用上述同类型的钢绞线,配以扁锚体系(BM15-3)及扁平型波纹管成孔,单向交替张拉与锚固,沿桥纵向50cm间距布设。

每腹板内布设双排精轧罗纹预应力粗钢筋,沿桥纵向50cm间距布设。

为防止收缩裂纹,在桥墩中心两侧各13m范围内的箱梁底板和腹板内外侧设置φ6焊接钢筋网,网距10*10cm,保护层不得小于1.5cm。

1.3主桥下部构造及基础

主桥的中心墩、次边墩和过渡墩墩身均为薄壁空心墩,除中心墩与主梁固结为一体外,其它墩均为铰接。

中心墩、次边墩壁厚:

横桥向为1.0m,纵桥向为0.8m,墩高10-11m,墩身横断面外轮廓尺寸均为8.5*4.0m。

过渡墩壁厚:

横桥间和纵桥间均为0.5m,墩高14米,墩身横断面外轮廓尺寸为8.5*3.0m。

主桥的5个墩均采用高桩承台群桩基础。

各墩桩基均为直径2.0m的钻孔灌注桩,按摩擦桩设计。

中心墩、次边墩桩基各为3排共9根基桩组成,桩长60m。

每个承台平面尺寸为13.7*13.7m,厚度4.0m。

过渡墩桩基各为2排共6根基桩组成,桩长50m和55m,每个承台平面尺寸为8.45*13.7m,厚度3.0m。

为防止收缩裂纹,在桥墩表面(承台以上3.0m范围内)设置φ6焊接钢筋网,网距10*10cm,保护层不得小于3cm。

1.4其他构造:

1.4.1桥面铺装:

厚20cm,上层厚10cm为沥青砼,下层10cm为50号防水砼,中间涂三层FYT-1改进型防水涂剂。

1.4.2伸缩缝

主桥伸缩缝在两过渡墩顶设置位移量为240mm的大位移伸缩缝。

1.4.3支座

主桥采用GPZ系列盆式支座。

2.引桥

2.1引桥桥型

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预应力砼50米T梁和25米T梁,东洲岛侧引桥跨径组合为20*25+5*50m,大源侧引桥跨径组合为3*50+3*25+3*50+3*25m。

2.2引桥上部构造

半幅桥横向设置8片T梁,梁间距2.1m,预制梁宽1.7m,横向接缝宽0.4m。

50米T梁梁高2.6m,为便于预制架设,预制梁厂采用48.80m一种;25米T梁梁高1.75m,预制梁长采用24.1m,曲线段不同长度通过现浇段调整。

50米T梁位于直线和缓和曲线段上,可通过调整边梁翼缘长度形成曲线型。

预制梁横坡采用2%一种,位于缓和曲线超高段时通过调整铺装形成设计横坡。

纵坡通过梁底预埋钢板形成。

2.3引桥下部构造及基础

引桥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台接钻孔灌注桩基础单幅桥采用三柱式,仅在桩顶设一道系梁,高墩的稳定和墩顶位移通过适当增大墩径实现。

桥台采用桩接盖梁式,台后填土压力通过设置反压护道抵消。

2.4其它构造

2.4.1桥面铺装

引桥桥面铺装厚20cm,上层厚10cm为沥青混凝土,下层厚10cm为50号防水混凝土,中间涂三层FYT-1改进型防水涂剂。

2.4.2伸缩缝

引桥在两桥台处设置位移量为80mm的伸缩缝,其余简支墩处设置160mm伸缩缝。

2.4.3支座

50米T梁采用GPZ(KZ)系列盆式支座,25米T梁采用GJZ系列板式支座。

3.路基填筑工程

本合同段路基土石方工程包括清理表土134m3;路基挖方7254.6m3;路基填方3044.1m3;土工布2272m2;钢板1361.2kg;植被防护403m2;14#镀锌铁丝网1514kg。

3.1路基填方

本合同段内填方路基边坡高度小于8m时,边坡取1:

1.5。

边坡高度超过8m时,上部采取1:

1.5,下部边坡取1:

1.75。

填方高度大于20m时,边坡上部8m取1:

1.5,以下每12m变坡,坡度依次取1:

1.75、1:

2,每两级边坡间设2m宽平台。

当边坡高度超过10m时,按每10m设边坡平台,平台宽2.0m,平台上设置40×40厘米的矩形排水沟。

3.2路基挖方

路基挖方:

在土质及强风化、全风化岩石路段,边坡坡度一般按1:

0.75~1:

1设计,微风化、弱风化岩石边坡按1:

0.3~1:

0.5设计。

3.3特殊路段

为减少桥头的不均匀沉降,在填方大于3m的桥头路基设多层土工隔栅并填筑宕渣。

4.排水工程

本合同段横跨富春江,沟渠纵横,合同终点附近为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

排水设施主要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和急流槽。

4.1边沟

在挖方路段及填方高度小于60厘米的路段设置与路线边坡一致并不小于千分之5的边沟,边沟断面60*60(土质路段采用梯形,石质路段采用矩形断面),用浆砌片石加固,由排水沟或急流槽引至桥涵下或天然沟内。

4.2截水沟

挖方路段较高一侧山坡距坡口不小于5m处,填方路段较高一侧山坡坡脚不小于2m处设置截水沟,断面为80*100厘米矩形或梯形,用10厘米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加固,由排水沟或急流槽将沟水引至桥涵下或天然沟内。

4.3排水沟

在路基两侧设置底宽0.6米、高1.0米、边坡1:

1的梯形排水沟,采用厚10厘米的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加固。

地表纵坡较小时,采用培土、变截面排水沟的方法,使排水沟的沟底纵坡大于0.3%。

为防止农田灌溉水进入路基范围,在排水沟外侧设置顶宽为0.5米的挡土埝。

4.4急流槽

边沟、排水沟和截水沟出水口纵坡较大,在路侧设置急流槽。

5.防护工程

5.1填方路段

(1)三维网垫植草

土质填方路基不大于3.0米的边坡采用三维网垫植草防护,既可防雨水冲刷边坡,又起到了美化路容的作用。

(2)草护坡

土质边坡高度大于3.0米时采用框格植草防护,框格内植草。

5.2挖方路段

本合同段基岩以凝灰岩和砂岩为主,呈厚层状,产状70°左右,岩体完整,路堑开挖时采用光面微型爆破,对岩体扰动小,坡南平整,本项目路堑边坡采用TBS植草防护,不但保护稳定边坡也美化环境。

(二)主要材料

1.混凝土

结构主要部位采用的混凝土标号如下表:

表2.2-1结构主要部位采用的混凝土标号

上部构造

下部构造

主梁

桥面铺装

护栏

承台系梁

墩身(柱)

盖梁

垫石

主梁

50号

50号

30号

25号

30号

40号

40号

50号

引桥

50号

50号

(补偿收缩)

50号

30号

30号

25号

25号

30号

30号

40号

50号

引桥50m和25mT梁支点现浇段采用50号补偿收缩混凝土。

膨胀剂掺量应由试验确定,但是不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拌和后水中养护4天限制膨胀率大于0.025%,28天空气中养护限制收缩率小于0.02%。

2.普通钢筋

分别采用Ⅰ级与Ⅱ级钢筋,其技术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和GB的规定。

3.钢板、型钢

采用A3和16Mn钢,其技术标准应符合GB700-79和GB的规定,所选用的焊接材料应符合GB或GB981-76的要求,并与所采用的钢材材质和强度相适应。

4.预应力钢材与锚具

主引桥纵向预应力与横向预应力束均采用符合GBT标准的φj15.2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标准强度

主桥竖向预应力采用32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标准强度

;主引桥各预应力筋的锚具及控制张拉力如下表:

表2.2-2主引桥各预应力筋的锚具及控制张拉力

分类

预应力筋

锚具

张拉控制应力

(MPa)

张拉控制力

(kN)

超张拉力

(kN)

纵向

OVM15-19

3684.2

OVM15-22

4265.8

OVM15-2

387.8

横向

OVM15-3

186.2(单根)

竖向

32

YGM

543.0

纵向

OVM15-5

969.5

OVM15-6

1163.4

OVM15-7

1357.3

OVM15-5

193.3(单根)

OVM15-3

193.3(单根)

5.全桥结构主要工程数量表见表2.2-3

(三)地形与地质简况

袁浦至中埠段地貌分区属冲海积平原地貌和浙西中山丘陵区,地势由西东北倾斜,地貌发育受岩性、构造控制,山脉呈平行带状分布,呈北东~南西走向,基本与构造线一致。

富春江河谷平原也呈北东~南西向分布。

工作区东北部属于富春江河谷平原堆积地貌区,西南部为构造侵蚀丘陵区。

河谷区地面高程6~8m,地势平坦,河谷开阔,通视条件好。

工作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区内地质构造主要受区域北东向华埠-新登复式向斜,球川-萧山北东向深断裂和孝丰-三门湾北西向大断裂的控制,构造形迹表现为北东向压性断层,北西向剪性断层及北东向的褶皱。

第四纪以来,浙江省区域构造形式主要为缓慢的地壳升降运动。

而在勘察区内,则显示自中更新世晚期(Q23)以来大面积整体沉降为主的地壳运动特点。

工程区地下水可分为河谷平原孔隙水和基岩山区的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

工作区内地震震级小、强度弱、频率低,国家地震局南京地震大队根据地震条件和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认为,未来100年内杭州~富阳地区可能发生4.75~5.25级地震。

(四)施工环境条件

1.气候条件

本项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为15.5-16.2℃,极端最高温度为39.9℃,极端最低温度为-15℃。

多年平均雨日153.7天,降雨量达mm.本区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以春雨、梅雨和台风雨为主。

梅雨以后的7-8月间晴热少雨,常有旱情发生。

年无霜期天。

年平均相对湿度80%左右,年蒸发量mm。

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春秋季节风向多偏东偏南,年平均风速2.9-5.5ms,最大风速在台风期。

2.水文条件

区内最大水体为富春江,江宽m,并在张家村以西发育1km左右的滩涂。

据富春江水文站资料,富春江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141m3s,平均流量1020m3s,年径流量320亿立方米,水质浑浊。

工作区内与线路有关的支沟分布于灵桥、方家墩、郎家村和中埠一带,沟内常年有水,水质清澈透明,水量0.05-0.2m3s,洪水季节水量最大可达5m3s。

3.交通、电力、通讯及其它条件

沿线公路网分布较均匀,水运与路线相距较近,交通方便,运输条件较好。

沿线现有公路G320线和沿江一级公路均为高等级路,能满足长距离汽车运输要求。

支线公路一般为沥青或碎石路面,施工过程中辅以修建必要的便道、便桥,运输工具及设备即可进入施工点。

沿线电力网线已有布设,供应情况良好,工程用电可与电力部门协商解决。

(五)工程的重点、难点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有以下几项在工程施工中应作为控制工程的重点、难点的关键项目:

1.栈桥、施工平台的施工2.桩基、承台施工,工期控制3.主桥0#段施工控制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

一、项目及集中施工场地的组建

我们将发扬我公司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强化施工组织管理,以“三快、三先、三化、三重点”的主导思想组织好施工。

“三快”是快速组建项目经理部、快速调集人员和机械设备进场、快速完成施工准备工作;“三先”是优先修筑或改造施工便道、优先进行场地清理、优先施工难点、关键工程;“三化”是管理科学化、施工机械化、作业平行化;“三重点”是结合本工程特点,重点抓好水中桩基、承台施工及主桥现浇预应力施工,桥梁结构工程要充分利用枯水季节抓紧施工。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现场考察及综合当地用地状况、业主意见,我公司在K12+570右侧和K13+500两侧及桥位处布设集中施工场地。

办公区设置中心花园,房前设花坛或绿化带,种植花草树木,生活区、办公区设置排水沟。

K12+570集中施工场地驻有桥梁施工一处、预制厂一处和拌和站施工一处,设HLS60型水泥砼拌和站1座及小型50型拌和机两部(配自动上料系统),T梁预制厂一处。

水泥砼拌和站负责提供K12+141~K13+120段内结构物用砼,小型拌和机负责预制场砼供应。

K13+500集中施工场地驻有项目经理部、桥梁施工二处、桥梁施工三处、预制厂二处和拌和站二处,设HLS60型水泥砼拌和站1座及小型50型拌和机两部(配自动上料系统),砼拌和站主要负责提供K13+120~K13+820.5段内结构物用砼,小型拌和机负责预制场砼供应。

1.现场组织机构见表3.1-1:

表3.1-1现场组织机构表

 

2.项目经理部各职能机构的设置及职责:

(1)项目经理部:

负责全面工作,主要进行整体工作的管理和调度。

经理部设置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处理各项业务的日常工作及上级机关、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联系工作,各生产处主要负责现场的具体施工。

(2)政工部:

负责党委小组、纪检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

(3)工程部:

负责工程技术方面的各项具体工作,工程质量的管理和计划的编排,计量支付工作。

(4)试验室:

负责各种工程试验以及材料检验工作。

(6)综合办公室:

主要负责行政管理以及日常生活、事务接待、协调等的工作。

(7)财务部:

负责工程财务工作。

(8)机务部:

负责工程机械管理工作。

(9)材料部:

负责工程材料采购管理等工作。

(10)质检部:

负责工程质量的管理。

(11)安全保卫处:

负责工程安全工作。

(12)路基施工处:

负责K13+820.5~K13+850段内路基土方及防护工程施工。

(13)桥梁施工一处:

负责K12+141~K12+941段引桥施工。

(14)桥梁施工二处:

负责K12+941~K13+367段主桥施工。

(15)桥梁施工三处:

负责K13+367~K13+820.5段引桥施工。

(16)预制场一处:

负责K12+141~K12+991段引桥的T梁预制、安装。

(17)预制场二处:

负责K13+367~K13+817段引桥的T梁预制、安装。

(18)拌和站一处:

负责K12+141~K13+120段桥梁砼拌和运输。

(19)拌和站二处:

负责K13+120~K13+820.5段桥梁砼拌和运输。

(19)施工测量队:

负责全线控制测量。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一、编制依据

合同规定建设工期23个月,根据我公司施工能力和经验,拟定本工程于2003年10月20日开工,2005年8月20日竣工。

根据实地调查及气象水文资料,富春江洪水多由梅雨、台风雨形成。

梅汛期洪水过程表现为涨落缓、历时长、洪量大,且负峰居多。

富春江丰水期一般为每年3-7月或4-7月。

因此,应在4月底之前完成桩基施工,6月份使桥墩工程出水面。

全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围绕“便桥—主桥桩基、承台—主桥墩柱—主桥上部结构挂篮悬浇”这个关键线路。

二、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1.总体施工进度控制

施工准备:

2003年9月20日—2003年10月20日

栈桥施工:

2003年10月20日—2003年12月20日

便道施工:

2003年10月20日—2003年12月20日

南引桥桩基:

2003年11月1日—2004年3月31日

南引桥系梁:

2003年11月15日—2004年4月15日

南引桥墩柱:

2003年12月1日—2004年4月30日

南引桥盖梁:

2003年3月1日—2004年5月30日

南引桥T梁预制:

2004年3月10日—2004年9月30日

南引桥T梁安装:

2004年4月1日—2004年10月15日

南引桥桥面铺装:

2004年10月1日—2004年11月30日

2005年3月1日—2005年4月20日

北引桥桩基:

2003年11月1日—2004年4月30日

北引桥系梁:

2003年11月15日—2004年5月15日

北引桥墩柱:

2003年12月1日—2004年5月31日

北引桥盖梁:

2003年12月15日—2004年6月30日

北引桥T梁预制:

2004年4月1日—2004年12月31日

北引桥T梁安装:

2004年4月15日—2005年1月15日

北引桥桥面铺装:

2004年9月1日—2004年11月30日

2005年3月1日—2004年5月30日

路基:

2004年4月1日—5月31日

主桥桩基:

2003年12月15日—2004年4月30日

承台(钢吊箱):

2004年4月30日—2004年6月30日

主桥墩身:

2004年5月30日—2004年7月30日

支座安装(次边墩):

2004年8月5日—2004年9月5日

支架现浇0#、1#块:

2004年7月1日—2004年9月10日

挂篮悬浇:

2004年8月1日—2005年4月15日

边跨现浇段:

2005年2月10日—2005年4月15日

合拢段:

2005年4月15日—2005年5月20日

主桥桥面铺装:

2005年5月20日—2005年8月10日

护栏:

2005年3月1日—2005年8月20日

桥面防水:

2005年7月20日—2005年8月20日

工程进度计划详见表4.2-1。

第五章资源配置

一、人力、机械、设备、材料

1.劳动力计划编排

根据总体进度计划,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了保证生产需要,对经理部管理人员以及各施工队的人员进场作了合理的安排。

高峰期人员安排如下:

项目经理部各类管理人员27人,一线全部工人包括各类土建专业技术工种、机械操作人员以及普工约882人,根据施工需要,还可随时由集团公司负责调进。

每月人员需求量见表5.1-1。

高峰期施工层人员配置见表5.1-2。

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详见表5.1-3。

3.主要材料试验、测量、质检仪器

详见表5.1-4。

4.月材料计划

详见表5.1-5。

5.资金使用计划

详见表5.1-6。

表5.1-2高峰期施工层人员配置表

序号

施工队

工种(人数)

架子工

起重工

电焊工

模板工

砼工

电工

钻机工

普工

维修工

瓦工

1

路基施工

司机4名

4

10

4

10

32

2

桥梁一处

下部

12

3

16

12

10

2

24

35

6

96

基础

10

16

6

2

16

74

3

桥梁二处

下部

48

24

24

60

48

6

52

48

4

12

274

基础

18

24

12

12

2

12

132

4

桥梁三处

下部

12

3

16

15

10

2

12

20

3

6

87

基础

8

6

6

3

2

6

43

5

预制一场

4

12

10

10

8

1

6

2

53

6

预制二场

4

12

10

10

8

1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