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5869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6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备课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PPT

教与学活动

设计意图

修改

一、谈话导入,启迪思维

1.谈话导入:

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

你们想知道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

古诗三首)

2.猜读诗题。

(1)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教师引导:

①猜猜诗题的意思。

②读了诗题,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3.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的资料)

二、以读促学,读占鳌头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学生读古诗。

老师相机正音:

“供”读一声“ɡōnɡ”时表示供给,读四声“ɡò

nɡ”时表示从事;

在本诗中应该读四声。

(2)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夏季)教师引导学生: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理解“桑阴”。

“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荫了,当桑树成荫时,就是夏季。

(3)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

(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昼夜耘田供耕织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昼、耘、桑”。

4.习得方法,自学古诗。

(1)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

教师引导:

这首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古诗的大意。

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呢?

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借助诗句旁边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大意,再把每行诗句的大意连起来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利用这个方法自学古诗。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古诗,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四人小组学习交流不理解的词语并说说古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

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

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不是简单地把诗句的意思串起来,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等,这样说起来就更流畅、更生动。

(再指名学生说诗意)

三、以读代讲,引导品悟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结合注释说一说“耘田”和“绩麻”分别是在干什么。

(锄草;

搓麻线)

(3)查工具书说一说“各当家”是什么意思。

(4)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观察插图,感悟诗境。

(1)插图也能帮助我们感受诗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文中这首诗的插图,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忙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的。

劳动场景)一天的辛苦劳动后,回家看到妻儿各做各的事情,这样温馨的画面,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

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里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学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不只是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的事情,就连小孩子们也——(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从诗中描述的小孩子学种瓜的情景中,你又获得了怎样的感受呢?

3.想象画面,体会乐趣。

(1)指名学生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结合注释说一说“解”“供”“傍”和“阴”分别是什么意思。

(懂得;

从事;

靠近;

树荫)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全班自由交流)

4.教师相机小结:

能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也是快乐的。

勤劳)一起快乐地读最后两句——(学生接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十分快乐,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

童趣、孩子)大家闭上双眼听老师在配乐中朗诵古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2.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生在练习本上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导】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诗题的意思,指导学法。

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

【研】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古诗的大意,引导学生习得学古诗的方法,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学古诗。

【悟】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练】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意在重视积累。

第二课时

1.会认“稚”1个生字,会写“晓”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3.理解古诗《稚子弄冰》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与学活动

1.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时期,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快乐时光,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古时候,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在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时候孩童的生活情景。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稚子弄冰》。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稚子弄冰)

2.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

“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3.了解诗人杨万里。

(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

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

(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

稚子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

(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

(幼小的孩子;

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

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

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

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

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

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

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

(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导】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

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研】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悟】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第三课时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1.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

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

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

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

首先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

(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陂”和“漪”的读音。

指名学生按节奏朗诵古诗,学生评议后齐读。

(4)古诗讲究韵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应该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5)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

(6)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汇报诗意)

2.教师小结:

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

(板书景:

草、水、山、日;

板书人:

归、横、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

(池岸;

水中的波纹)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

(曲调;

随口)

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5.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6.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1.完成课后小练笔。

(1)这三首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风光都很美,都体现了古代儿童的有趣可爱,古代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

请同学们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的一首改写成短文。

(2)学生自由完成小练笔。

(老师相机指导)

(3)用展示台展示写得好的小练笔。

2.搜集并阅读描写儿童生活的其他诗句。

【导】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扣紧诗的题目,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

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研】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悟】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指导学生写小练笔,意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读写结合。

2.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文章用独特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艳、动感十足的画面。

课文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可引导学生从对昆虫、草木的描写中体会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展开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可以引导学生聚焦描写景物的抒情化的语言,融入想象,体会思想感情。

1.会认“蚱、啃、樱”等1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晃”,会写“蝴、蚂、蚱”等14个字,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

“我”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3.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1.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2.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默读课文,感知“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通过园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

修改

一、激趣导入,启迪思维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上一篇课文中,咱们学习了三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古诗,今天咱们则要走进一个让著名作家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祖父的园子,一起感受园子里别样的童年生活。

2.介绍作家作品。

教师引导:

在畅游“祖父的园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本文的作者萧红。

(课件出示作者及《呼兰河传》简介)

3.为什么萧红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

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一起走近萧红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板书课题:

祖父的园子)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字词学习。

第一组:

蚂蚱蜻蜓蚂蚱蚌壳

第二组:

樱桃谷穗倭瓜

第三组:

拔草铲地割草

第四组:

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

(1)指名分组读,教师相机正音。

(2)引导发现:

你发现这几组词有什么特点?

3.重点指导“樱、承、瓢、逛”4个笔画较多的字。

(1)指导写“樱”字。

(2)指导写“承”字。

最后两笔不要连写。

(3)指导写“瓢”字。

右边是“瓜”,不要写成“爪”。

(4)指导写“逛”字。

注意不要漏掉“辶”。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

作者记忆中的园子是怎样的呢?

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个园子。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哪几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中的景物。

(1~3自然段)

2.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指名学生回答)

3.全班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概括。

动物多: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颜色美:

蝴蝶——白、黄、红中带着金粉;

蜻蜓——金;

蚂蚱——绿

形态美:

蜜蜂——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像小毛球似的

4.教师小结:

作者在这段对园子的描写中,不仅写了好看的,还写了不好看的,不仅写了昆虫的色彩还写了昆虫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园子。

齐读第1自然段,共同感受这幅五彩缤纷的画面。

(齐读)

5.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

仅仅只有这些小昆虫吗?

(联系下文可知还有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果然是样样都有)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默读课文第4—16自然段,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栽花、拔草、种菜、铲地、嬉戏、浇水)

2.这六件事都体现了一个什么字?

(乐)还体现了一个什么词?

(自由)

3.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祖父的园子不仅景色美,样样都有,而且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和自由,难怪“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

【导】通过介绍作者萧红文学成就以及本文的出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并帮助其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研】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组词语的朗读别具匠心,意在引导学生初读时,关注园子里的一草一物以及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指导书写,关注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悟】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园子中的五彩缤纷、样样都有。

指导学生运用作批注的方法学习第1自然段,注重学法指导。

【练】这部分的设计指导学生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的六件事,感受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1.品读描写园中景物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阅读链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从“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祖父对“我”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深深的怀念。

一、复习导入,启迪思维

1.引导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六件事,是哪六件事?

2.浏览课文第4—16自然段,想一想“我”在园子里做的哪一件事最有趣,为什么?

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全班汇报交流)

(1)预设一: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哪里会溜得准,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把菜种盖上,反而把它踢飞了。

①哪几个词让你感到特别有趣?

(东一脚西一脚、瞎闹、踢飞了)

②老师先指名学生表演这几个动作,再指名学生回答:

你在瞎闹时的心情怎样?

快乐)

③指名学生读出这份快乐。

教师小结:

踢出的是泥土和种子,可飞出去的却是快乐!

(2)预设二:

(课件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

①想象“我”铲过的地是什么样的?

(该铲的没铲,不该铲的却被铲掉了)

②想象“我”铲地的动作是怎样的?

(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③教师小结:

边读边想象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

以后要多运用这种学习方法。

(3)预设三: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

下雨啰!

①“把水往天空一扬”中,这一扬,你看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把自己淋湿了,像只落汤鸡。

我感受到了她的自由畅快。

②指导朗读。

作者扬起的不仅是水,更是她的无忧无虑。

(4)预设四:

(课件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

①作者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捉蚂蚱就捉蚂蚱,真是想做什么就做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