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5872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Word格式.docx

使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受方言生活环境影响,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

同时,有几个学生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需给予特别的关注。

五年级的孩子的识字量有了一定的积累,应该加大阅读量,让孩子学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写日记,学会习作。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有哪些相关的目标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写字150个,把字写端正。

在提高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继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要领。

3.掌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三)口语交际教学

1.激发兴趣,体现双向互动。

2.继续提高学生的口语程度,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本质。

小学生作文的本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2.培养观察、思想、表达三种能力

四、跟进措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册安排识字200个,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放手。

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概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碰到不熟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涉猎,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义,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辞书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本册安排写字150个,都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

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1.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但要做到正确、流利,并且要做到有感情。

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

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条理,要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在读中体味、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的指导,要从全体入手,指导学生在掌握全文情感基调及其改变的基础上,凭个别的情感体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高年级的默读,既要提高理解程度,又要提高默读速度。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富裕的默读时间,并提出相应的要领,指导学生凭要求认真读书,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

2、经过课后的训练题,指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要领。

在课文中发现言语表达的特点。

在“交换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的东西。

3、要凭借课文的差别特点,设想和接纳灵便多样的教学过程与要领计谋。

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际的欲望。

要创造特定的情境。

创造情境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情境的创造要实在,体现学生实践交际的需求,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场地、针对不同的东西,使用不同的手法,接纳不同的表达方式。

二是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情境的创造还要注重兴趣,要用脍炙人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

三是要创造多个情境,在逐步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相对简略,到交际得相对深入的熟练过程。

要体现双向互动。

1、作文指示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鼓励。

作文指导,一定要从内容入手,首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打开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

开端宜“放”,使学生感慨想写的内容很多,教师指导学生从中挑选最妥帖的内容来写。

至于写怎样的标题,在打开思绪、挑选要写的内容的过程中浸透,在写作中、在交换底稿的过程中指导,指导的内容不过乎习作手法能否明确,内容能否具体,顺序能否明确,选词用语能否合适,能否表达了真情实感等几个方面。

习作讲评重鼓励。

讲评的时候,要归纳综合全班这次作文的优点与成绩,使每个学生经过讲评看到成绩与进步,享受习作成功的快乐,更逼真地了解理怎样写,激起对下一次习作的渴望。

2、加强平常练笔的指导。

一方面,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然地体现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另一方面,把练笔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凭借生活需求练笔。

应帮助孩子认识到习作是学习、生活的需求,是倾吐、表达的需求。

要鼓励学生表达本人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本人感兴趣的内容。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办事生活的同时,提高读写能力。

(五)综合性学习

本册分析学习活动一“信息传递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手法是使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信息传递的方式发生的改变,活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奇异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文章,了解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和差别;

另一方面经过本人搜集材料、察看访问、亲身做。

综合性学习活动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重点正在于让学生学会怎样写研究报告,因此活动的开展定位于解决学生在读写中可能(或应该)碰到的问题。

教材提出的4项活动建议中,暗含了“怎样写研究报告”的要领:

第一步:

确定话题;

第二步:

获取材料;

第三步:

分析材料,组成观点;

第四步:

按照样本,撰写报告。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1

2.27—3.3

常规教育 

1、草原  

2、丝绸之路   

2

3.6—3.10

3、白杨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回顾·

拓展一

3

3.13—3.17

一单元考试5、古诗词三首 

6、冬阳·

童年·

骆驼队

4

3.20—3.24

7、祖父的园子 

8、童年的发现 

9、儿童诗两首

5

3.27—3.31

拓展二二单元考试10、杨氏之子11、晏子使楚

6

4.3—4.7

12、半截蜡烛13、打电话 

拓展三

7

4.10—4.14

三单元考试 

14、再见了,亲人15、金色的鱼钩16、桥

8

4.17—4.21

17、梦想的力量 

拓展四 

四单元考试

9

4.24—4.28

8、将相和 

19、草船借箭 

20、景阳冈

10

5.1—5.5

五一放假

11

5.8—5.12

21、猴王出世 

拓展五 

五单元考试

12

5.15—5.19

1综合性学习: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3

5.22—5.26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阅读材料1-2课 

14

5.29—6.2

22、人物描写一23、刷子李24、金钱的魔力 

15

6.5—6.9

拓展七 

七单元考试

25、自己的花园是让别人看的

16

6.12—6.16

26、威尼斯的小艇 

27、与象共舞 

28、彩色的非洲

17

6.19—6.23

  

拓展八 

八单元考试

18

6.26—6.30

期末复习

19

7.3—7.7

20

7.10—7.14

期末考试

【课题】《草原》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我能认识“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高歌、绿毯、”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我能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4.我要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教学难点】

1.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充分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教与学的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毯、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初步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

学习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2.从第一自然段中感受草原秀美的景色。

学习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一、导入。

1.谁见过草原?

(板书课题——草原)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今天,我们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3.出示学习目标(同上)。

二、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合作交流。

(由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解决个人疑难。

如:

勾勒的意思。

四、展示。

1.生字可以采用口头展示或板书展示的方式。

2.学生点评,老师适时、及时点拨。

五、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六、总结。

通过对《草原》的初步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请谈一谈。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

表达方法,景美人更美,蒙汉情深。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

感受人美、景更美。

难点;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课前准备学生充分熟读课文

学习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适时板书:

景色优美情谊深厚

2.出示目标

二、自主探究学习。

(一)通过读1、2自然段:

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

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

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

从、激情相见、

、、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批注自己的感受)

(三)默读全文,升华情感。

1.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面对这景美、人更美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夕阳西下,就要分别。

3.如果此时你就是蒙古族同胞,你想说“”。

4.如果你是汉族兄弟,你想说:

“”。

三、组内合作交流。

(组内解决疑难)

1.分组口头叙述展示和板书讲解展示,还可根据情况加入动作。

2.学生点评、老师适时点拨讲解。

1.选择你读得最棒的一个片段或者一个句子展示给大家听。

2.试着背诵第1、2自然段。

3.如果让你当导游,你会怎样向游客们介绍草原风光?

列个简要提纲。

六、总结。

我的收获是:

教学调整或生成记录

(手写)

【板书设计】

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后反思】

【课题】《丝绸之路》

1.认识9个生字,读记、理解“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浩浩荡荡、五彩缤纷、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西部丝绸之路的灿烂历史。

【教学难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中国西部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收集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

1.交流课前收集的丝绸之路的有关资料。

(板书课题)

2.读读课题,你还想了解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

3.示标。

(同上)

二、自主学习。

1.理解下列词语:

矗立、栩栩如生、不计其数、崇山峻岭、美轮美奂、遐想。

2.熟读课文,用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这句话的含义是()。

为什么说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丝绸之路因何而得名?

三、合作展示。

学生展示、点评,老师适时点拨。

四、检测。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崇()()岭()()如生五彩()()

不计()()丰富()()美轮()()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巨型石雕矗立在,这里是汉代古都,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2)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3)这句话与课文的尾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五、总结。

2、丝绸之路

交流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

【课题】《白杨》

1.我要学会“晰、伞、”等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我要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我要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初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重点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白杨和有关西部边疆的资料,预习课文。

1.在祖国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之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茫茫的戈壁滩,看看戈壁滩上生长着的白杨。

2.目标。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把生字新词标出。

2.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读一读,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

3.课后思考题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

主要是由组长组织组内学生交流:

导学提纲中的第三题。

1、学生:

注意倾听他人的回答并适时做好点评。

2、老师:

点拨白杨三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

试着背诵: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句话。

六、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白杨有了哪些认识呢?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表现方法。

2.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前准备:

课前充分预习课文。

学习过程:

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白杨树。

2.今天继续学习《白杨》。

3.目标。

二、导纲自学。

1.反复阅读爸爸说的话,讨论爸爸要表白自己的什么心?

2.爸爸在孩子们面前借白杨树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有何目的?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请你谈谈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三、组内交流。

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各抒己见,探讨疑难。

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己从文中体会到的内容,老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

五、达标检测。

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课后小练笔)

六、总结收获。

学生激情谈论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可以适时升华课文中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3、白杨

高大挺秀繁茂生命力强

借物喻人

边疆建设者

【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1.认识本课“凿”“巍”等14个生字。

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重点】

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的满腔热情;

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准备】课前充分预习课文,收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

同学们,在本单元,我们欣赏了一碧千里的草原,游览了神秘莫测的丝绸之路,探索了戈壁滩上高大挺拔的白杨,领略到了西部地区的独特风光,今天我们再一起走进《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去看一看参与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者们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吧!

二、独立学习。

1.会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妖娆狰狞 逞凶 巍峨 始料不及杯水车薪

2.本文记叙了在(),(),(),()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和()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贯通的经过。

3.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4.开凿风火山隧道遇到困难有三点:

一是(),二是(),

三是()从中可以看出建设者具有怎样的精神?

三、展示探究。

在展示独立学习成果之时,要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点评;

老师把握时机,给学生打气,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去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自己的能力;

使问题在争论中得到理解、消化。

1.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

2.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木尔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西城——拉萨。

铁龙指的是(),它从()到()。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高寒缺氧

环境恶劣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

施工条件艰苦

【课题】《语文园地一》

1.在“口语交际”中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我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3.完成回顾拓展一的训练。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学习与感悟。

2.积累古诗。

3.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

【教学难点】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课时】4课时

【教学准备】熟悉本单元各课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1.策划一次“手拉手”活动,制订好活动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1.出示各地风土人情方面的图片,了解祖国各地的特色。

我想和大家说说-我了解的地方和我所向往的地方。

2.如果我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我会觉得————。

我还会用————————方式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

二、合作交流,汇集精华

1.小组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发表自己的方案,小组内说说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