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8892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0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x

单元教案合集优质单元教学设计合集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不避危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毅然出席1946年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面对会场上特务的凶焰,闻一多义愤填膺,“拍案而起”,挺身走上讲台,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现出一位爱国民主战士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在发表这次讲演后,当天下午就被国民党特务用无声手枪暗杀了,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争取和平民主、为正义而战的崇高事业。

1.识记难字生词和文体常识。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一、新课导入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枪口拍案而起等都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辞是什么,大家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板书文题、作者)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

卑劣(liè)  污蔑(miè)  捶击(chuí)  屠杀(tú)

蛮横(hèng)毁灭(huǐ)赋予(fù)

(2)解释下面的词语。

污蔑:

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

光明正大:

心地光明,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

挑起是非争端,破坏团结。

(3)指出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

光明正大(褒义) 偷偷摸摸(贬义) 悲愤痛恨(中性)

挑拨离间(贬义) 制造恐怖(贬义) 卑鄙无耻(贬义)

2.背景链接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义愤填膺、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3.作家简介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李公朴,江苏人。

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

“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1月在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受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

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4.文体链接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发表意见和主张,提出号召倡议。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①叙事型: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②说理型: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正确深刻的论点、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③抒情型:

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以“情”来开启听众的心灵。

其特点主要有:

①针对性。

要考虑听众的需要,讲话的题目应与现实紧密结合,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事情,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

同时又要注意环境气氛,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

②鲜明性。

演讲的内容不能只是客观地叙述事情,还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

③条理性。

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初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3):

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

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

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2.通读全文,讨论问题。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文章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崇高品质?

【交流点拨】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3.研读第一自然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交流点拨】义正词严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令人震惊的罪行。

(2)“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究竟”“竟”均为副词,强调了李先生的行为是一个中国人的正当行为,是正义的。

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

(3)请从选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并说说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交流点拨】“光明正大”和“偷偷摸摸”是一对反义词,通过对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卑劣无耻到极点。

4.研读第五自然段。

(1)选段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观点的是哪句话?

【交流点拨】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2)为了证明观点,闻一多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了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是什么?

【交流点拨】正面:

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

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

反面: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3)说说本段的讲演思路。

【交流点拨】围绕“我们有这个信心: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这一中心,先指出“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并列举事实证明。

然后,又与世界和历史联系起来,用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强调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

最后,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二)探究语言

5.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1)无耻啊!

无耻啊!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交流点拨】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揭露敌人暗杀手段的无耻。

又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交流点拨】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用“一个”和“千百万个”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既打击敌人,又使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6.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交流点拨】反问句,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的残暴。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交流点拨】反问句,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表达必胜的信念。

(3)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交流点拨】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4)你们完了,快完了!

【交流点拨】感叹句,揭露了敌人的虚弱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7.在演讲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

下列两句中人称都有变化,简析这种变化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

你们完了,快完了!

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

【交流点拨】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的交锋。

第一句由“他们”变为“你们”,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

第二句“你们”“我们”相连相对使用,表现了讲演者坚定的立场。

8.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三)教师小结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使情感越来越分明、越来越强烈。

设问、反问、反复、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演讲词的一大特点。

这些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四、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痛斥——敌人的卑劣

赞扬——李先生的光荣

揭露——虚伪的本质

指出——末日来临

号召——进步青年临危不惧

坚持真理

勇于献身

五、拓展延伸

演讲是一种在公开场合,用口头语言宣传自己的主张的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进行演讲要做到如下准备:

1.明确演讲的观点。

演讲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就应使自己的主张正确、鲜明、突出。

2.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观点确定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观点找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

论据典型、生动、丰富,才能使人耳目一新。

3.安排好演讲的层次。

清晰的思路、层次有利于听众抓住要点,理解演讲的内容。

4.反复推敲语言。

演讲的语言应做到:

口语化,通俗易懂;生动化,活泼风趣,富于感染力;精彩,富于哲理,耐人寻味;用词、色彩、句式、语气语调恰当,为表明观点、表达感情服务。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同学往往重视基础知识,而轻视动手能力。

一旦要自己动手,自己拿主意时,就会手足无措。

这是什么原因呢?

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缺点呢?

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指点迷津,告诉我们:

在学习中,特别是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问题出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丁肇中教授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丁肇中(zhào)  埋没(mò)  彷徨(pánghuáng)

儒家(rú)华裔(yì)论语(lún)

中庸(yōng)

2.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致知: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不知所措: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袖手旁观: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作者简介。

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69年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

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默读课文,讨论和编写阅读提纲。

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交流点拨】

(1)提出问题

(1):

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2)分析问题(2~12):

论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

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

②(3~5):

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其原因。

③(6~12):

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3)解决问题(13):

希望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2.什么叫“格物”和“致知”?

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交流点拨】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3.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交流点拨】探讨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的问题。

4.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交流点拨】①传统的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②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③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5.找出点明文章意义,提出作者希望的一句话。

【交流点拨】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6.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二)深层探究。

7.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2)《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

为什么?

【交流点拨】使人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不一样。

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这才是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3)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己”,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证明王阳明的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4)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是什么?

【交流点拨】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

(5)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实验的过程应该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

(6)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

证明知识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的。

(7)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而是需要细致具体的计划,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

(8)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是为了证明什么?

这是什么论证?

【交流点拨】是为了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属于举例论证。

(9)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交流点拨】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10)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11)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呢?

为什么?

作者对此是怎样论证的?

【交流点拨】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

因为他们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毫无帮助。

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

8.写法赏析。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点拨)

(1)作者举了哪些事例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交流点拨】作者举了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举了自己由于受传统教育不知吃了多少苦头的事例,证明受传统教育的中国学生有“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的弱点。

(2)作者讲了哪些道理来阐明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

【交流点拨】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等。

9.各抒己见。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相信你们对“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认识。

想一想,你们是否也有“格物致知”精神?

是否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

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

【交流点拨】生甲:

我从探究剪刀的工作原理,从而知道了杠杆原理(中间那个点构造了杠杆)。

生乙:

我搜集的名言有: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②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刘尚)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生丙:

我举一个反面的例子:

赵括纸上谈兵导致全军覆没。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交流点拨】生甲:

这篇文章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在的教育模式。

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高分低能的现象:

考起试来,得心应手,分数都很高,可是处理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学习不能过于偏重知识的纯记忆,而应多实践、多动手,要培养创新精神。

否则,即使我们未来能成为研究生、学者,也不可能有大的创造力。

生乙:

我国基础教育的缺点就在于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快速发展的时代,这个缺点可以说是致命的,它会使我们这些学生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会影响整个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前途。

生丙:

我们学校也需要对现在的教育形式进行改革,不能光考察学生的书面知识,而应该设置一些实践考试,去考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教育现状。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他是位平易近人的科学家,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二次革命,他有着自主创新的成长历程,他提出了很多的前沿观点。

他一生中有八次重要抉择,每一次抉择都与国家的需要紧密相连。

他是中国科技界的一位灵魂人物,让我们向他致敬!

他就是——王选。

1.积累字词,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王选抉择的主客观条件及思考过程。

3.学习王选进行人生抉择的智慧及勤奋工作、爱岗敬业的精神。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大方正吗?

北大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1986年投资创办。

三十多年来,坚持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在中国IT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们知道北大方正与王选有什么关系吗?

王选又有哪些重要的人生抉择要告诉我们呢?

从今天的学习中你会找出答案。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加点字的注音。

崭新(zhǎn)  堕落(duò)  剥削(xuē)

(2)理解词义。

扶植:

扶持培养;扶助培植。

干预:

指干涉或过问与他毫无关系的事情。

狡辩:

诡辩,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

阳奉阴违:

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招摇撞骗:

寻机骗人,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不以为意: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风口浪尖:

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兆。

论资排辈:

据资历深浅、辈分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强词夺理:

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不修边幅: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出类拔萃: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2.作者简介。

王选(1937-2006),曾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业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之父”“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先驱”。

2002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背景链接。

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选在北京大学的一篇演讲稿。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临很多抉择,王选的一生中有过八次重要抉择,每次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课文节选了第六个抉择的部分,讲的既是专业,所谈的问题又带有普遍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自信、执着,流露出他的自强奋进、开拓进取,以及他甘做人梯、扶植新秀的崇高品质。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文中所说的重要抉择是什么?

【交流点拨】王选先生的第六个抉择,即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要花大的力量去扶植年轻人?

【交流点拨】王选认为扶植年轻人是一种历史的规律。

3.作者认为世界上“可悲可笑”的事是指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年轻时处于最前沿,处于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得到承认,被说成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而当创造高峰过去了,却被看成权威。

4.作者在对待扶植年轻人这件事上的态度主要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作者首先说,对于扶植年轻人的态度是真心诚意的,接着表明老师不要剥夺学生的成果,要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平台,充分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

(二)深层探究。

5.文章中多处提到“卖狗皮膏药”一事,你认为“卖狗皮膏药”究竟指的是什么?

【交流点拨】“卖狗皮膏药”指有一些搞科学研究的人士,平时不专心搞研究,而是靠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做讲座,搞宣传,而实际对科学研究却没有什么贡献,说得很动听,其实却是没有用的,不切实际,甚至是骗人的。

而作者说自己是“卖狗皮膏药”,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说法。

6.从这则演讲稿中,你觉得王选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作者的第六个重要抉择是扶植年轻人,可知他把自己的人生抉择及事业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他扶植年轻人是真心诚意的,倡导不剥夺年轻人的劳动成果,把自己看成是一个普通人等事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专注于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人。

7.这篇演讲词富有幽默色彩,请结合相关句子简要分析其语言特色。

【交流点拨】阅读本演讲词我们可以看出,文中有很多用括号标示出来的“笑声”,这些都是王选幽默语言的代表,特别是倒数第二段中调侃性的语言很多,如:

“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这些语言既有人生哲理,又有情感的震撼力,语言幽默风趣,体现着一代科学家的独特风采。

8.朗读课文,进行模拟演讲。

【交流点拨】把握演讲词的特点,注意演讲的对象及场合。

体会演讲者致力科学研究,努力扶植年轻人的真诚而谦虚的态度,同时,模拟演讲时要注意体会演讲者幽默风趣的语言。

(三)写法分析。

这篇文章节选自《我一生中的八个重要抉择》,主要选的是第六个抉择的部分,虽是节选内容,但结构仍然相对完整,主题鲜明逻辑严密。

课文始终围绕“扶植年轻人”这一抉择来写,写为什么要“扶植年轻人”,因为扶植年轻人是历史的规律,避免说教,注重用实例和事实说话,深入浅出。

演讲以精辟的见解和诙谐的表述,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精彩绝伦的语言魅力。

不但有科学原理,而且有人生哲理;不但有学术的穿透力,而且有情感的震撼力;不但有理论的清晰度,而且有语言的幽默感:

这一切构成了王选演讲的独特风采。

四、板书设计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王选

扶植年轻人

(专注科研 无私奉献)

五、拓展延伸

作者第六个重要抉择是“真心诚意地扶植年轻人”,你从这件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交流点拨】示例一:

放手也是一种美。

示例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示例三:

将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嘴巴则是心灵的大门。

好的演讲如布谷报春,又似战鼓催征。

能点燃亿万青年的心灵之火,使迷惘者得以清醒,沉沦者为之振作,徘徊者更加坚定,观望者毅然奋起,先进者策马飞奔。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3.把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撰写演讲稿。

一、新课导入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