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9112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docx

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课时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第四章 地 貌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野外观察方式、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等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

(综合思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校友会2019中国地质学类一流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专业层次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8星级

世界一流专业

2

南京大学

8星级

世界一流专业

2

北京大学

8星级

世界一流专业

4

西北大学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4

成都理工大学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校友会2019中国地理科学类一流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星级

专业层次

1

北京师范大学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2

北京大学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专业

3

南京师范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专业

3

东北师范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专业

5

兰州大学

6星级

世界高水平专业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和河流地貌

内容标准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喀斯特和河流)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核心素养目标 学业质量水平

合格考(水平1-2)

1.根据景观图或资料,辨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认识不同河段河流地貌景观,简单分析其形成过程,说明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等级考(水平3-4)

1.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喀斯特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2.从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河流地貌与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

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地貌。

2.我国的分布:

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

类型

地貌景观及演变

景观特点

地表喀斯特地貌

溶沟

洼地(坝子)

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

底部平坦

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呈锥状耸立

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溶洞为主

呈层状分布

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溶洞顶部,向下发育

石笋

溶洞底部,向上发育

石柱

连接洞顶和洞底

[填图] 在喀斯特地貌景观图中填出景观的名称。

提示 (自左向右)孤峰 峰丛 峰林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微思考] 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有何不同?

提示 地面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溶蚀作用形成。

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溶洞、地下河是溶蚀作用形成,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是淀积作用形成。

二、河流地貌

地形

地貌景观

景观特点

上游

山区

V形河谷

河谷:

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河床:

底部不平,常见大石块和卵石

中下游

平原地区

槽形河谷

河谷:

宽而浅

冲积平原

山前→河口:

坡度变缓,沉积物颗粒变细

河曲

河道:

呈“S”形弯曲

牛轭湖

湖泊呈牛角形(“Ω”形)

河口段

地势低平

三角洲

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

河口→海:

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填图] 在河流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

提示 (自左向右)峡谷(V形谷) 冲积平原 牛轭湖 三角洲

[微思考] 上图中四种河流地貌分别位于河流的哪个部位?

提示 峡谷位于河流上游,冲积平原和牛轭湖位于中下游,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拓知识

天坑

天坑发育在厚度巨大、地下水位特别深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往地面,平均宽度与深度均大于100米,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的一种特大型喀斯特负地形。

辨差别

峰丛与峰林

峰丛是峰林地形的早期发育阶段,基部完全相连,通常分布于山地的中心部位。

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溶蚀发展而来的,基部断续相连,主要分布于岩溶盆地的边缘。

辨差别

牛轭湖的形成

“V”和“U”(槽)形河谷

“V”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上游或流经山区的河流,特点是河道狭窄,河床较深,河水流速快,以下蚀为主;“U”形谷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地区,河流的侧蚀加强使得河道变宽、堆积作用较明显。

探究点一 喀斯特地貌

情境探究

[情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乐业天坑群,里面分布着24个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群。

乐业天坑群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和溶洞景观,具有极高的科考、探险价值,被专家称为“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

大石围天坑是乐业天坑的代表,已有6500万年的历史了。

在许多天坑底部,分布着众多罕见的珍稀动植物。

[探究]

(1)(综合思维)推测广西乐业天坑群的形成过程。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分析天坑底部分布着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原因。

提示 

(1)通过沉积与固结成岩作用在地表形成巨厚的石灰岩,丰富的地下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使其形成大型的地下溶洞,重力作用导致溶洞顶部岩层塌陷形成天坑。

(2)坑底自然条件独特,且人迹罕见,人为破坏少。

素养凝练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化学原理

作用

化学方程式

溶蚀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沉积作用

Ca(HCO3)2=CaCO3↓+CO2↑+H2O

2.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成因

形成过程

流水溶蚀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峰

水平方向:

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垂直方向:

岩溶溶斗→落水洞→地下河

流水沉积

石柱

3.喀斯特地貌景观及特点

部位

名称

景观特点

溶蚀地貌

溶沟

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石林

发育比较好的石芽群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

孤峰

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溶斗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沉积地貌

钙华

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

石钟乳

悬挂在洞顶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

溶洞底部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相连溶洞顶部和底部的柱状体

素养应用

例1:

(2020·江苏省高二合格考样卷)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桂林为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之一。

下图为“桂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

(1)~

(2)题。

(1)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岩石、植被B.气候、土壤

C.土壤、地形D.岩石、水文

解析 第

(1)题,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喀斯特地貌一般分布在湿热的气候区,不会有冰川广布;顶平坡陡、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的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平原地区的特征。

故选A。

(2)题,根据上题分析喀斯特地貌成因可知,与桂林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可溶性岩石、水。

植被、土壤、地形不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条件。

故选D。

答案 

(1)A 

(2)D

探究点二 河流地貌

情境探究

[情境]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深切喜马拉雅山转折处。

它是世界最大的峡谷,长504.6千米,高峰与谷底相对高差达6009米,江面最狭处仅35米。

峡谷水力资源极为丰富,两岸森林郁郁葱葱。

[探究]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地貌的主要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新生代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提示 

(1)峡谷深且险峻、长且弯,两侧山体陡峭。

(2)雅鲁藏布大峡谷形成的直接原因与该地区地壳的快速抬升有关。

同时,由于该地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

总体上看,大峡谷是地壳上升和流水下切共同作用的结果。

素养凝练

1.河谷地貌及形成过程

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成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与河谷形态不同,如下图所示:

2.河流沉积地貌及形成过程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冲积扇、洪积扇、河漫滩和三角洲等类型。

如下图所示:

类型

形成过程

冲积平原

由河流带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等冲积物堆积而成

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地势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的冲积物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

洪积扇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堆积而成,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河漫滩平原

河水流速变缓,所携带的碎石和泥沙在岸边(一岸或两岸)沉积,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河边滩地

三角洲

河流到入海口时,流速极缓,加上海潮顶托,其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

3.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牛轭湖”是“河迹湖”的一种,由河流某处演变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河流摆动形成弯曲;②河水侵蚀凹岸,河曲不断发展;③河流自动裁弯取直,河水从取直部位流走;④被废弃的弯道成了牛轭湖。

素养应用

例2:

读河流示意图,完成

(1)~

(2)题。

(1)图中河流甲、丙两处主要的流水作用分别是(  )

A.侵蚀、堆积B.搬运、堆积

C.侵蚀、搬运D.堆积、侵蚀

(2)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B.甲地多为V形河谷

C.丙地为冲积平原D.乙地为三角洲平原

解析 第

(1)题,一般在河流的上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在下游表现为堆积。

根据位置分析在甲处是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丙在河流的入海口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故选A。

(2)题,上游河流冲刷力强,中下游冲刷力弱,A错;甲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多为V形河谷,B对;丙地为河口三角洲,C错;乙地为冲积平原,D错。

答案 

(1)A 

(2)B

鲁教版P61-62“正文”

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喀斯特地貌大多发育于石灰岩广布的地区,喀斯特作用主要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的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的过程。

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的强弱,决定了喀斯特地貌发育的程度。

桂林地区石灰岩广布,并且厚

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

桂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植被茂盛,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漓江纵贯南北,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图版P31“正文”

河谷和河流阶地

河谷由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组成。

谷底包括河床及河漫滩。

河床是河谷中最低的部分,有经常性的水流。

河床两侧为高起的河漫滩,在洪水泛滥时会被淹没。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高出河漫滩,一般来说,最大的洪水也难以淹到。

因河流在谷底下切,原谷底逐渐超出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这种地形即为河流阶地。

阶地是谷坡的一部分。

湘教版P41“正文”

冲积扇和洪积扇

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

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知识微网

核心要点

1.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形成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

3.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内常见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石柱等。

4.“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5.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的,由山前到河口,坡度变缓,沉积物颗粒变细。

6.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7.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

(2019·山东济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下面图a为某河流不同河段及其横剖面示意图,图b为某地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a中①~④处沉积物颗粒的变化规律是(  )

A.由细到粗B.由粗到细

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2.图b所示地貌景观,最有可能位于图a中的(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解析 第1题,①~④处位于上游到下游不同河段,地势趋于平坦,河水搬运能力逐渐减弱,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

第2题,图b地貌景观为瀑布,最有可能位于河流上游,即图a中的①处。

答案 1.B 2.A

(2017·河北省12月学考)下图为英国约克郡戴尔国家公园内大裂谷附近岩层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温和湿润的石灰岩地区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可以形成(  )

A.黄土地貌B.雅丹地貌

C.冰川地貌D.喀斯特地貌

4.加宾峡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溶蚀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刨蚀D.地壳下陷

5.有一条分布在该地区石灰岩上的公路,其最有可能通过图中剖面的(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解析 第3题,石灰岩可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形成喀斯特地貌。

第4题,加宾峡谷处有瀑布,石灰岩受流水的侵蚀、溶蚀形成峡谷。

第5题,①②④处地处于石灰岩地区,喀斯特作用下,地表崎岖,地基不牢固,不适合修公路。

答案 3.D 4.A 5.C

6.(2020·山东青岛高一上学期选科抽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M、N两类不同地貌景观。

(1)M、N按成因都属于________地貌。

(2)指出M、N两地貌景观成因的差异。

(3)描述M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解析 第

(1)

(2)题,M是山前冲积扇,流水沉积而成;N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峰林,流水溶蚀而成,按成因都属于流水地貌。

第(3)题,从位置、形状、堆积物颗粒的变化等方面描述。

答案 

(1)流水

(2)M:

流水沉积(堆积)作用;N: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3)位于山口,呈扇形;自扇顶至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堆积物由粗到细。

合格考——大显身手

一、选择题

(2020·浙江嘉兴高一上学期期末)2019年11月15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公布在广西那坡县发现一世界级天坑群,天坑群由19个天坑组成,附近还发现众多的岩溶地质遗迹。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该天坑群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

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

2.天坑群附近聚落较分散,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崎岖B.降水较多

C.土壤肥沃D.交通不便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天坑是岩溶地质遗迹,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溶蚀(侵蚀)而成的。

故选C。

第2题,该天坑群位于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平地少,聚落分散,故选A。

答案 1.C 2.A

某课堂演示实验(见下图)如下:

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上,沿书本中缝把沙子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桌面上形成的堆积体。

完成3~4题。

3.该演示实验模拟的外力作用是(  )

A.风蚀作用B.水蚀作用

C.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4.类似该堆积体的地貌多位于(  )

A.河流出山口B.平原边缘处

C.狭长山谷底D.河流入海口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看出,当沙子从书滑落到桌子上时,由于坡度变小,沙子堆积在桌子上,模拟的外力作用是堆积,C正确。

第4题,图示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成因,冲积扇多分布于河流出山口,A正确。

答案 3.C 4.A

(2019·天津部分区上学期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所表示的地形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  )

A.玄武岩分布区B.石灰岩分布区

C.大理岩分布区D.花岗岩分布区

6.图中标注有三种山地地貌,按照其形成顺序依次是(  )

A.峰丛→孤峰→峰林B.峰丛→峰林→孤峰

C.孤峰→峰丛→峰林D.峰林→孤峰→峰丛

解析 第5题,喀斯特地貌多发育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

第6题,根据图中由左到右的演化顺序可知三种地貌的演化顺序依次为峰丛→峰林→孤峰。

答案 5.B 6.B

(2020·山东济宁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示意某平原地区河流的自然演化过程。

据此完成7~8题。

7.平原地区河道的自然演化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②①③D.①③②

8.图示湖泊的利用方式中,不合理的是(  )

A.利用河湖落差发电B.发展水产养殖业

C.建立湿地保护区D.留作河流分洪区

解析 第7题,河流在弯曲处,受惯性影响,凹岸受侵蚀严重,最终自然裁弯取直导致河流由弯曲变为平直河道,随着弯曲处水流流量减少,弯曲部位与河道分离,形成湖泊,所以平原河道自然演化过程为①③②。

故选D。

第8题,由于湖泊与河流分离,水位落差变化小,水能资源不丰富,A错误;可以利用湖泊发展水产养殖,B正确;可以建立湿地保护区,C正确。

由于地势较低,可以留作河流分洪区,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D正确。

答案 7.D 8.A

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D.岩石具有可溶性

10.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化学沉积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

解析 第9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这样才能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

第10题,图中a、b、c地貌是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

答案 9.D 10.B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湄公河上游在我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始称湄公河,并流经老挝、越南等5国。

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三处河段景观图,图乙为河流地貌示意图。

图甲

图乙

(1)请将图甲中的景观与图乙中的序号连线。

a      ①

b      ②

c      ③

(2)任选图甲中的一幅景观图,对比其他两幅景观图,描述所选景观图中地貌的主要特点,并将答案填写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a

b

c

所在位置

地势特点

河床特点

解析 第

(1)题,图甲中a为宽阔河谷,b为三角洲,c为V型谷;图乙中①②③分别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中下游平原、河口处,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2)题,任选一处,根据地貌景观判断地势、河床特点。

答案 

(1)a-②,b-③,c-①。

(2)

a

b

c

所在位置

河流中下游

河流入海口

河流上游山区

地势特点

地势较平坦

地势较平坦

地势起伏大

河床特点

宽而浅

宽而浅

窄而深

12.(2019·北京西城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南方喀斯特地貌以桂林山水最为典型。

(1)图中地貌景观的共同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等(提示:

从物质组成、成因等角度描述)。

(2)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________(双项选择)。

a.植被b.土壤c.岩石d.水文

(3)广西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等。

解析 第

(1)题,图中地貌景观都是喀斯特地貌,组成物质为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成因是流水溶蚀和沉淀。

(2)题,喀斯特地貌形成是因为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所以与岩石和水文条件密切相关。

第(3)题,从地形、地质、气候条件等方面作答广西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

答案 

(1)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 流水溶蚀(有洞穴等)

(2)c、d

(3)多山地丘陵 夏季湿热多雨

等级考——小试牛刀

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下图示意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2.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有(  )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运输建设便利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解析 第1题,石林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其形成过程是:

首先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石灰岩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溶蚀作用地表变得高低不平,随着流水侵蚀程度的增加,地表形成山峰与山谷,地表水下渗量增加,最后,流水溶蚀作用进一步加剧,地表形成孤立峰林,地下形成暗河,形成典型的石林地貌。

第2题,石林地貌发育过程中地表水下渗量增加,地表水资源变得短缺,地表变得更加高低不平,交通运输建设受地形地质影响,建设困难增加。

石林地貌发育形成喀斯特地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

答案 1.D 2.D

(2020·山东济南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剖面,甲、乙、丙、丁为四个海拔不同的平坦面,平坦面上的堆积物均为河流沉积物,经测定甲、乙、丙三个平坦面形成所经历的时间长度基本一致。

据此完成3~4题。

3.甲乙丙三个平坦面上堆积物颗粒直径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无法确定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四个平坦面的形成,河床位置自东南向西北移动

B.每一个平坦面的形成过程中,地壳都呈间歇性上升

C.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丁

D.乙平坦面形成时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解析 第3题,甲、乙、丙、丁四个平坦面上的堆积物均为河流沉积物。

一般堆积物颗粒直径的大小与河流流速流量相关,流速流量越大,河流的搬运作用强,堆积物的颗粒越大。

河流流速流量跟地势起伏落差以及降水季节变化有关,但根据材料和图无法确定。

选D。

第4题,图示河流位于我国,指向标指向东南方,说明河流河床的西北侧较陡,说明西北侧侵蚀严重东南侧堆积,河床不断向西北移动,A对;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河流阶地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的结果;当地壳抬升时河流落差大,流速加快,下蚀作用明显,当地壳平稳时,堆积作用为主,形成阶地。

4个平坦面,说明河流所在区域地壳间歇性抬升,但每个平坦面的形成过程中,是河流堆积,B错;丁位于丰水期水位之下,说明丰水期河水仅能淹没丁,因此堆积物还会继续在此沉积,丁的面积仍在扩大,C对;图中显示乙平坦面厚度最大,三个平坦面形成所经历的时间长度一致,说明乙形成时期(地壳抬升时)河流落差大,流速最快,坡面径流的冲刷能力最强,水土流失最严重,D对。

答案 3.D 4.B

5.(2020·山东淄博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

(1)说明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碎屑物质堆积的原因。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分析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

(3)分析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土壤层较浅薄的自然原因。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