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591770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docx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课后答案余成波

【篇一: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第5章习题解答】

频域分析法是一种图解分析法,可以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去判断闭环系统的性能,并能较方便地分析系统参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指出改善系统性能的途径,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工程方法,其主要内容是:

1)频率特性是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函数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复数之比对频率的函数关系。

频率特性是传递函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频域中的数学模型。

频率特性既可以根据系统的工作原理,应用机理分析法建立起来,也可以由系统的其它数学模型(传递函数、微分方程等)转换得到,或用实验法来确定。

2)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通常把频率特性画成一些曲线。

频率特性图形因其采用的坐标不同而分为幅相特性(nyquist图)、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和对数幅相特性(nichols图)等形式。

各种形式之间是互通的,每种形式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合。

开环幅相特性在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时比较直观,理论分析时经常采用;波德图可用渐近线近似地绘制,计算简单,绘图容易,在分析典型环节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时最方便;由开环频率特性获取闭环频率指标时,则用对数幅相特性最直接。

对于最小相位系统,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之间存在着唯一的对应关系,根据对数幅频特性,可以唯一地确定相应的相频特性和传递函数。

5)利用开环频率特性或闭环频率特性的某些特征量,均可对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作出间接的评估。

其中开环频域指标主要是相位裕量?

、穿越频率?

c。

闭环频域指标则主要是谐振峰值mr、谐振频率?

r以及带宽频率?

b,这些特征量和时域指标?

%、ts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对于二阶系统是确切的,而对于高阶系统则是近似的,然而在工程设计中精度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

5.1一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108

g(s)=

kts?

1

2

解:

系统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为

a?

,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为

?

k

2

72

?

1?

t?

22

稳态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

?

?

?

arctant?

?

?

45?

,即t?

?

1

当?

=1rad/s时,联立以上方程得

t=1,k=12

放大器的传递函数为:

g(s)=

5.2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k(s)?

5s?

1

12s?

1

根据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求闭环输入信号分别为以下信号时闭环系统的稳态输出。

?

(s)?

5s?

6

闭环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a(?

)?

5

?

?

36

闭环系统的相频特性为

?

(?

)?

?

arctan

?

6

2

(1)输入信号的频率为?

?

1,因此有

109

a(?

)?

53737

,?

(?

)?

?

9.46?

系统的稳态输出

37

t?

20.54)

?

css(t)?

(2)输入信号的频率为?

?

2,因此有

a(?

)?

4

,?

(?

)?

?

18.43?

系统的稳态输出

2

?

css(t)?

cos(2t?

63.43)

(3)由题

(1)和题

(2)有

c1ss(t)?

37

t?

5.54)

?

c2ss(t)?

?

2

t?

63.43)

?

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定理,系统总的稳态输出为

53737

?

css(t)?

sin(t?

5.537)?

2

cos(2t?

63.4363)

?

5.3绘出下列各传递函数对应的幅相频率特性与对数频率特性。

(1)g(s)?

100.1s?

1

(2)g(s)=10(0.1s?

1)(3)g(s)?

4s(s?

2)

(4)g(s)?

4(s?

1)(s?

2)

10

(5)g(s)?

s?

0.2s(s?

0.02)e

?

0.2

(6)g(s)?

解:

(s?

1)(s?

s?

1)

2

(7)g(s)?

s?

1

110

(1)g(s)?

100.1s?

1

幅相频率特性开环系统g1(s)?

100.1s?

1

是一个不稳定的惯性环节,频率特性为

10?

1?

j0.1?

g1(j?

)?

(a)幅相频率特性

图5.1题5.3

(1)系统频率特性

(b)对数频率特性

相频特性为

?

1(?

)?

?

(180?

?

arctan0.1?

)?

arctan0.1?

?

180?

相频特性从-180?

连续变化至-90?

而开环系统g2(s)?

对数频率特性开环系统g1(s)?

5.1(b)所示。

(2)g(s)=10(0.1s?

1)幅相频率特性

111

100.1s?

1

则是一个典型的惯性环节,其幅相频率特性g2(j?

)如图5.1(a)实线所示。

100.1s?

1

与g2(s)?

100.1s?

1

的对数幅频特性完全相同,仅对数相频特性不同,如图

开环系统g1(s)=10(0.1s-1)的频率特性为g1(j?

)?

10(j0.1?

?

1),其相频特性为

?

1(?

)?

180?

?

arctan0.1?

相频特性从180?

连续变化至90?

其开环频率特性g1(j?

)的轨迹,如图5.2(a)虚线所示。

im

?

→?

?

→?

g1(j?

g2(j?

?

→0

?

→0

re

10

-10

0(a)幅相频率特性

图5.2题5.3

(2)系统频率特性

(b)对数频率特性

而开环系统g2(s)=10(0.1s+1)则是一个典型的一阶微分环节,其幅相频率特性g2(j?

)如图5.2(a)实线所示。

对数频率特性

同题

(1),二者的对数幅频特性完全相同,仅对数相频特性不同,如图5.2(b)所示。

(3)g(s)?

4s(s?

2)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表达式为

g(s)?

2s(0.5s?

1)

幅相频率特性

1)系统为Ⅰ型系统,a(0)=∞,?

(0)=-90o,低频特性始于平行于负虚轴的无穷远处。

低频渐近线如下确定:

将频率特性表达式分母有理化为

112

【篇二: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余成波_张莲_胡晓倩)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第7章习题解答】

xt>本章讲述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首先介绍非线性系统的数学描述、非线性特性的分类、非线性系统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经典控制理论中研究非线性控制系统的两种常用方法:

描述函数法和相平面法。

并介绍了非线性环节的串并联的特性,以及引入非线性特性对系统性能的改善。

最后介绍应用matlab进行非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和时域响应的分析,以及应用matlab绘制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

教材习题同步解析

7.1求下列方程的奇点,并确定奇点的类型。

?

?

(1?

x)x?

?

x?

0x

(1)?

?

?

(0.5?

3x)x?

?

x?

x?

0x

(2)?

解:

(1)由题得:

2

2

2

?

?

?

?

x?

f?

x?

x?

x?

(1?

x2)x

?

x?

为解析函数。

若以x为自变量,x?

为因变量,则上式可改写为式中f?

x

?

x?

?

?

xf?

x

?

?

?

xx

考虑到

?

?

?

xdx

,因此有?

?

xdtdt

?

x?

?

f?

xdx

?

?

dxx

根据奇点的定义

?

0dx

?

,列方程组为dx0

?

?

0?

x

?

?

?

f?

x,x?

?

0

得到系统的奇点为

?

?

0?

x

?

x?

0?

?

x?

进行泰勒级数展开,保留一次项有即奇点在坐标原点。

在奇点(0,0)处,将f?

x

174

?

x?

?

f?

0,0?

?

f?

x

?

x?

?

x?

?

f?

x?

f?

x

?

?

x?

?

x

?

x?

x?

x?

?

x?

0?

?

x?

0x

?

?

x?

0x

?

0?

(1?

x2)?

?

x?

x

奇点附近线性化方程为

?

?

(2xx?

?

1)?

x

?

?

x?

0x

?

x

?

?

?

f?

x?

x?

?

x?

?

xx

其特征方程为

s2?

s?

1?

0

特征根为

?

1,2?

1?

j

22

为s平面的右半部分的共轭复数根,故奇点为不稳定焦点。

概略画出奇点附近的相轨迹如图7.1(a)所示:

(2)由题得:

?

?

?

(0.5?

3x2)x?

?

x?

x2?

f?

x?

x?

x

?

?

0?

x

?

?

?

f?

x,x?

?

0

得到

?

?

0?

x

?

x?

0或?

1?

即奇点为(0,0)和(-1,0)。

?

x?

x

xx

(a)(b)

图7.1题7.1奇点附近的相轨迹

?

x?

进行泰勒级数展开,保留一次项有1)在奇点(0,0)处,将f?

x

175

?

x?

?

f?

0,0?

?

f?

x

?

x?

?

x?

?

f?

x?

f?

x

?

?

x?

?

x

?

x?

x?

x?

?

x?

0?

?

x?

0x

x?

x?

0

?

(0.5?

3x2)?

?

奇点(0,0)附近线性化方程为:

?

?

(?

6xx?

?

1?

2x)x?

x?

x?

?

x?

0

1

?

?

xx2

1

?

?

xx2

?

?

?

x

其特征方程为

1

s2?

s?

1?

0

2

特征根为:

?

1,2?

?

14?

0.25?

j0.984为s平面的右半部分的共轭复数根,故奇点(0,0)为不稳定焦点。

?

x?

进行泰勒级数展开,保留一次项有2)在奇点(-1,0)处,将f?

x

?

x?

?

f?

?

1,0?

?

f?

x

?

(0.5?

3x2)

?

x?

?

f?

x

?

?

x

?

?

0xx?

?

1

?

?

0xx?

?

1

?

?

0)?

?

(x

?

x?

?

f?

x?

x

?

?

0x

x?

?

1

?

?

0xx?

?

1

?

(x?

1)

?

?

(?

6xx?

?

1?

2x)?

x?

(x?

1)

5

?

?

x?

1?

?

x2

?

?

x坐标系的奇点(-1,0)?

?

x?

,?

?

?

?

?

即x在奇点(-1,0)处,进行坐标变换,令y?

x?

1,则y,yx?

?

变换为y

y坐标系下的奇点(0,0)。

因此有

5

?

?

?

?

y?

?

yy

2

其特征方程为

5

s2?

s?

1?

0

2

特征根为:

?

3,4?

?

?

54?

?

x坐标系下的奇点(-1,0)为鞍点。

为一正一负的两个实数根,故x

概略画出奇点附近的相轨迹如图7.1(b)所示:

7.2利用等倾线法画出下列方程的相平面图。

176

?

?

x?

?

x?

0x

(1)?

?

?

x?

?

x?

0x

(2)?

解:

(1)

1)确定奇点及其性质原方程等价为:

?

?

:

?

?

?

?

:

令?

?

?

x?

?

0,得奇点:

xe?

0。

x

?

?

?

?

x?

0,x?

x

?

?

?

?

x?

0,x?

x?

?

0x

?

?

0x

进行拉氏变换,则系统的特征方程分别为:

?

?

?

:

?

?

?

?

?

:

特征根分别为:

s2?

s?

1?

0,s?

s?

1?

0,

2

?

?

0x?

?

0x

?

?

?

:

?

?

?

?

?

:

?

?

?

1,2?

?

?

j?

3,4

121?

?

j2?

?

0x

?

?

0x

?

?

0时奇点xe?

0是s平面左半部分的共轭复数根,为稳定焦点,该区域相轨迹为收敛于原点处的x

?

?

0时奇点为s平面右半部分的共轭复数根,为不稳定焦点,该区域相轨迹为发散的对数对数螺旋线,x

?

?

0,即开关线为x?

?

0。

通过适当地把两个区域的相轨迹连接起来,便可得螺旋线,两个区域的边界为x

到整个非线性系统的相轨迹。

再辅以几条等倾线,就能绘制出说明系统运动性质的足够准确的相平面图(包含若干起始于不同初始点的相轨迹)。

2)推导等倾线方程

?

?

?

f?

x?

x?

?

?

x?

?

xx

考虑到

?

?

x

相轨迹的斜率方程为

?

dxdx

?

?

,?

xdtdt

?

?

x?

?

?

dxx?

x?

?

?

?

dxxx

令相轨迹的斜率为?

?

?

dx

,则得等倾线方程为dx

177

x?

?

?

0?

?

?

1?

x?

?

?

x

?

?

?

?

1?

x,x?

?

0?

?

x?

?

1?

?

?

?

0x?

?

?

x?

?

x,x?

?

?

?

1?

1?

x?

?

?

?

0?

x?

?

x,x?

1?

?

?

?

1?

?

?

0i:

?

?

?

1?

x?

?

?

?

?

ii:

?

?

1?

1,x?

?

0?

?

?

等倾线是通过相平面坐标原点的直线簇。

表7.1题7.2

(1)等倾线斜率?

与相轨迹斜率?

列表

给定不同的等倾斜线斜率?

,便可以得出对应的相轨迹的斜率?

,如表7.1所示。

图7.2画出了?

取不同值时的等倾斜线和代表相轨迹切线方向的短线段。

给定初始状态条件,便可沿着切线的方向场将这些短线段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得到给定系统的相轨迹。

3)绘制相平面图

画出系统的相平面图,分为上下两部分,如图7.2所示。

可见,系统的相轨迹是极限环,此非线性系统的运动是等幅振荡的。

?

:

?

?

?

?

0

?

?

图7.2题7.2

(1)系统相平面图

178

【篇三: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李晓秀(习题参考答案)】

=txt>第1章习题答案

1-3题系统的控制任务是保持发电机端电压u不变。

当负载恒定发电机的端电压u等于设定值u0时,?

u?

0,电动机不动,电位器滑臂不动,励磁电流if恒定;当负载改变,发电机的端电压u不等于设定值u0时,?

u?

0,?

u经放大器放大后控制电动机转动,电位器滑臂移动动,使得励磁电流if改变,调整发电机的端电压u,直到

u?

u0。

系统框图为:

1-4题

(1)在炉温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为电炉内温度,设为tc;输入量为给定毫伏信号,设为ur;扰动输入为电炉的环境温度和自耦调压器输入电压的波动等;被控对象为电炉;控制装置有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可逆电动机、减速器、调压器等。

(2)炉温控制系统的任务是使炉内温度值保持不变。

当炉内温度与设定温度相等时,ur等于

uf,即u?

0,可逆电动机电枢电压为0,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滑臂不动,炉温温度不改变。

若实际温度小于给定温度,经放大后控制可逆电动机转动使调压器滑臂上移,u?

ur?

uf?

0,使加热器电压增大,调高炉温;若实际温度大于给定温度,u?

ur?

uf?

0,经放大后控制可逆电动机转动使调压器滑臂下移,使加热器电压减小,降低炉温。

使得uf和ur之间的偏差减小甚至消除,实现了温度的自动控制。

1-5题

(1)在水位控制系统中,输出量为水位高度h;输入量为给定电压ug;扰动输入为出水量等。

(2)当实际水位高度h为设定高度时,与受浮球控制的电位器滑臂位置对应的uf与给定电压ug相等,电动机不转动,进水阀门维持不变。

若水位下降,电位器滑臂上移,uf增大,偏差

?

u?

ug?

uf?

0,经放大后控制电动机逆转调大进水阀门,加大进水量使水位升高;若水位升高

降,电位器滑臂下移,uf减小,偏差?

u?

ug?

uf?

0,经放大后控制电动机正转调小进水阀门,减小进水量使水位下降,实现了水位的自动控制。

第2章习题答案

2-1题

a)(r1c?

r2c)b)

2-2题

duc(t)du(t)

?

uc(t)?

r2cr?

ur(t)dtdt

duc(t)du(t)111

?

(?

)uc(t)?

r?

ur(t)dtr2cr1cdtr1c

df

?

12.65?

1.1y1.1?

3.03

y?

0.25dy

?

f?

3.03?

y2-3题

dq11

?

0.002?

?

0.002?

dh20?

2.253

1

3

1h3

q?

0.003?

0.002?

(h?

2.25)?

0.0015?

0.002?

2-4题

1fs

x(s)k2

?

a)c

xr(s)(?

)fs?

1k1k2

f1f

s?

1)(2s?

1)

x(s)k1k2

?

b)cxr(s)(1s?

1)(2s?

1)?

2s

k1k2k1

2-5题

a)

uc(s)r2c1c2s?

c1

?

ur(s)(r1?

r2)c1c2s?

c1?

c2

uc(s)ls?

r2

?

2

ur(s)r1lcs?

(r1r2c?

l)s?

r1?

r2

b)

uc(s)r1c1r2c2s2?

(r1c1?

r2c2)s?

1c)?

32

ur(s)r1lc1c2s?

(r1r2c1c2?

lc2)s?

(r1c1?

r2c2?

r1c2)s?

1uc(s)r1c1r2c2s2?

(r1c1?

r2c2)s?

1d)?

ur(s)r1r2c1c2s2?

(r1c1?

r2c2?

r1c2)s?

1

2-6题a)

uc(s)(rcs?

1)(r0c0s?

1)

?

?

1212

ur(s)r0c0c1s?

2r0c1suc(s)

?

rcs?

1ur(s)

b)

c)2-7题a)

uc(s)r(rcs?

1)(r0c0s?

1)

?

?

211

ur(s)r0(r1?

r2)c1s?

1

g1(1?

g2)c(s)

?

r(s)1?

g2?

g1g2c(s)g1?

g2

?

r(s)1?

g2g3

g1g2g3c(s)

?

?

g4r(s)1?

g1g2h1?

g2h1?

g2g3h2

b)

c)

2-8题

解由微分方程组建立系统结构图为

传递函数

k2k3k4?

s?

k1k2k3k4c(s)

?

2

r(s)ts?

(k2k3k4?

?

k3t?

1)s?

k3?

k1k2k3k4?

k3k4k5

2-9题

解由有源电路建立系统结构图为

uc(s)k(t2s?

1)

?

ur(s)(t1s?

1)(t3s?

1)?

k(t2s?

1)

其中,k?

2-10题

r3

t1?

r0c1,t2?

r2c2,t3?

r3c32

r0c2

c(s)g1g2g3?

g2g3

?

r(s)1?

g2?

g1g2g3

?

g3?

g2g3c(s)

?

n(s)1?

g2?

g1g2g3

2-11题

作信号流图略

a)

g1?

g1h1c(s)p

?

11223344?

r(s)?

1?

g1h1?

g1g2h2?

g1h2

g1g2?

g(?

gh)?

?

p?

c(s)p312222

?

11?

r(s)?

1?

g1h1?

gh?

gh?

ggh?

ghgh?

ghgh2233123112222

b)

33

c)

?

?

p?

?

p?

?

p?

c(s)p

?

11223344

r(s)?

g3g4g5?

g1g4g5?

g3g4g2(1?

g5)?

g1g4g2(1?

g5)

?

1?

g1?

g3?

g4?

g5?

g3g4g5g6?

g1g3g4g5?

g3g5?

g1g5?

g4g5

d)

?

?

p?

?

p?

?

p?

?

g1?

g2?

2g1g2c(s)p

?

11223344?

r(s)?

1?

g1?

g2?

3g1g2

2-12题

作信号流图略

g1g2g3?

g3g4(1?

g1h1)?

?

p?

c(s)p

?

1122?

r(s)?

1?

g1h1?

g3h2?

g1g2g3h1h2?

g1h1g3h21?

g3h2?

g4g3h1h2?

?

p?

e(s)p

?

1122?

r(s)?

1?

g1h1?

g3h2?

g1g2g3h1h2?

g1h1g3h2

2-13题

?

?

p?

?

p?

c(s)p

?

112233

r(s)?

?

2-14题

a)

g1g2g3g4?

g3g4g5?

g1g6(1?

g3h2)

1?

g1h2?

g3h2?

g1g2g3g4h3?

g3g4g5h3?

g1g6h3?

g1h1g3h2?

g1g6h3g3h2

?

?

p?

c(s)p50(1?

0.5)?

20(1?

10)295?

1122?

?

?

15.13r(s)?

1?

10?

2?

0.5?

10?

0.5?

2?

0.519.5?

?

p?

c(s)pabcd?

ed(1?

bg)

?

1122?

r(s)?

1?

af?

bg?

ch?

efgh?

afch

?

?

p?

?

p?

?

p?

c(s)p

?

11223344r(s)?

b)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