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504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docx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试题

一、语言基

础知识(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在张悟本和李一之

后,又一“伪大师”王林倒了,最近舆论上一致呼吁要给予王林法律制裁,这自然是必要的;然而,致使王林等“伪大师”滋生蔓延和做大做强的社会土壤才____________,也更加值得我们反思!

(2)如今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家纳税主体,对国家GDP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二,因此高校毕业生应该到民营企业去。

现在有些民营企业不比国企和事业单位差,而且在民企你只要脚踏实地,就一定会____________。

(3)斯诺登曝光了美国的“棱镜”窃听计划,美国政府自己贼喊捉贼,以反恐之名侵犯了别国主权、自己国民的隐私和人权,居然还敢____________地指责别国进行网络黑客行为!

A.耐人寻味    出类拔萃    侃侃而谈

B.回味无穷出人头地侃侃而谈

C.回味无穷出类拔萃振振有词

D.耐人寻味出人头地振振有词

答案 D

解析 “回味无穷”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回味无穷”只限于事后回忆;“耐人寻味”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语境强调的是对事件的反思,故应选“耐人寻味”。

“出类拔萃”形容超出同类。

多指品德才能。

“出人头地”形容超出一般人;高人一等。

多用于人的前途。

根据语

境,句中就毕业生在民企就业的前途而言,会超出一般人,故选“出人头地”。

“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含贬义。

“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不慌不忙地说话。

用于褒义。

根据语境当用贬义词,故应选“振振有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社会一旦陷入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恐慌中,个人安全与权利便无从谈起。

因此,对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容忍,就是对生命的残忍。

B.专家呼吁,人们要综合

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注重价格杠杆在其中的作用。

C.雨过天晴,天空湛蓝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就像初生的孩子。

一股股风带着尘土的泥味,钻进了鼻孔,带有雨后的清凉,荡涤了全身的炎热。

D.心脏病是英国最大的“杀手”,每年导致约7万多人丧生。

而在美国,有500多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34秒钟就有1人因心脏病死亡。

答案 C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应该把“一旦”放到“社会”之前。

B项“提高”与“意识”搭配不当,可以将“提高”改为“增强”。

D项不合逻辑,可将“约7万多人”中的“约”删掉。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这些年突然发现,我们的业余生活的格调和品位日渐低俗化,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不得不说是阅读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

①从娱乐节目到流行音乐,从出版物到影视剧,一时间卖丑卖俗卖底线

②在这个博眼球的时代,一切文艺性、思想性的东西都显得格格不入

③许多人在面对文艺作品时少了那么一分苛刻的要求和对美的探寻

④不可否认,这些卖点都成功了

⑤结果就变成了买卖低俗

⑥因为阅读习惯的丢失

A.⑤⑥③①②④B.⑤③②④①⑥

C.①④⑤③②⑥D.①④②⑥③⑤

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题,不仅要注意分析所给句子的内部逻辑关系,还要通过一些关联词语、代词等判断句子之间的关系。

从所给六句话的具体内容来看,①跟横线前的内容联系最紧密,它是对“我们的业余生活的格调和品位日渐低俗化”的举例说明。

④中的“这些卖点”指的是①中的“卖丑卖俗卖底线”,故④应排在①之后。

⑥③⑤之间是原因—现状—结果的关系,应排在一起。

据此即可得出答案。

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答案 

(1)布衾多年冷似铁 骄儿恶卧踏里裂 

(2)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3)取之无禁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2014·石家庄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黄裳:

沉默的斗士

2012年9月5日,93岁的黄裳老人在上海瑞金医院安详地去世。

深受周氏兄弟影响的一代散文大家、藏书家黄裳,可谓集名士风流和斗士精神于一身。

他生于“五四”运动爆发三

个月后,成长于中国现代文学最为繁荣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世纪四十年代登上文坛,“反右”和“文革”中遭受迫害,晚年如老树绚烂开花。

黄裳登上文坛与两位作家有关,一是柯灵,二是巴金。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还是一个中学生的时候,熟读新文学的黄裳就开始试着投稿,最初的习作就发表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而“世纪风”的编者就是柯灵。

1942年,黄裳又应柯灵的约稿,写了几篇《江上杂记》。

尤其是柯灵和唐弢创办的《周报》,发表了黄裳的一组有影响力的通讯报道,就是后来集成册子的《关于美国兵》,这成为他进入新闻业的“投名状”。

1945年下半年,也是在柯灵的介绍下,黄裳进入《文汇报》报社工作。

柯灵激发了黄裳最初的写作热情,而真正将黄裳推上文坛的,还是巴金。

没有巴金的提携,黄裳不会走上文学道路。

黄裳说,“他将我所写的旅行记事散文介绍到《旅行》杂志,得到了我在重庆的第一笔稿费”,“他商量着把我发表过的散文收集起来,出版了我人生第一本书”。

这本书就是《锦帆集》。

从这时起,年长黄裳15岁的巴金成为影响黄裳最深的朋友,他们的友谊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在黄裳的女儿容洁的眼中,父亲很有理想,也很执着,这辈子一直很辛勤地工作,“他对我说,写作是一件良心事,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

一解放,他就写了一篇报道让很多人不高兴,但他从不改,他就是这样的人”。

在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黄裳因为一篇题为“解冻”的报道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批判,

并被打成了“右派”。

“文革”时被下放到印刷厂当搬运工,那时,他的朋友郑重经常见到他,

“我看到黄裳穿着工人服,数百公斤重的卷筒纸,在他手下反转调向滚动,运用自如。

他身体敦壮厚实,有时双手叉腰立在那里,就像一座钟,毫无猥琐卑屈的样子,每当看到他这个样子,心中也感叹着:

真是一个人物!

黄裳把这段时间称为“好日子”,因为不久他就被下放到了干校。

在干校一年左右的时间里,黄裳感到实实在在地上了认真的一课,他在那里不断地被批斗,饱受凌辱,这让他看透了那形形色色人物的心。

但他也对自己在“文革”中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我觉得痛苦的是在一段时期里没有能严肃认真地面对生活,失去了做一个正直公民的勇气……十年动乱,也应该有我一份责任。

如果没有大量的精神境界像我一样的群众,那场大动乱是不会顺顺当当地发展到那样的规模的。

“说话少,读书多”,在一些人眼中,这是黄裳的最大特点。

但在熟悉黄裳的李辉看来,黄裳的不善言谈是一种假象:

“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枯坐故纸堆的书呆子,相反,其性情则颇像一个浪漫才子,精神里充溢着人们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可以领略到的那一

种文人风流。

他爱文物字画营造的意境,爱游山玩水,爱美丽女性,爱名优们的优美吟唱和婀娜多姿,爱开怀畅饮……”黄裳的风流,兼具了传统文人和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

李辉认为,黄裳是一位既有学识又有情趣的人,寡言成就了他的文字。

黄裳晚年的创作非常丰富,是“活到老写到老”的典型。

在他的几十种著作中,绝大部分都是“文革”后三十多年创作的。

而他越战越勇的斗士形象,与他的沉默寡言形成鲜明对比,更是引人瞩目。

打笔仗成为他晚年的一大“壮举”,如2011年12月初版的《来燕榭文存二编》就“以打架文章为多”,火力十足。

今年,黄裳仍不断有新作发表。

“像这样有生命力、战斗力的文化老人,国内无第二人。

”董宁文说。

黄裳是一位沉默的斗士,却又充满了深情:

1997年,妻子重病,嗜书如命的他毅然卖掉收集了半辈子的古书和名人字画,以支付巨额医疗费,徒劳地希望能换回妻子的生命。

(根据《南都周刊》2012年第36期唐不遇的同名文章改编)

相关链接

①风流:

杰出不凡;风雅

潇洒,洒脱放逸。

——XX百科

②黄裳继承了古典文学的传统,继承了鲁迅的传统和巴金讲真话的传统,黄裳写的那些散文,呈现了他金刚怒目的一面。

——陈子善

③民国那些大师们虽然都远离我们而去,但是他们独立思考的高贵品性,在治学中的求真精神,在权势面前无所畏惧的勇气,为今天中国的知

识分子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陈华文《民国大师们的精神遗产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柯灵激发了黄裳最初的写作热情。

在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之后,黄裳又在《文汇报》副刊“世纪风”上,先后发表了《江上杂记》《关于美国兵》等作

品。

B.巴金先生是影响黄裳最深的朋友。

在巴金先生的提携与帮助下,黄裳得到了自己的第一笔稿费,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书,并最终走上文学道路。

C.黄裳先生饱受磨难。

在“反右”斗争中,他遭到批判,并被打成“右派”;在“文革”中,他先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后又被下放到干校,不断受批斗,饱受凌辱。

D.黄裳先生勇于反省自己。

他因为自己“文革”时,“失去了做一个正直公民的勇气”而感到痛苦并深深自责,认为十年动乱,自己也应该承担一份责任。

E.黄裳是一个充满深情的人。

妻子重病时,他毅然决定将自己收集的古籍和名

人字画全部卖掉,以支付巨额医疗费用,这对于嗜书如命的他实属不易。

答案 CD

解析 A项《关于美国兵》是先在柯灵和唐弢创办的《周报》上发表而后来集成册子的。

B项他在巴金先生的帮助下,得到了在重庆的第一笔稿费。

E项是不是决定“全部卖掉”存疑,文中没有明确说法。

6.作者将黄裳先生称作“沉默的斗士”,其“斗士”品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坚持理想,执着。

作品即使得罪人,他也不改。

②不向苦难屈服。

“文革”中被下放到工厂劳动,却毫无猥琐卑屈的样子。

③有生命力和战斗力。

晚年爱“打笔仗”,并且火力十足,直到去世那年仍不断有新作发表。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这篇人物传记紧扣“沉默的斗士”品格来记写黄裳的事迹。

文章按时间顺序来追记黄裳光辉的一生,表达上以记叙为主,并结合议论。

筛选提取文章中表现黄裳“斗士”品格的信息,可以先从文中找出那些揭示其品格的议论性文字,然后再找到相关的事迹介绍的叙述性文字,两两结合,即可概括出答案。

在女儿眼中,黄裳很有理想,也很执着,一辈子一直很辛勤地工作,视写作为“良心事”。

在朋友郑重眼中,黄裳“真是一个人物”,“就像一座钟,毫无猥琐卑屈的样子”,他被打成“右派”,遭遇挫折,但顽强不屈,不向苦难低头。

黄裳晚年创作非常丰富,是“活到老写到老”的典型,文章“以打架文章为多”,火力十足,董宁文评价说,“像这样有生命力、战斗力的文化老人,国内无第二人”。

将这几点提取出来,概括分析,即为答案。

7.黄裳说:

“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

”他是怎样做到的?

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说真话。

在作品中坚持自己的看法。

②深刻反思自己。

他对自己在“文

革”时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③坦露真性情。

晚年爱“打笔仗”,火力十足。

(意思对即可)

解析 黄裳说“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心‘挖’出来”,这主要应从他的为文上分析。

黄裳视写作为“良心事”,他一生秉持着这样的宗旨来写作,体现在作品中一是敢说真话,即使作品“让很多人不高兴,但他从不改”;二是勇于剖析自己,特别是“文革”之后对自己的反思;三是他晚年爱“打笔仗”,坦露真性情。

8.文中说“黄裳的风流,兼具了传统文人和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8分)

答:

 

答案 (示例)

(1)他有传统文人的风流。

①他才华出众。

中学生时期便发表了习作,一生著述颇丰。

②他风雅潇洒。

爱好广泛,涉猎广博,富有生活情趣。

③他多情重义。

爱美丽女性,对妻子充满深情。

(2)他还有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

①他坚持独立思考。

写作坚持自己的观点,勇于自我解剖。

②他有求真精神。

继承了巴金讲真话的传统。

③他有无所畏惧的勇气。

从容洒脱地面对苦难。

(意思对即可)

解析 作者评价黄裳的“风流”,说“黄裳的风流,兼具了传统文人和民国知识分子的风流”。

理解这句话的深刻意蕴,关键在于理解“传统文人”与“民国知识分子”在“风流”上的区别,然后联系黄裳的为文、为人表现来谈自己的理解。

回答时,切忌将两者混淆,应分类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