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6169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docx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十单元教案(苏教版)

第十单元统计

第一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教材P92-93例题,完成“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利用对平均数的理解解释生活现象

教具准备

教学环节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理解意义创设情境

 

了解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基本含义。

 

再次理解一般水平的含义。

 

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逐步得出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进一步理解平均数这一统计量的含义。

 

感受平均数收每一个数据的影响。

谈话:

你喜欢什么运动?

出示人物:

小强、小林、小刚、吕老师

1认识一般水平的含义

小强:

提问:

你觉得成绩怎么样?

小强:

再给2次机会。

提问:

你觉得该不该给?

小强:

个、个

提问:

水平稳定吗?

你觉得小强1分钟投篮水平,用表示合适吗?

2理解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

小林:

3个

小林:

再给2次机会,个、4个

提问:

刚才的、、用谁代表水平?

小林的3次成绩一样吗?

用谁代表小林的水平?

讨论。

小结:

选4的同学不光看4,还看和3,还把给3一个。

反正是自己投的,超常的补失常的。

演示:

移多补少

提问:

有不同想法吗?

指名试说。

预设:

求和均分

提问:

为什么除以3?

小结:

数学上叫先求和,再均分。

像这样把借1补给3,数学上也有名称,叫移多补少。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小刚:

给3次机会

小刚:

3、7、2

提问:

水平稳定吗?

用手势表示每次的水平?

用几表示他的水平?

指名试说。

无中生有的4是哪儿的?

预设:

3+7+2=12(个)12÷3=4(个)

提问:

这是什么方法?

这样就把3个不一样的数变得同样多,为什么要剥削第2次?

演示:

移多补少

小结:

两种思路,移多补少、求和均分,目的只有一个,把原不相等的数变得同样多,这同样多的数叫做它们的平均数。

提问:

3、7、2,在这里谁是谁的平均数?

平均数是4,4能代表小刚第1次的水平吗?

能代表第2次的水平吗?

能代表第3次的水平吗?

辛苦找到的平均数到底代表什么?

小结:

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4理解数据与平均数的联系

吕老师:

给4次机会

提问:

你觉得三个男生会同意吗?

三男生商量:

比的又不是总数,比的是整体水平,还要除的,除以4,10次也不要紧。

吕老师:

4、6、

提问:

投完第3次后,我后悔了,要是投3次就好了,如果就此收手,我的战绩如何?

显示3男生成绩

比较:

打平1个,打败2个

3男生:

别客气,请投。

提问:

投第4次,有可能输吗?

有可能平吗?

有可能赢吗?

显示第4次成绩:

1个

学生算平均数。

结论:

失败

分析原因:

关键输在第几次?

要是投个多好?

要是投9个多好?

男女生分别计算平均数,显示结果。

提问:

意外发现,前3次有没有变?

为什么平均数会变?

小结:

平均数会因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变。

巩固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利用平均数的含义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1李强篮球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的身高一定会是160厘米吗?

男篮队的平均身高是200厘米,个个都是2米吗?

姚明有多高?

看图:

平均身高是2米,最高的是姚明,一定比2米高,高22米。

既然有人高于2米,是不是一定有人低于2米?

10号队员178厘米。

如果把你编进篮球队,平均身高会提高还是降低?

2平均水深110厘米,东东身高140厘米,落水的话会有危险吗?

小结:

掌握了平均数,就不会上当了。

32010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71岁,2006年,中国男性平均寿命68岁。

提问:

平均寿命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可70岁的老爷爷眼泪出了。

请你从专业的角度,劝劝张爷爷。

调查:

家里有超过71岁的老人吗?

估计:

女性平均寿命会比男性长还是短?

出示:

74岁。

预设:

女生高兴,男生不屑,是平均数。

全小结梳理知识和方法。

今天认识了什么?

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一备者:

数学老师

 

第二时练习九

教学内容教材P9-96练习九第1-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基本练习促进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学会观察数据、分析数据。

第2题

集体交流,说明原因。

小结:

通过这3个问题的解决,你对平均数又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第3题

观察数据: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预设:

各人的捐书情况、比较情况、平均数的范围

计算平均数。

提高练习数形结合,提高收集数分析数据的能力。

通过估计平均数,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了解平均数这一统计量的存在价值。

第4题

观察:

条形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这些数据有什么作用?

提问:

你能估计出平均每组植树的棵数吗?

计算验证。

比较提问:

你是怎样估计的?

哪些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棵数多,那些组植树棵数比平均数少?

思考:

为什么平均棵数总比最大数据小、比最小数据大?

第题

汇报数据,并求出平均每天做家庭作业用的时间。

介绍:

可增加“平均”栏目。

交流:

你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

全小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在哪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备者:

数学老师

 

第三时练习九

(2)

教学内容教材P96-97练习九第6-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熟练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使学生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综合练习了解平均数的价值,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学会分析数据。

 

灵活使用不同方法求出平均数。

体会数据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第题

交流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独立求出平均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

提问:

你用什么方法求出平均数?

为什么?

你对你平均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有什么想法?

你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

第6题

观察数据:

你能看出什么?

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多少?

求平均数验证。

评:

你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

为什么?

利用原的数据和平均数,你又能想到些什么?

第7题

观察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你能分析出什么?

预设:

每天的平均气温、一周平均每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比较:

哪一个平均数更合理?

更有意义?

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进一步体会价值。

第8题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同学的体重,并分别求出男生和女生的平均体重。

可增加“平均”一栏。

一备者:

数学老师

 

第四时运动与身体变化

教学内容教材P98-99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中对数据的收集、计算及分析,体会用实验方法研究问题、获得结论的一般过程与方法,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实验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在合作探究、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实事求是分析问题的态度,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教学难点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具准备手表

教学环节目标设计活动设计重设与反思

提出问题产生在实践活动中收集数据的需求,从而主动设计活动方案。

谈话:

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心脏跳动会加快,会出汗,感觉很累)

哪一项变化最明显?

怎样比较简单地测出心脏跳动的次数呢?

你打算怎样做实验?

测算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次数在活动中体会平均数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问:

你知道你们每分钟脉搏跳多少次吗?

有什么办法验证?

提出方案:

自己看秒表,测出脉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连续测几次算出平均数,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小组活动。

汇总:

把个人平均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进行汇总,算出小组脉搏平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小结:

通过实践知道了我们这样年龄段的小朋友正常情况下脉搏跳动的个人次数和平均次数。

测算运动后脉搏跳动次数活动类型的不同为实验的结果提供了数据的多样。

 

理解实验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不同的运动促进身体健康变化是有区别的。

谈话:

我们知道运动之后心跳的速度会加快,也就是脉搏跳动的次数会增加。

那么到底运动之后我们的脉搏平均每分钟跳多少次,你们想知道吗?

请在跳绳、踢毽和原地高抬腿跑中选两项活动(同组选同两项)。

活动要求:

1运动30秒,活动后立刻测出脉搏跳动的次数,做好记录。

2做一排口算,等待脉搏恢复正常。

3活动60秒,活动后也立刻测出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

4小组合作完成平均数测算。

同桌合作活动

汇报:

每一项活动请一小组汇报。

比较:

不同项目引起身体变化的规律?

发现:

运动后脉搏跳动的次数比运动前要多,而且运动60秒后脉搏每分钟跳动的平均次数比运动30秒后的要多。

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运动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运动项目都运动相同的时间,但是脉搏平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却不一样,越是剧烈的运动,脉搏跳动的次数越多,像这里的跳绳和原地高抬腿跑步。

引申反思应用实验结论反观校园生活实际,感受科学实验及数学应用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提问:

我们学校每天为同学提供的集体运动项目有哪些?

你留意过表中各门学科的安排吗?

这样的安排合理吗?

思考:

你是怎样度过间10分钟休息时间的?

这样做是否合理?

可以怎样调整?

提问:

不同的运动之后脉搏的跳动情况不一样,其实运动后身体变化不仅表现在心脏或脉搏跳动上,人的呼吸也会发生变化,那么不同的运动之后呼吸的变化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你打算怎样实验?

知识拓展关注科普,了解运动与身体变化的更多信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介绍: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人的心脏也在不停地跳动,引起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这就是脉搏的跳动。

心脏是人的大血泵,是生命的主宰,它担负着惊人的工作量,休息时心脏每分钟要排出升的血液,剧烈活动时,每分钟排出的血液量要增加到原的倍,每天排出的血液达到了13638升至22730升,每年达到6364400升,如果一个人能活到80岁,那他就要排出0912000升的血,这些血足够装满926个怀德苑游泳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