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687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docx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

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

要类型及防治措施

学号:

0812*******

姓名:

教学院:

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地理科学2009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3年04月26日

毕节学院教务处制

浅析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防治措施

摘要:

文章以织金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7~2012年5年间织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织金县地质灾害类型多样,灾害规模大小不一,主要有滑坡、崩塌、地裂缝、塌陷、泥石流等类型。

总结织金县地质灾害类型,分析织金县诱发地质灾害的人文原因及自然原因,以及在灾害防治中的问题及困难,从而提出防治自然灾害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地裂缝;灾害防治

 

ThemaintypesofgeologicalhazardsinZhijinCounty,analysisandpreventionmeasures

Candidate:

ZhouJia-liMajor:

GeographicalScience2009

StudentNo.:

0812*******Advisor:

MoShi-jiang

Abstract:

TakingZhijinCountyastheresearchobject,throughtothe2007~20125yearsZhijinCountygeologicalhazardpointdata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showedthatthetypesofgeologicalhazardsinZhijinCounty,variety,thescaleofthedisasterisnotthesamesize,therearetypesoflandslide,collapse,groundcrack,collapse,debrisflow.SummarizethetypesofgeologicalhazardsinZhijinCounty,thehumanitiesandnaturalcausesanalysisofZhijinCountyingeologicaldisasters,anddisasterpreventionofproblemsanddifficulties,andputforwardsuggestionsforpreventionofnaturaldisasters.

Keywords:

geologicalhazard;landslide;landslide;crack;disastercontrol

 

引言

80年代,西安矿业学院的杨梅忠教授[1-2]对煤矿区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研究,从内外力型地质灾害链分析其成因;罗炳佳和沈诚通过对贵州矿山地质环境的研究[3],分析了矿产资源开采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系统地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估;郭振春[4]通过对1993-2000贵州发生的345次地质灾害的资料统计,分析了诱发贵州省地质灾害的自然原因与人文原因,并对贵州省的地灾防治提出了实际性的可行性建议;《灾害地质学》[5]一书,对各种地质灾害类型的特点、成因、防治措施都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对本文的撰写起到了实质性的参考作用。

在灾害预报的方法上,国内的研究者们引进了非线性理论,如协同预测模型[6]、时间序列预报理论[7]、突变理论预报模型[7]等,这些方法通过系统论的原理,研究灾害与外界因素以及各灾害类型内部的发生、发展过程来预报灾害的发生。

潘耀忠、史培军[8]和向喜琼、黄润秋[9]分别对“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灾害的研究中的可行性与实际成果,对织金县的地质灾害防治采用此技术提供了理论性依据。

目前国外对地质灾害的研究多集中在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实现上,如“3S”在地质灾害的监控与可视化、数字减灾系统DDRS等方面的应用。

采用现代技术对中小流域地质灾害进行区域性评价,查明地质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同时将此危险性等级与土地资源的可利用性和土地售价联系起来,使地质灾害研究成果直接为公众服务。

典型地区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如美国地质调查局与气象局合作,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SanFrancisco海湾地区建立的滑坡预警系统,第一次利用电视和电台比较准确发布了由降雨所诱发的大量滑坡事件[10]。

1.织金县地形地貌概况

1.1地形简介

织金县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最高点是西部三塘镇的双窑岩,海拔2254.5cm;最低点在东部三岔河与六冲河的交汇处,海拔861.5cm,两地高差为1393cm。

织金县处于黔西高原向黔中丘原盆地过渡地带,沿以那正平—绮陌阿烈—城关白岩—珠藏高山—黑土打括一线,以西属黔西高原地带,地形切割强烈,水系发育,沟谷纵横,山脉的走向与地质构造线基本一致,海拔多在1600m~2000m之间;以东属黔中丘原地带,平地及坝子较发育,地势较开阔,地形起伏较大,海拔多在1200m~1600m之间;

1.2地貌概况

织金县是贵州省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境内坡陡山高、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和风化程度较为强烈,节里裂缝发育十分活跃。

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

县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按成因可分为溶蚀地貌、溶蚀-侵蚀地貌和剥蚀-侵蚀地貌三大类,其中:

“溶蚀地貌”按其组合形态特征分为峰丛洼地(分布于鸡场、三塘等地)、溶丘洼地(分布于绮陌、三甲等地)、溶丘谷地(主要分布于猫场等地);

“溶蚀--侵蚀地貌”由非岩溶与岩溶地层相间分布,其发育方向基本上与地质构造线一致,以峰丛沟谷(分布于城关白岩、珠藏、少普等地)和河谷侵蚀地貌(分布于六冲河、三岔河沿岸地带)为主;

“剥蚀--侵蚀地貌”以侵蚀切割为主,形态以中等及浅切割的中山、低中山为主,主要在珠藏、桂果、茶店等地零星分布。

2.织金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其诱发原因包括降雨、融雪等诱发的自然原因,工程开挖、爆破等诱发的人为原因。

本文所统计的各灾害数量,主要是以隐患点为主,这里的隐患点是指:

包括已经发生但目前仍不稳定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以及可能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潜在泥石流等。

据统计,2007~2012年8月,织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有359处,其中主要包括:

滑坡、崩塌、地裂缝、塌陷、泥石流。

2.1滑坡

滑坡:

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软弱面整体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是织金县最主要的自然地质灾害类型之一,2007~2012年,全县共发现滑坡灾害隐患点119处,其物质组成多为土质滑坡,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

按其发生地点来分,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房后滑坡,这类滑坡单点灾害的影响范围和规模均较小,但其危害性极大,因为致灾体紧邻建筑物,且其运动速度较快,突发性较强;二是山体滑坡,规模相对较大,常造成滑坡体上地面开裂、房屋变形、道路下陷、电杆歪斜、水田挤压等灾变形迹,危害性较大且较难彻底治理。

主要分布在牛场、珠藏、黑土、后寨、八步、以那、猫场、化起、阿弓、茶店、金龙、绮陌、白泥、纳雍、马场、上平寨、普翁等乡镇。

2.2崩塌

崩塌:

即平常所说的塌方,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织金县的崩塌灾害有土崩和岩崩两种。

其中,岩崩较多,多发于道路两侧的危岩体,属危岩崩塌,崩塌发生后常造成道路中断。

2007~2012年,全县共发现崩塌隐患点42处,其中多数规模在10000m3以下,10000m3以上的有6处,按从大到小顺序分别是:

城关镇白岩村河边组,崩塌规模最大,为190000m3,影响人口137人,损失财产33.2万元(由于发现较早,及时进行了搬迁避让,所以损失较小);其次是阿弓镇依聋村的崩塌,珠藏镇龙山组、少普乡街群村和大寨村的潜在崩塌,规模均为100000m3,受灾(威胁)人口895人,占崩塌受灾(威胁)总人口数的18.5%,损失(威胁)财产共1097.2万元,占损失(威胁)财产总数的36%;再次是城关镇白岩村冲头组的崩塌,规模为60000m3,影响人口93人,损失财产24.7万元。

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

城关、三塘、大平、绮陌、营合、牛场、猫场、龙场、八步、阿弓、珠藏、三甲、鸡场、少普等乡镇。

2.3地裂缝

地裂缝:

指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表破坏现象。

织金县的地裂缝灾害主要是受矿产资源开采、建筑施工、管道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多发于矿区和建筑工地等人为活动较为强烈和主要进行地下作业的地域周围。

其中以煤矿区周围最为居多,全县共有年产15万吨以上的煤矿99个,遍及全县31个乡镇(全县共32个乡镇),所有煤矿周围都存在地裂缝灾害,因此地裂缝灾害在织金县所有地质灾害中分布范围最为广泛。

其灾害点也是最多的,2007~2012年全县共有地裂缝灾害点181处。

其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影响最为直接,各矿区周围都有居民生活点,地裂缝常见于矿区周围农户的居住房和农业生产土地上。

在受灾民房内,墙体以及地面随处可见明显的地理缝,宽度多在0-10mm之间,最严重的可达20mm以上。

织金县农村的民房的房顶多用于蓄水,在房屋顶板产生地裂缝之后,所蓄水就会渗透到屋内,使屋内变得潮湿,且墙体受到浸泡后,会容易导致墙体上原有的地裂缝长度加长,宽度加大,严重威胁着群众的生命安全;若地裂缝产生于农民的农业生产土地上,会导致水分、肥料等沿地裂缝流失,使得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产量降低,从而影响农民的生产收入,严重的将使得整块土地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直接影响着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收入的农户的生活。

2.4塌陷

塌陷:

指地表岩体或者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向下陷落,在地面形成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灾害现象。

2007~2012年,5年间织金县共发生过11次塌陷灾害,规模均较小,主要是由于煤矿采挖和地下水位急剧变化所引起的,多发于居民房外的田间地头。

但也有发生于居民房内的塌陷灾害,2010年9月27日凌晨,织金县城关镇城南片区沙井巷突发地面塌陷灾害,形成数个圆形深洞,最大直径达10多米,有3户人家的地面以及地上的家具落入深洞内,但由于发现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塌陷灾害主要发生在城关、八步、自强、鸡场、上平寨、实兴六个乡镇。

2.5泥石流

泥石流:

指在山区或者沟谷深壑,由于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是织金县发生次数最少的地质灾害,2007~2012年5年间全县发生泥石流6次,规模最大的是2009年8月发生在以那镇三合村葫芦田组的泥石流,规模达到2000m3;影响最大的是2008年发生于三塘镇上寨村丫口寨组的泥石流,受灾人数618人,经济损失141.1万元。

2.6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统计

利用下表对2007~2012年,5年间各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情况进行简单统计

2007~2012年织金县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统计表

灾害名称

数量/处

规模/m3

受灾(威胁)人口/人

财产(威胁)损失/万元

滑坡

119

115070

10332

4651.7

崩塌

42

698450

4838

3097.7

地裂缝

181

25150

24489.4

塌陷

11

954

154

64

泥石流

6

5260

801

238.5

3.织金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原因

3.1自然因素

3.1.1地质地貌

织金县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区,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切割强烈,境内坡陡山高、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土地破碎与风化程度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基岩节里裂缝发育十分活跃,山体边坡稳定性较差。

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十分脆弱,容易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

3.1.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织金县工程地质岩组根据岩石力学性质、岩性及组合关系,可分为4类:

硬质岩类:

以灰岩、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和泥质灰岩为主,主要包括三叠系法郎组(T2f)、杨柳井组(T2y)、关岭组(T2g)、安顺组(T1a)、大冶组(T1d),二叠系茅口组(P1m)等,这一类型的岩组岩溶发育,岩石坚硬、性脆、抗风化能力强,抗压强度较高,是产生崩塌和岩溶塌陷的主要岩类;

软质岩类:

以粉砂岩、页岩、泥岩、粘土岩夹煤为主,主要包括侏罗系自流井群(J1-2zl),三叠系二桥组(T3e)、飞仙关组(T1f)、峨眉山玄武岩(βp)、石炭系祥摆组(C1x)等,此类岩组中的新鲜砂岩物理力学强度较高,但其常与页岩、泥岩互层,大大降低了其岩体的物理力学强度。

这一类型的岩石透水性较弱,为较好的隔水层,其中的粘土岩遇水后容易软化,为易滑岩层。

此外,该类岩组的抗风化能力较弱,常形成较厚的残坡积层,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软硬互层岩类:

以白云岩、灰岩夹砂页岩、泥岩为主,主要包括的地层有三叠系永宁镇组(T1yn);二叠系长兴大隆组(P2c+d)、石炭系上司组(C1s)、旧司组(C1j);奥陶系湄潭组(O1m)等,此类岩的岩层呈带状分布,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呈夹层状互层状结构形式产出。

其溶蚀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在接触带上,岩溶较为发育,岩溶管道顺层分布,其中碎屑岩层中的软质岩石的力学强度较低,孔隙度大,遇水后容易软化,工程性质较差,容易产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松散岩类:

以亚砂土、粘土、亚粘土和沙砾石层为主,主要分布于第四系(Q)残坡积、冲洪积层中。

岩石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孔隙度较大使得其透水性也较强,力学强度低,因而具有较高的压缩性及可塑性,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1.3气候

降雨是织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触发因素,该县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关系密切,织金县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4~9月份为汛期,降水量较多,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月至4月地温开始上升,冰雪溶化解冻,陡岩表面的危石容易掉落,坡地容易出现悬石滚落等现象。

3.2人为因素

织金县是国家重点开发扶贫的区域之一,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植,全县正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显目成就,矿山开发、大型工厂、能源开发、水利工程、高速公路、铁路等的建设日益兴盛。

在此同时,强烈的人为活动,不合理的人类行为使得织金县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人为因素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

3.2.1煤矿采挖

织金县煤矿资源丰富,全县共有煤矿99个,遍及31个乡镇。

不合理的煤矿采挖行为造成矿区周围地质灾害频发。

矿井回采所形成的采空面,若不预留煤柱支撑,就容易造成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井下炸药的使用和机械设备的震动容易引起上部土体、岩体崩塌,其次,震动使得土体和岩体变得疏松,若遇强降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地下水的不合理抽取会造成地下水位急剧变化,从而引发地面塌陷。

煤矿开采所诱发的地质灾害在全县范围内分布最广,矿区周围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裂缝、地面塌陷、危岩崩塌等。

3.2.2交通建设

工程建设开挖坡面坡脚会造成边坡失稳,加上堆放的弃渣等,若不及时处理,再遇强降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3.2.3水电站

织金县境内有引子渡和洪家渡两个大型水电站,电站库区在蓄水和放水期,容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多种地质灾害。

3.2.4其他

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行为也会诱发地质灾害,比如削坡建房、滥砍滥伐、频繁的耕作行为等会造成水土流失,容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

4.织金县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1缺乏专业化防灾治灾工作人员

织金县“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置办公室”是该县防灾治灾的主要部门,面对全县点多面广的地质灾害,该部门的人员编制情况远远不能满足防灾治灾工作的需求,且缺乏专业的防灾治灾人员,该办仅2人有资格进行地质灾害等级判定。

4.2受灾等级的评判机制有待完善

在地质灾害发生后,需要对受灾群众进行受灾等级判定(主要是对居民住房、土地的受损程度进行判定),定等级后再由物价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赔偿金额,这一机制主要是针对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但目前这一机制并不完善,常使地灾防治部门与人民群众产生矛盾。

4.3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有关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以及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地灾防治工作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现在的地灾防治资金来源,远不能适应地灾防治工作的需要。

在全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中,大部分都急需进行工程治理,由于治理经费不足,使得一些危险性和危害性大的灾害隐患点得不到及时的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4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水平较低

织金县的地灾预警职能目前主要由“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置办公室”承担,尚未形成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统一和相互联动的监测预警体系,专业化的地质灾害预警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专业化设备极为缺乏。

4.5其他

除了上述几点之外,织金县的地灾防治工作还存在工作方针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在处理由煤矿等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灾害时,由于工作方针政策宣传不到位,常使群众误以为地灾防治部门受雇于矿方,使群众与地灾防治部门产生矛盾,导致地灾处置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出现群众上访等现象。

5.对织金县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理的一些建议

针对织金县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置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该县的实际情况以及灾害发生的类型和特点,对织金县的地灾防治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1)扩大地灾防治主管部门的人员编制,招募更多的地灾防治专业化人才,引进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专业化设备;加强对在职人员的教育和技术培训,采取业务轮训、技术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从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地灾防治力量;

(2)与气象、水利等部门联合组建完善的地灾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利用气象资源等,开展地质灾害预报,并利用短信平台及时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内容发至灾害区内的各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国土所长和监测员,以提高防灾警觉,作出具体防灾措施,对可能受灾群众及时进行搬迁避让,尽量减少损失;

(3)与政府、国土、物价等部门联合建立一套完善的受灾等级评判标准及赔偿机制,并严格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为受灾群众争取合法利益的同时,也应维护矿方的合法利益;

(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地灾防治资金投入机制。

将地灾防治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基金,并尽量争取社会资金,社会投入,扩大资金来源;

(5)树立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防治水平。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平台,开发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提高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处理能力,使决策科学化和管理信息化,大力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含量;

(6)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将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前兆、特点、自救措施等科学知识与地灾防治的相关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宣传内容,增强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7)加快退耕还林的工作,严格控制滥砍滥伐,引导农村群众合理建房选址,严禁削坡建房,防止水土流失;

(8)加强对各类工程活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在工程验收阶段还应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验收,若已造成人为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治理责任和费用,做到“谁引发,谁治理”;

(9)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做好生产矿山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有效化解矿群矛盾,推进和谐矿山建设。

6.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2007~2012年5年间织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织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裂缝、塌陷、泥石流等类型,灾害的规模大小不一,其中以地裂缝灾害分布最广,影响也最大,灾害点的分布具有点多面广的显著特点。

织金县地质灾害的诱发原因较为复杂,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主要的自然原因有:

复杂的地质地貌,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气候;主要的人为原因有:

煤矿采挖,交通建设,水电站蓄水、放水以及其他人类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合理行为。

有的地质灾害是在人为原因与自然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

目前,织金县在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置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灾害治理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织金县的实际情况,本人对织金县的地灾防治工作提出了一些可操作建议,希望能够对织金县的地灾防治工作起到实质性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梅忠,陈克良.中国煤矿灾害现状与减灾对策分析[J].灾害学,1997,12(3):

66-70.

[2]杨梅忠.煤矿区地质灾害链分析及防治对策[J].全国煤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1993:

108-111.

[3]罗炳佳,沈诚.贵州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3,40

(1):

134-138.

[4]郭振春,贵州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诱因及其预防建议[J].贵州地质,2003,20

(2):

103-105.

[5]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4-161.

[6]徐梁,陈有亮,张福波.岩体边坡滑移的系统学预报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10(3):

259-263.

[7]李邵军,冯夏庭,杨成祥等.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的滑坡监测及变形预测智能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1):

3673-3678.

[8]潘耀忠,史培军.区域自然灾害系统基本单元研究——理论部分[J].自然灾害学报,1997,6(4):

1-9.

[9]向喜琼,黄润秋.基于GIS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11(3):

23-27.

[10]奚晓青,杨新宝.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J].中国水运,2007,7(9):

98-100.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莫世江教授,他在论文选题、写作方向分析以及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了我莫大的指导与帮助,并不厌其烦地对我的论文进行多次耐心的修改,使我的论文最终能够完美定稿,在此本人对莫教授表示真诚的感谢。

在此,我还要诚挚地感谢织金县地质灾害预防与处置办公室,为我的论文撰写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使论文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具说服力。

还要感谢在我的论文撰写过程中,为我提出宝贵建议的各位同学,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向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