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597384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 黄山记 学案2.docx

学年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3黄山记学案2

在中国大地上,有这样一处人间胜景,她拥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她拥有奇特的三十六峰,赢得“天下第一奇山”的美称;她是道教圣地,传说轩辕黄帝也曾在此炼丹求仙;自古而来的诗人都喜欢登临,在此留下了许多高山仰止的壮美诗篇;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两次游历,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浩叹。

——黄山,中国最美的、最令人震撼的名山之一!

今天,让我们跟随徐迟的脚步,感受自然的伟大。

Let'sgo!

走进黄山!

避开“本格拉寒流”

在非洲国家纳米比亚的海岸线上,不是人们所熟悉的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等优美的滨海风光,而是一片长达1600公里的纳米布大沙漠,形成了“一边是大海,一边是沙漠”的特殊景观。

按常理,越接近海洋,空气越湿润,环境也就越优美。

而纳米布沙漠地区的真实情况是:

由于沿岸有一股强大的“本格拉寒流”经过,导致海水蒸发缓慢,所蒸发的水分也不易达到高空,形不成降雨条件,从而造成毗邻大海的荒漠出现。

纳米布沙漠的存在情形与人生的某些境遇类似。

有很多人天生资质聪明,条件优越,好比靠近大海的陆地,可谓天时地利,前程一片坦途,有足以创造辉煌的外因;但同时,正因为条件太优越、顺畅,容易使其沉溺享受、不思进取,如同看不见的“本格拉寒流”,制约了成功。

这种日积月累的“本格拉寒流”会将现实的优越条件化为乌有,使原本充满希望的滨海沃土变成平庸荒芜的纳米布大沙漠。

大海与荒漠原来毗邻,别让内心的“本格拉寒流”侵扰,使原本美丽的景色风化成沙漠。

让内心永存激情,这样心灵才会拥有一片温暖湿润的天空。

微感言: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3.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一、作者视窗

十年沧桑忆故人——徐迟

他是一位诗人,也是驾驭报告文学的能手。

他的《地质之光》、《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涡旋中》、《生命之树常绿》等报告文学作品诗意浓烈、豪情四溢,像抒情诗一样叩响亿万人民的心弦,使读者赏心悦目,激动不已。

人是刚直不阿,文是黄钟大吕,尤其是他兀兀垂暮的晚年,更是心性明澄,妙契生死因缘,慧解宇宙真谛,对庄严净土的执着追求,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患,使他整个人格文格都散发着感人至深的“上求天道、下化众生”的浓郁魅力。

1996年12月12日深夜,这位天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作者,这位八十二岁的老人,选择了一个逸出常规的惊世骇俗的死法——坠楼身亡。

他的死,“亦成了永恒的谜永恒的猜想”。

天才作家的生命结束了,但他还紧紧占据着人们的心灵……

他,徐迟,一个勤奋的歌者,一个热情的歌者!

一个肩负着时代使命的歌者!

他那些传世的作品,也就是他永生的灵魂了。

【注】 徐迟(1914—1996),浙江吴兴南浔人,当代作家,著名报告文学家。

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爱憎分明,说理透辟,繁简相宜,语言洗炼,被誉为“别具特色的科学诗篇”。

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等。

二、写作背景

安徽黄山,古称黟山,唐朝改名黄山,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山修身炼丹(黄山因此得名),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

明代徐霞客赞誉其“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篇游记,把黄山放置在宇宙形成发展的极其辽远广阔的背景上来描写,豪放雄奇,堪称“大手笔”。

三、文体知识

游 记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个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

游记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更是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些描写山川景物的文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写景状物栩栩如生;

(2)融情于景,动人心弦;(3)托物言志,含蓄隽永;(4)语言优美,妙笔生花。

四、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①煞费心机(  )②高矮参差(  )③毫不悭吝(  )

④摩肩接踵(  )⑤菡萏(  )⑥琢凿(  )

⑦战栗(  )⑧氤氲(  )⑨凝眸(  )

⑩喑呜(  )⑪褶皱(  )⑫龙蟠(  )

(2)多音字

    ②

2.辨形组词

(1)

      

(2)

(3)

(4)

3.近义词辨析

(1)简洁·简捷

“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表示直截了当或简便快捷。

例句:

①这在世界的文学史上并没有什么地位,但经林琴南的那种________的古文译出来,却增加了不少的光彩。

②“还不是和祥林嫂?

”那短工________的说。

(2)虚无缥缈·变幻莫测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例句:

①春节放假回家是民心所向,值得赞赏,遗憾的是还有一部分民工因为种种原因,回家团圆梦依然如水中花镜中月般________。

②今年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将更加________,鉴于此,有专家称,最近几年将是“美伊对抗年”。

4.词语解释

(1)煞费心机:

 

(2)高风峻骨:

 

(3)扑朔迷离:

 

(4)逸兴横飞:

 

(5)一苇可航:

 

(6)化险为夷:

 

(7)拾级而登:

 

一、文本助读

文章叙写了黄山雄放瑰奇的景色,赞叹大自然的崇高卓越,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这能使“绝处已经逢生”、能让“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的伟大时代,激发起人们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对社会新时代的热爱。

同时,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写出了登山之容易,表现了人类的力量,能够化险为夷,能够将绝境变为公园,表现人类对山的征服,对大自然的征服,对造物主的征服。

二、小组合作

1.品读全文,找出文中表明文章主旨的那句话。

答:

 

 

 

 

2.一般游记的写法:

时空线索,从登山写起,由远及近,由下而上。

本文却并非如此。

本文在构思方面与一般游记有何不同?

答:

 

 

 

 

三、师生探究

1.黄山的形成是否真的如课文中所说的那样,是大自然有意安排的杰作呢?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答:

 

 

 

2.第二部分写到黄帝飞升的传说和李白等人的诗文,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有何联系?

答:

 

 

 

3.第三部分中的记叙具有哪些特点?

答:

 

 

 

 

4.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中黄山奇观的“奇”而来,“奇”在何处?

答:

 

 

 

 

一、阅读延伸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

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

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

“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黄山松,你是徽魂!

【赏析】 本文立意深远,作者以“黄山松”为象征物,通过对黄山松的描写,表达了对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讴歌、赞美之情。

从黄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构筑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

文采飞扬是其另一大特点,整散句交错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抒情酣畅,气势充沛,扩充了文章的内涵,强化了对黄山松、对“徽魂”的赞美之情。

二、写法迁移

丰富的联想

在《黄山记》中,作者娴熟自如地交替运用诸多的丰富的联想,使得思绪飞扬,无所不至。

【我来练笔】

请运用丰富的联想,描写一个景点,表现其主要特征,300字左右。

答:

 

 

 

 

 

 

 

 

问题生成——带着更多的问题而非答案去学习

通过合作探究,你还想解决哪些问题?

请写下你的新问题,或与同学、老师交流,或在课后自己独立解决。

 

提醒:

完成作业《分层训练》

答案精析

第一单元 感悟自然

1 黄山记

四、基础梳理

1.

(1)①shà ②cēncī ③qiānlìn ④zhǒnɡ ⑤hàndàn ⑥zhuózáo ⑦lì ⑧yīnyūn ⑨móu ⑩yīn ⑪zhě ⑫pán

(2)①cān/cēn/shēn ②chà/shā ③qiáo/qiào

④shè/shí

2.

(1)荣誉 誊写 

(2)回溯 晦朔 (3)铺砌 沏茶

(4)眼花缭乱 穷困潦倒

3.

(1)①简洁 ②简捷 

(2)①虚无缥缈 ②变幻莫测

4.

(1)形容费尽心思。

(2)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

形容道德行为的完美。

(3)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

(4)超逸豪放的意兴四处洋溢。

(5)用一捆芦苇做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

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

也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6)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7)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地登上。

合作探究

二、小组合作

1.主旨句:

第三部分中的“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2.

(1)开头落笔不凡。

本文不像一般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胜景这个角度起篇,气势磅礴。

在介绍黄山概貌后,又写几千年来人们攀登黄山的历史,数千年中极少有人能攀上黄山之巅的史实,烘托了“险”字。

在游记之前写了这样两段内容,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能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发展的宏观高度去认识黄山,能增加本文大气磅礴的特色和深邃的思想意义。

(2)写游山经过时作者突破了一般由近及远或由下而上地去写的模式,运用古今对比手法,来突出中心,并且作者选择最能突出黄山特色的几种景物重点描写。

(3)全文采用总分结构的组织形式,四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借用书上的句子来概括:

一、大自然安排胜境;二、不可攀登的黄山;三、幸福已属于多数人;四、这是何等的公园!

第一部分文章巧妙地借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起笔,暗写黄山“险”、“奇”两特色,总领全文;第二、三部分,承“险”字展开;第四部分,缘“奇”着墨;最后,以“这是何等的公园!

这是何等的人间!

”两句感叹作结,照应篇首大自然“封了山”,把人间与黄山胜境隔绝开,暗含“奇妙人间”之意,激情奔放,响震不绝,深化了文章赞美黄山的主题。

三、师生探究

1.不是。

这样的写法是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作者说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这里的“崇高”、“卓越”一般是对人而言的。

作者把大自然人格化了,说它“创造”、“安排”了黄山胜景。

这样把黄山的形成写成是大自然的安排比自己介绍要好。

首先,由自己介绍显得一般化,把大自然当作主人公来写就显得独辟蹊径,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其次,这样写更能突出黄山确是人间之仙境,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

再次,便于以居高临下的气势、简练的笔触,把黄山的绝境和细微之处全都写到。

2.

(1)神话传说的神奇色彩增加了黄山的神秘色彩,也与后面的诗文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2)引述李白等人的诗文不仅佐证了诗人登山的经历,表现了黄山的险峻、登山的艰难,还以优美的诗文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丰富了内容。

(3)本部分回顾几千年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才能登上黄山,其余的人都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就为下文歌颂我们的时代和人民伏下一笔。

3.

(1)对比:

把前人攀援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

(2)详略处理得当,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呵,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丽处,都在公园中”。

详写登天都峰,其余略写,重点突出。

(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

写天都峰之险,而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

“我们这江山,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

虽然这里历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4.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

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

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地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

可是暗礁多,浪这样险恶……”。

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文本拓展

我来练笔 (示例)

入夜,乘一只小船,让桨轻轻划拨。

时间刚过九点,周庄就早早睡了,是从没有电的明清时代养成的习惯?

没有喧闹的声音,没有电视的声音,没有狗吠的声音。

周庄睡在水上。

水便是周庄的床。

床很柔软,有时轻微地晃荡两下,那是周庄变换了一下姿势。

周庄睡得很沉实。

一只只船儿,是周庄摆放的鞋子。

鞋子多半旧了,沾满了岁月的征尘。

我为周庄守夜,守夜的还有桥头一株灿然的樱花。

这花原本不是周庄的,如同我。

我知道,打着鼾息的周庄,民族味儿很深。

忽就闻到了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地经过斜风细雨的过滤,纯净而湿润。

这是油菜花。

早上来时,一片一片的黄花浓浓地包裹了古老的周庄。

远远望去,色彩反差那般强烈。

现在这种香气正氤氲着周庄的梦境,那梦必也是有颜色的。

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

这么看着的时候,就慢慢沉入进去,感到时间的走动。

感到水巷深处,哪家屋门开启,走出一位苍髯老者或纤秀女子,那是沈万三还是迷楼的阿金姑娘?

周庄的夜,太容易让人生出幻觉。

(王剑冰《绝版的周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