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142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07工程测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3.

4.施工现场情况与相关工程函件

二、工程概况

项目总建筑面积163220.84㎡,用地面积18509.71㎡,实际用地面积为18087.22㎡,总计容建筑面积为124854㎡,其中商业计容建筑面积为6701㎡,写字楼面积为29477㎡,建筑占地面积6205㎡。

工程由1#楼(写字楼)、3a#楼(酒店)、2#、3#楼及裙楼组成。

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基础类型为板式筏形基础。

本工程设计标高±0.000为绝对高程84.50米(黄海高程)。

2.1项目概况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2

工程地址

3

建设规模

4

建设单位

5

勘察单位

6

设计单位

7

监理单位

8

施工单位

2.2结构概况

程地下室筏板基础以上、1#楼、2#楼、3#楼、3a#楼及对应裙楼:

序号

工程名称

结构形式

层数

层高(m)

建筑高度(m)

建筑面积(㎡)

1

2

3

4

5

6

 

二、施工测量基本的要求

2.1.测量精度

达到国家规范规定:

层间竖向测量偏差不超过±3mm,全高不超过3H/10000,且不大于±15mm。

层间标高测量偏差不超过±3mm,全高测量偏差不超过3H/10000,且不大于±15mm。

2.2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测量的工作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在施工中起主导作用,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基本基础工作之一。

(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2)严格审核原始依据(设计图纸、测量起始点位、数据等)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与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

(3)在测量精度满足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4)执行一切定位放线工作在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方可申请主管技术部门预检,及质检人员验线的工作制度;

(5)紧密配合施工,利用施工间隙放线,主动为施工创造条件。

2.3.主要的测量工作

序号

主要测量工作

1

首级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测;

2

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外控法”布置;

3

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内控法”垂直引测,同步控制内外轴线、标高;

4

平面和高程三级控制网测量,控制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标高;

5

底板基础平面钢柱底预埋件、墙立面预埋件安装定位测量;

6

钢柱三维坐标位置的定位校正测量,并分析气候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7

主楼内外墙垂直度及轴线偏差控制测量;

8

施工及使用期间沉降等监测。

三、场地准备工作

根据设计总平面图与施工现场总平面图,确定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点位位置,将测量控制点引测到施工现场,做好固定的标志。

测量标志位置要求稳定,牢固,不影响施工,也不能够有移动,以免影响测量精度。

测量标志要平差,保证测量精度。

施工测量前应熟悉首层建筑平面图,基础平面图及有关大样图,总平面与定位测量的有关的技术资料。

了解建筑物的平面布置情况,轴线数量,建筑物长、宽的结构特点,校核图纸的细部尺寸,了解建筑物的建筑坐标,设计高程,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

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的要求,保证措施如下:

㈠拉尺力度要一致,用固定的人,中间不许换人;

㈡经纬仪测量时,一人操作,中间不换人。

校核,换人进行校核;

钢尺不换。

如换需要更换钢尺,应对钢尺进行比较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㈣对原始测量记录所有测量人员签字,最后测量负责人核对签字后当日存档。

测量人员要认真熟悉图纸。

对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大钢尺进行仔细校核,保证仪器设备的准确性,有效的控制轴线与标高的精度。

仪器设备必须专人正确的使用与养护,并做到每次使用前先校核后使用,并且做好校核记录。

四.场地控制网的测设

根据甲方和测绘院提供的坐标点,以先整体后局部的方针,首先对控制点进行校核,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控制点,采用直角坐标法。

先定出主要建筑物的主点、主轴线,经校核无误后,建立现场矩形平面控制网,布设建筑物轴线点及轴线控制桩。

主轴线平面控制点,设置在地质坚固、便于通视、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

测量人员在使用仪器施测过程中,必须坚守岗位,避免仪器受震、碰撞及倾倒,如遇到雨天或强阳光下,应打伞对仪器进行保护,以防止影响仪器的精度。

对于新仪器使用前必须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性能并对仪器进行校核后方可使用。

施工测量测量仪

5.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序号

项目

详细说明

1

首级平面控制网

依据业主提供的城市测量平面控制点及该建筑物的平面定位图,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

因业主未提供,我方进场后复核确定。

2

二级平面控制网

以首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平面控制点设置在施工现场围墙内基坑边,为三级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点测量。

1)地下结构施工阶段布置二级控制点、二级平面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2)地上结构施工阶布置二级控制点、二级平面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3

三级平面控制网

三级平面控制网以二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用于楼层控制轴线的测放。

根据结构形式分为地下施工阶段和地上施工阶段两部分进行投测,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

1)地下结构三级控制点、三级平面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2)地上结构三级控制点、三级平面控制网如下图所示:

5.1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序号

项目

详细说明

1

控制点的埋设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

2

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仪。

3

精度等级

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

 

六.建筑物定位和基础工程测量放线

一)基础工程测量

基础放坡宽度和挖方深度与土质有关,为了减少挖方量,把减小放坡作为一项技术措施,放线人员要根据地质报告和施工现场的施工组织要求,在满足施工安全基础上和项目总工程师确定边坡的放坡比例,做到既能确保施工安全,又可以减少挖方。

另一方面就是基槽底面标高的控制。

6.1边坡稳定观测

基础开挖完成后,考虑到桩开挖的安全性及边坡塌方将对工程造价有较大的影响,要求现场施工测量人员对边坡进行定时观测,观测方法如图所示:

观测时间选择:

每三天观测一次,遇雨天,上部荷载变化严重等特殊情况应加密观测,每次观测后做好记录,如发现问题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边坡的位移观测要以较高的精度提出观测成果,供项目决策。

6.2基础工程测量放线

进行基础施工测量前,须对拟建建筑物外廓各轴线交点进行检查,如矩形建筑场的各边长是否等于设计长,每个角是否等于90o,异形建筑的角点轴线交点与主要轴线的关系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中心筒体的轴线与主轴线之间的关系能不能符合设计要求。

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由于中心轴线桩在基础开挖时将会被挖掉,故应设轴线控制桩引桩(引桩位置稳定,不能够有位移),以便恢复各轴线。

引桩距离主轴线约为3-5m。

基础施工时通过引桩将轴线投测到基础垫层上,并进行轴线的距离、角度闭合,符合要求后交给施工人员。

基础开挖时,应随时注意挖土的深度。

在基槽转角外和内外墙交界处钉上一个小木桩,测设统一的高程线,在桩的侧面写出向下挖土的深度,当基槽挖到离设计槽底30-50㎝时,用水准仪在槽壁上每隔3-4测设一个距设计槽底0.5的水平桩,用以控制挖槽深度。

用挖土机大面积的开挖,基坑较深时,其高程传递如图所示,在基坑内悬挂一钢尺零点向下,下悬线锤,地面上设上一台水准仪,观测水准点(BM)处立尺的后视读数为a,其视线高为HBM+a,,前视钢尺读数为d,坑底水准仪钢尺读数为c,则坑底视线为HBM+a-(b-c),由于欲测设的水平桩顶高程为H(坑底)+0.500m,则水平桩上标尺应读前视d为:

d=HBM+a-(b-c)-(H坑底+0.5)按此测试水平桩,在整个挖土过程中,测量人员应密切配合,以防止超挖,实际挖土时,一般控制在设计坑底高程高20㎝左右,剩余部分人工清除。

6.3基础垫层控制

基础垫层长宽的控制主要是满足基础的使用,将四边控制轴线测设至坑底,按技术要求留出宽800㎜作业面。

基础垫层的标高使用0.3米木桩打入地面。

确认插入牢固后,在涂上红油漆,用以控制垫层顶面标高,误差在±10㎜以内。

垫层放线

基础挖土完成以后,按设计要求做好垫层后,在垫层上弹出基础轴线。

再由木工根据轴线弹出梁、柱边线。

弹出的轴线,梁、柱边线经过检查无误后交给现场。

具体用经纬仪根据建筑的引桩控制点,把点传递到基坑内。

把经纬仪置于A点,瞄准另一端轴线控制桩B点,固定水平制动螺旋,保证轴线方向不变,上下转动望远镜,将轴线投测到垫层上E、F两点,然后根据两点,弹出墨线,用同样的方法把点GH投测在垫层。

主要轴线投测完成以后,应仔细校核其相互位置关系,并依据主轴线位置,把其它细部尺寸的位置确定出来,依据各轴线把柱子以及剪力墙线借线弹出来,然后对其进行校核。

为了更精确的确定点的位置,节省时间,最好在基坑四角设置龙门板,以便垫层弹完线以后进行校核:

(1)、在基槽外约3-5米处钉龙门桩,龙门桩要竖直、牢固,桩的外侧与基坑平行;

(2)、根据水准点高程,用水准仪在龙门桩上,测设建筑物的高程线;

(3)、龙门板沿高程钉设,龙门板上沿要刨平,使龙门板上顶面为一个水平面,与高程线一致;

(4)、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在龙门板顶面上,钉上小铁钉;

(5)、用钢尺沿龙门板顶面检查轴线钉的间距,其相对误差不应超过1/2000,经检验合格后,以轴线钉为准,对基础线进行校核。

基础验线时的允许偏差。

根据国家规范《GBJ203-831》规定。

长度:

L≤30±5mm

30m

60m

90m

验线工作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㈠验线工作要主动;

㈡验线的依据要原始,正确,有效;

㈢验线用的仪器和钢尺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和检校;

㈣仪器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㈤必须独立验线,验线工作应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

1、验线部位要选择关键环节与最弱点位。

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的误差处理:

㈠两者之差若小于限差,可评为优良。

㈡两者之差若略小于或等于限差者,可评为合格。

㈢两者之差若超过限差,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做返工处理。

验线处理等级:

㈠建筑红线与房屋定位线,由甲方申请市规划局测绘验线。

㈡基础验线首层0.000线由项目技术主管报请甲方监理公司验线。

㈢控制网的线,每一层的竖向投测点与标高测点的控制及每一流水段的测量放线,由项目工程技术主管质检以及测量负责人一同验线确认后,填好预检单,资料存档。

桩定位:

1、认真熟悉图纸,核对各轴线桩的布置情况,每根桩与轴线的关系,是否有偏位,偏位距离多大,桩轴线距离多大,桩的根数,承台标高,以及桩顶标高等;

2、根据轴线把桩位确定出来。

按桩位布置图,逐个桩放线定位,每根桩在桩中心位置钉上小木桩,在钉上校铁钉或者用水泥砂浆砌筑一块砖,再弹出桩中心位置

3、每个桩中心都要有固定标志,根据桩的大小,洒上相应的白灰,做为挖孔时的定位依据以便在挖孔时找到正确的位置;第一圈混凝土护壁浇筑完成以后,将桩的中心线位置在护壁上标志好,并画出红油漆固定标志,作为在后面挖桩中进行桩垂直度,偏位等校核。

4、桩成孔后,浇筑混凝土要控制桩顶标高和钢筋的外露长度。

对于柱墩、筏板以及柱子,剪力墙,均按垫层的投线方法,把轴线引在作业面上。

±0.000以下的地下室部分施工放线

本工程±0.000以下地下室部分作业面积较大。

施工要分区、分段。

根据设计图纸,区、段划分在伸缩缝,后浇带位置。

但每一区段的每一平面,必须保证有两条以上的轴线投测,以保证闭合校核。

±0.000以上主体建筑竖向控制施工放线

1、方法

该工程垂直度(竖向)的控制采用经纬仪外控法中的延长轴线法进行,方法是将经纬仪安置在延长轴线的控制桩上,后视首层轴线后,抬起望远镜将轴线直接投测在施工层上。

2、投测中的要点

①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垂直的误差。

②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

必须以首层轴层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③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视轴的误差影响。

④投测主要误差必须控制在标准以内,即向上投测时的投点标志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照准目标的误差控制在M照60"/V。

D'/P"2以内,经纬仪竖轴不垂直的影响误差控制在:

以内

以上公式中H为建筑物全高,D'为向上投测时的斜视线长,为经纬仪水平度盘水准管的分划值。

V为经纬仪望远镜的放大倍数,P"为常数。

(3).控制桩点应设在稳固(不产生下沉和位移)且易保存的地方,在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员负责保护,专职测量员负责定期复核。

6.4建筑定位放线:

(1)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定位依据建筑为原有建筑物。

1)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

根据建筑的结构和使用特点,布网精度为一级,测角中误差为±12",边长相对误差为1/15000。

2)距离丈量方法:

距离丈量采用I级钢尺,丈量时必须使用弹簧秤,并进行往返测量。

并考虑尺长、温度、倾斜、拉力等各项改正数。

具体公式为:

(考虑采用标准拉力,则拉力改正数不计)

式中:

L---丈量时钢尺读数t0---鉴定时标准温度

L0---实际距离a---钢尺线膨胀系数

L实---钢尺实际长度t---测量时实际温度

L明--钢尺名义长度h---两端高差

3)角度测设方法:

如图1-1所示:

根据已知的起始方向,测设角度α:

用正倒镜法测出∠AOB1后,用经纬仪精确测设出∠AOB1=α1,α1与α的差为β,过B1点作OB1,并量取距离。

(2)建筑物高程控制网测设:

高程引入采用原场区内已知水准点进行测设,本工程布设4个临时水准点,组成建筑物的高程控制网,控制网的测量采用附和测法。

闭合差的要求:

L:

为附和线路长度。

(3)测设轴线控制桩:

根据已布好的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设轴线控制桩,测设时以两端控制桩为准,测定该边的控制桩,并校核各桩间距,精度同平面控制网。

6.5结构施工测量:

(1)结构竖向投测:

本工程采用激光经纬仪天顶内控法进行竖向投测。

在每个流水段内设四个内控点,控制点设在首层楼面上,采用200×200×10预埋铁板做控制点(加活动盖板保护)。

在轴线向上传递时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投测点的位置:

在基础施工之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情况,选择数个(至少三个)控制测点。

因为轴线上往往有柱、梁等影响妨碍传递,选择在距离轴线500处的混凝土板上,便于流孔和传递。

2、正确设置投测点。

当基础施工时,应在其顶面精确埋设控制点的测量标志,并精确测量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

距离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

3、为了使激光束能从底层直接打到所需测设的楼层,在各层楼板的投测点处,需留置200见方的孔洞,平时孔洞处需盖好盖板,以保安全。

4、每次投测时,应将铅垂仪仔细对中,严格整平,然后接通激光电源(注意正负极不要接反),使激光器起辉,即可发射出铅直的激光束。

正常工作时,将工作电流调至5mA左右,这是将有最强的激光输出,在目标上能得到明亮的光斑。

与此同时,在所测设层的楼板预留孔洞上,放置有机塑胶板(其余各层的预留孔盖板需移掉),激光铅垂仪发出的激光束在有机塑胶板上形成一个小圆形光斑,通过调整发射望远镜的焦距,使有机塑胶板上形成激光光斑达到最小。

为了消除激光铅垂仪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仪器对中整平后,应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90、180、270、360回转,这时在有机塑胶板上出现四个小圆形光斑轨迹(如仪器本身没有缺陷,则光斑将始终如一),将在有机塑胶板上出现的四个小光斑的圆心连线,其连线的交点即为正确的轴线投测点。

如果圆形轨迹较大,则应调整固定激光管的校正螺丝,保证投测精度。

在楼面上定点后,精确复测各点之间的距离,校核与底层的控制测点是否吻合,如有误差认真查找原因,并及时加以纠正,以确保测量精度。

5、按有机塑胶板的方格网,在楼面上划出十字线标志,作为楼面定位放线的依据。

6、楼面各测点确定后,进行各细部的定位放线工作。

7、每层投测工作结束后,将各项投测数据整理成书面资料,作为重要的施工技术资料进行归档保管,以便查考、总结研究等用。

(2)施工层放线:

放线前应在平面上校核轴线,闭合后测设细部轴线,后以此为准测量墙、柱、梁、洞口的边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为:

项目

精度

主轴线

±10mm

细部轴线

±2mm

墙、柱边线

+3mm

门窗洞口线

+3mm

(3)高程的竖向传递:

1)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时,保证传递到施工楼层的标高点不少于3个,以便进行互相校核。

2)标高传递的允许误差:

项目

精度

层间

±3mm

总高

±10mm

3)各层标高的传递起始点均以首层+50cm控制线为准,以防止层间误差的积累,标高传递时采用钢尺沿铅直方向(经纬仪配合)向上量至施工层。

钢尺丈量时应考虑各项改正数。

(4)钢筋混凝土墙体、柱施工测量:

1)墙、柱钢筋绑扎完毕后,在竖向主筋上测设标高点,用油漆标注,作为支模和浇筑混凝土的依据。

测法是以首层+50mm线为准向上传递三个标高控制点,当校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水准仪一次精平,水平线允许误差为±3mm。

2)柱支模后,用经纬仪校核模板垂直度,校核时用经纬仪在相互垂直的两轴线上同时测量当观测面为不等截面时,经纬仪必须安置在轴线上,当观测面为等截面时,经纬仪中心与轴线间的水平夹角不大于15°。

(5)装修工程施工测量:

(1)地面工程的施工测量:

1)标高的传递方式采用在楼梯间和窗口处进行传递。

2)测设+50cm水平控制线:

+50cm水平控制线的测设允许误差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

室内的+50cm水平线是控制地面标高、门窗安装等项目的重要依据,在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1mm。

防止误差扩大。

测表1:

项目

精度要求

水平线

(室内、室外)

1每3m两端高差小于±1mm。

2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铅垂线

室内

经纬仪两次投测校差小于2mm

室外

高于1/3000

3)用水准仪检测地面面层的平整度和标高时,水准仪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

大厅应小于5m,房间应小于2m。

(2)门窗安装施工测量:

1)从建筑最顶层找出外窗口的边线,用线坠将边线向下引测,并采用经纬仪进行校核以保证精度。

其精度应符合测表1的要求。

2)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50cm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反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

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观测时应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测水平线时,最好是用直接调整水平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则可直接用铅笔标出视线标高的水平线。

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测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和用规定的拉力,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该工程±0.000以上部分施工时,首先应对±0.000以下部分的轴线、标高进行复线校核,如有误差则进行修正,修正后再采用直角或极坐标法将控制轴线重新测出,以此为准来控制以上的轴线标高。

(6)电梯安装

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控制线为标准,及时测量每层电井净空尺寸,并绘出平面图,并提供最佳电梯井净空尺寸断面图。

测量允许误差:

本工程的垂直度允许偏差,标高传递允许偏差,符合规范DBJ01-21-95的要求。

(7)、平面轴线控制点引测

1、当楼板施工至±0.000m时,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或首级控制加密点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在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并进行矩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示意如下图:

[±0.000m楼面激光控制点点位做法]

[激光点穿过楼层的预留洞做法]

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x200的孔洞,浇筑楼板砼后,将点位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上。

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上图:

说明:

(1)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物堵塞孔洞。

(2)麻线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点,用完后将麻线拆除,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

2、在混凝土楼面架设激光铅直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至上部楼层。

激光控制点投测到上部楼层后,组成矩形图形。

在矩形的各个点上架设全站仪,复测多边形的角度、边长误差,进行点位误差调整并作好点位标记。

如点位误差较大,应重新投测激光控制点。

3、由于钢构柱施工在后,上部楼层的激光点位置未浇筑混凝土楼板,需在主楼核心墙侧面焊接测量控制点的悬挑钢平台,把激光控制点投测到钢平台上并作好标记。

4、在本工程施工中,特别是在主塔楼施工中,垂直度控制是关键,因此,对内部控制点的竖直引测,采用激光垂准仪进行控制为主,10KG线堕作为校核手段为辅。

具体的方法如下:

首先,在底层内部控制点上安置激光垂准仪,在上层安置激光接收板。

其次,打开激光器,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

调整光斑,使光斑最小,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

将激光垂准仪依次旋转90°、180°、270°,重复将激光投影到激光接收板上,在激光接收板上做出标志,取4个标志中心作为上层内部控制点;

重复第1到第4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5、激光控制点二级测量控制网的分段投测

激光控制点二级测量控制网分三段循环垂直投测,并用GPS复测。

每一段控制高度在160m左右,以降低塔体晃动所造成的摆动影响。

(8)、标高控制点引测

1、首层+1.000m标高基准点引测

用水准仪引测首层+1.000m标高线至剪力墙外墙面,各点之间复测闭合后弹墨线标示。

2、地上各层+1.000m标高基准点引测

地上楼层基准标高点用全站仪每次从首层楼面每10m引测一次,10米之间各楼层的标高用钢卷尺顺主楼外墙面往上量测。

全站仪引测标高基准点的方法如下:

在±0.000m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通过气温、气压计测量气温、气压,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

全站仪后视核心筒墙面+1.000m标高基准线,测得仪器高度值。

对仪器内Z向坐标进行设置,包括反射棱镜的常数设置。

示意如下:

全站仪照准+1.00米标高线确定Z坐标值。

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棱镜放在钢平台或土建提模架及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

由于全息反射贴片配合远距离测距时反射信号较弱,影响测距的精度,故本工程用反射棱镜配合全站仪进行距离测量。

反射棱镜放置示意如下: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标高垂直向上传递全站仪测距示意图]

计算得到反射棱镜位置的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