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01576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docx

MILSTD105E抽样标准docx

MIL-STD-105E抽样标准

什麼是MIL-STD-105E

  MIL-STD-105E是美軍軍用抽樣標準,是世界上應用最普及的抽樣標準(1989年5月10日發佈),亦是105D的最新版本(美國軍用標準MIL-STD-105D是較早使用的調整型抽樣標準,也是應用最為廣泛的調整型抽樣標準。

它是1945年由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研究小組為美國海軍制定的抽樣檢驗表。

[編輯]

MIL-STD-105E的歷史背景

  計數值之標準抽樣程式是在二次大戰期間所開發出來的。

最原始之版本稱為JAN-STD-l05(全名為jointarmy-navystandardl05),系在1949年設計完成。

在1950年,JAN-STD-l05被修訂為MIL-STD-l05A。

  隨後在1958、1961和1963年分別推出MIL-STD-l05B、MIL-STD-105C和MlL-STD-l05D。

在1964年,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三國共同修正MIL-STD-105D,稱為ABC-STD-l05(註:

ABC代表America、Britain和Canada)。

MIL-STD-l05D的民間版是在1971年推出,由美國國家標準局(AmericanNationalStandardInstitute,ANSI)將其列入美國國家標準。

稱為ANSI/ASQCZ1.4

  最近之修訂版為ANSI/ASQCZ1.41981。

在1974年,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將ANSI/ASQCZ1.4稍作修正,將其編列為ISO2859。

  我國中央標準局於1970年公佈之國家標準CNS2779和日本的JISZ9015國家標準,都與MIL-STD-l05標準類似。

目前之最新版本為1989年5月l0日,美國軍備研究發展工程中心公佈之MIL-STD-l05E。

105E和過去105D版本相類似,只有在文字部分加以修訂,另行編排。

MIL-STD-105E是以允收品質水準(acceptablequalitylevel,簡稱AQL)為基礎之抽樣計畫。

AQL是指買方可接受之品質水準。

在以AQL為基礎之檢驗計劃中,貨批很明確地被拒收或被允收,並不包含選別檢驗。

選別檢驗雖然可使出貨之不合格率降低,但必須付出額外之檢驗成本!

[編輯]

MIL-STD-105E抽樣計劃簡介

  MIL-STD-105E的AQL與樣本代字

  MIL-STD-105E查表前需先確定AQL值

  MIL-STD-105E將生產者風險(α)固定在0.01至0.10之間

  嚴重不合格項目的AQL一般大多訂為0.1%或小於0.1%,主要不合格項目的AQL一般大多訂為1.0%或0.65%,次要不合格項目的AQL一般大多訂為2.5%或4.0%

  MIL-STD-105E樣本代字是由檢驗水準與批量所決定

  MIL-STD-105E將檢驗水準分為特殊檢驗水準與一般檢驗水準兩大類

  特殊檢驗水準可分為S-1、S-2、S-3與S-4四級,一般檢驗水準可分為I、II與III三級,其對消費者的保障依次遞增

  抽樣計畫所需的樣本大小也是依次遞增

  檢驗水準的決定可視為是一種在樣本大小與對消費者保障間求取風險平衡的過程

  當單次檢驗成本較高時或消費者可容忍一定程度的風險時,常考慮採用特殊檢驗水準

  當每次檢驗的成本較低時,或消費者不能容忍風險時,常考慮採用一般檢驗水準

  大多數產品均選用一般檢驗水準,尤其是被稱為正常檢驗水準的水準II最為常用

  在其他條件相同下,檢驗水準III、II與I所需的樣本大小大約為4:

2:

1

[編輯]

MIL-STD-105E的使用

  MIL-STD-lO5E提供三種抽樣型式:

單次抽樣、雙次抽樣和多次抽樣。

  每一種抽樣計畫又可分為正常檢驗(normalinspection)、加嚴檢驗(tightenedinspection)和減量檢驗(reducedinspection)。

抽樣計劃開始時,通常是先使用正常檢驗,除非另有規定。

加嚴檢驗是用在當賣方之品質變差時,而減量檢驗是用在賣方之品質良好之情況。

AQL通常是在契約中訂定,或者由負責當局指定。

不同之不合格點或不合格品可以使用不同之AQL值。

在MIL-STD-lO5E中,樣本大小是由批量大小和檢驗水準來決定。

檢驗水準是用來描述檢驗量之相對大小。

MIL-STD-lO5E提供七種檢驗水準,分別為一般檢驗水準(generalinspectionlevels)Ⅰ、Ⅱ、Ⅲ,和特殊檢驗水準(specialinspectionlevels)Sl、S-2、S-3、S-4。

  大多數之產品採用一般檢驗水準,其中檢驗水準Ⅱ稱為正常檢驗水準(normalinspectionlevel)。

水準Ⅰ較水準Ⅱ具較低之區別能力,而水準Ⅲ則較水準Ⅱ有更高之區別能力。

水準Ⅲ之相對檢驗數大約為水準Ⅱ之兩倍,而水準Ⅰ則為水準Ⅱ之一半。

特殊檢驗水準是保留給檢驗成本昂貴或需破壞性檢驗之產品。

  MIL-STD-l05E的使用程式可分為下列步驟:

  1.選擇AQL。

  2.決定檢驗水準(InspectionLevel)。

  3.決定批量大小。

  4.求樣本大小(查表)。

  5.決定適當之抽樣計畫。

(單次、雙次或多次抽樣)

  6.決定適當之抽樣計畫表。

(Ⅰ、Ⅱ、Ⅲ,Sl、S-2、S-3、S-4)

  7.決定採取正常、加嚴或減量檢驗。

  在查主表時,若遇到垂直箭頭,則採用箭頭以上(或下)之第一個抽樣計畫的允收數和拒收數,同時也需依照箭頭所指計畫的樣本大小抽樣。

如果樣本大小大於批量,則採用100%全檢。

 

MIL-STD-1916

目錄

[隱藏]

∙1 MIL-STD-1916概述

∙2 MIL-STD-1916與MIL-STD-105E的不同

∙3 MIL-STD-1916的適用範圍

∙4 MIL-STD-1916的一般需求

∙5 MIL-STD-1916的執行步驟

∙6 MIL-STD-1916的轉換法則

∙7 MIL-STD-1916的結語&補充說明

∙8 相關條目

[編輯]

MIL-STD-1916概述

  美國軍方已經在1996年推出新版的抽樣計劃MIL-STD-1916,用來取代既有的MIL-STD-105E,作為抽樣計劃選用的主要標準。

美國國防部推出MIL-STD-1916新標準的用意,是希望能鼓勵供應商建立品質系統和使用有效的製程管製程序,來取代最終產品的抽樣方式,並期望供應商能夠遠離過去以AQL為主的抽樣計劃,進而做到預防性的品質制度。

[編輯]

MIL-STD-1916與MIL-STD-105E的不同

  1.以單次抽樣為主,廢除雙次抽樣及多次抽樣,判定標準為『Ac=0、Re=1』亦即0收、1退,強調不允許不良品存在。

  2.建立持續改善的品質系統和善用多種品質改善工具。

  3.用預防代替檢驗,在製程中執行統計製程管制(SPC)。

  4.一體適用計數、計量與連續性抽樣計劃(各有其各自的表),不像過去,105E僅適用計數值類、414僅適用計量值類、1235僅適用於連續性類。

  5.將抽樣視為一種浪費的行為,如供應商可提出不同產品的接收計劃,若經客戶同意後,是可以按約定的接收方式辦理驗收,不一定要採用MIL-STD-1916。

  6.MIL-STD-1916著重在供應商品質系統的建立,強調預防為主,反觀MIL-STD-105E則著重在抽樣技巧,強調避免接收不合格品。

  最大簡化之處,在MIL-STD-1916所使用的表格(計數、計量&連續性)只剩下4種,一改過去MIL-STD-105E時的數十種。

[編輯]

MIL-STD-1916的適用範圍

  1、本標準所提供的品質計劃與程式,不能減輕供應商滿足顧客需求的責任,供應商必須建立品質系統,包括製造程式,品管監控等作業,用以生產符合顧客品質要求的產品。

  2、本標準的抽樣計劃不適用於破壞性試驗或無法篩選的產品。

[編輯]

MIL-STD-1916的一般需求

  1.若在合約中納入MIL-STD-1916標準時,供應商應當執行抽樣檢驗。

但必須認清的是,抽樣檢驗並不能管制及改善品質。

生產的品質源自於適當的製程管制方法。

而當管制方法發揮效用時,抽樣檢驗可視為是次要的程式和不必要的成本浪費。

供應商必須建立可接受的品質系統和證實具備有效的製程管制方法,來作為執行抽樣檢驗的先期條件。

  2.合約中應該要提及取代抽樣檢驗的另一種可接受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必須和抽樣檢驗相互評估後才能使用。

該方法應該包括生產期間的製程能力分析與管制,並且和產品生產的品質系統有密切的關係。

同時還需要定期評估與監測,而且至少要達到關鍵品質特性Cpk≥2.0、主要品質特性≥1.33、次要品質特性≥1.0,一但此要求被接受且證實已達成,供應商可降低或刪除抽樣計劃。

  3.供應商應建立顧客可接受的品質保證方法。

諸如:

ISO9000、QS9000等或其他經政府機構(或客戶)許可之品質系統

  4.判定標準及不合格處理:

(各類抽樣均不允許不良品發生,若有則依)

  a.計量與計數型-拒收該批,且須立即進行矯正及預防措施。

  b.連續型-拒收該批,並執行全數選別和立即進行矯正及預防措施。

  5.抽樣方式:

  採隨機抽樣或按比例抽樣。

並儘可能避免採固定模式之抽樣方式。

  6.經判定拒收後,供應商需進行下列行動:

  a.對不合格品進行隔離,和必要的整修與重加工,經矯正之產品供應商需先篩選後再重新抽檢。

  b.確定不合格原因,執行適當的製程變更。

  c.執行正常、加嚴與減量檢驗的轉換法則。

  d.各項矯正措施需告知客戶,並重新篩選送客戶進行評估。

  7.對關鍵品質特性,除非另有規定,供應商需執行自動化篩選作業,並使用第7(VII)級之抽樣計劃,若檢驗中發現有一項以上之不良,需進行:

  a.不得交運且須知會客戶。

  b.確認原因,進行矯正措施和100%篩選。

  c.維持矯正措施的紀錄,以備客戶之查驗。

[編輯]

MIL-STD-1916的執行步驟

  1.根據品質要求指定不同的檢驗水準(共7級-I、II、III、IV、V、VI、VII)

  2.選定抽樣的形式(計量、計數、連續)

  3.根據披量大小或生產期間生產量與檢驗水準決定樣本代字

  4.擬定抽樣計劃(N,n,Ac,Re→批量大小,樣本數,允收數,拒收數)

  5.進行抽樣

  6.執行轉換程式

  註:

一般除非另有規定,均由正常檢驗開始。

[編輯]

MIL-STD-1916的轉換法則

  1.正常檢驗轉加嚴檢驗

  a.計數值和計量值:

最近2~5批中有2批被拒收

  b.連續性:

不論是在篩選或抽樣階段,在樣本5倍大小數量內,有2個以上的不良

  2.加嚴檢驗轉正常檢驗

  a.不合格品的疵病原因已完成矯正,同時

  b.計數值和計量值:

連續5批被允收

  連續性:

不論是在篩選或抽樣階段,在樣本5倍大小數量內,無不良

  3.正常檢驗轉減量檢驗

  a.計數值和計量值:

連續10批被允收

  連續性:

不論在篩選或抽樣階段,在樣本10倍大小數量內,無不良

  b.生產是在穩定狀態

  c.品質系統運作正常,且表現被客戶認為滿意

  d.客戶同意減量檢驗,方可進行

  4.減量檢驗轉正常檢驗

  a.計數值和計量值:

有1批被拒收

  連續性:

有任何不合格品被髮現

  b.生產情況不規則或發生延誤

  c.品質系統運作表現被客戶認為不滿意

  d.客戶因其他生產條件之故,認為應回覆至正常檢驗

[編輯]

MIL-STD-1916的結語&補充說明

  MIL-STD-1916的出現系配合ISO9000的持續改善的訴求,它所著重的不是過去MIL-STD-105E的事後抽樣,而是希望供應商能建立持續改善的品質管理系統,使繳交給客戶的產品均為合格品。

這個理想看似很難可能也會嚇退第一次接觸的人,但我們仍然認為這並不困難,而且它是容易達成的。

  在MIL-STD-1916中,對製程略有著墨如下:

  1.製程改善可使用的方法:

  a.利用製造流程圖規划出重要管制點,來防止或偵測疵病的產生

  b.製程不良原因的分析工具。

諸如PDCA、FMEA、柏拉圖、要因圖等

  c.製程改善過程的評估工具。

諸如趨勢分析、品質成本、不良率、6Sigma能力等

  d.利用實驗計劃,降低變異源產生的機率

  2.製程管制可使用的手法:

  a.確認製程管制計數的使用範圍;如SPC、自動化、量具、預防保養、目視檢驗等

  b.製程管制計劃需包括SPC

  c.透過資料分析,反映出供應商的製程管制措施是有效的

  d.根據工作需要,執行適當的教育訓練

  e.確認各單位在SPC相互運作上的權責與工作內容

  f.使用管製圖前,需先確定每次抽樣數與頻率,並建立修正管製作業的程式

  g.確認所指定品質特性的關鍵參數,並找出影響關鍵參數的生產程式

  h.規範製程改善的權責,對矯正措施進行追蹤,直到失效原因被消除為止

  i.執行良策系統分析(MSA),掌握量測具的變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