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602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docx

《基础护理学》教案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内蒙古北方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刘芬

授课章节

第一节静脉输液

授课时数

6学时

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

授课地点

教室、示教室、实验室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教、操作练习、指导、考核、应用开放式教学系统

教学目标

1、掌握周围静脉输液法、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2、掌握常见输液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4、熟悉输液目的及常用溶液。

5、了解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法、输液泵的使用。

6、了解输液微粒及消除。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探索“无痛”注射方法。

重点

1、周围静脉输液法及常见输液故障排除方法。

2、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3、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难点

1、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

2、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课程内容及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一、静脉输液目的

二、常用溶液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四、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五、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

六、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七、输液微粒及消除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第十三章静脉输液与输血

静脉输液和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静脉输液和输血能及时补充丧失的体液、电解质、增加血容量,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还可通过静脉输注药物,治疗疾病。

本章将介绍静脉输液和输血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静脉输液

一、概念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电解质、药物由直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二、静脉输液的原理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液体直接输入静脉内。

无菌药液自输液瓶经输液管通过针尖输入到静脉内应具备的条件是:

1.液体瓶必须有一定的高度,即需要具有一定的水柱压。

2.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除液体软包装袋),使液面受大气压的作用,当大气压强大于静脉压时,液体向压力低的方向流动。

3.输液管道通畅,不扭曲、不受压,针头不堵塞,并确保在静脉血管内。

三、静脉输液的目的

1.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的平衡。

常用于脱水,酸碱代谢紊乱等病人。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常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胃肠道吸收障碍及不能由口进食如昏迷、口腔疾患等。

3.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如输入抗生素控制感染。

4.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用于严重烧伤、大出血、休克病人的抢救。

四、常用溶液及作用

(一)晶体溶液

晶体的分子小,其溶液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有重要作

用,可有效纠正体内的水、电解质失调。

临床常用的晶体溶液有:

种类

用 途

常用溶液

葡萄糖溶液

补充水分和热量,促进钠(钾)进入细胞内。

5%〜10%葡萄糖溶液

等渗电解质溶液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

0.9%氯化钠溶液

衡。

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复方氯化钠溶液

碱性溶液

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失衡。

5%碳酸氢钠溶液

11.2%乳酸钠溶液

高渗溶液

利尿脱水,可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回收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消除水肿。

同时可降低颅内压,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20%甘露醇、

25%山梨醇、

25%〜50%葡萄糖溶液

(二)胶体溶液

胶体的分子大,其溶液在血液内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临床常用的胶体溶液有:

1.右旋糖酎为水溶性多糖类高分子聚合物。

常用溶液有中分子右旋糖酎和低分子右旋糖酊。

中分子右旋糖酎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分子右旋糖酎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2.代血浆作用与低分子右旋糖酎相似,扩容效果好,输入后循环血量和心输出量均增加,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常用溶液有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氧化聚明胶、聚乙烯毗咯酮等。

3.血液制品白蛋白和血浆蛋白等。

输入后能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加循环血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静脉高营养液

高营养液能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主要成分有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矿物质、高浓度葡萄糖以及水分。

常用溶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等。

输入溶液的种类及量应根据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确定,一般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少勿多”的原则。

输液后,当尿量增加到30-40ml/h,需适当补钾,并注意补钾的“四不宜”原则,即:

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早。

五、输液速度的计算

(一)滴系数每毫升溶液所需要的滴数为该输液器的滴系数,滴系数一般记录在输液器外包装上。

常用的输液器滴系数有10、15、20二种型号,若题目中未给出滴系数值则默认为15。

(二)输液速度的计算公式

1.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的时间。

要输入的液体总量(]/)x滴系数

输液时间(h)= 每分钟的滴数X60

例:

某人需要输1500ml液体,以60d/min的速度需要多长时间输完?

2.已知输液总量与计划所用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液体总量(m/)x滴系数

每分钟滴数=预计输液时间(分)

例:

一脑水肿的病人静脉滴注20%甘露醇50mL要求在5min滴完,问输液速度为多少?

六、常用静脉输液法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1、密闭式输液法(详见操作指导)

2、开放式输液法

将溶液倒入开放式输液吊瓶内进行输液的方法,能灵活更换液体种类及数量,可随时添加药物,但易被污染。

(1)同密闭式输液。

(2)按医嘱准备并检查药液,除去液体瓶铝盖,消毒瓶塞及瓶颈,按无菌操作法打开瓶塞。

(3)打开输液包,检查输液瓶是否完好,一手持输液瓶并将输液管根部折叠夹在指缝中。

另一手按取无菌溶液法倒入30〜50ml溶液,旋转冲洗输液瓶和导管后将液体排入弯盘内,以减少输液反应。

再倒入所需液体,倒时溶液瓶不可触及输液器口,如需加药,用注射器抽吸药液,取下针头,在距输液器瓶口1cm处注入,并摇匀药液,盖好瓶盖。

排气后接针头备用。

其余操作同密闭式输液法。

3、静脉留置输液法

此法可保护静脉,减少因反复穿刺而造成患者血管损伤和痛苦。

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于抢救和治疗。

适用于需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者。

(二)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

【优点】

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浅静脉,其行径表浅且位置恒定,易于穿刺。

【适用范围】

1、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宜穿刺者。

2、周围循环衰竭需测量中心静脉压者。

3、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

4、行静脉内高营养治疗的患者。

【穿刺部位】

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颈外静脉外缘。

(三)锁骨下静脉插管输液法

【优点】

1、管径粗大,常处于充盈状态,周围有结缔组织固定,较易穿刺,硅胶管插人后可保留较长时间。

2、离右心房较近,血量多,输人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时能被迅速稀释,对血管壁的刺激性较小。

【适用范围】

1、长期不能进食或需迅速补充大量液体者。

2、较长时间接受化疗者。

3、测定中心静脉压。

4、需紧急放置心内起搏导管者。

【穿刺部位】

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顶点0.5-lcm处。

(四)微量输液泵输液法

微量输液泵是电子或机械的输液控制装置,通过作用于输液导管或注射器达到控制输液速度的目的,能将药液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输入人体内。

常用于危重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患儿的治疗和抢救,如在应用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婴幼儿静脉输液和静脉麻醉时。

输液泵的种类很多,其主要组成与功能大体相同。

1.将输液泵固定在输液架上;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按常规排除输液管的空气;

4.打开“泵门”,将输液管呈“S”形放置在输液泵的管道槽中,关闭泵门;

5.设定每毫升滴数,以及输液量限制;

6.按常规穿刺静脉后,将输液针与输液泵连接;

7.确认输液泵设置无误后,按压“开始/停止”键,启动输液;

8.当输液量接近预先设定的“输液量限制”时,“输液量显示“键闪烁,提示输液结束。

9.终止输液时,再次按压“开始/停止”键,停止输液。

10.按压“开关”键,关闭输液泵,打开“泵门”,取出输液管。

七、输液故障的排除

(―)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液体注人皮下组织,可见局部肿胀并有疼痛,应将针头拔出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妨碍液体滴入,应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畅。

3、压力过低输液瓶位置过低或患者肢体抬举过高所致,适当提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即可点滴通畅。

4、针头阻塞轻轻挤压近针头端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又无回血抽出时,则表明针头阻塞,应拔出后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忌强行挤压导管或用溶液冲注针头,以免凝血块进人静脉造成栓塞。

5、静脉痉挛由于肢体暴露在冷的环境中时间过长或输人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

局部进行热敷即可解除痉挛。

(二)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先夹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降至露出液面,见到点滴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即可。

2、滴管侧壁无凋节孔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瓶身,使插人瓶内的针头露出液面,待溶液缓缓流下直至滴管露出液面,再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继续点滴。

(三)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先夹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再打开调节孔,当滴管内液面升至所需高度时关闭调节孔,松开下端输液管即可。

2、滴管侧壁无调节孔可夹住滴管下端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当液面升至所需高度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的输液管即可。

(四)输液过程中,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八、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一)发热反应

1、原因输入致热物质。

多由于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彻底或被污染,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所致,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等原因所致。

2、症状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应。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一小时,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以上,并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3、预防与处理措施

(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

(3)对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4)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

(二)循环负荷过重反应--急性肺水肿

1、原因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症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呼吸急促、出冷汗、面色苍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可由口鼻涌出,患者心前区有压迫感或疼痛、听诊肺部有广泛湿啰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3、预防与处理措施

(1)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

(2)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可能的情况下让患者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3)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一般氧流量为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使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减少,增加氧的弥散,改善低氧血症。

用20%〜30%酒精湿化,机制是酒精可以减低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

(4)按医嘱给予镇静剂,扩血管、强心、利尿、平喘等药物。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

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必要时也可进行静脉放血200〜300ml,但贫血的患者禁忌使用该方法。

(三)静脉炎

1、原因长期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过久,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反应。

另外,在输液过程中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也会引起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有红、肿、热、痛,有的患者同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3、预防及处理措施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避免药物漏至血管外。

还要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以保护静脉。

(2)出现静脉炎后,应将患肢抬高并制动,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酒精行湿热敷,也可用中药外敷。

(3)超短波物理疗法。

如合并全身感染症状,根据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1、原因

(1)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气。

(2)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人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或拔针。

发生空气栓塞是由于进入静脉的空气形成气栓,随血流首先被带到右心房,然后进入右心室。

如空气量少,则被右心室随血液压入肺动脉并分散到肺小动脉内,最后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空气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使血液不能进入肺内,气体交换发生障碍,引起机体严重缺氧而立即死亡。

2、症状病人感到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之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发缗,有濒死感。

听诊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呈现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改变。

3、预防及处理措施

(1)输液前输液导管内空气要绝对排尽。

(2)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故障,及时更换输液瓶,加压输液、输血时应有专人守护。

(3)深静脉插管输液结束拔除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

(4)发现上述症状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头低脚高卧位,此体位在吸气时可增加胸内压力,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同时使肺动脉的位置处于右心室的下部,气泡则向上漂移到右心室,避开了肺动脉入口。

在心脏跳动过程中,空气被振荡成泡沫,可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最后逐渐被吸收。

(5)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可达到10L/min,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纠正严重缺氧状态。

九、输液微粒污染及预防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少数可达50-300nm。

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

(一)输液微粒的来源

1.药物制作过程中混入异物与微粒。

如水、空气、工艺过程中的污染。

2.盛装药液容器不洁净。

3.输液器与注射器不洁净。

4.在准备工作中的污染。

如割安剖、开瓶塞,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及输液环境不洁等。

(二)防护措施

1.制剂生产生产药厂改善车间环境卫生条件、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防止空气中悬浮尘粒与细菌污染;工作人员要穿工作服,工作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选用优质溶剂与注射用水;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检验技术确保药液质量。

2.输液操作

(1)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血)器。

(2)注意输液操作中的空气净化。

净化操作室空气,可在超净工作台进行输液前准备;在通气针头或通气管内放置滤膜,阻止空气中微粒进入液体中;对监护病房、手术室、产房、婴儿室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有条件的医院在一般病室内也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减少病原微生物和尘埃的数量,使输液环境洁净。

(3)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4)认真检查输入液体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

(5)输入药液最好现用现配,避免污染。

思考题

1、护士巡视病房,应如何观察输液病人?

如发现溶液不滴,应考虑哪些原因?

应如何处理?

2、一胆囊炎术后病人,需静脉补液,液体总量1500ml,输液的速度为50d/min,请问:

如果护士从早上8:

30为病人输液,那么病人何时可以结束输液?

3、早上9时开始输液,若使1000ml液体在下午2时输完,则每分钟应滴入多少?

授课章节

第二节静脉输血

授课时数 4学时

课型

理论课 授课地点

教室、示教室

教学方法

讲授法、电教

教学目标

1、掌握间接输血方法,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2、熟悉输血的目的,血液制品的种类,直接静脉输血法。

3、了解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自体输血。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举一反三的能力。

重点

1、间接输血方法

2、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难点

1、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

2、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课程内容及环节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一、输血目的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三、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四、输血方法

(一)评估

(二)输血前的准备

(三)间接输血法与直接输血法

五、常见输血反应及护理

六、自体输血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第二节静脉输血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人体内的方法。

输血是急救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一、输血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心肌功能和全身血液灌流,提高血压,促进循环。

用于失血、失液引起的血容量减少或休克患者。

2、补充血红蛋白

促进携氧功能。

用于纠正贫血。

3、供给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

有助于止血。

用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4^输入抗体、补体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用于严重感染患者。

5、补充白蛋白

维持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渗出和水肿。

用于低蛋白血症患者。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一)全血

全血指采集的血液未经任何加工而全部于保存液中待用的血液。

1.新鲜血新鲜血是指在4℃的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

它基本保留了血液的所有成分,可以补充各种血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适用于血液病病人。

2.库存血虽含有血液的各种成分,但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原等成分破坏较多,钾离子含量增多,酸性增高。

大量输注时,可引起高血钾症和酸中毒。

库存血在4℃的冰箱内可保存2〜3周。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大出血。

(二)成分血

成分输血是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根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

1.血浆全血分离后所得的液体部分。

主要成分为血浆蛋白,不含血细胞,无凝集原。

可分为以下几种:

(1)新鲜血浆:

含正常量的全部凝血因子,适用于凝血因子缺乏者;

(2)保存血浆:

用于血容量及血浆蛋白较低的病人;

(3)冰冻血浆:

-30℃保存,有效期一年,用时放在37℃温水中融化;

(4)干燥血浆:

冰冻血浆放在真空装置下加以干燥而成,保存期限为5年,用时可加适量等渗盐水或0.1%枸椽酸钠溶液溶解。

2.红细胞

(1)浓集红细胞:

新鲜全血经离心或沉淀移去血浆后的剩余部分,适用于携氧功能缺陷和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

(2)洗涤红细胞:

红细胞经生理盐水洗涤数次后,再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用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

(3)红细胞悬液:

提取血浆后的红细胞加入等量红细胞保养液制成,适用于战地急救及中小手术者使用。

3.白细胞浓缩悬液新鲜全血经离心后取其白膜层的白细胞,4℃保存,48h内有效,用于粒细胞缺乏伴严重感染的病人。

4.血小板浓缩悬液全血离心所得,22℃保存,24h内有效,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性出血的病人。

5.各种凝血制剂如凝血酶原复合物等,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疾病。

(三)其他血液制品

1.白蛋白液从血浆提纯而得,能提高机体血浆蛋白和胶体渗透压,用于低蛋白血症病人。

2.纤维蛋白原适用于纤维蛋白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

3.抗血友病球蛋白浓缩剂适用于血友病病人。

三、血型和交叉相容配血试验

(一)血型

临床上主要应用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1.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凝集原B而将血液分为A、B、AB、O四种血型。

2.Rh血型系统

人类红细胞除含AB抗原外,还后C、c、D、d、E、e六种抗原。

Rh血型是以D抗原存在与否来表示Rh阳性或阴性。

汉族中99%的人为Rh阳性,Rh阴性者不足1%。

血型

红细胞内抗原

血清中抗体

A

A

抗B

B

B

抗A

AB

A、B

0

抗A、抗B

(二)交叉相容配血试验

该试验的目的在于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之间有无不相合抗体。

输血前虽已验明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同,为保证输血安全,在确定输血前仍需再做交叉相容配血试验。

1.直接交叉相容配血试验

用受血者血清和供血者红细胞进行配合试验,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其结果绝对不可有凝集或溶血现象。

2.间接交叉相容配血试验

用供血者血清和受血者红细胞交叉配合,检查输入血液的血浆中有无能破坏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四、输血方法

(一)评估:

1、身体状况

全面收集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综合分析病人的情况,心肺功能与有关需要,以作为合理输血的依据。

2、病人的血型、输血史及过敏史

作为输血时查对、用药的参考。

3、对穿刺静脉的评估

根据病情、输血量、病人年龄选用静脉。

一般采用四肢浅静脉;急需输血时多采用肘静脉;周围循环衰竭时,可采用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4、心理、社会方面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对输血有关知识了解程度,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二)准备:

1、输血前血液准备

(1)备血:

根据医嘱抽取血标本,与已填写的输血申请单一起送往血库,做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实验。

采血时不要同时采集两个人的血标本,以免发生混淆。

(2)取血:

间接输血法凭取血单与血库人员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即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

查对无误,在交叉配血单上签名。

(3)取血后:

勿剧烈震荡血液,以免红细胞大量破坏而引起溶血。

不能将血液加温,防止血浆蛋白凝固变性而引起反应,应在室温下放置15-20min后在输入。

(4)输血前:

须与另一护士再次进行核对,确定无误方可输入。

2、用物准备

(1)间接静脉输血法:

同密闭式输液,仅将输液器换为输血器(滴管内有滤网,9号静脉穿刺针头)。

(2)直接静脉输血法:

同静脉注射,另备50ml注射器数具(根据输血量多少而定)、3.8%枸椽酸钠溶液。

(3)生理盐水、血液制品(根据医嘱准备)。

(三)方法:

1、间接输血法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按密闭式输液法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2)再次查对,准确无误后,轻轻旋转血袋,将血液摇匀,戴手套,打开储血袋封口,常规消毒开口处塑料管,将输血器针头插入塑料管内,缓

慢将储血袋倒挂于输液架上。

(3)关闭生理盐水管调节器,打开输血管调节器。

(4)开始输入血液速度宜慢不超过20gtt/min,观察15min,如无不良反应,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成人一般40〜60gtt/min,儿童酌减。

对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心衰病人应谨慎,速度宜慢。

(5)交待病人或家属有关注意事项,将呼叫器置于易取处

(6)输血完毕,在继续滴入生理盐水,直接将输血器内的血液全部输入体内再拔针

(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做好输血记录

2、直接输血法

(1)向供血者和病人作解释,取得合作。

请供血者和病人分别卧于床上,露出一侧上臂。

(2)洗手、戴口罩,将备好的注射器内加入抗凝剂(50ml血中加入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