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0896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docx

第四章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讲义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及法律责任

第一节 证券一级市场

  考纲要求

大纲内容

要求

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特征及其法律责任

熟悉

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犯罪构成、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及其法律责任

熟悉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犯罪构成、立案追诉标准,并熟悉其法律责任

掌握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认定

掌握

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途的法律责任

了解

  

  【考点一】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特征及其法律责任

  

(一)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特征

  非法证券活动具有手段隐蔽、欺骗性强、蔓延速度快、易反复等特点,涉及人数众多,投资者多为退休人员、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众,容易引发群体事件。

  当前,非法证券活动的主要形式为:

  

(1)编造公司即将在境内外上市或股票发行获得政府批准等虚假信息,诱骗社会公众购买所谓“原始股”。

  

(2)非法中介机构以“投资咨询机构”“产权经纪公司”“外国资本公司或投资公司驻华代表处”的名义,未经法定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买卖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股票。

  (3)不法分子以证券投资为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诈骗群众钱财。

  明确政策界限,依法进行监管:

  

(1)严禁擅自公开发行股票。

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或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超过200人的,为公开发行,应依法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

未经核准擅自发行的,属于非法发行股票。

  

(2)严禁变相公开发行股票。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后股东累计不超过200人的,为非公开发行。

非公开发行股票及其股权转让,不得采用广告、公告、广播、电话、传真、信函、推介会、说明会、网络、短信、公开劝诱等公开方式或变相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发行。

严禁任何公司股东自行或委托他人以公开方式向社会公众转让股票。

向特定对象转让股票,未依法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的,转让后,公司股东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3)严禁非法经营证券业务。

股票承销、经纪(代理买卖)、证券投资咨询等证券业务由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设立的证券机构经营,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

  违反上述三项规定的,应坚决予以取缔,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二)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对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设立的公司,由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机构或者部门会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200人的,应当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

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对“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的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例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规定,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的( )罚款。

  A.1%以上5%以下

  B.5%以上10%以下

  C.1%以上10%以下

  D.1%以上15%以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擅自公开或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未经法定机关核准,擅自公开或者变相公开发行证券的,责令停止发行,退还所募资金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

  

  【考点二】欺诈发行股票、债券的犯罪构成、刑事立案追诉标准及其法律责任

  

(一)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

构成

相关内容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证券市场的管理制度以及投资者(即股东、债权人和公众)的合法权益

客观要件

(1)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

  

(2)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

如果行为人仅是制作了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而未实施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不构成本罪。

必须是既制作了虚假的上述文件,且已发行了股票和公司、企业债券的才构成本罪

  (3)行为人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达到“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主要是单位。

自然人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成为犯罪的主体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上只能依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本罪。

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所制作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债券募集办法等不是对本公司状况或本次股票、债券发行状况的真实、准确、完整反映,仍然积极为之者。

因而本罪行为人的罪过实质是诈欺募股或诈欺发行债券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证券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禁止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下列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

  

(1)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

  

(2)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

  (3)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

  (4)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

  (5)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

  (6)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

  (7)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思表示,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欺诈客户行为给客户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刑事立案追诉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第五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发行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2)伪造、变造国家公文、有效证明文件或相关凭证、单据的。

  (3)利用募集的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4)转移或者隐瞒所募集资金的。

  (5)其他后果严重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四)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条规定,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募集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1%以上5%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从事前款违法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零八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法人以他人名义设立账户或者利用他人账户买卖证券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三万元的,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证券公司为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提供自己或者他人的证券交易账户的,除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外,还应当撤销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任职资格或者证券从业资格。

  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依照本法收缴的罚款和没收的违法所得,全部上缴国库。

  【例题·多选题】《证券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禁止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下列( )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

  A.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

  B.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

  C.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

  D.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相关规定。

《证券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禁止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从事下列损害客户利益的欺诈行为:

  

(1)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

  

(2)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易的书面确认文件。

  (3)挪用客户所委托买卖的证券或者客户账户上的资金。

  (4)未经客户的委托,擅自为客户买卖证券,或者假借客户的名义买卖证券。

  (5)为牟取佣金收入,诱使客户进行不必要的证券买卖。

  (6)利用传播媒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提供、传播虚假或者误导投资者的信息。

  (7)其他违背客户真实意思表示,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

  

  【考点三】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犯罪构成、立案追诉标准及其法律责任

  

(一)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

构成

相关内容

犯罪主体

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犯罪主观

主观方面是故意

犯罪客体

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犯罪客观

表现为未依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集资行为

  

(二)《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本办法所称非法金融业务活动,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从事的下列活动: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3)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

  (4)中国人民银行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业务活动。

  前款所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

  所称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三)立案追诉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四)法律责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对集资诈骗罪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第一百九十九条对部分金融诈骗罪的死刑的规定,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之罪,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根据第二百条对单位犯金融诈骗罪的处罚的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一百九十二条、第一百九十四条、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

  第三条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1)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2)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3)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4)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

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第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例题·多选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 )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

  A.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B.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C.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D.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九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个人集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2)单位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考点四】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认定

  

(一)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的认定

  1.《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行政责任认定规则》的规定

  第十五条规定,发生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对负有保证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和公平义务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视情形认定其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行政责任,但其能够证明已尽忠实、勤勉义务,没有过错的除外。

  第十六条规定,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责任人员可以提交公司章程,载明职责分工和职责履行情况的材料,相关会议纪要或者会议记录以及其他证据来证明自身没有过错。

  第十七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之外的其他人员,确有证据证明其行为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包括实际承担或者履行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组织、参与、实施了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或者直接导致信息披露违法的,应当视情形认定其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第十八条规定,有证据证明因信息披露义务人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在认定信息披露义务人责任的同时,应当认定信息披露义务人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违法责任。

信息披露义务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是法人的,其负责人应当认定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直接授意、指挥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或者隐瞒应当披露信息、不告知应当披露信息的,应当认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从事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第十九条规定,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员的责任大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责任人员与案件中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的关系,综合分析认定:

  

(1)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对于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事项是起主要作用还是次要作用,是否组织、策划、参与、实施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是积极参加还是被动参加。

  

(2)知情程度和态度。

对于信息披露违法所涉事项及其内容是否知情,是否反映、报告,是否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减少损害后果,是否放任违法行为发生。

  (3)职务、具体职责及履行职责情况。

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事项是否与责任人员的职务、具体职责存在直接关系,责任人员是否忠实、勤勉履行职责,有无懈怠、放弃履行职责,是否履行职责预防、发现和阻止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发生。

  (4)专业背景。

是否存在责任人员有专业背景,对于信息披露中与其专业背景有关违法事项应当发现而未予指出的情况,如专业会计人士对于会计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技术问题等未予指出。

  (5)其他影响责任认定的情况。

  第二十条规定,认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考虑情形:

  

(1)未直接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2)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被发现前,及时主动要求公司采取纠正措施或者向证券监管机构报告。

  (3)在获悉公司信息披露违法后,向公司有关主管人员或者公司上级主管提出质疑并采取了适当措施。

  (4)配合证券监管机构调查且有立功表现。

  (5)受他人胁迫参与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6)其他需要考虑的情形。

  第二十一条规定,认定为不予行政处罚的考虑情形:

  

(1)当事人对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事项提出具体异议记载于董事会、监事会、公司办公会会议记录等,并在上述会议中投反对票的。

  

(2)当事人在信息披露违法事实所涉及期间,由于不可抗力、失去人身自由等无法正常履行职责的。

  (3)对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不负有主要责任的人员在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发生后及时向公司和证券交易所、证券监管机构报告的。

  (4)其他需要考虑的情形。

  第二十二条规定,任何下列情形,不得单独作为不予处罚情形认定:

  

(1)不直接从事经营管理。

  

(2)能力不足、无相关职业背景。

  (3)任职时间短、不了解情况。

  (4)相信专业机构或者专业人员出具的意见和报告。

  (5)受到股东、实际控制人控制或者其他外部干预。

  第二十三条规定,下列情形认定为应当从重处罚情形:

  

(1)不配合证券监管机构监管,或者拒绝、阻碍证券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执法,甚至以暴力、威胁及其他手段干扰执法。

  

(2)在信息披露违法案件中变造、隐瞒、毁灭证据,或者提供伪证,妨碍调查。

  (3)2次以上违反信息披露规定并受到行政处罚或者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

  (4)在信息披露上有不良诚信记录并记入证券期货诚信档案。

  (5)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其他情形。

  2.《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

  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报送有关报告,或者报送的报告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刑事责任的认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规定,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对依法应当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规定披露,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例题·单选题】下列不属于认定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员责任大小的因素的是( )。

  A.职务、具体职责及履行职责情况

  B.知情程度和态度

  C.专业背景

  D.个人资产数额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的行政责任的认定。

第十九条规定,信息披露违法责任人员的责任大小,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责任人员与案件中认定的信息披露违法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的关系,综合分析认定:

  

(1)在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知情程度和态度。

  (3)职务、具体职责及履行职责情况。

  (4)专业背景。

  (5)其他影响责任认定的情况。

  【例题·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 )。

  A.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B.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C.3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

  D.3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以上6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的罚款。

  

  【考点五】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募集资金用途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十五条规定,公司对公开发行股票所募集资金,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使用。

改变招股说明书所列资金用途,必须经股东大会作出决议。

擅自改变用途而未作纠正的,或者未经股东大会认可的,不得公开发行新股。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