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1174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docx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

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七课

7.2.2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误区

【重点】如何理解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

【难点】关于人生价值与金钱的关系;

【素质要求】

⑴知识方面:

识记: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两种人生价值观;

理解:

要理解贡献与索取的辩证关系,懂得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危害性;

⑵能力方面:

辨别是非能力:

从思想方法上必须把贡献与索取、义务与权利统一起来,不应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

⑶觉悟方面:

使学生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认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危害性,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的侵蚀,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使自己健康地成长起来;

导入新课

1998之夏,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特大洪水。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受灾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同前去支援的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一起,同洪水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奉献的凯歌。

湖北嘉鱼县笮洲湾江堤崩溃,巨浪呼啸而来,解放军400名官兵全部身陷洪流旋涡,但他们浮出旋涡的第一件事就是救助他人。

官兵们一个个把自己仅有的救生器材推给群众,有的靠一件救生衣托带着一两个群众同洪水搏斗,有些官兵被冲出几百米后,把当时所能抱住的大树,一次又一次地让给群众或战友。

战士杨德文水性较好,本来完全可以生还,但他为了救助落水的老人,献出了年青的生命。

统领队伍的戴应忠少将被冲人激流,抓住树干后仍坚持指挥周围的官兵抢救群众,而自己在洪水中整整浸泡了10个小时才被救出。

英雄壮举感天动地,受灾群众争相传颂。

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在杀敌疆场还是抗洪前线,人民子弟兵都是这样,永远冲锋在前,奉献在前,他们以无畏的气概和英雄的本色,履行着神圣的天职和崇高的使命,奉献出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真诚挚爱。

在“洪水”这场最严格最公平的考试中,他们经受了考验,交了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与上述英雄壮举相对应的是,有的人在价值观问题上陷入了种种误区,如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奉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信条等,因此,当我们深入学习抗洪官兵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必须走出价值观上的种种误区。

二、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板书)

1、纠正只讲索取不讲贡献的倾向(板书)

复习提问

①什么是贡献、索取?

二者关系是怎样的?

②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哪一方面是居于首位的?

(学生回答)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复习,我们对贡献、索取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个人,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也才能从社会那里索取自己应得的东西。

同时,个人获得了应得的东西,得到了社会的尊重,才能更好地工作和劳动,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在二者的关系中,我们不是不要索取只讲贡献;反对的是片面强调索取,不讲贡献的错误观点。

其实,如果离开了劳动、创造、奉献,作为单纯个体的人的价值和意义,真是十分可怜。

如果仅就一个人的肉体而言,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计算,请同学们看下面这张表:

(出示投影片)

脂肪可制造肥皂7块

石灰最多可粉刷一间小屋

石碳可造20磅焦炭

磷可制成2200根火柴

铁可铸一枚1英寸的铁钉

还有一匙的硫磺和一两重的金属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这种种物质的价值加起来,也就10元左右。

然而,当我们把个体的人放到社会中去看,放到他的劳动、创造、奉献的过程中去看,人则可以以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远远大于自身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甚至创造整个人类社会。

同时,也正是在劳动、创造和贡献中,人的价值才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但是,有人却在奉献中看到了特殊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看这双大手框住的是什么?

(看教材第83页的插图)

因此,在人生价值问题上要反对拜金主义。

2.反对拜金主义(板书)

(1)什么是拜金主义?

(板书)

(学生看书,回答)

(2)为什么要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权书)

设问: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以前就存在,但在资本主义社会才成为资产阶级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呢?

为什么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拜金主义有盛行的趋势呢?

除了个人主观上“拜金”的原因外,有没有一些客观的条件呢?

(学生思考)

还是和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有关的。

首先,从社会生活的现象看,有了钱,才能从市场上买到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其次,从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偶然的物物交换、经常的物物交——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看出,金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因此也可以说,商品交换越发达,金钱被用到的场合、次数越多,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就越大。

资本主义是私有制条件下,商品交换的高度发达时期,因此,对金钱的崇拜也发展到了极致;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钱仍然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商品交换比改革开放前要发达,所以金钱在人们的眼中也变得比以前更重要了。

由此,在金钱和人生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进行客观的分析,认识到:

第一,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板书)

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第二,获得金钱的手段应该是正当的、合法的(板书)

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和有关政策,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报酬、正当的利润、合法继承的遗产、银行存款的利息等,都属于正当合法的范围。

贪污盗窃、投机倒把、损公肥私、行贿受贿、走私贩私、坑蒙拐骗等所得的金钱,则是不正当的、非法的。

所以,对于金钱的获得要遵从“取之有道”的原则。

通过前边的学习,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了。

金钱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因此,它不能买到一切商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第三,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不是人生价值的决定因素(板书)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道思考题,同学们还记得吗?

“有人认为金钱能买到一切,你认为呢?

金钱能买到什么,买不到什么?

”现在,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

同学们的发言涉及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说明大家对金钱的“不能”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有人把这些内容归纳成了一首歌,叫“买到买不到的歌”,请同学们看投影片:

(出示投影片)

金钱能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

金钱能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金钱能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

金钱能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能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

金钱能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能买到馅媚,但买不到尊敬;

金钱能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能买到奢侈品,但买不到文化;

金钱能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金钱能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

金钱能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金钱能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

金钱能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

对于青年学生来讲,物质生活的富足固然重要,但更应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因为物质生活只能赋予人以血肉;而高尚的精神生活则能赋予人崇高的灵魂。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3~84页的小字资料,他们的选择,就说明金钱并非是人生的真谤,世上还有比金钱更珍贵的、更值得追求的。

(学生看书)

相反,一个人没有高尚的追求,没有高尚的精神生活,即使拥有足够的金钱,吃的、穿的再好,也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也不会有幸福的体验。

例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里的女主角娜拉,同学们分析一下,她为什么要出走?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她的出走,并不是追求物质享受,她的物质生活水平可以说是相当高了,她丈夫新升了银行经理,虽然他们的生活中一度出现了波折,但是,只要娜拉愿意,她还是可以照以前那样甚至比以前更好地过下去。

但是,经过了这次波折,她发现自己充其量不过是丈夫的一个玩偶而已,她发现自己的精神生活是异常空虚的。

她要摆脱这种生活,所以她不顾一切地出走了。

娜拉的出走,为的是什么?

为的是追求一种合乎理想的精神生活。

—、再说大家熟悉的《青春之歌》里的女主角林道静,就更为清楚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她如果安于做余水泽的妻子,也是可以过一过“小康之家”的生活的。

但是,她不满足于此,她看不起余水泽那种唯我的、自私的、反动的思想和行为,她痛苦地感到自己精神生活上的空虚,因此,她才迫切地追求一种新的生活,当她找到了党,党把她领到一条对她来说是崭新而又艰苦的道路上去的时候,她毫不留恋地抛弃掉她的“小康之家”的物质享受,走上了革命道路。

从以上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金钱并非人生的第一要义,人应该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

近些年来,少数青年学生在较为优越的家庭条件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缺乏艰苦朴素精神,滋长了享乐主义倾向,甚至挥霍无度、腐化堕落、触目惊心。

据某市的调查,77.71%的青年买衣服缺乏计划性;某校学生在校每天吃水果、喝冷饮、吃零食的占90%;学生过生日十分普遍,相互送礼、吃喝成风。

(教学建议:

教师可针对本校学生在此方面现象做一调查,进行例举)

以上现象说明,在人生价值观问题上,还存在着另一误区,享乐主义。

3.反对享乐主义(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4—85页,并思考

①什么是享乐主义?

你能举一例说明吗?

②从正、反两方面举一例来说明物质享乐和人生、享乐与创造、个人幸福和他人幸福的正确关系。

(说明:

本部分内容重点通过学生看书、讨论、举例说明、教师归纳总结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享乐主义的错误及危害)

这里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我们反对享乐主义,并不是反对合理消费,连最基本的需求也不要了。

我们反对的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不讲奋斗、不讲创造、贡献、社会责任的思想。

小结:

总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极大的腐蚀作用,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走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误区。

请同学课下阅读并思考:

1998之夏,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灾不期而至。

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英雄的人民子弟兵。

听一听某工兵团一营教导员向南京军区司令员的汇报吧:

有56名官兵由于长期站在脏水中作业,双脚都溃烂了,只能靠后脚跟走路,但没人叫苦;有36名官兵家里遭了水灾,但无一人请假要求回家;二连连长诸小昌的岳父病故、妻子生病、孩子发烧,他强忍悲痛,坚持和战士一起扛沙袋、堵泡泉;新战士张健身上长了13个疖子,疼痛无比,仍每天上堤抢险;志愿兵吏学华,家在安徽农村,来抗洪救灾前母亲从楼上摔下来当场去世,他是家里的老大,理应回去料理母亲的后事。

但他却把痛苦埋在心里……

年轻的战士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父母亲情。

但是当人民召唤的时候,他们便义无反顾地去奋斗、去牺牲,以钢铁般的意志去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年轻的战士们和同学们的年龄相仿,但在这场抗洪救灾中,他们追求着、创造着、实现着怎样的人生价值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