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1959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docx

化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化学教学论导读

第1章导论(了解)

§1-1化学与化学教育的发展

§1-2化学教育的社会价值

§1-3化学教育的新视野

§1-4化学教学论课程的任务

思考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化学史学家认为,近代和现代化学始于18世纪20年代。

即化学从实验化学进入定量化学的时期,主要的标志是拉瓦锡元素概念的提出结束及随后道尔顿原子学说的提出。

化学教学论: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具有明确的师范性和实践性的教育专业课程。

化学教学论的教学和实践应以教育学、心理学和化学专业基础课为先修课程,以结合教学见习和由本科生完成规定的实践作业为基础而逐步展开教学。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师范性和实践性。

“思想性”是指化学教学论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人、教育人。

我们以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去培养、教育人,这是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必须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未来的老师从教育思想、教学目标、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品德习惯等各方面加以熏陶,为其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师范性”是指化学教学论作为教师教育的一门专业课,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的培养和教育。

教师的职业定向培养和教育,实质是教导师范生既做“人师”又做“经师”。

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说:

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教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②]。

“实践性”是指化学教学论的教与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中学化学教学实践,另一方面要给师范学生必需的、基础的实践训练。

说它“实践性”很强,是因为缺少了实践(学习者亲身实践、体验,包括试讲)仅靠理性去“感悟”是不能内化(建构)为自己的理念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本领的。

因此,在组织实施本课程时,一定要采取通过实践环节(活动)来带动有关理论学习的策略,为高师生提供探究、体验和反省的情境和机会。

也就是说,尽可能利用本届同学和往届同学的典型教例及优秀教师的示范(亲授或录像),对高师生进行生动的榜样教育,或让他们结合实例相互诘问、探讨,同时或随后辅以理论分析和讲授,促使高师生真正懂得典型教例的涵义,从中受到启发,学到一些执教本领,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水平。

《化学教学论》是研究中等学校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和...(简称“三性”),其中经以为根基,以为核心,以为先导。

第2章化学课程的编制与变革(较深入了解)

§2-1化学课程发展概述

一、基于科学素养的化学课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化学课程的变革

§2-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

四、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2-3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一、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二、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三、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述

§2-4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一、基础教育化学课程面临的挑战

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析

思考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为学生有目的地学习而设计的内容,它与教学的起点(课程目标)、教学的过程(课程观念、课程内容、教科书)和教学的结果(课程评价)密切相连,课程实施就是将预期的课程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

1、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重要归宿。

2、1952年12月,国家颁布《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是我国颁布的最早的一部大纲。

3、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

4、199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化学教学大纲也作了相应的修改,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5、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化学教学大纲(试行)》,首次单独规定了初中化学教育的目的。

6、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供试验用)》首次将研究性课题写入教学内容。

7、200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试用长达八年之久的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修订大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见P18)。

8、我国从1999年开始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制定了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001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国公开发行,与此相配合的教科书在全国38个试验区试行。

2003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正式出版,2004年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于2004年在山东、广东、宁夏和海南四省(区)进行试验。

在本轮新课程改革中,调整和改革了化学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化学教育课程体系。

§2-2化学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

1、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是国家教育意志、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载体,课程结构的革新与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2、化学学科课程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设计的课程。

3、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主要是学科课程,这是由初中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特点决定的。

4、初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结构具有以学科课程为主、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特点。

5、普通一个学生3年之内按各门课程规定共修满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总学分144方可毕业。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必修课程有2个,选修课程有6个,每个课程模块均为2个学分,36课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须修满6学分。

6、在我国,分科课程是最常见的课程。

7、分科课程有他的优点:

1、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严谨性;2、重视思维的逻辑性。

缺点:

忽视了与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学科之间的渗透、联系较少,理论化的倾向较重。

8、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解释数字信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技术应用的能力。

 

第3节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1、化学课程目标,是人们赋予化学课程教育功能时所规定的最低教育要求,是为实现化学课程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预设的结果,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

2、化学课程目标确立的依据

答:

(1)、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正式颁布,将“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列为基础教育目标;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提高民族创新能力”。

1989年,由美国一大批科学家和教育学家共同制订的《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出版,提出“将科学素质作为一个国家目标”,并以此为核心改革立刻课程。

(2)、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初中化学课程的研制者应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初中学生对科学的需要和兴趣。

(3)、化学的学科特征。

重要的化学原理、化学方法和化学观念成为课程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3、化学课程目标的内容特征

答:

(1)、突出科学探究目标:

科学素养包含态度、技能和能力,而科学探究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技能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作为学习内容,科学探究的课程目标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立足基础知识目标:

化学课程内容标准中的基础知识,包含核心的化学概念、基本的化学原理、重要的化学事实以及化学应用等。

(3)、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美国著名的《2061计划》将科学教育纳入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视野来强调其重要性。

4、化学课程目标的结构和表述

(1)常见的目标有:

课程总目标(或总的教学目的)、展开目标(或具体教学目的)和内容标准(或教学内容和要求)

(2)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由课程总目标、三个维度的展开目标和八个课程模块的内容标准构成;其中三个维度展开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化学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类型

在课程研究过程中,不同学者对课程目标的类型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如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等。

6、美国学者布卢姆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7、化学实验操作属于动作技能范畴。

8、对于知识与技能目标,常用观测的、指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常用与方法应用或过程体验有关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常用与学生的经历、认同、领悟等体验相联系的动词来说明。

(具体见P44)

9、内容标准描述方式的多样化:

内容标准对学生而言,一般符合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第4节化学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

1、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具体要求如下:

(1)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2001年7月和2003年4月,教育部相继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两个重要文件。

文件体现了国家对21世纪初中国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化学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

3、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结构: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和实施建议,。

4、五个学习主题:

主题1科学探究;主题2身边的化学物质;主题3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4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5化学与社会发展)

5、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层次结构: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内容标准。

每个二级主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要素:

即“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和“学习情景素材”。

“标准”是对某一主题下所列内容应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的一种描述。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评价:

自我评价和活动表现评价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张水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其中自我评价通常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

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前确定评价指标非常重要。

另一的形式,书面测验,其特点:

(1)立足基础要求;

(2)突出实际应用;(3)体现时代特征;(4)融入科学探究。

6、高中化学新课程特点:

(1)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

(2)确立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时代性与人文性;

(4)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倡导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7)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兼顾各类学生的需要。

(化学新课程标准以学分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

学分由各科的必修学分加选修学分两部分组成、如化学必修为4个学分,选修2个学分,高中学生修满6个学分即达到高中化学标准的毕业要求。

对选修课程学分做了一定的限制,在最低6个学分的基础上,建议有理工发展倾向的学生,可修至8个学分,有志于化学及相关专业的方向发展的学生,可修至12个学分)

7、必修课程模块的内容和要求:

(1)化学史与化学方法;

(2)化学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3)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来源及其重要应用;(4)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8、选修课程模块的内容与要求:

1、《化学与生活》:

(1)与生活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

(2)化学与生活相联系的重要观念。

2、《化学与技术》:

(1)与化学相关领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

(2)材料制造和化工生产中的化学方法;(3)农业生产中化学知识的运用;(4)技术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物质结构与性质》:

(1)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系;

(2)有关物质结构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4、《化学反应原理》:

(1)基本概念和原理;

(2)体现科学价值观方面的知识。

5、《有机化学基础》:

(1)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

(2)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在某些领域中的应用。

6、《实验化学》:

(1)实验的基本技能;

(2)实验研究的思路;(3)与化学实验有关的价值观。

第3章化学教材设计及内容建构((深入了解))

§3-1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

一、化学课程的结构

二、化学课程的理念

三、化学课程内容标准

四、生活经验与社会需求

§3-2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

一、建构单元内容的基本思路

二、设置单元的“先行组织者”

三、设计单元中的学习活动

§3-3化学教材栏目的设计

一、栏目应体现具体、明确的教学功能

二、栏目应反映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要

三、栏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思考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节化学教材设计的基础

课程标准确定之后,教材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

1、【名次解释】教材:

电子的、纸质的、视听的学习材料均可以称为教材。

2、国外学者认为;影响教材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的:

即目的、目标、内容、教、学与交流的方法,测试。

从关系上来看,课程结构限定了教材的种类,课程理念导向着教材的目的和目标;内容标准决定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直接影响教材的活动方式。

3、化学课程结构决定课程的类型,也限制了教材的种类和册数。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分必修和选修两类,对应8个课程模块,其中必修2册,选修6册。

4、化学课程理念有几种?

(1)第一类教材理念以培养少数精英、传承知识为主,教材内容的组织往往以知识为中心,采取尽可能简约的方式呈现知识,重视知识的逻辑结构。

(2)第二类教材理念突出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广泛联系,关注社会热点,倡导“以经验中学”、“做中学”(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中学化学教材《社会中的化学》和英国的《索尔特化学》。

(3)第三类教材理念关注学生的化学素养,强调实验在理解知识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这类教材目前的数量最多,使用面也最广。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

与变化的世界相联系》是第三类教材理念的典范)

5、我国现行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化学1》和《化学2》立足学生初中的化学基础,将核心的化学概念和重要的化学反应规律建立两个“平台”之上:

一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化学的社会应用线索;二是、运用实验、假说、比较、模型、分类和定量化学等方法引出实验技能、物质分类、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同分异构体等内容。

6、在课程体系中,内容标准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承上、内容标准具体反映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启下,内容标准又是教材编写、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7、在确定教材的基本构架和内容素材时如何体现生活经验和社会需求的啊?

答:

(1)教材内容选择要关注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对化学知识的要求,帮助他们认识常见的化学现象,能合理地利用化学知识去处理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材应关注化学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具体体现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推进技术进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纳菲尔德化学》教材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第二节教材单元内容的设计

引言:

教材单元设计的步骤:

(1)首先,确定教材的整体目标和基本思路,建立教材的内容框架,形成互相关联、表现不同内容特征的若干单元;

(2)其次,深入细致地研究每一个单元的微观构成,使之围绕某一个中心来扩展,或按某一思路延伸,并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素材将该核心知识贯穿起来,使单元内容融为一体。

所以,教材单元内容的优化直接影响教材质量。

1、分析单元思路是教材微观设计的首要内容,也是教师理解教材、用好教材的前提。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英国著名的理科教材《社会中的科学和技术》按线索设计了“肥料制造”。

2、美国学者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强调新的学习材料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具体见课本第76至77页)。

3、设计单元中的学习活动常见的活动方式有:

实验探究、制作模型、交流讨论、社区调查、收集资料、角色扮演和辩论。

第3节化学教材栏目的设计

1、栏目设计是教材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栏目设计应体现具体、明确的教学功能:

教材共设了8个栏目,其基本的教学功能如下:

(1)你已经知道什么:

一般设在新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新学的内容的“先行组织者”。

(2)观察与思考:

提示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或图表模型,以及各种多媒体视频,展示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3)活动与探究:

指明活动的课题和方式,如实验探究、调查访谈、查阅资料和制作模型等,其中实验探究的比重最大。

(4)联想与启示:

利用情景新旧联系,触发学生思考,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5)交流与讨论:

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组织学生讨论。

(6)拓宽视野:

在教材的适当位置穿插一些提高或扩展要求的内容素材,包括化学史实、重大科学发现、化学应用等,供学生选学,以开拓学生视野。

(7)练习与实践:

在每一节后呈现的基础性的问题,有联系实际、重视探究、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8)整理与归纳:

在每章结束之前,提示学生参照所给的问题或线索整理知识。

3、教材栏目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必须体现“平等对话”的特点,语言的风格要亲切,易于被学生接受。

4、美国《科学探索者》丛书是一套有特色的综合理科教材,全书15分册,涉及化学的有《化学反应》和《物质结构》两个分册。

5、栏目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名实相符;

(2)整体自洽;

(3)数量适当;

(4)便于应用

教材是课程思想、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

第4章化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掌握)

§4-1教学设计是现代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二、教学设计是现代化学教学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三、教学设计的类型、源流和发展趋势

§4-2化学教学设计的理性要素

一、化学教学系统论

二、化学教学理念与化学教学目的论

三、化学教学模式论

四、化学教学策略论

五、化学教学方法论

§4-3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环节和原则

一、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层次

二、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三、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

§4-4化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一、化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二、化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设计

§4-5化学教学设计案例

案例1关于氢气的两种教学设计方案

案例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学方案及过程实录

案例3单元教学设计

案例4学期教学设计

思考与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第1节教学设计是现代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1、【教学设计】:

就是预先构思并表达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过程和结果的意象的观念结构和活动方案的过程。

2、化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

(1)通过特殊的认知活动(整合)形成具体的教学理念;

(2)通过技术设计把具体的教学理念转变、物化成教学工作方案。

3、教学设计能使化学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自觉性和有序性,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育活动的效率,在现代化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4、教学设计经历了设计意识由朦胧到清晰、理念由自发到自觉、操作由经验到规范的过程。

5、教学设计的划分:

(1)直感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主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者直观感觉来进行教学设计。

(2)经验设计—设计者(通常是教师)以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主要依据,以过去教学经历为模版进行的设计。

(3)试验(辅助)设计—设计者先根据某些理论或假说进行验证性教学试验,然后在总结试验情况、形成实践规范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

(4)系统设计—依据比较完备的教育理论,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的教学设计。

系统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提升到新的层次,代表了当今教学设计的最高水平,它的形成是教学设计的质的飞跃。

试验(辅助)设计和系统设计都是属于现代教学设计。

6、教学设计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了独特理论知识体系、结构和专门的领域。

7、现代教学设计是教学系统进行构思、谋划的过程。

制订行为目标设计前测编制教学产品设计后侧

 

图4—1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图解示意

 

第2节化学教学设计的理性要素

1、【化学教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习主体、教导主体、教学内容及其载体(媒体)等要素以一定结构方式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以人为核心、以化学教学内容和实验设施为必要条件与标志的、复杂的多主体系统。

2、研究化学教学系统必须研究其运行过程。

3、在化学教学系统中,学习主体是条件主体(在一定条件下能成为的主体),教导主体和管理主体是责任主体(对系统的有效运行负有责任);化学教育系统需要环境提供的必要条件。

4、【教学理念】是人们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通常指有关的理论、观念和某些核心概念。

5、在当前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需要树立哪些新理念?

答:

(1)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人主旨;

(2)化学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化学教育应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应该实施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以德育为核心。

(3)化学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意跟其他学科相联系

(4)要把转变学习方式放在重要位置,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

(改变学习的方式,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是这次课程教材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这也是这次课程教材改革区别于以前历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进行化学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传统教学很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

(5)要努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增长发展潜能。

(6)教学评价要帮助学生曾强发展的信心,追求更好的发展。

——教学评价是课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影响极大,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

6、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