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1422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20.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docx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教学案第七章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第七章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本章教学容:

市场失灵及对策

本章教学重点:

垄断和低效率、外部影响和科斯定理、公共物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本章教学难点:

科斯定理、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本章教学目标:

1.理解垄断低效率分析。

2.理解寻租理论

3.掌握科斯定理

4.理解逆向选择

5.理解道德风险

支撑课程目标

本章总课时:

4

第七章第一、二节作为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外部影响及其对策

一、教学容:

垄断和寻租理论、外部影响和科斯定理

二、教学重点:

寻租理论、科斯定理

三、教学难点:

科斯定理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垄断低效率分析。

2.理解寻租理论

3.了解外部性影响

4.掌握科斯定理

五、学时分配:

2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容

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方法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

新授课

一、作为市场失灵因素的垄断

1.垄断和低效率

2.比较垄断市场和完全竞争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分析垄断的低效率

完全竞争市场

整个市场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A点达到均衡,价格为P*,产出量为Q*。

需求曲线表明消费者从每个产出水平中获得的边际效用。

垄断市场

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于C点垄断企业产出量为Qm,并决定该产量的价格为Pm。

……

1

10

2.寻租理论

寻租的定义

寻租,是试图获得一种可以赚取经济利润的垄断的活动。

租金是要素收入(或价格)的一部分,该部分并非为获得要素于当前使用中所必须,它代表着要素收入中超过其在其它场所可能得到的收入部分。

即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企业谋求和维持垄断地位,以获取经济利润,并为此而花费一定的费用,即“寻租活动”。

寻租者追求其目标的形式

寻租者以两种形式追求其寻租目标:

购买垄断型寻租和创造垄断型寻租。

购买垄断型寻租表现为搜寻可以用低于垄断企业的经济利润的价格购买垄断的权利,也就是寻求获得现有的垄断权利。

创造垄断型寻租活动采取游说和寻求影响政治过程的形式。

或者通过捐助以交换法律支持,或者间接地通过媒体的政治宣传,或直接同政治家和官员签订合同,以寻求有利的政治影响结果。

寻租活动的经济损失

对购买垄断型寻租,寻租者间的竞争抬高了对垄断权利支付的价格,使寻租者仅获得正常利润,经济利润完全落入最初拥有垄断权利的人的腰包。

创造垄断型的寻租是浪费资源的有代价活动。

例如,从总量上说,在美国,企业花费数十亿美元来游说国会议员、州议员和地方政府官员,以获得特许权和创造进入壁垒以及确立垄断权的法令。

存在垄断而进行寻租活动情况下,造成了社会净成本,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

2

20

3.对垄断的监管

自然垄断企业的基本特征和存在条件

自然垄断企业在整个市场需求围有一条向下倾斜的平均成本曲线。

电信企业是自然垄断的典型例证。

当一个城市仅有一家有线通信公司时,每个家庭的成本最低。

如果一个城市同时存在四家电信企业设立有线网,每个家庭的平均成本必将提高。

没有监管的自然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按照社会福利条件衡量,自然垄断企业的产量和价格的选择是缺乏效率的,因为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高于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使得分配于该种产品的资源不足。

政府监管下的自然垄断企业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政府可以按边际成本或平均成本确定价格两种定价方式,对自然垄断企业实行监管,但前者使自然垄断企业亏损。

政府规定垄断企业生产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自然垄断企业亏损,如图8-2下面的矩形阴影所示。

政府确定等于平均成本的监管价格。

强化了经济福利,自然垄断企业获得正常利润。

消费者支付该产出的边际价值高于自然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因此社会福利尚有提高的余地。

……

2

15

二、外部影响及其对策

1.外部性影响及其分类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Ø正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者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无需支付费用便可得到的利益。

Ø负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者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损害而不对其支付费用。

Ø根据经济活动的不同主体将外部性影响区分为消费的外部性和生产的外部性。

消费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Ø消费的正外部性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为其他消费者带来的利益。

1.喜欢养花的人不但自己从观赏鲜花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邻居也从观赏其鲜花中得到快乐。

Ø消费的负外部性则是指消费者为其他消费者带来的损害。

2.个别消费者深夜大音量地播放音乐对附近居民的干扰在河流或池塘冲洗马桶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等。

生产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Ø生产的正外部性是指生产者在其进行生产活动时为其他生产者带来的利益。

3.苹果园旁边住着养蜂者,显然,苹果园在生产一定数量产出的同时,也给养蜂者带来利益。

Ø生产的负外部性是指生产者在其进行生产时为其他生产者带来的损害。

4.钢厂在生产一定数量的钢的同时把一定数量的污染物倒入河中。

3

10

2.外部性影响和资源配置低效率

正外部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Ø教育的正外部性影响在于那些获得较多教育的人给社会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

Ø教育的边际社会收益包含增加教育的边际私人收益和其向社会溢出的边际收益。

Ø在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调节不能实现最优化效率,所实现的效率必是低效率。

负外部性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Ø图8-5分析某燃煤发电厂提供电量的资源配置效率。

1.电力生产不仅包含私人边际成本,而且还包含其负外部性所造成的外部成本。

Ø为了减少其外部成本,政府对其征税,或者燃煤发电厂按照社会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规则确定其电力产出量。

3

10

3.纠正外部性影响的政策

税收和补贴

Ø对造成负外部性的企业应实行税收政策,其征税数额相当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Ø对带来正外部性的企业对其实行补贴,促使企业把其产出量确定在高于其私人最优化产出水平之上。

Ø基本要,通过实行某种有效政策使企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同其相应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相等,即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企业合并

Ø一个企业将另一个具有外部效应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将把原来的外部效应在化。

Ø如果所合并的企业具有外部负效应,可以使单个企业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一致,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Ø如果合并的企业具有正外部效应,企业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也同社会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一致,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规定财产权

Ø发展和完善污染权市场

有效的解决负外部性的办法是确定财产权,无需政府进一步干预。

政府简单地确定污染权便能有效地解决污染的问题。

图8-6中,为保持河流一定的质量水平,允许污染的数量确定在Q*。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污染的价格为P,这是企业购买污染权而支付的最高代价。

(重点)

 

4

20

课堂小结

垄断与市场失灵

外部性和科斯定理

/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1、2、3

七、板书设计

垄断

寻租理论

外部性

科斯定理

八、教学反思

 

第七章第三、四、五节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公平和收入分配

一、教学容:

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公平与收入再分配

二、教学重点: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三、教学难点:

排他性和竞用性

四、教学目标:

1.理解排他性和竞用性

2.理解逆向选择

3.理解道德风险

4.了解公平与效率问题

五、学时分配:

2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容

支撑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方法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

新授课

一、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

根据非排他性的程度,可以把公共物品划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图8-3(a)说明私人物品的最优数量决定

假定社会上只有甲和乙两个消费者。

将甲和乙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市场需求曲线D。

市场需求曲线D与供给曲线S相交于H点,决定该私人物品供求数量为Q0,均衡价格为P0。

均衡数量Q0是该私人产品的最优数量。

假定两个消费者甲和乙,将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得公共物品市场的市场需求曲线

因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因此,每个消费者都消费一个相同总量的公共物品,而对公共物品支付的价格却是两个消费者各自支付的价格的总和。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搭便车”

“搭便车”(freerider):

指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为一些消费者造成了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条件。

弊端是影响经济效率。

只要存在公共物品,就难以避免“搭便车”现象。

……

1

10

2.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

Ø如果政府计划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小于同量资源在私人应用情况下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就可不从事这项公共计划。

如果收益超过成本,不在该项政府计划上支出,便是“不经济”或“浪费”。

Ø政府“经济”并不意味着使政府支出最小化,而是意味着把资源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加以配置,直至不能从进一步的资源再配置中得到净收益。

……

1

10

3.公共资源

例如,政府提供的诸如环境保护、经济信息、国防、维护安全、维持经济秩序等服务,可以看做是为私人企业提供的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的特征

Ø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Ø按照作为生产投入品的用途,可将部分公共物品列入公共资源。

河流、草地、原始森林、公共用地、矿山等,都属于公共资源畴。

Ø公、私部门都可以免费享用公共资源给生产带来的便利或作为生产的自然条件来免费占有和使用。

市场机制不能充足提供公共品

Ø在市场机制下,公共品可以得到部分提供。

Ø私人可以提供部分公共品:

企业社会责任,公益捐助,如绿化。

Ø利用市场机制(利益动机)可以提供部分公共品,如过街天桥(不拥挤时)。

Ø但是,仅仅靠市场和私人是不够的

总体上,市场与私人不能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

Ø根本原因

个人所获收益<公共品生产成本

Ø进一步原因:

搭便车动机

……

1

15

二、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1.信息不完全性和市场失灵

Ø信息不完全性是指经济活动者不掌握准确的关于市场活动的信息的情况。

Ø由于信息不完全性,结果造成市场制度不能有效率地运作,即市场失灵。

经济活动者的经济理性是不完全的,因而经济活动者所能掌握的经济信息是不完全的。

在个体决策中决策者不能确定地预测其行动的收益或效用,相当于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信息不完全表明,可靠的信息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有代价的。

……

2

10

2.次品市场和逆向选择(重点)

Ø在次品市场中,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次品市场特殊的“逆向选择”,即作为消息较为灵通一方的次品的销售者,进行一种以损害次品购买者的方式的自我选择。

Ø处于市场信息灵通方面的人以一种损害市场信息迟钝方面的人的方式进行自我选择时,便是一种逆向选择。

……

2

15

3.保险市场和道德风险

Ø当处于交易一方的人因另一方无法注意其行为而怀有一种推卸责任动机时,便会造成道德风险。

Ø保险市场的道德风险:

一旦人们购买了保险,他们的行为就可能改变,即他们会有新的不同的要求。

Ø发生道德风险的人既可能是代理人,也可能是委托人,取决于他是否能够进行隐蔽活动。

3

10

4.纠正信息不完全的政策

Ø主要目标

保证经济活动者获得充分而准确的信息,即增加市场“透明度”所实行的政策。

Ø为了减少不对称信息的后果,可以采取各种处理的方式

发展动机检查机构或显示信息的体系,以减少与信息不对称相联系的问题。

大多数保险公司要求购买保险者填写医疗史,并做体检。

保险单常常涵盖一个团体的所有成员。

销售者来说,重要的是发展质量信誉。

3

5

三、公平和收入再分配

1.市场调节和收入分配不平等

Ø市场调节本身必然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

Ø市场价格制度造成“富裕中的贫困”现象或“收入分配极为不均”现象,都表明市场价格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Ø萨缪尔森指出:

“收入是否应该完全取决于竞争的斗争———幸存者始能生存———是一个道德问题,超出经济学的围之外。

4

5

2.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度量

•不同收入级别家庭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洛仑兹曲线

•基尼系数

•纠正不真实或扭曲的数据

4

5

3.收入再分配

为改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发达国家通常实行收入再分配政策。

以美国为例,其收入再分配政策包括:

Ø社会保障制度

把收入从富人转移给穷人、从青年人转移给老年人,即进行旨在使收入更为平等的收入再分配。

Ø收入援助计划

实施的对象是低于一定收入水平的穷人主要是现金转移支付和实物转移支付计划。

如向穷人提供医疗、食品券和住房援助。

Ø社会保障制度和收入援助计划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最多只能缓解贫困问题。

4

5

课堂小结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

公平和收入分配

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

4、5、6、8

七、板书设计

公共物品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公平与效率

八、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