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6159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表演专业浅谈《无人生还》中的角色创造以菲利普隆巴德为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在我学习表演期间,看见过许多剧本中鲜活的人物,也同时目睹饰演角色的演员如何在舞台上表演。

在众多表演者的表演中,有的让人赞不绝口,有的让人则让人感到差强人意。

每次演出过后,我的老师都会领着我们在课上进行总结,谈论每个角色塑造的成功与失败、不足与改进,同学们更是各执其见,说的更是五花八门。

成功的表演,怎么看都舒服,失败的表演,怎么看都别扭。

想要成功塑造一个角色需要学习与注意的东西太多,感觉不知道如何着手。

在我本科毕业大戏上,我饰演了《无人生还》中菲利普·

隆巴德一角色,纵使大学四年有了不少的塑造人物经验,可还是会误入常规的错误里,刚开始创作,由于太过注重菲利普·

隆巴德的外部塑造,始终无法呈现出角色的整体感觉,后来的到老师与同学们的提醒与指导后,逐渐地理解了菲利普·

隆巴德人物,慢慢地走进了角色的内心世界。

所以想要成功塑造角色,内部塑造与外部体现二者缺一不可。

借着大戏期间塑造菲利普·

隆巴德角色的经历与心得,与大家分享演员应该如何创造角色。

二、深入角色

(一)熟读原著

在表演前期过程中,应该选择最好的时刻让演员与剧本原著进行初次相见,体会最初的感受。

作为演员的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自我感觉和精神状态,通过全身心投入去体会剧本原著的内容,明晰故事情节和故事所要表达的内容。

因此在我本科学习表演的过程中,每当进行一个剧本的排演,老师都会先让我们对原著进行熟读。

因为剧本是把原著提炼到舞台的艺术过程,很多人物细节、情节交代、因果关系……在剧本中没有明显地体现出来,但是作为演员的我们必须对原著的细微之处都掌握在手,才能把一个角色“吃”得通透。

在《无人生还》刚开始进行剧本排演的时候,老师给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去阅读原著,起初我对这一步骤不以为然,但到了后面我才深刻意识到这一步骤的重要性。

就在大戏进行的前期,每当某个我的行动或语气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都会问我此时此刻菲利普·

隆巴德在想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

这样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由于对原著的不熟悉,很多问题我都不能及时地回答出来,所以我表现出来更多是现实中“我”的想法,并非角色的想法,表演痕迹才会产生,大大降低表演质量,就此,老师没有少批评我们。

因此在《无人生还》刚排演的时候,我们演员都会从不同的途径拥有一本《无人生还》的原著,去细细地解读其中的细节之处。

根据我们的经验,通常在读完第一遍只能了解故事情节和基本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还需要多读一遍,甚至多读几遍才能发掘深层次的所在,最后能把细节注入到之后扮演的角色当中,才会是熟读原著的精华所在。

(二)剧本分析

熟读原著之后,演员就需要在剧本上对角色进行感性和理性上的分析。

通过对剧本的每一部分深入理解确定和认识整体,明白作品的故事内容、情节发展、人物形象、人物关系、人物背景、自然背景、历史背景等,与演员内心产生共鸣后,感性地去感受当中千丝万缕的情感路线,抒发演员对作品和对角色的情感,从而才能在不多走弯路下对角色进行角色创造,形成属于自己的表演。

在《无人生还》里,互不相识的众人在法官的指引和安排下来到士兵岛。

在一次又一次事态的升温使得每个人都对彼此怀有自己的看法与想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展露自己原始的容貌,与事件发生前的形象形成鲜明地对比。

在上个世纪40年代的背景下,他们在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下,每个人对人伦道德有着自己社会背景下独特的想法,这个设定便使得这个作品在小范围底下也能展现出它的多样性与强烈的矛盾冲突。

以菲利普·

隆巴德为例,在欧文先生对众人定下罪名,每个人都虚伪地表现出自己正义,掩盖与隐瞒了事实的真相,都把自己辩解成“罪名不成立”的样子。

可菲利普·

隆巴德却剑走偏锋,大胆地承认下自己的罪名,并把他的“迫害”称为是理所应当的行为,展现出菲利普·

隆巴德草菅人命、冷酷无情的形象。

但是剧中菲利普·

隆巴德每当其他成员危机当头,都是最先挺身而出,保护他人于危难之间,以及在最后与维拉的对白中,他对不能解救21位同胞的性命深深感到愧疚,能体现出菲利普·

隆巴德人物内心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他虽然对外承认自己暴戾的一面,实则一直活在当时的阴影中,用顺应世俗的形象掩盖自己内心对生命的重视,与其他角色形成极大的反差。

这是通过剧本,对菲利普·

隆巴德的初步理解,也为日后进入角色打好了轮廓。

(三)观摩借鉴

在表演教学体系里,其中必不可少的、最能带给我们学生直接的感受和创作灵感的内容,便是舞台表演(剧目)观摩。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观摩是融入角色最好的部分,其效果不管在成熟的教学模式中还是在自身的上课体验中都能深刻体会到。

同样,在《无人生还》剧组里,老师将我们剧组分成两组;

A组和B组。

在三个多月的排练过程中,我们不断在进行交叉排练,在观察不同自我演绎同一角色过程中,及时地与角色扮演者进行细节上的交流,在不断地发现、总结、创新出许多有利于表演的东西。

例如在第一幕,菲利普·

隆巴德在欧文先生审判后看到埃塞尔得到打击昏倒,这时需要菲利普·

隆巴德箭步上去解救埃塞尔,这一段的行动需要侧面表达出菲利普·

隆巴德的迅猛和机警。

在我观看另外一组的菲利普·

隆巴德的饰演者表演这段的时候,速度与动作都很好地表现出他在那个时候应该拥有的紧张与果敢,而我却在交流中得知自己缺少这方面的因素。

在这个点上,能够观察出我的整体表演虽然大致上能够抓住人物的神韵和状态,在与对手交流上会比另外一组的饰演者刻画地更为细腻与传神,但是却忽略了角色在面对突发事件所表现出来的警惕性与迅猛感,角色往往需要在这些地方直接地给予观众印象与感受,也因为有这良好的观摩与交流让我能够在细节上得到处理,在塑造人物上得到进步与发展。

在观摩借鉴过程中,少不了去查阅资料和去网络上查询相关作品视频。

就例如在《无人生还》剧组的准备阶段,为了找到菲利普·

隆巴德的感觉,在网上找了不少《无人生还》的电视剧还有话剧演出,很幸运地是在假期期间,被老师和同学邀请去了广州的剧院,去观看、欣赏《无人生还》的正式舞台演出。

通过对比,能够发现之所以演员能够给现场带来良好的渲染氛围,其原因是演员不仅仅在对白或者是与对手交流中需要给到对手能量,在部分独白或者是在心理活动上更能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现场观众,需要饰演者在此多加研究与设计,而我自己的舞台却往往忽视了这点。

观看他人作品,当中的体验为我塑造角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观摩,能够培养演员自身的模仿和创新能力,在这一过程会得到很大的进步。

(四)人物小传

“人物小传”是以第一人称角度,简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其撰写方法有很多种,有根据时间线走向了解人物,有根据关系了解人物,有根据事件了解人物……因为《无人生还》原著是靠事件推动情节发展,所以对撰写菲利普·

隆巴德的人物小传则定在根据事件走向进行撰写。

以下是我对菲利普·

隆巴德撰写的人物小传大体概括。

我的过去是岛上所有人中最神秘的一位。

我周游世界,曾经是一名军人,也在非洲当过雇佣兵。

艾萨克·

莫里斯雇佣了我之后,我便来到士兵岛,原因是欧文先生需要“一名好人”来处理岛上潜伏的危险。

当录制的声音指责我的行为导致21名东非部落成员死在灌木丛中时,我欣然接受,因为当时自己的粮食不足够,于是我便随手拿走了食物,也因为我这个举动而直接害死了他们。

在你们看来我很显然是个危险的人,不仅是因为我曾经犯下的罪行,更因为我是拿着枪,进入到这个士兵岛,也因此我能大胆地发起对岛屿的几次搜索。

其实我早已经是对沃格雷夫法官的身份产生质疑,认为他就是凶手,因为像胆小怕事的阿姆斯特朗医生和愣头愣脑的布洛尔不足以拥有能力设计谋杀来愚弄我,身为女人的布伦特和维拉就更不可能是凶手,可惜证据不足无法证实沃格雷夫法官的身份。

也正因为我低估了女性,导致最后被维拉夺过了我的左轮手枪,枪击了自己。

在撰写过程中,其中最为难以揣摩的则是在菲利普·

隆巴德关于人物情感的点上。

原著中描述他与维拉·

柯莱索恩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无人生还》特定的事件上会存在很多不同的解读,在菲利普·

隆巴德身上也会产生很多的可能性。

所以需要我对原著细节处加大力度,尽可能地推理出两人之间的真实情感。

这一点成为了撰写人物小传中的阻碍,也是为我成功塑造角色埋下的伏笔。

三、塑造经历

(一)内部体验

1.性格

菲利普·

隆巴德的形象,从一开始在火车对维拉的示爱,再到别墅里与富二代马斯顿的侃侃而谈,可以看出菲利普·

隆巴德为人圆滑、胸有成竹的性格特点,这则是作为我为塑造菲利普·

隆巴德前期性格形象作为参照。

到了中期,别墅里逐渐开始有人死去,菲利普·

隆巴德道出了自己当年导致21名东非部落成员的罪行“当时我们在沙漠里迷路,剩下的食物和水已经不多了,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出去的,所以半夜里我带着剩下的食物自己走了”“虽然我知道这么做有些不仗义,但我是为了自保。

而且大家都知道那些土著人对生死这件事儿看得非常淡”“让他们等死”这段话中充分表明了菲利普·

隆巴德的自私与冷血,与其他角色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对比。

到了后期,在面对法官的警惕“不过我假设你扮演的是杀人犯的角色,而不是受害者”表明他性格上的机警自信、敏感细腻。

这里不仅是对法官有这样的表现,他对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都有明显地表明,只不过面对法官的分量有重于面对其他人。

还有最后一幕的狂怒“不不不,我们一定会离开这儿的,我还从来没被打败过呢”,这里可以看出他不服输,对胜利有明显地追求与渴望。

根据剧本分析,我认为菲利普·

隆巴德的性格是多面且复杂的。

在角色创造中,要把菲利普·

隆巴德外表下自负与机警,内底里温柔细腻的一面展现出来。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过程中,隐藏的性格逐渐地展现出来。

所以在塑造角色的时候需要衡量其中性格的比例,在什么情节需要加大自信,在面对特定的角色需要表达自私与欲望,这些都成为我在塑造菲利普·

隆巴德形象性格特征的要领所在。

2.心理

演员在完成一个角色过程中,在塑造人物上或多或少会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这样的处理会大大增强人物的色彩性,使得人物形象变得“有血有肉”。

我在角色塑造过程中通过内心独白与心理分析相结合对菲利普·

隆巴德在心理上进行创造,例如:

在第一个人死后,他暗自在想,“死亡只是针对愚蠢的人”这个时候要表现出他即使对事态不清楚依然表现自信的一面;

“不不不!

我们一定会离开这儿的,我还从来没被这样子打败过”这里菲利普·

隆巴德以仰天长啸的方式进行着他愤怒地宣示,这个时候要表现出菲利普·

隆巴德想要压制自己的恐惧,以塑造出一个不够坦荡,试图伪装和粉饰自己的心理轨迹。

所谓心理活动,是一个人思维里最真实的部分,而原著里,作者对菲利普·

隆巴德心理刻画最多的在于他自大自负的一面,因此在塑造菲利普·

隆巴德心理层面上,我会一定程度上地将他自负的一面通过表演表达出来。

(二)外部体现

1.动作

《无人生还》第二章对菲利普·

隆巴德有一段这样的描述,“Hemovedlikeapanther,smoothlyandnoiselessly.Therewassomethingofthepantherabouthimaltogether.Abeastofprey-pleasanttotheeye.(他就像一头豹子似的,轻捷无声。

他确实有点豹子气,像一头猛兽那样—看上去很精神)”。

阿加莎·

克里斯蒂在文章中用大量的行动描写来凸显出菲利普·

隆巴德“猛兽”的形象。

由于多年探险家的身份,建立在“猛兽”基础上,在表演中的步调与其他行为上要展现出迅猛与机警。

比方说在法官被枪杀后失去光源的情景下,应当以最快的速度确定成员的位置与迅速地找到光源(找到打火机点亮)以协助维拉脱离困境;

以及在找到留声机并关闭的行动上,步子应当稳重而谨慎。

即使在身子在固定的方向上移动,眼睛却无时无刻地留意周围的变化。

此外,作者还多次使用动作“微笑,露齿而笑,大笑”来突出菲利普·

隆巴德的笑容,不仅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而且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所以在表演中需要注意权衡笑的幅度和频率,做到在菲利普·

隆巴德性格特点上自信的笑,以凸显人物形象。

2.语言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其中的独白是最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方式。

在与第三幕与布洛尔的对峙中,隆巴德说“应该潜伏在某个地方,等待机会向我们中的某个倒霉蛋下手”这句话看似解答对布洛尔的疑问,实则是对布洛尔的愚昧进行嘲讽。

因此后半句“等待机会向我们中的某个倒霉蛋下手”中的“倒霉蛋”指的不是众人,而是单指布洛尔。

因为前面积压对布洛尔的情绪,在看清事态,面对布洛尔愚昧的质疑的情况地下,说话的力度以传达出来的能量必须压倒处于理亏的布洛尔,以产生出菲利普·

隆巴德胜者的姿态。

在剧本第三幕法官解释自己为被害者时候,菲利普·

隆巴德说“不过我假设你扮演的是杀人犯的角色,而不是受害者”菲利普·

隆巴德虽然没有实质上的证据能证实法官是犯人一面,只能停留在怀疑的阶段,但是心里却把法官列入犯人的名单里。

所以在法官多次出来主持大局的时候,菲利普·

隆巴德都需要带有讽刺的语气去挤兑法官。

在对菲利普·

隆巴德内部体验的分析基础上,在语言方面要体现出来,大体上音量方面不能太小显得没有把握,也不能太大显得装腔作势;

声调保持适中,语速保持平稳,在适当地方加快或减慢,以充分体现出人物性格。

以上是我对菲利普·

隆巴德角色在语言上的塑造,如果没有这样的分析与设计,将无法把菲利普·

隆巴德的形象完整地树立起来。

四、舞台呈现

在《无人生还》大戏的整个角色创造过程中,会经历无数次的创造与否决,在现实中“自我”过渡到角色中的“自我”并非一件纸上谈兵的事情。

在经过熟读原著、剧本分析、观摩借鉴、人物小传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后,即使对剧本的案头工作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完成度,在舞台实现上也会有不同方面的困难。

在与对手的磨合上,因为对角色塑造上的不断更改与完善,对手需要接收与反应相对应地需要不断地变化与适应。

因而即使在还有音服道效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同时,也必须得保证每天的早练能够正常地进行。

在正式演出前两天,导演需要我们演员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一直在舞台上连排,只要不是因为流程受到阻碍,演员基本需要一直待在舞台上,因为只有在连排零容错的情况下,才能保证一台近似成功的舞台演出。

受到舞台限制,连排阶段需要我们演员不断地重新适应新的调度,甚至到了演出前的彩排都需要更换原有调度,这其中的一场戏,我的调度从舞台中央往左走直接改变成舞台中央往右走,交流的对象与行走的步伐都因为这个改变而受到影响。

包括灯光,因为整个《无人生还》三幕的进行,每一幕、每一场、每一段都有着不同的氛围需要灯光辅助营造,短短两天时间,就灯光问题就已经彩排不过五遍以上。

这些问题成为了影响我们表演很大的一个因素,但是作为演员,就是需要经历这些步骤,这些都需要我们砥砺前行,去克服困难。

在2019年12月8号《无人生还》大戏这天,因为剧组资源问题,使得现场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意料之外的事情困扰着你对于角色的进入。

从开声到静养嗓音,从汗如雨下到盛装亮相,从措手不及到气定神闲……到了舞台正中央,调节思维和情绪是身为我们演员必须要克服的困难。

我饰演的菲利普·

隆巴德需要我在第一场到第三场都一直在舞台上表演,因此所需要的体力是要在间歇的时间段的幕后去调整和补充的,也因此能够在舞台上尽可能的少犯一些错误。

一台完整的演出,失误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只能在有限的基础上实现舞台上的无限价值,所以戏剧舞台表演需要演员们的相互配合,相互给出刺激与接受刺激,接着给出反应,形成有机的表演链。

在演出尾声,能够及时地收到来自观众的掌声和现场给予的好评,作为一名演员,这是一个成长的肯定,一个对演员表演的认可,也是映射出整个创造角色过程的价值体现。

五、心得体会

(一)苦与甜

苦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任何时候想要完成任何事情都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开始的深入角色的前期案头工作,因为剧本分析步入误区、人物理解错误,几乎导致老师否决我的角色,在那个星期,几乎每天在排练室抱着原著和剧本,不断地从原有错误的认知与理解中弃旧迎新。

为了达到要求,人物小传需要不断地修改更正,对于文笔较弱的我简直度日如年。

但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坚信只要付出了精力,要得到的东西也会如期而至。

在仅仅一个星期内,对角色的塑造重新进行定位,在表达上得到了老师的认可,保住了喜爱的角色。

对此,即使是过后依然回味无穷,真正意义上体会先苦后甜的滋味。

(二)得与失

在我每一次的剧本完成过程中,都需要花费自己极大的精力,当中也会失去很多东西。

在这次的大戏《无人生还》期间,并不是全班同学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为此我也是能表示理解。

毕业将至,许多人面临着就业,每个人都会有摇摆不定的时候,我也因此放弃了父亲介绍的工作单位面试机会。

我会因此而感到伤心难过吗?

转念一想,如果当时放弃大戏而选择工作面试,我估计会遗憾终生。

在得到的过程中,失去是必然的,看清楚了这其中的得失,自然而然你会觉得得到的比失去的远远大得多。

六、结论

综上所述,演员为了精准表达人物,呈现出符合大众喜爱与接受的角色,必须得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创造。

在追求能创造出具有价值的艺术形象的目标下,必须得不断地提升自我表演能力,丰富自身的表演技巧。

在有机的表演方法下,正确地区分现实中的“自我”和角色的“自我”,掌握明确的角色思想,端出正确的学习态度,最终实现最优秀的艺术表演。

本篇论文在讨论角色创造与塑造人物上借鉴了我在《无人生还》排演的经历,提出了相关步骤和方法,以及对整个排演过程的体会与思想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1]杨尚琦,王旭霞.论阿加莎·

克里斯蒂《无人生还》中“不可能犯罪”的设置[J].英语广场,2019(08):

3-5.

[2]刘佳.论细节描写在《无人生还》人物个性塑造中的运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0(03):

47-49+82.

[3]周艳.剧本人物分析与演员角色创造——戏剧教育专业剧本片段教学探索之一[J].四川戏剧,2017(04):

109-112.

[4]陈一军.文学地理视域中的中国东西文学[J].青海社会科学,2019(04):

147-153+180.

[5]刘立滨.演员表演创造心理探索:

创作感觉[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3(04):

48-70.

[6]王安忆.华丽家族——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世界[J].当代作家评论,2005(05):

50-67.

[7]黄巍.论《无人生还》主题多义性的实现[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04):

53-56.

[8]宋玲玲.论阿加莎·

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艺术特色——以《无人生还》为例[J].郑州师范教育,2012,1(02):

85-87.

致谢

本文能够顺利的完成,离不开本人的指导老师梁贝老师的悉心指导,从选题、落实内容结构、具体的思路方向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梁贝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渊博,使我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校内外的教学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用到论文写作上面,使得本人能力得到提升,也同时有了全新的思考角度。

在此还要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四年来的栽培,使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都有莫大的帮助!

最后要对答辩和评阅的各位老师表示万分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