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1623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6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docx

专题04溶液及溶解度曲线中考化学命题点分析与精练

专题04 溶液及溶解度曲线

命题点1 溶液的判断及组成 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 乳化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

①溶液的判断;②溶液的特征;③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④乳化现象。

2.命题形式:

①单考点命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溶液的判断;②综合命题,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通常会结合化学反应引起的现象以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豆油    B.蔗糖    C.面粉    D.泥土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B液面降低了一些,A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烧碱B.硝酸铵

C.食盐D.生石灰

3.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过程中没有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

D.用沐浴露洗澡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剂一定是水

C.溶质一定是固体

D.溶液一定是无色

命题点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与判断)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

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③溶解度概念的理解;④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

2.命题形式:

通常会结合图表以选择题或填空及简答题的形式考查。

5.30℃时将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到20℃,另一份加入少量生石灰,温度仍保持在30℃。

则两种情况下均不改变的是(  )

A.溶剂的质量B.溶质的质量

C.溶质的溶解度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7.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

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

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

8.如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4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B.在40℃时,饱和溶液升温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C.40℃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50℃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第8题图第9题图

9.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0.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__。

(2)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________氯化钾的溶解度。

(3)要使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除加水之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t1℃,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第10题图

11.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图

(1)P点表示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________c(填“>”、“<”或“=”)。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为__________。

(3)t2℃时,将4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4)当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________结晶的方法。

12.下表是NaCl、KNO3的部分溶解度。

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NaCl的溶解度/g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的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NaCl、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是____________;

(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取20g氯化钠放入50g水里,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________g;

(3)如图所示进行操作(每步均充分溶解),可得到饱和溶液的有________(填字母),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第12题图

命题点3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

①物质溶解或蒸发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②溶液稀释或浓缩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③化学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或溶解度表判断改变温度后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发生的变化。

2.命题形式:

以计算题为主,在选择题和填空及简答题中偶尔有涉及。

13.将100g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B.10.0%C.10.9%D.11.1%

14.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5.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4.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2g。

计算:

(1)杂质的质量_______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命题点4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命题规律】

1.考查要点:

①仪器的选用;②操作步骤;③误差分析;④较简单的溶质、溶剂质量、体积的计算。

2.命题形式:

结合实验操作图在选择题或实验探究题中考查。

16.用氯化钠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不需要用到的实验步骤是(  )

A.计算B.量取C.溶解D.蒸发

17.下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18.某同学欲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

B.用500mL的烧杯量取所需要的水

C.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氯化钠固体2.5g

D.氯化钠固体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增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19.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有(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20.以下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流程示意图。

第20题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

(1)托盘天平左盘中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量筒中水的体积为______mL;

(2)上述溶液取10g加水40g进行稀释,所得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要点突破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碘B.汽油C.白糖D.碳酸钙

2.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3.化学实验常需要配制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溶液时,只能用水作溶剂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时,应将水缓缓注入浓硫酸中

D.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第4题图

4.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3℃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

5.高氯酸钾(K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其溶解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68

3.73

7.3

13.4

A.高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0℃时,将2g高氯酸钾溶于98g水可配制2%的溶液

C.60℃时,高氯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7.3%

D.80℃的高氯酸钾饱和溶液冷却至40℃有结晶现象

6.如图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6题图

A.约在64℃时KCl和Na2SO4的溶解度相等

B.在室温至100℃区间,随温度升高Na2SO4的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醋酸钙则相反

C.分离含少量KCl的Na2SO4溶液,采用先蒸发浓缩,再降温结晶的方法

D.在40℃时40gKCl固体溶于60g水得到40%KCl溶液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1分)

7.(2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分)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为了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溶解性受多种因素影响,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在下表的①、②实验中任选一个完成表中内容。

(可选用的物质有:

碘、氯化钾、水、酒精、硝酸钾和汽油。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不同

(3)甲、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在两支分别盛有等质量甲、乙物质的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振荡,然后一起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剩余。

如图2所示,此时水温为20℃。

第8题图

①若向烧杯中的水里加入硝酸铵固体,A中固体增加,则A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甲”或“乙”)。

②若A、B中的溶质分别是甲、乙,向烧杯中的水里加入一定量NaOH固体后,比较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对大小__________________。

9.(6分)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20

40

50

60

80

溶解度(g/100g水)

NaCl

36.0

36.6

37.0

37.3

38.4

NH4Cl

37.2

45.8

50.4

55.2

65.6

KNO3

31.6

63.9

85.5

110

169

①20℃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第9题图1

②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________g。

③量筒的局部示意见图1,量取水时应沿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进行读数;________视线(选填“a”或“b”)对应的读数较大。

④A是80℃含有120g水的KNO3溶液。

经过如图2操作,得到102gKNO3固体。

第9题图2

Ⅰ.A溶液为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Ⅱ.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b.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69∶100

c.开始析出KNO3固体的温度在60℃至80℃之间

d.A溶液的质量等于222g

10.(6分)

(1)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液度曲线如图1所示。

据图回答:

①30℃时,丙的溶解度是________。

②50℃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

第10题图1

分数为__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③若将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________。

④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操作如图2所示。

第10题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

②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11.(7分)现有50g氯化钙溶液与100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40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求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

命题点1 溶液的判断及组成 溶解时的吸 放热现象 乳化

1.B 【解析】将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豆油、面粉和泥土都不溶于水,这些物质放入水中均无法得到溶液;蔗糖放入水中,可以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可形成溶液。

2.B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后,吸收热量使锥形瓶内压强减小,与锥形瓶相连的U型管内压

强也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型管内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3.A 【解析】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汽油能溶解油污的性质。

4.A 【解析】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正确;溶液中的溶剂可以是水,也可以是其他物质,如碘酒溶液中的溶剂是酒精,B错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稀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气体,C错误;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D错误。

命题点2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与判断)

5.D 【解析】30℃时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时,会发生反应CaO+H2O===Ca(OH)2,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会减少,A错误;由于加入生石灰后溶液的温度仍保持30℃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但由于溶剂的质量减少,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会减少,B错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30℃时饱和石灰水冷却到20℃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溶剂和溶质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不变,但溶解度变大了,C错误;加入少量生石灰后,溶剂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也会减小,但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仍然是30℃时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正确。

6.C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向有氯化钾晶体存在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水,固体会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图Ⅱ中烧杯内无剩余的氯化钾晶体,因此该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该实验中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因而当图Ⅱ中的溶液恰好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是当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由于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因而其溶解度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故选C。

7.B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停地运动,A错误;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B正确;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可以变成饱和溶液,但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应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C错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不一定能形成溶液,如植物油分散到水中,二者相互不溶解不能形成溶液,D错误。

8.C 【解析】A选项中未提到溶液的状态,无法计算溶质质量分数;B选项中该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最大,因此此时的饱和溶液继续升高温度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但形成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选项中饱和溶液的温度由50℃升温至8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选项中将40℃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该物质的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故选C。

9.C 【解析】依据甲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g,因此,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0g∶100g=2∶5,A正确;依据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仍饱和,B正确;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由于没有指明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是否相等,因而无法确定该温度下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否相等,C错误;由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均减小,由于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可推出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故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正确。

故选C。

10.

(1)氯化钾(或KCl) 

(2)> (3)升高温度 (4)20% 

【解析】

(1)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较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明显,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2)t2℃时硝酸钾溶解度曲线上点的位置较氯化钾溶解度曲线上点的位置高,说明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较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除增加溶剂外,还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实现。

(4)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所以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11.

(1)= 

(2)b>a>c (3)75g (4)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解析】

(1)溶解度曲线中两曲线的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而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故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

(3)t2℃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b物质,那么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b物质,故40g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

(4)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a大,故提纯含有少量a的b,可以采用降温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b以晶体的形式大量析出来,从而达到提纯的目的。

12.

(1)KNO3 

(2)36.0g 68 (3)AC B

【解析】

(1)根据溶解度表中的数据信息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2)根据溶解度表中数据信息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此温度下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8g,得到68g的溶液。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此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只能溶解31.6g,烧杯底部有晶体剩余,A达到饱和状态;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0g,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中是60℃时100g水中溶解了80g硝酸钾,没有达到饱和状态;当温度降至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根据图示信息可知,C是40℃时100g水中溶解着63.9g硝酸钾,同时烧杯底部有晶体剩余,C达到了饱和状态;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C中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三个烧杯中溶剂质量相等,B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最多,所以烧杯B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命题点3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3.A 【解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稀释后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9.8%,A正确。

14.C 【解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而题目中的100g指的是甲溶液的质量,而不是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A错误;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乙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20%+10g=30g,而溶液质量为100g+10g=110g,故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27.3%,B错误;硝酸钾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能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正确;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后,甲、乙两溶液都不会有晶体析出,两者的质量分数都不变,D错误;故选C。

15.

(1)1.5

(2)解: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8g+74.2g-82g=0.2g

设完全反应后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161   2

x0.2g

解得x=16.1g

故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

答: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解析】

(1)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2

y0.2g

 解得y=6.5g

则杂质的质量为8g-6.5g=1.5g

命题点4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6.D

17.C 【解析】取用颗粒状药品时,要用药匙来取用,试剂瓶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A正确;称量固体药品时应用托盘天平称量,称量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并在左、右两盘上各垫一张相同大小的纸,防止药品腐蚀托盘,B正确;溶解药品时应用烧杯,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快溶解速度,D正确;C选项解释如下:

18.C 【解析】用蒸馏水洗涤试剂瓶后,瓶内有少量蒸馏水,立即盛装配好的氯化钠溶液会使溶液的浓度偏小,A错误;该实验中溶液的总质量为50g,需水的体积小于50mL,所以应该选择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而烧杯不能用来量取,B错误;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5%=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