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1899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福州市高三联考语文试题A卷

福州市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题;共2分)

1.(2分)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我曾多次来过西安,也曾多次感觉到过,而且说出来过:

西安是一块宝地。

在这里,中国古代文化仿佛阳光空气一般,弥漫城中。

唐代著名诗人的那些名篇名句,很多都与西安有牵连。

谁看到灞桥、渭水等等的名字不会立即神往盛唐呢?

谁走过丈八沟、乐游原这样的地方不会立即想到杜甫、李商隐的名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这里到处都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这里是—个诗和梦的世界。

B.这里是一个梦和诗的世界:

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C.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D.这里是一个诗和梦的世界:

这里到处是诗,美妙的诗:

这里到处是梦,神奇的梦。

二、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9分)

2.(6分)(2018高三上·铜仁月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

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

②作为人类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把自己的研究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等)当做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的纯客体来把握的;尽管这种把握不可避免地要打上主体介入的印记(理论方法及观察手段的影响),但是它的方向和目标却是致力于认知的客观性,让客体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在不受主观影响的条件下显露出来。

文学创造则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或主观性。

例如,天体运行本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宇宙现象,所谓“日出日落”不过是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的生存感受和主观把握而已。

然而在文学史上,不只是古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咏“日出日落”的诗句,诸如陶渊明的“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就是今人也还在无视哥白尼学说而继续描绘着主观化的“日出日落”景观:

③当太阳破晓时光,它呐喊着,打开了黑沉沉宇宙的大门。

那时,它红得那样发亮、发烫,然后把红光普照大地。

于是,大地苏醒了,树叶从沉睡中扬起头,水波从宁静中睁开眼,一切曾经被黑夜掩盖了的,都露出了鲜红的笑靥,花朵带着珍珠般的露珠,在第一线战颤的阳光中,显得那样的鲜艳可爱。

(刘白羽:

《平明小札》)

④这样的描绘显然与科学真实相去甚远,却表达了普通人的真实生活经验。

文学创造对自然界如此,于社会生活亦然。

我国历代的诗词曲剧中的王昭君也是如此,历史人物只有一个,而她的艺术形象却千姿百态,面貌各异,实际上都不过是艺术家们借古人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之物。

现代历史剧《蔡文姬》的作者郭沫若甚至公开申明:

“蔡文姬就是!

——是照着我写的。

”福楼拜也说: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总之,无论是观照自然现象还是反映社会生活,文学提供的“真实”都被主观化、心灵化。

诚然,任何人类创造都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活动,如马克思所说:

“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动地、现实地使自己二重化,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然而较之其他人类创造活动,艺术创造显然更加突出了主观性,即是说,它在把握事物的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基础上,更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文学以这样的主观化的“真实”,在作品中建构起从属于人的目的和意义的世界,从而帮助人们加深对自身的认识、体验并激起关注社会人生的积极感情,以履行不同于科学活动而属于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追求职责。

⑤艺术真实不同于科学真实还在于它的诗艺性。

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为目的的价值取向,使它必然要讲究“诗艺”。

诚如德国近代美学家、诗人席勒所说:

“它有权利,甚至于可以说有责任使历史的真实屈从于诗艺的规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加工得到的素材。

”“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

运用诗艺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显然,上述作品提供的艺术真实,与讲究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是完全不同的真实。

抒情作品也是这样,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这样的例证俯拾皆是。

可见,假定性情境是在“诗艺”中生成的,没有“诗艺”的运用便没有艺术的真实,因而文学求“真”的审美价值追求就无从谈起。

⑥综上所述,求“真”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之一,艺术真实的概念可以做如下表述:

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无疑,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因其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B.文学创造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浓厚的主体性。

C.较之其他人类创造活动,艺术创造自由地把客体世界变成主体的认识与感悟、情感与意志的对象物。

D.文学履行审美价值追求职责的方式是通过在作品中构建起从属于人的目的和意义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绕艺术真实,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等方法,论证了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

B.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艺术真实的主观真实和诗艺真实,并得出了艺术真实的概念。

C.文章采用了大量的举例论证,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对比分明,是非曲直更加明确,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D.文章运用多处对比论证,通过与科学真实的对比,论证出艺术真实的特点,结构分明,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真实是特殊的真实,其必然体现着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

B.如果没有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的运用,就一定不会有艺术真实。

C.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以及经典的艺术形象,或多或少是作家自己的真实写照。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推究起来严重失真,不符合艺术的主观真实。

3.(15分)(2019高三上·房山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孤陈的城市在长夜中埋葬/他们记忆着最美丽的皇后/飘零在西落的太阳下/要先做一场梦”,这是机器人小冰写的一首诗。

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经过两年不断的深度“学习”,如今已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

只需上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能在10秒内替你创作出诗歌初稿。

在研发过程中,工程师们曾用27个化名,在报刊、豆瓣、贴吧和天涯等多个网络社区的诗歌讨论区中发布小冰的作品,在此过程中,没有人发现作者是个机器人。

后来,小冰研发团队从小冰写成的数万余首诗中挑出139首结集出版,取名“阳光失了玻璃窗”。

微软小冰项目负责人李笛介绍,为了掌握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1920年以来519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10000次。

一开始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后来慢慢变得“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

如果说“诗人”小冰的创作仍是基于对海量文字的统计和计算,那“画家”小冰的模型已开始基于情感计算框架。

换句话说,“画家”小冰不仅具有IQ(智商),还开始具有EQ(情商),并且其“创作”开始基于情感激发。

这个模型有这样非常鲜明的特点:

会大量使用诱发源,不是让机器把一种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再转成另外一种风格重新生成,而是要求在诱发源的帮助下,激发人工智能进行独立创作。

该模型通过对过往400年艺术史上236位人类画家画作的学习,已能独立完成100%原创的绘画作品。

此前世界上大多数人工智能的开发都是围绕着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

但近些年,各大科技公司越来越重视对人工智能EQ(情商)的开发。

除了微软的小冰,亚马逊开始希望Alexa能够有同理心,XX也提出“智能体”的概念,要求人工智能更加有个性,更加有“人设”。

人工智能的构建已经从单纯的IQ开始向“IQ+EQ”演变。

长此以往,人工智能将不仅具备人类的智慧,或许还将拥有人类的情感。

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当人工智能拥有情感,并且能够依靠情感激发来进行文艺创作,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的确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材料二

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艺术家,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

因为艺术被认为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

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的整套艺术生产逻辑是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

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

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对人类艺术的冲击,大部分还是体现在心理层面。

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还是很难接替艺术家的创作,即便这些智能机器人创造出一些被人类认可的“艺术品”,那也是基于人的参与设计。

人们需要通过了解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社会背景、内心情感,才能试图揣测一件艺术作品的深意,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整体上还难以使其“作品”充满这种感性的色彩。

材料三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

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当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

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基本可以由机器完成。

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文化艺术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比如,小冰的绘画技能应用的领域是服装面料的图案设计。

李笛介绍,以小冰人工智能框架为基础,微软已经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及几家最大的纺织面料企业合作开发了人工智能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平台。

该平台可以设计出1026种服装面料纹样和插画。

另外,小冰也参与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截至目前小冰已经为许多家电台和电视台生产了2800多小时的节目。

(取材于《光明日报》2019年06月12日13版)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属于“画家”小冰的模型特点的一项是()

A.具有IQ(智商)    

B.具有EQ(情商)    

C.把已有的视觉元素进行复制、拼接    

D.大量使用诱发源激发进行独立创作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般的网友读小冰的诗,没有谁发现这些诗是机器人写的。

B.小冰经过训练一下子就能写出风格独特、有偏好和行文技巧的诗。

C.人工智能开发都是围绕任务驱动型、知识型的路线来架构。

D.人工智能不仅能具备人类的智慧,还能够拥有人类的情感。

(3)“大部分人都不认可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是艺术品。

”下列对“不认可”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是情感化,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

    

B.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依然处在“低幼”阶段。

    

C.人工智能的那些绘画作品还存在大量元素复制堆砌的痕迹。

    

D.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文艺创作”从整体上看已经充满深意。

    

(4)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机器人小冰艺术创作的特点,认为可以取代人类独有的文艺创作能力。

B.材料二写了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排斥的心理以及采用的应对措施。

C.两则材料中关于文艺创作必须要有人类的情感的看法是一致的。

D.两则材料中关于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的看法相似。

(5)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能够让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

B.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重复性技能都可以由机器完成。

C.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艺术家提高学习效率,阅遍人间艺术精华。

D.小冰已经参与到纺织服装面料图案设计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

(6)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

①上面三则材料针对这一问题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②请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4.(18分)(2016高三上·贵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

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

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

“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

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

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

”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

“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

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

“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

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

玉莹笑着问我说:

“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

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

好的牙多少钱?

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

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

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

“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

”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

“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

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

“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

“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

“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

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

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

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

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

尚妈妈问夏妈妈:

“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

”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

”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

”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

一百多块的?

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

”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

“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

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

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

“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

“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

“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

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

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

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

尚妈妈问夏妈妈说:

“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

”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

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

”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

“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

”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

“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

”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

“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

“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

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D.“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E.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2)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3)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4)

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

请阐明理由。

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5.(11分)(2017·漳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尚希,弘农人也。

父承宾,商、直、淅三州刺史。

尚希龆龀而孤。

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

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

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

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

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

尚希出谓左右曰:

“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

吾不去,将及于难。

”遂夜中从捷径而遁。

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

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

及迥屯兵武陟,遣尚希督宗室兵三千人镇潼关。

寻授司会中大夫。

高祖受禅,拜度支尚书,进爵为公。

尚希时见天下州郡过多,上表曰: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

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伏听裁处。

”帝览而嘉之,于是遂罢天下诸郡。

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上时每旦临朝,日侧不倦,尚希谏曰:

“周文王以忧勤损寿,武王以安乐延年。

愿陛下举大纲,责成宰辅,繁碎之务,非人主所宜亲也。

”上欢然曰:

“公爱我者。

”尚希素有足疾,上谓之曰:

“蒲州出美酒,足堪养病,屈公卧治之。

”于是出拜蒲州刺史,仍领本州宗团骠骑。

尚希在州,甚有惠政,复引瀵水,立堤防,开稻田数千顷,民赖其利。

开皇十年卒官,时年五十七。

(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B.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C.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D.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一/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龆龀”亦作“龆齓”,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

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

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C.“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

六国时就有博士,秦因之。

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

D.“度支尚书”是官名,三国魏文帝设置,即掌管贡赋和税租的首脑。

“度支”,即量入为出之意,到唐代,改称户部。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尚希很小时就死了父亲,十一岁就告别母亲外出求学;他刻苦学习,学问优异,受到皇上的高度重视。

B.杨尚希不仅学问好,而且也有相当的政治敏感,并决策果断,避免了一场人生灾难,还进一步受到皇上的信任。

C.杨尚希洞察时弊,积极进言献策,皇上不仅嘉奖他,还采纳了他的政治建议,撤消了天下的所有郡县。

D.杨尚希不仅在政治上为皇上分忧,而且在生活上也为皇上着想,皇上因此对他关爱有加,很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

②尚希性弘厚,兼以学业自通,甚有雅望,为朝廷所重。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10分)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