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21044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4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良庄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

七年级(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

1.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仙人掌能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

B.小猫不断长大

C.松鼠摄取食物

D.向日葵的幼嫩花盘从清晨到黄昏跟着太阳转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

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详解】仙人掌能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说明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A不符合题意;小猫不断长大,说明生物能够生长发育,B不符合题意;松树取食,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不符合题意;向日葵的幼嫩花盘从清晨到黄昏跟着太阳转,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生物的各种特征是关键。

2.我国南方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往往降雨较多,而且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生存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生存依赖环境D.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使降雨量多、气候湿润,体现了生物(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对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

因此,菜青虫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极为相似,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4.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

”试验中,科学家提出: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试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

A.作出假设B.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C.发现并提出问题D.分析试验现象

【答案】A

【解析】

【分析】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

【详解】作出假设是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

”试验中,科学家提出:

响尾蛇是根据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试验研究的作出假设环节。

故选:

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5.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制作临时装片时,观察用的实验材料越大越容易看清楚细胞结构

B.为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可转动转换器用较大倍数的物镜

C.用碘液对临时装片染色,目的是更清楚地看到细胞的各部分结构

D.在视野中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黑、内部空白的物像就是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物镜。

(2)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而且比装片上的实物大得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而观察细胞时,用染色的方法可以清楚的看到细胞核。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

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详解】A、在显微镜下,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物镜。

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有关,与材料关系不大,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上的细胞也越大,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细胞体积就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到的范围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细胞体积就越小。

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在同一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个数越少而不是越多,B错误。

C、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是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组成它的细胞也几乎是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颜色也很浅,不染色在显微镜下看不清;想要看的更清楚一些,就要用碘液染色.碘液是碱性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色.因此细胞核内的核酸可以被碱性染液染成棕色.碘液染色后,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成棕色的细胞结构就是细胞核,C正确。

D、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个结构是气泡,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6.构成人体的基本组织有(  )

A.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

B.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

C.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种组织;植物的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详解】人体的组织是根据分布和特点来划分的,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种组织;植物的组织是根据功能来划分的,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人体和植物体的基本组织。

7.为了限制草履虫运动,在观察草履虫时应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上

A.把水吸干B.多滴加清水C.滴加盐水D.放少量棉花纤维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草履虫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常采用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的方法。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草履虫的运动。

8.在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类群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详解】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植物。

9.“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加点的诗句分别描述了两类植物大量繁殖后的自然景观,这两类植物分别是

A.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B.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C.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D.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水里的植物是藻类植物,台阶上的毛茸茸的矮小的绿色的是苔藓植物。

10.下列是四种植物形态示意图,与此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是“泰山迎客松”它所结的松球果不是果实,其种子无果皮包被,完全适应陆地生活

B.是葫芦藓,因其对二氧化硫等十分敏感,可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是肾蕨,形态优美,可供观赏,喜潮湿环境,其根、茎、叶有输导组织,靠孢子繁殖

D.

衣藻,生活在海水中,细胞中无叶绿体,有根、茎、叶分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衣藻是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细胞结构中有叶绿体。

11.水稻、蜜桃、冬枣、紫菜都是我们山东的知名品牌关于图中四种植物的共同特征(阴影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用种子繁殖B.都含有叶绿素C.都有根、茎、叶分化D.都是高等植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能产生孢子进行生殖,体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为低等植物,而冬枣、水稻和蜜桃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靠种子来繁殖后代,属于高等植物,所以四种植物的共同点是体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植物各类群的特征,紫菜属于藻类植物,冬枣、水稻和蜜桃属于被子植物,分析作答。

12.我们吃的花生和桃的食用部分(   )

A.均为种子

B.均为果实

C.种子和果皮D.果皮和种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子房经过传粉受精后,发育成植物的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将发育成植物的种子,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种皮是珠被发育而成,胚是受精卵发育而成,我们吃的花生属于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桃的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

考点: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3.我市的不少农产品如泗水花生、汶上小麦、金乡金谷、邹城玉米因营养丰富,味道优美而享誉神州。

你知道这些优质品种的营养主要储存在相应植物种子的

①子叶②胚乳③胚根④胚轴

A.①②②②B.②③③③C.③④④④D.④①①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凡是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双子叶植物,例如大豆,凡是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做单子叶植物,例如玉米;这两类种子的异同点如图所示(以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

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在子叶中,小麦、金谷和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A正确。

考点:

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14.下面是关于实验的几个问题,错误的做法是(  )

A.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要使用浸软的种子

B.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要将其从中央横向切开

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要随机取样

D.观察花的结构要从外向内依次进行观察

【答案】B

【解析】

【分析】观察植物的种子要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详解】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时要使用浸软的种子,便于剥开种皮,易于观察种子的胚,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A正确;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要将其应从中央纵向切开,易于观察玉米种子的胚,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B错误;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要随机取样,已解除偶然性,C正确;观察花的结构要从外向内依次进行观察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结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观察种子结构、花的结构、探究种子发芽率的试验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15.在下列结构中,使根不断伸长的是(  )

A.根冠和生长点B.根冠和伸长区

C.分生区和伸长区D.伸长区和成熟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根的生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的生长原因。

16.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图中的哪一个装置?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为了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应该采用图中选项C的装置.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的沸点比水低,如果直接放在火上加热,不仅酒精蒸发太快,造成浪费,而且溶解叶绿素的效果也不够好,尤其容易引燃酒精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考点:

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7.下列式子中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是()

A.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能量

B.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气+能量

C.有机物+氧气→水+能量+二氧化碳

D.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

过程叫光合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反应式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

淀粉和氧,A正确。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B.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光能

C.只有叶片才能制造有机物

D.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自身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详解】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A正确;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B正确;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植物体中具用叶绿体的部位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D正确。

【点睛】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及意义。

19.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与各种生物的哪些活动有关()

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蒸腾作用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大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消耗二氧化碳,这样,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所以,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关。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利用氧气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关.

③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无关。

④生态系统的中的分解者,它包括细菌和真菌两种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及排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关。

所以,①②④都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关。

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考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20.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效果,实验中的塑料袋最好为(  )

A.白色B.黑色C.红色D.无色

【答案】B

【解析】

【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的条件。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

这样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就会被光合作用消耗掉,所以该实验一定要在遮光条件下进行。

【详解】通过分析知道绿色植物在光下既进行呼吸作用,又进行光合作用。

这样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就会被光合作用消耗掉,图中塑料袋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不大,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化就不会很明显。

要想用二氧化碳来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只有防止它同时进行光合作用,这样就只能对其进行遮光。

所以图中的塑料袋最好为遮光性能最好的黑色。

故选:

B。

【点睛】要想用二氧化碳来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应特别注意遮光。

21.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A.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B.移栽植物时去掉部分枝叶

C.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D.夏天早上和傍晚给植物浇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蒸腾作用的意义。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

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故选D

22.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许多诗词蕴含着生物学知识。

下列诗句能体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D.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如题中叙述的把“落红”化作“春泥”,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

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考点: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23.如果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呼吸作用

B.气孔关闭,影响了蒸腾作用

C.植物缺少水分,影响光合作用

D.土壤缺氧,影响了根的呼吸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小草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缝隙减少,土壤中的氧气减少,小草的根无法呼吸,从而影响小草的生长。

因此不能在草坪上行走,要保护小草。

考点:

呼吸作用

24.你想没想过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是下列哪种组织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输导组织:

是植物体中担负物质长途运输的主要组织。

它包括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管胞以及运输有机物的筛管、筛胞。

观图可知,A是保护组织,B是输导组织,C是营养组织,D是分生组织。

下图是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详解】A.根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可知A是保护组织,位于根、茎、叶等器官的表面,主要用于保护内部柔嫩部分,故A错误。

B.根据细胞上下连接,横壁消失,或有筛孔,可知B是输导组织,输导组织中导管可以运输水,故B正确。

C.根据细胞壁薄,液泡大,可知B是营养组织,主要功能是储藏营养物质,故C错误。

D.根据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可知D是分生组织,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的特点是解题关键,另外,建议联系图片进行观察熟记。

25.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大气污染C.植被遭到破坏D.固体废弃物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

【详解】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

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

【点睛】理解掌握沙尘暴天气的成因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6.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_____(填对应的数字)如果目镜为10X,物镜为15X,那么物体被放大了________倍。

(2)B是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应将装片向________移动。

(3)图C是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

你认为____同学的观察效果好。

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________。

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如何盖盖玻片?

____

(4)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材料必须是________。

【答案】

(1).①、④

(2).150(3).左(4).B(5).气泡(6).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7).薄而透明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物像与实物相反,上下倒置,左右反向。

气泡与细胞的区别:

气泡有黑边的圆形,轻压可以变形移动,细胞没有。

【详解】

(1)显微镜的镜头物镜为螺旋式,目镜是插入式;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所以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小的物镜和目镜,即①、④。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15×10=150(倍)。

(2)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像向视野的右方移动,则装片向左移动。

(3)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同学视野清晰,无气泡观察效果好;另一同学效果欠佳是因为A装片中有气泡。

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4)普通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线穿过生物体成像原理进行观察的,所以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便于光线穿过。

【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

27.如图所示的是几种植物,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分化的是〔  〕_____类植物.

(2)只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根的是〔  〕_____

(3)A类植物已经出现了根、茎、叶等器官,它的生殖方式是_____

(4)具有根、茎、叶的植物有_____(填符号)

(5)B类植物和C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它们的主要区别是C的种子外有_____包被.

(6)图中的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是_____

A.DBACE

B.EDABC

C.DBAEC

D.BDACE.

【答案】

(1).E藻

(2).D葫芦藓(3).孢子生殖(4).ABC(5).种子(6).果皮(7).B

【解析】

【分析】图中A肾蕨是蕨类植物,B是裸子植物,C向日葵是被子植物,D葫芦藓是苔藓植物,E是藻类植物。

【详解】

(1)图中的E属于藻类植物,它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如衣藻和小球藻就是单细胞的。

(2)D属于苔藓植物,只有茎、叶的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