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2251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docx

中级宏观经济学精编版

GEGROUPsystemofficeroom【GEIHUA16H-GEIHUAGEIHUA8Q8-GEIHUA1688】

 

中级宏观经济学

中宏复习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波动问题;经济增长问题

2.度量经济的量化指标:

国民收入GNP;物价水平P;就业率N;国际收支状况NX=X(出口)-M(进口)

3.政策波动根源:

政策变量(货币财政其它),其他变量(消费投资),外生变量(战争气候)

4.经济各部门之间变动是相关的

5.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是顺周期的,可以同时变动,其中政府购买也是顺周期的(顺周期就是与CNP同方向变动,

6.在经济周期的过程中,耐用消费品有强烈的顺周期性,而投资的变动性远远大于消费,投资比消费有更大的易变性

7.就业顺周期,失业逆周期

8.实际工资与平均劳动生产率顺周期

9.货币供给与股票价格是顺周期并超前

10.通胀与名义利率顺周期,但滞后

11.实际利率非周期

12.宏观经济的交易市场

13.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

14.宏观经济的市场参与者

15.消费者;厂商或企业;政府;外国

第二章

1.GDP:

是市场价值概念;测度最终产品价值;是生产而不是售卖的价值;是流量不是存量;是一个地域概念;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

2.GNP:

GNP=GDP+本国居民在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3.NNP:

国民生产净值=GDP-折旧

4.NI:

国民收入=NNP-企业间接税

5.PI:

个人收入=NI-企业利润+股东红利-社会保障税+政府、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净利息

6.DI:

个人可支配收入=PI-个人所得税

7.收入核算恒等式:

8.支出法:

GDP=AE=C+I+G+NX

9.收入法:

YD=S+C;Y=S+C+TA-TR

10.GDP缩减指数,假设价格不变,算生产量

11.CPI,假设量不变,用新的价格算

12.产出水平=劳动报酬+资本报酬+利润

第三章

1.事后分析:

AE(总支出)=Y

2.均衡条件:

AD(总需求)=AS(总供给);AS=Y=AE;AD=AS=Y=AE

3.AD:

愿意的指出;AE总支出=C+I+G+NX

4.Δinv:

非意愿存货

5.均衡条件:

两部门:

AD=AS,AD=C+I0;AS=Y=YD=C+S

6.消费函数:

C=C0+cYd

7.萨缪尔森交叉图(总需求-总供给法AD-AS)

8.投资-储蓄法I-S法

9.Y=AD

10.AD=C+I0

11.Y=Yd=C+S

I0=S=-C0+(1-c)YdY*=(C0+I0)/(1-c)

12.加入政府的模型

13.

14.

15.

16.

17.乘数的定义:

18.乘数=边际量=Δ因变量/Δ自变量

19.

20.传导:

21.C0,I,G--ADY

22.T,TRYDCADY

23.预算盈余BS=政府收入-政府支出=T-(G+TR)

24.平衡预算BS=0ΔBS=0政府在考虑预算平衡的条件下,即把增加的政府收入中的全不同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量,也完全等于政府税收的增加量

25.变动税制

第四章

1.投资的决定

2.I=I0-bR

3.传导机制:

4.R下降I-bRI下降I上升AD上升Y上升

5.IS曲线

6.关于不在IS上的点的分析,要回到收入-支出模型才能看清楚

7.特殊情况:

8.b0任凭R如何动,I不动;b∞则相反。

9.LM曲线

10.定义货币M=C(currency通货)+D(deposit活期存款)具有完全流动性收益很低

11.金融资产,主要指债券,在宏观经济学中,把货币以外的其他流动性资产统称为债券,流动性较差,收益较高

12.实物资产与利率无关

13.重要假定:

假定人们只在货币/债券中选择

14.货币需求: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

15.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Lt=kY

16.投机动机货币需求Ls=W0-Hr

17.W0:

经济中流动性资产的实际值

18.总的货币需求:

19.L=Lt+Ls=Ky+W0-hR

20.W0可以省去

21.货币供给:

22.M/P=M0/P

23.M:

名义货币供给

24.M/P:

实际货币供给

25.实际货币供给是中央银行决定的外生变量

26.传导机制:

Y上升Lt上升L上升(M/P不变)R上升

财政政策乘数kg

27.货币政策乘数km

28.LM曲线越平坦,收入增加就越多而利率上升就越少,货币政策越有效

29.在LM斜率不变的条件下,由税率下降导致的IS越平坦,财政政策效力越大

30.由b上升导致的IS越平坦,财政效力越小;综合了两种情况,越平坦,效力越大

31.关于平坦与否与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效应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分析

第五章

1.财政政策移动IS,货币政策移动LM

2.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H(基础货币量)M;rd1/rd

3.再贴现率最不确定,rd次之,公开市场业务最精确

4.初始效应M0/PRIADY;消费路径YTYDCADY;投资路径YKYLRIADY

5.如果M0/PR关系确定,则直接控制M0/R;如果M0/PR的关系不确定,则直接控制R;若RI的关系确定,直接控制R,若不确定,则直接控制I。

6.利率R不是调整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7.M和R是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总产量Y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8.在LM不变的条件下,如果IS动,LM(M)产量变化回校一点,所以央行应该选择货币存量目标;在IS曲线稳定的条件下,产量水平可以通过保持利率不变而得到稳定,因此央行应该选择利率目标

9.货币政策效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

10.M0/PRIADY每一步数量关系都确定

11.货币供给增加会从两个方面增加消费者净财富

12.1,使消费者感觉更富有,实际余额效应,表述如下:

M0/P^W/P^C^AD^Y^

13.2,使股票等金融资产升值,使财富升值,:

M0/P^PS/PB^W/P^C^AD^Y^其中PS,PB分别代表股票债券的价格,W/P表示实际净财富

14.利率下降,消费者对耐用消费品的贷款购买将更踊跃,可表示为:

15.M0/P^R下降C^AD^Y^

16.预期价格上涨会导致大量增加消费:

17.M0/P^Pe^C^AD^Y^Pe表示对价格的未来预期

18.外贸方面的传导机制:

19.M0/P^R下降NX^AD^Y^

20.货币政策的时滞:

内部时滞:

制定政策所花费的时间,依次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

政策行为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

21.财政政策工具内容:

22.G——支出政策;TR0YDC支出政策;TO,t——收入政策;I0I投资津贴政策

23.财政政策工具运用的原则:

熨平经济周期;消峰平谷;稳定性政策;相机抉择;逆经济风向形式

24.初始效应ΔY1=ΔG

25.引致效应,走消费路径的影响:

26.

27.走投资路径的影响

28.税制,自动稳定器

29.转移支付制度

30.财政政策时滞:

内部时滞:

制定政策所花费的时间,又分为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行动时滞;外部时滞:

政策行为对经济产生影响的时间

31.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32.产出的构成和政策组合

33.政府运用政策工具Y

34.1,G政府购买增加G的构成

35.2,T与TR

36.3,投资津贴政策(财政)I0^;M0/P货币R下降

37.AD总需求曲线

38.P-Y的关系

39.

40.IS曲线中:

RY;LM曲线中:

YR;AD曲线中:

PY

第六,七章

1.分析Y=f(N,K)中,

2.短期:

等价于微观中的短期,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不变,在价格水平P和资本量K不变的条件下,讨论Y与N(就业人数)

3.长期:

在价格水平P可变,K不变的条件下讨论Y与P的关系

4.超长期:

全部要素可变,PNK都可变,讨论共同变化对Y的影响

5.菲利普斯曲线:

6.货币(名义)工资的增长率gw;实际失业率u;u*自然失业率

7.gw=-ε(u-u*)

所以

8.生产函数NY

9.劳动生产率,Y/N=AP=a=常数

10.产品的定价原则WP

11.P=(1+z)W/a

12.短期总供给曲线(SAS):

P-Y

13.供给冲击

14.指原材料,燃料等投入品的价格变化,对经济中供给方带来的影响

15.考虑原材料价格的供给分析

16.

第八章

2.理性预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