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631425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docx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

中考语文专题总复习教案——口语交际就、语言表达与运用

一、口语交际

  【考查内容】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口语交际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交际情景中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以及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

  【命题方向】以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会尽可能地创设接近真实的交际情境。

  【考点链接】

  口语交际的知识与能力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听话,二是说话。

具体包含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生活情景对话,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下说话的能力,这是考查的重点;二是论辨性质的口语,其实也是在一定的语境下的口语表达;三是观察漫画,或提供材料,让考生辨析正误,谈自己的看法;四是演讲类口语交际题;也有部分省搞听力测试,通过听力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其中,解答听力题,听第一遍要专心致志,记住要点;听第二遍要适当记录,听完后再答题。

解答对话题,要分析试题所设计的情景(对话的话题、时间、地点、场合);要注意对象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等;还要紧扣题干,揣摩说话人的语气和内容。

  【备考策略】

  1.认真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2.紧扣教材,梳理教材所涉及的口语交际的基本内容。

  3.创新实践活动平台,在活动实践中复习。

口语交际的核心在于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

因此,创设氛围,开展活动,为学生搭设交际平台,组织参与活动就成为我们后期复习的重要手段。

  4.加强题型与解题思路的指导。

  【考题分析】

  例1、下面是《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谢绝邀请的一段话。

请仔细揣摩黛玉的回话,从委婉、得体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邢夫人听说,笑道:

这倒是了。

于是黛玉告辞。

(2006年山东省日照市

  例2、下午第三节课,班上张伟同学肚子疼痛厉害,王明和李强连忙将他送到市中心医院。

经医生诊断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需立即动手术,手术费为2000元。

王明和李强商量先打电话通知张伟父母,然后再跟自己父母打电话。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设计出两次电话的内容(称呼及部分内容已给出),要求语言简洁明了。

  ①王明给张伟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

叔叔(阿姨),我是张伟的同学,_________________(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30字)

  ②王明给自己父母打电话的内容为:

爸爸(妈妈)_______________,(以上填写内容不超过15字)(2006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试题)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情境说话的能力。

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

一定要说出符合要求的话来。

同时,严格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如:

①张伟得了急性阑尾炎,正在市中心医院等待手术,需2000元钱。

②我班同学病了,我在照顾他。

  例3、阅读下列对话,用一句话概括对话的主要意思。

(06年无锡市中考试题)

  2002年5月2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

在两国总统的答记者问中,布什总统说:

武器已经不再互相瞄准。

  普京总统说:

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拿猎枪的都知道,让它退出弹药,远离人群,是最安全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别具匠心的口语交际题。

主要考查了学生听的能力,要理解言外之意,解答这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意思。

不用武器,意味着不要战争,要和平。

可这样回答:

和平应成为今后政治对话的主旋律。

(或和平对话,远离战争;要和平,不要战争)

  例4、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

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

(不超过60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年广东省湛江市中考试题)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此题的考点是口语交际中的劝说,劝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讲明道理,消除顾虑,语气委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意对象和场合,做到语言表达的得体;②要做到语句连贯,条理清楚;③要注意题目中的要求,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

答案示例:

《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

  【提高训练】

  1.根据下面的叙述,分别写出谭强给父母和叔叔拨打两个电话的内容。

  要求:

①意思齐全。

②表达得体、简洁。

③符合口语特点。

  小强打算这个星期不回家了,他想利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到省城去一趟,让在省城工作的叔叔带他到书店去买几本学习辅导材料。

由于自己是初次去省城,因此还需要叔叔周六下午到长途汽车站接自己。

此时已是周五下午,小强决定分别给自己的父母和叔叔打电话。

  2.据中新网2006年3月17日电,为了保证儿子上大学,重庆一位三轮车夫辛苦蹬车,最终累死在街头。

多么辛苦和崇高的父亲啊!

想想我们的父亲哪个又不为我们的成长辛苦奔忙呢?

写一则短消息,发送给自己为生活忙碌的父亲吧!

(30字以下)

  3.在宋朝大诗人陆游880周年诞辰之际,学校文学社准备召开主题为读陆游诗词,做爱国青年的纪念会。

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为会议拟写一段结束语。

  要求:

内容扣住主题,语言要有文采,不少于80个字。

  4.2006年的5月4日,又一个朝气蓬勃的日子,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又一个我们的节日。

学校要举行一次庆祝活动,初三同学们更是以极高的热情积极筹备着。

  ①请你为这次庆祝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②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一段开场白。

(100字以下)

  5.某实习记者去采访精神病医院的一位女患者,在她事先拟好的采访提纲中有两个问题:

①您什么时候得的精神病?

②得病前您感觉怎么样?

在采访路上,她总感觉这两个问题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问,请你帮她改一改。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6.王校长今年4月份的电话费突然增至445元,比平时多出300多元,于是向电话局查询。

负责接待用户质询的小朱向办公室张主任作了汇报,经反复核查,最后把多收的款共计302元退给了王校长。

  ①小朱向张主任这样汇报:

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朱向前来领款的王校长的儿子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

  7.请完成下面口语交际题。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中学生不许进入营业性网吧,但一些同学仍背着家长和老师上网吧,网吧老板也违规经营。

对此,你作为一个中学生,怎能袖手旁观?

于是,你到网吧找朋友小亮。

  ①你对正贪恋上网的小亮说:

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对违规经营的网吧老板说:

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的材料是复方川贝片的说明书。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请用通俗的口、语向就诊的一位农民老大爷介绍药品的功能、作用、用法与用量(不超过60个字)。

  成分:

川贝母、甘草、陈皮。

规格:

每片含量1mg。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润肺平喘,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三次,全天用量不得超过6mg。

注意事项: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忌用。

  二、语言表达与运用

  

(一)考点分析

  语言表达运用,是中考语文中必考的内容。

这也是考查同学们掌握语言水平的重要手段。

这一题型,从题目数量上来看,一般由一个到三个组成。

分值一般在4到6分。

这一题型的位置一般是放在阅读之后,作文之前。

  这一题型命题形式比较灵活。

这一特点,在近几年趋势越来越明显。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句式的选用与变换;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仿写句子、压缩语段。

  近年来,在一起地方的中考语文阅读中,最后一个题目,也往往会结合阅读的内容,来考查语言表达与运用。

这也应该引起同学们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备考指南

  因为这一题型的命题形式比较灵活,这给不少同学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了不少困难。

更有不少同学们,根本不去准备这一部分内容。

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要明白一点,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同学们先了解下面的一些内容,然后做后面的模拟题目。

  1、句式的选用与变换

  

(1)主动句与被动句

  主语是施动者,即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的句子是主动句;

  主语是受动者,即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叫被动句。

  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2)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

  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是否定句。

  (3)陈述句和反问句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反问句:

难道你就不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北方的农民?

  陈述句:

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

  (4)句式变换、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A因为变换句式是在同义句式中间进行的,所以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要求。

为此,同句式的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

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增、删、换、调),但变动不要太多。

  B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如长句和短句相对应、主动句和被动句相对应等等。

要按照用对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2、简明、连贯、得体

  

(1)简明所谓简明,简是对量的要求,指不重复罗嗦;明指清晰明白,是对表达效果的要求。

  要用语简明,必须做到:

  ①用语尽可能少,不重复,不说多余的话;

  ②用语明确,力避歧义、含混;

  ③用语须朴素,力避晦涩难懂;

  ④句子宜短不宜长。

  

(2)连贯把若干句子组织在一起的时候,就要注意句子内容的衔接,语气的通顺畅达,也就是要注意连贯。

  对连贯的考查有两种方式,一是句子的衔接,二是句子顺序的调整。

  句子衔接要做到:

  ①话题保持同一,对于记叙类,陈述的角度要一致,即陈述对象(通常就是主语)不可轻易更换;对于议论类,观点前后要一致,观点和材料要保持一致。

  ②内容要合乎事理,符合逻辑,保持内在的一致性。

  ③语句要前后照应,比如问与答的照应,前面的排序与后面的排序的照应,指代的前后照应,句式的前后照应,关联词的前后照应等。

  调整句子应遵循:

  ①中心和思路是排序的内在依据,因此明中心理思路最为重要。

明中心,对于记叙说明类,要明确记叙说明的对象;对议论类,要明确论题或论点。

理思路,记叙说明类,要理出记叙说明的顺序,议论类要理出论证的顺序和层次。

  ②抓语言标志。

比如前后呼应的关联词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词语,重复出现的相同句式,前后对应的句子,表示顺序的词语等,这些都是排序的依据,应充分加以利用。

  调整句子的顺序,一般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定中间。

也有的从局部开刀,再逐步扩展到全体,比如说,首先认准了⑤和③连在一起,且必须⑤句在前,③句在后,如果有选项,凡不是⑤③排列的选项一律排除,然后再把剩下的选项比较一下,找出不同点,对照文句,很容易选出答案。

如果无选项可以利用,排定⑤③后,再看⑤与哪一句有关联,③与哪一句有关联,这样一步一步排下去,也能调整好全部语序。

  (3)得体

  运用语言要注意得体,也就是说用语要适应语言环境。

  语言表达得体,要兼顾6个方面的因素:

  ①谁说,说话要符合说话人自己的身份。

  ②说给谁,说话要考虑听话的对象。

  ③说什么,说话的内容必须精心挑选,确定重点。

  ④怎样说,选择恰当的句式、语气。

  ⑤为什么说,目的必须恰当而明确。

  ⑥什么场合说,选择好说话的时间、地点、氛围等。

  语言得体,还要注意:

  ①用好谦敬词语。

谦称只能用于自身,用于对方就贬低了对方;尊称只能用于对方,用于自身,等于抬高了自己。

  ②注意词语的褒贬色彩。

  ③语体色彩必须和谐一致。

  ④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比较简单,只要根据双方关系,把内容讲清就行。

而转述,则要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变化,适当变化内容,主要是称呼和时间的变化。

  3、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概括类题目,要求同学们在阅读理解材料、分析问题时,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它的本质特征,去掉一切次要的、非本质的内容,提炼出实质性的主干。

  压缩语段要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看清思路;概括出的内容要涵盖整体,不能过窄或过宽;要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色彩;概括用语要得体,要符合文体特征,用语应当简明。

  4、中考典例

  

(1)刺网的捕获率极高,所有比网孔稍大的东西都无法脱逃。

这句话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的,将它放回原文,恰当的位置是( )

  刺网就是用刺来卡住鱼类的网,使用遍及全世界。

[甲]这种网长2公里,厚度有4.5公里,有的被固定在海底,有的被安置在特定的海流中漂浮。

[乙]1996年,加利福尼亚,在对刺网捕捞的研究中发现,每捕捉到22条旗鱼,就会有一条鲸或海豚成为误获物而死掉。

[丙]由于廉价,使用广泛,刺网误获的鲸类比例很高。

[丁]专家们认为,只要有刺网的地方,就会有无辜死亡的鲸。

刺网还会抓住无辜的海鸟、海龟和不允许捕捞的鱼类。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上述题目是考查衔接的。

做这种题目,首先要通读所给题目的内容。

同学们通过阅读,可以知道选文讲述是刺网。

选文的思路是:

总说长厚、位置误捕危害。

题干中的语句,刺网的捕获率极高,所有比网孔稍大的东西都无法脱逃。

也是在谈误捕问题。

原文从乙处开始,就在谈这个问题。

所以题干中的语句应该放在乙处,答案应该选B。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

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

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粒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或:

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

  解析:

这是一道考概括或者压缩语段的题目。

通过阅读选文,要找出关键词,贫困生、免费、教科书,然后用语言把它们组织起来。

在答案中,关键词是不能够少的。

  (3)根据下面画线句子的特点,再仿写两个句子。

  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启示,充实我们的生活。

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格列佛游记》,我们了解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读《水浒》,我们感受到什么是义薄云天。

  解析:

这是一道考仿写的题目。

要求仿写的句子与原文画线句子的结构基本相同;内容方面既要写出课外阅读的作品名称,还要写出作品给自己的启示。

考生所写作品可不限于《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推荐篇目。

  (4)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

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

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

  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

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琅琊山蔚然深秀例

(2)岳阳楼壮美雄奇例(3)桃花源和平宁静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仿写的题目。

题干中已经给同学们提示了。

同学们可以以琅琊山、岳阳楼、桃花源等为对象来写下句。

这一个题目除了考仿写外,还要求同学们能够了解对偶的特点。

对偶要求结构相同,字数一样,上下句的相对应位置的词语的词性要一样或相近。

这道题目同学们可以摘引原文,也可自行创作。

  (5)从句式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老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

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

  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

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

  A.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B.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C.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D.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解析:

这是一道考查句式选择的题目。

此题灵活的考查了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从题干中可以判断,①句宜用反问句,②句宜用被动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