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2920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docx

151155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151-155

今天我推荐给大家的资源是“高考语文阅读题天天练”。

这个资源不错,内容皆是从各地大考试卷中精选出来的。

推荐给大家还有一个原因,这些篇目也是学生写作文的极好素材。

相信大家下载后会用得上,以后遇到好资源我还会在首页推出。

151、一撮泥土152、一幅烟雨牛鹭图153、一个人在山上154、一茎苍茫155、一片树叶

一撮泥土

亨利·范·戴可

从前,在一条河边有这么一撮泥土。

说来也不过是普通的粘土,质地粗浊;但它对自己的价值却抱有很高的看法,对它在世界上所可能占有的地位具有奇妙的梦想,认为一旦时运到来,自己的美德终将为人发现。

头顶上,在明媚的春光里,树木正在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讲述着当纤细的林花和树叶开始吐放,林中一片澄澈艳丽时,它们身上所沐浴的无尽光辉,那情景,宛如无数红绿宝石粉末所形成的朵朵彩云,轻柔地悬浮在大地之上。

粘土懵懵懂懂地呆在河床,不断用种种远大理想来安慰自己。

“我的时运终将到来,”

它说,“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

世间的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一天,粘土发现它自己挪了位置,不在原来长期苦守的地方了。

一铲下去,它被挖了起来,然后和别的泥土一起装到一辆车上,沿着一条似乎很不平坦铺着石块的路,运到遥远的地方去。

但它并不害怕,也不气馁,而只是心里在想:

“这完全是必要的。

通往光荣的道路总是艰难崎岖的。

现在我就要到世界上去完成我的重大使命。

这段路程非常辛苦,但比起后来所经受的种种折磨痛苦却又不算什么。

粘土被抛进一个槽子里面,然后便是一番搀和,捶打,搅拌,践踏。

真是不堪其苦。

但是一想到某种美好崇高的事物必将从这一番痛苦中产生出来,也就释然了。

粘土坚决相信,只要它能耐心地等待下去,总有一天它将得到重酬。

接着它被放到一只飞速运转着的旋盘上去,自己也跟着团团旋转起来,那感觉真好像自己即将被甩得粉身碎骨。

在旋转中,仿佛有一种神力把它紧紧缚捏在一起,所以尽管它经历一切眩晕痛苦,但它觉着自己已经开始变成一种新的形状。

然后一只陌生的手把它投进炉灶,周围烈火熊熊——真是痛心刺骨——那灼热程度远比盛夏时节河边的炎阳要厉害得多。

但整个期间,粘土始终十分坚强,经受了一切考验,对己的伟大前途信心不坠。

它心想:

“既然人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是注定要有一番锦绣前程的。

看来我要么去充当庙堂殿宇里的华美装饰,要么便成为帝王几案上的名贵花瓶。

”最后烘焙完毕。

粘土从灶中取出,放在一块木板上面,让它在蓝天之下凉风之中去慢慢冷却。

一番磨难既过,报偿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木板之旁便有一泓潭水,水虽不深也不很清,却波纹平静,能把潭边的事物公正如实地反映出来。

当粘土被人从板上拿起来时,它才第一次窥见了自己新的形状,而这便是它千辛万苦之后的报偿,它的全部心愿的成果——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线条粗硬,又红又丑。

这时它才感觉到自己既不可登帝王之家,也不可能入艺术之宫,因为自己的外貌一点也不高雅华贵;于是它对自己那位无名的制造者喃喃报怨起来:

“你为什么把我造成这等模样”,自此一连数日它悒郁不快。

接着它给装上了土,另外还有一件东西——是什么它弄不清,但灰黄粗糙,样子难看——也给插到了土的中间,然后用东西盖上。

这个新的屈辱引起了粘土的极大不满。

“我的不幸现在是到了极点,让人装起脏土垃圾来了。

我这一生算是完了。

但是过了不久,粘土又给人放进了一间温室,这里阳光和煦地照射着它,并且经常给它喷水,这样就在它一天天静静等待的时候,某种变化终于开始到来。

某种东西在体内萌动——莫非是希望重生。

但它对此毫不理解,也不懂这意味着什么。

一天,粘土又被人从原地搬起,送进一座宏伟的教堂。

它多年的梦想这回终将实现了。

它在世上的确是有所作为的。

这时空际仙乐阵阵,四周百花飘香。

但它对这一切仍不理解。

于是,它便向它身旁和它一模一样的另一个粘土器皿悄声问道:

“为什么他们把我放在这里?

为什么所有的人都向我们张望?

”那个器皿答道:

“怎么,你还不知道吗?

你现在身上正怀着一颗状如王冠的美丽百合。

它那花瓣皎白如雪,它那花芯有如纯金。

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这里,因为这株花乃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

而花的根就在你的心里。

这时粘土心满意足了,它暗暗地感谢它的制造者,因为虽然自己只是一个泥土器皿,但里面装的却是一件稀世奇珍。

(选自《英美近代散文选读》)

18.一撮泥土从普通的粘土到一只普普通通的花盆后,经历了种种磨难。

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泥土所经历的磨难。

(4分)

19.一撮泥土被制造成一只普通的花盆后,先是对制造者抱怨,后来又对制造者感谢,它抱怨什么?

感谢什么?

(4分)

(1)抱怨的是

(2)感谢的是

20.文中多次描述了粘土的心理活动,请简析下列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6分)

(1)“我是不会长久被埋没的。

世间的种种光彩、荣耀,在适当的时候,会降临到我的头上。

(2)“既然人家对我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我是注定要有一番锦绣前程的。

(3)“我的不幸现在是到了极点,让人装起脏土垃圾来了。

我这一生算是完了。

21.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用“泥土”象征“人生”,借助泥土的经历,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全文内涵深蕴,发人深省,启人智慧。

B.文章第二段写树木在明媚的春光里讲述它们的光彩、荣耀,与泥土的长久被埋没形成对比,突出了泥土渴求实现远大理想的愿望。

C.文中“无名的制造者”和百合的“移植者”、“养护者”帮助泥土最终实现了远大的理想。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含哲理,运用泥人手法,写出了泥土由空虚到坚定、由失望到喜悦的过程。

E.文章的开头写泥土对自己挤价值抱有很高的看法,坚信自己的美德终将为人发现,结尾写泥土的愿望终于实现,前后照应,构思巧妙。

18.

(1)被装上车经历崎岖的路,

(2)被搀和,捶打,搅拌,践踏,(3)被放到旋盘上旋转,(4)被烈火烘焙,(5)经凉风冷却。

一幅烟雨牛鹭图

汤世杰

一眼看见那幅大地上的水墨小品,我还真有些忘情:

烟雨中一头灰黑的水牛孤零零地站在路边,脚下是无边无际待耕的田野。

黝黑的身影像一具活体雕塑,身后的木犁是另一件静物,犁把翘翘直指云天,晶亮的犁铧斜插进泥土。

耕作像是在不该停下的时候骤然停下——高黎贡山①西麓的雨来去无定,说下就下说停就停,农事却不能等待。

阵雨初停自不必说,稍小些就要抓紧犁田耙地。

农人大约直到雨下得太大才去躲躲——不知是躲在某棵大树下眼巴巴地等着雨停,还是蹲在自家老屋屋檐下抽着旱烟?

只有那头老牛留在那里,忠实而又无奈。

人有时真是太粗心,为什么就让牛站在雨里的泥水之中?

其实旁边就是一道弯弯的田埂,只几步就能让它站到干一些的地方。

现在它只能一动不动,一任烟雨把它淋得透湿,浑身的短毛紧贴在身上,看上去倒比裸体更像裸体。

雨顺着老牛的脊背直往下淌,头,角,嘴,穿着牛绳的鼻子,无望的眼睛,牛轭,滚圆的牛肚子,都在滴水,耷拉着的尾巴竟像一根水管,水流成线。

一群白鹭就在那时飞来,从阴绿模糊的背景划过,银白的身影如同闪电,在老牛四周上下翻飞盘旋。

一动不动的老牛连眼都不眨。

白鹭越飞越低了,通红细长的脚爪伸出来,像飞机降落前放下了起落架。

老牛“哞”地叫了一声,给老朋友打着招呼:

地我刚犁过,有的是虫子!

白鹭叽叽喳喳地齐声欢呼,盘旋俯冲终至落定,一如几页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的四周。

那只胆大些的竟在牛背落下,单腿而立,引颈而望,活像个临时风向标。

然后它开始走动,好似淑女优雅的碎步,在牛背上从尾部踱到双角之间,然后再次返回——或许它眼里的牛背根本不是牛背,怎么走都是一条宽敞的步行街。

面对这个场景,时装设计师或能看到一场山野T台秀:

高黎贡山西麓,牛和鹭的联袂献演,是大与小的默契组合,既有静与动的古老元素,也有黑与白的时尚流行。

诗人呢,说不定会在便条簿上记下突来的灵感:

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敦实与机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

画家将一幅水墨在心头铺开,顺手拾起《老牛白鹭图》的几个细节:

细雨如烟,老牛如定,木犁如船,白鹭如歌,翻开的土垡如波如浪……

我像什么都看到了,但又像什么都没看到——我在想着那个农人。

在远处躲雨的农人一直没有入画,但我相信他一直在场。

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有关,他才是那个场景真正的主角。

21世纪,风雨中的老牛木犁,暗示的是古老的农耕的伟大。

大山下的土地是农人惟一的财富,其实不也是整个人类的唯一财富?

那个场景尽管太古老太原始,一无现代文明的气息——没有拖拉机,没有化肥,没有杀虫剂,没有汽油味儿,没有订单农业,没有CEO(首席执行官),没有与污染一起抵达的富裕;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一切都在两难之中。

我忘情地凝神,仿佛怕它转眼终会消失,就像它所象征的那种生存方式终将消失一样。

拍一张照片吧,或者干脆就像我这样,用目光把它留在心中:

那是少小离家的游子思念中的家园,在遥远的梦中看上一眼,暗夜醒来,泪水也会悄然洇湿枕角——一片自由自在充满闲趣却供养着我们的田野,怎么都是从简朴的远古出走的现代人的永远的牵挂。

[注]高黎贡山:

在云南怒江西部的中缅边界附近。

14.文章开头两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特点?

你更喜欢哪一段?

请从修辞手法的运用上说明理由。

(5分)

答:

15.作者在描绘“烟雨牛鹭图”后,又写了时装设计师、诗人和画家的感受,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答:

16.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简要说明作者对古老农耕文明的态度是什么。

(6分)

答:

17、文章把“烟雨”称为牛鹭的活动场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6分)

答:

14.(5分)第一段侧重对牛作静态描写,第二段侧重对鹭作动态描写。

第一段: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传神地写出了老牛雨中的状态。

举例。

第二段:

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增加了画面的动感,营造了和谐和氛围。

举例。

15.(5分)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牛鹭图”蕴涵的美,为作者抒情、议论作铺垫。

16.(6分)眷恋古老的农耕文明,为其终将消失而惆怅。

17.(6分)营造出朦胧的诗意氛围,抒写农耕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抒发作者迷茫动感情思。

一个人在山上

邓皓

我现在的家在岳麓山下。

我所住的房子背后,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探出一条路来。

每天一早会有很多人从这里爬上岳麓山进行晨练,这等热闹要到上午10点以后才告平息。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假日,紧靠我家的岳麓山,每天上午10点以后便是孤独的。

我曾陪同我外地的朋友登过好几次岳麓山(当然是花了10元门票从正门进去的)。

去赏玩的都是大家必去的熟悉的景点,像爱晚亭、麓山寺、蔡锷墓、云麓宫、鸟语林等。

我觉得那没意思极了。

我讨厌任何预见性很强的像履行任务似的行动,包括以开心为目的的旅游。

我决定去看看孤独的岳麓山。

一个非假日的秋日的下午,我一个人登上了岳麓山。

这时候无忧无虑的孩子大多在上课,为衣食之忧的成人在劳作。

一边爬山的时候,我就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份悠闲而惬意比已;待登上山顶,我更是惊异于呈现在我眼前的岳麓山:

它有了我以前未见的大气、厚重、静穆、空旷、辽远。

岳麓山陌生了。

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

随便找了一处地方坐下来,俯瞰山下棋盘似的城市,再看看头顶离得近了的天空,山不说话,巍峨却在我的心里形成了。

我眼前的山石、树木静静地立着,孤独中却有一股凛然的傲气,只有这秋日里渐渐走向衰败的小草还在使着性子调皮,随风轻轻摇曳着。

其实,它也是傲然的呢,它不惧怕生命的凋零。

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

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我有种冲动,想走近任何的一块石头,一棵树,跟它们说说话,想俯下身子亲近每一株草,跟它们交心。

谁说沉默意味着没有申明呢,或许,它们比我的祖辈都年长呢。

令人钦敬的是,岁月似剑,风雨如磐,它们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一座山其实就是一幅经年不变的画,我看到的其实就是我父辈看到的那幅——或许,我眼下站的这块地方,在若干年前就是一位衣袂飘飘的诗人或豪气干云的武士所亲临过的。

可是,这山上的一切,不论遭遇自然无情的侵袭还是人类亲切的探访,都呈现出宿命似的接纳,没有悲喜的跌宕。

这种神闲气定的大气魄,人哪里会有!

我想起小时侯在乡下的时候,看到那农田的稻谷,在沉默和朴素里任由时光的安排,抽穗、扬花、结谷,然后回到农人的仓储里,我以为那是懦弱的没有生命的,今天,一个人在山上,突然感觉到一座山、一棵稻谷那样不加雕饰地完成过程,不加挑剔地归依结果。

真正的强大有时就是不奢求,不抗拒。

人或者总无法摆脱奢望,归顺自然,所以人别说比自然活着的万物渺小,比自然本身都渺小。

譬如登山,你很少看到一个人孤独地登山,而只是成群结队地开心赏玩,你把山看成了景点,你就无法领略到山的生命。

有人说见了黄河你得跪下去面对、解读,面对杀也应该是——至少我门的灵魂应该是。

你不妨一个人登一次山,你会发现:

一个人在山上,面对沉默不语的山,用不着比较,你就渺小了。

我感觉我登上了山,人却站在了山脚下。

18.作者写到“岳麓山陌生了”。

“我一下子喜欢极了这种熟悉的陌生”。

(6分)

①“熟悉”是因为:

②“陌生”是因为:

19.作者写到“我突然对它们心生崇敬起来,人说高处不胜寒,可是山可以。

山上的泥石、树木、花草可以”。

(4分)

联系上下文,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

20.作者写山的同时,想起小时侯家乡的稻谷,这样写有什么用?

(4分)

答:

2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借助衬托手法,以喧闹的晨练和讨厌的旅游突出对孤独的山的领悟。

B.对于自然无情的侵袭和人类亲切的探访,山的一切都会欣喜的接纳,这种“大气”令人类感慨和崇敬。

C.作者领悟到真实强大的生命是不加雕饰,不加挑剔,不奢求,不抗拒。

D.人或者只要摆脱了奢望,人就会和自然活着的万物一样伟大,和自然本身一样伟大。

E.作者着力抒写自己登山时的感受,当你用心去面对、解读山上的泥石、树木和花草时,便可以领略到山在沉默中蕴藏的真正强大的生命力。

18.(6分)①A、家住此山下;(1分)B、曾陪同朋友登过几此山。

(2分)②它有以前未见的大气、厚重、静默、空旷、辽远。

(3分)

19.山在孤独中有一股凛然的傲气,他按照自己的信念活成了自己的模样。

(5分)

20.通过写稻谷不加雕饰,不加挑剔,不奢求,不抗拒的特点,衬托了孤独的岳麓山的特点:

大气、厚重等。

(5分)

21.CE(A.晨练和旅游是起了引出独自看山的作用,“领悟”看不出来B.非“欣喜的”,而是“宿命”的接纳D.非是“只要……就”,而应是“只有……才”,绝对了)(共4分,答对一项得2分

一茎苍茫

梁锡华

犹记幼时,家中的露台植莲两缸,缸高和直径各超过三英尺,堪称庞然大物。

二者稳放在砖头堆砌的座上,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花开时只能高山仰止,绝对是攀爬无术的。

花分红白,各在自己的地盘显颜色。

一艳一素,到底是为了破解单调还是另有道理,家中长辈从来没公布过,更没有拿来做教训的材料。

到自己长大读书,慢慢才知道白莲是君子的象征,因为周敦颐写那篇传颂不衰的《爱莲说》里头“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等话,赐给红莲不是顶合适。

既然“莲,花之君子者也”,绯红或粉红都不免带若干“妖”气,周氏心目中所说的白莲,殆无疑问,何况宋人喜雅淡而避颜色,红莲未可上君子台。

但家中为什么不两缸同尚白呢?

我想,白是丧服颜色,全白不吉,红带富贵气,二者并立竟能相辅相成,也即既君子亦富贵,完全合乎中国人务实之道,也是好东西一律通吃之谓。

莲可赏,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父亲忌花卉情,连露台也不踏足,可免论。

母亲每年只在植新莲和收莲藕的时候带着下人大干劳动,平常也不做驻足观莲之想。

姐姐做闺女,新鲜空气不宜,岂有兴趣出露台闲荡?

哥哥给琴棋书画和音乐唱戏等缠得凶,完全忘记家中有个风景不俗的好去处。

嫂嫂是闺中少妇颇知愁,小毛病不断,当然绝缘屋檐之外了。

所以一家里头乐意在两大莲缸附近流连的,只我这个小子。

讲雅兴,则吾岂敢?

但俗兴却有一两分,因为志在莲实,莲实总是姗姗来迟。

我呢,见莲花开已食指动,但必须等到花落莲蓬出,再要等莲蓬丰满莲实肥,才蒙母亲出手摘下来供我享受。

记得所有莲实几乎由我一人独吃,难逃垄断之嫌,但似乎家中的深意,因这个果子“益气力,除百疾,久服,轻身耐老”,的确最适合我这个小儿子。

吃莲实,除病长寿,又可能接莲性而成君子,真的再好也没有了。

参透这秘密总算没有白念周敦颐的志文。

如今,数十年前的莲影常掩映心头,但花、叶、实全渺,要吃一口出自家园的鲜莲子,休想!

最近重温《本草》,发觉老李讲莲十分详细,藕、实、叶、房、花,无所不举。

简单地说,全部能入药,换言之,都有大用。

一无是处的,只有莲茎。

但老李很客观,他引出《相感志》云:

“荷梗塞穴鼠去,煎汤洗镴垢自新。

”这是茎枯干前的无用之用,比起莲的其它部分,理应自惭形秽,入现代,根只配进垃圾桶了。

因为人对付老鼠有特效药,刷焊锡也有多种洗洁剂类的膏、粉液可用,既然如此,谁还劳师动众去生火“煎汤”呢?

讲观赏,莲茎完全没看头。

它是支撑莲叶的枝子,瘦瘦的,浑身生小刺,了无佳趣,难怪李时珍如实报导说:

“茎乃负叶者也,有负荷之意。

”只配负荷,也即只配当苦力了。

更值得注意的莲叶、莲花、莲房、莲实等最丰满和明媚动人的时候,是莲茎最苦的日子。

它要顶起压在自己弱躯上的压力,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休息的。

当沉堕渐减,莲的各体俱已风光过后还受人珍视而成有用之才,但茎却枯残变废物,与腐臭相投亦不远了。

从几岁活到如今几十岁,我到此日才领悟莲茎那点不为人欣赏的辛劳。

若非有它撑住莲的大局,何来莲的种种有用物?

自己小时候吃莲藕和莲实很不少了,但对莲茎,因它的刺和一竿瘦直的陋相,从来就只有满腔憎嫌。

今天偶获启迪,心中透亮而内渐,但逝者已矣,惟盼余生梦来时,常见莲茎枝枝,直直青青出污泥肩重任,让我深深赞美,顶礼合目。

17.文中“吃莲实,除病长寿,又可能接莲性而成君子,真的再好也没有了”一句中的“莲性”指的是什么?

(4分)

答:

18.“一艳一素,到底是为了破解单调还是另有道理,家中长辈从来没公布过,更没有拿来做教训的材料。

”纵观全文,你认为“一艳一素”是为了破解单调还是另有大道理?

为什么?

(4分)

答:

19.作者对莲茎的感情,小时候和成年以后各有何不同?

为什么?

(6分)

答:

20.从作者认识莲茎的过程,你受到什么启迪?

(4分)

答:

17.指的民它包含的文化意味,即周敦颐赋予它的君子品格。

18.从后文看,应是“另有大道理”。

植白莲是因为周敦颐《爱莲说》中有“莲,花之君子也。

”希望家人拥有白莲的高洁品格。

但以迷信的眼光看,“全白不吉”,因而要再植一株红莲,“红带富贵气”。

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既君子亦富贵”。

19.小时候“从来就只有满腔憎嫌”,因为它的刺和瘦直的陋相,现在领悟了莲茎的作用后,为以前的无知开始“内渐”,甚至“深深赞美”,因为它“直直青青出污泥肩重任”。

20.日常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个人、一件事的时候,有没有只从其浮华的、功利的表面做评判,而忽视了背后起关键作用的人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

一片树叶

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

因为自然是活生生的,它在不断地变化。

而且,眼望着风景的我们,也在天天变化着。

如果樱花常开,我们的生命常在,那么两相邂逅就不会动人情怀了。

人和花的生存,在世界上都是短暂的,可他们萍水相逢了,不知不觉中我们会感到无限的欣喜。

这不只限于樱花,即使路旁一棵无名小草,不是也同样如此吗?

现代文明的急速发展,破坏了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

人类的妄自尊大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危险性。

世界有必要恢复和谐的感觉。

自然和我们都连接在一条根上,应当珍视清澄的自然和素朴的人类,要制止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

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

就在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前的一棵树,一片叶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也会从中深刻地领悟出生命的涵义。

我注视着院子里的树木,更准确地说,是在凝望枝头上的一片树叶。

而今,它泛着美丽的绿色,在仲夏的阳光里闪耀着光辉。

我想起当它还是幼芽的时候,我所看到的情景。

那是去年初冬,就在这片新叶尚未吐露的地方,吊着一片干枯的黄叶,不久就脱离了枝条飘落到地上。

就在原来的枝丫上,你那幼小的坚强的嫩芽,生机勃勃地诞生了。

任凭寒风猛吹,任凭大雪纷纷,你默默等待着春天,慢慢地在体内积攒着力量。

一日清晨,微雨乍晴,我看到树枝上缀满粒粒珍珠,这是一枚枚新生的幼芽凝聚着雨水闪闪发光。

于是我感到百草都在催芽,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了,万木高高兴兴地吐翠了。

然而,散落在地面上的陈叶,旱已腐烂化作泥土了。

你迅速长成一片嫩叶,在初夏的太阳下浮绿泛金。

对于柔弱的绿叶来说,初夏,既是生机旺盛的季节,也是最易遭受害虫侵蚀的季节。

幸好,你平安地迎来了暑天,而今正同伙伴们织成浓密的青荫,遮蔽着枝头,任鸣蝉在你的浓荫下长啸。

我预测着你的未来。

等一场台风袭过,天气也随之凉爽起来。

蝉声一断,代之而来的是树根深处秋虫的合唱,这唧唧虫声,确也能为静寂的秋夜增添不少雅趣。

你的绿意,、不知不觉黯然失色了,终于变成了一片黄叶,在冷雨里垂挂着。

夜来,秋风敲窗,第二天早晨起来,树枝上已消失了你的踪影。

等到新的幼芽绽放绿意的时候,你早已零落地下,埋在泥土之中了。

这就是自然,不光是一片树叶,生活在世界上的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

一叶坠地,决不是毫无意义的。

正是这片片黄叶,换来了整个大树的盎然生机。

这一片树叶的诞生和消亡,正标志着生命在四季里的不停转化。

同样,一个人的死关系着整个人类的生。

死,固然是人人所不欢迎的,但是,只要你珍爱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珍视他人的生命,那么,当你生命渐尽,行将回归大地的时候,你应当感到安宁。

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

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23.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

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

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4分)

“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

“你”的作用是

24.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

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

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5.通观全文,作者从一片树叶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请用自己的话分两点概述。

(4分)

2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无论何时,偶遇美景只会有一次”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B.自然界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即使一叶坠地,、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C.本文通过与树叶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关于生命的要谛。

D.本文以小见大,以充满感情的描写诗化了人与自然的联系。

E.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赞美树叶以自己的零落换来整个大树盎然生机的献身精神。

23.(4分)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2分)。

“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情境和氛围(2分)。

24.(4分)

(1)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

(2分)

(2)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如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也对。

(2分)

25.(4分)①珍爱自己也珍视他人的生命,这样的一生,就会没有遗憾。

(意思对即可)

②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生命也是如此,应该坦然对待生死。

(意思对即可)

③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

(意思对即可)

(只要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如与答案不同,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26.(4分)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