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63317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III.docx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III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III)

一、基础(20分)

1.按要求默写根据课文填空。

(8分)

(1)□□□□□,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

(崔颢《黄鹤楼》)

(3)予独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4)汉乐府《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

□□□□□,□□□□□。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2分)

(1)她不过抬起眼睛来,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地jūgōng();然后颤巍巍地走了。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jí()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老头子zhānghuángshīcuò(),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4)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chángtúbáshè()了二三十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C.当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执着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手法,写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80字之内)(3分)

蹒跚烦躁惶恐疏懒荒谬滞笨大庭广众穷愁潦倒

□□□□□□□□□□□□□□□□□□□□□□□□□□□□□□□□□□□□□□□□□□□□□□□□□□□□□□□□□□□□□□□□□□□□□□□□□□□□□□□□

5、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4分)

班级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说说“铸剑为犁”的含义。

(2分)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硝烟也并没有从地球上消散。

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已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请你以“战争、和平、统一”为主题就“台湾与祖国大陆”这一问题设计一句宣传标语。

(2分)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6—18题。

(一)(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寻向所志/便扶向路B.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C.遂与外人间隔/遂迷D.寻向所志/寻病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8.用原文填空

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本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词语是:

□□□□;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2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热情好客的风尚。

B.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C.村人“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D.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二)(10分)

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

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的家庭境况?

(4分)

 

1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如何理解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3分)

 

12.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

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

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三)(15分)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

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

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

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

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

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

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

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

“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

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

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

父亲说:

“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

“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

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凉凉的天,凉凉的心:

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

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

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目光投向窗外的风雪,就这么一刹那,我惊呆了……

⑦父亲,父亲来了!

他正透过一扇玻璃向里望,仔细聆听着校长的讲话。

我扬扬手臂,父亲看着我,向我使劲摆摆手。

风正吹,雪正舞,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⑧一阵掌声响起来,有同学使劲扯扯我的衣服,校长正叫我的名字,同时手里展开一张鲜红的奖状:

我下意识地走向讲台,校长很慈祥地凝视着我。

一刹那,我的泪水涌出眼帘,我手指窗外……礼堂里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投向窗外,投向我的父亲。

校长一个箭步下了讲台,打开门。

风雪呼啸着涌入礼堂,父亲跨进来,抖落身上的一层雪花。

⑨我说:

这是我的——父亲!

热烈的掌声响起……

⑩放学时,我和父亲步出礼堂,父亲说:

你其实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

男子汉,只要勤奋,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3.通读全文,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分)

孤独恐惧——□□□□——自卑矛盾——□□□□

14.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15.文章第⑤段多次描写风雪,其作用是什么?

(4分)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淡中见深情。

B、文章通过写父亲不顾儿子的阻拦,冒雪参加家长会的故事,塑造了一个憨厚朴实,疼爱、理解孩子、贫穷却不自卑的父亲形象。

C、第⑤段中“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一句中的“显眼”一词表明我内心强烈的自卑和对同学看不起自己的反感。

D、文章告诉我们:

其实我们没必要自卑,别人的歧视都是暂时的,只要勤奋,别人有的,我们自己也会有。

 

(四)(5分)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A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

的能力了:

也无怪B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C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D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7.请说说选文中ABCD四处的“他们”分别指代的对象(2分)

A:

B:

C:

D:

18.选文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什么?

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3分)

 

三、写作(40分)

19.题目:

有这么一个

说明:

横线上要填入人物的称呼,如老师、同学、邻居、警察、医生……

要求:

(1)通过两三件事情,反映人物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

(2)文中至少有外貌(肖像)、语言、动作三种人物描写方法。

(3)字数不少于700字。

附加题(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②?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值:

适逢②独止:

一个人留下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分)

(1)友人语巨伯曰语:

(2)子可去去:

2.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根据文段内容,可以看出荀巨伯是一个怎样的人?

(2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八年级(上)语文月考测试

(一)

二、基础(20分)

2.按要求默写根据课文填空。

(8分)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送友人》)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4)汉乐府《长歌行》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2分)

(1)她不过抬起眼睛来,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地jūgōng(鞠躬);然后颤巍巍地走了。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jí(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3)老头子zhānghuángshīcuò(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4)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

纪不小了,已经chángtúbáshè(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3分)

A.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光辉事迹。

C.当我们为自己设下目标并执着向前迈进时,我们的生活也就掀开了新的一页。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

水平的基础。

4.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人物描写手法,写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一个人。

(80字之内)(3分)

蹒跚烦躁惶恐疏懒荒谬滞笨大庭广众穷愁潦倒

□□□□□□□

□□□□□□□□□□□□□□□□□□□□□□□□□□□□□□□□□□□□□□□□□

5、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4分)

班级开展“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说说“铸剑为犁”的含义。

(2分)

把毁灭的武器变为创造的工具,以造福全人类。

(1分)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

(1分)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硝烟也并没有从地球上消散。

全国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已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请你以“战争、和平、统一”为主题就“台湾与祖国大陆”这一问题设计一句宣传标语。

(2分)

两岸同胞一家亲,和平统一心连心。

(要求整洁凝练,主题突出)

二、阅读(4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6—18题。

(一)(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寻向所志/便扶向路B.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C.遂与外人间隔/遂迷D.寻向所志/寻病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所听到的事一一详细地说出来,(他们听后)都感叹惋惜起来。

(每个要点0.5分)

8.用原文填空

桃源人来此绝境的原因是:

“避秦时乱”;本文中与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词语是:

豁然开朗;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分)(每空0.5分)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热情好客的风尚。

B.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C.村人“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

D.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二)(10分)

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

“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0.文章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

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的家庭境况?

(4分)

1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如何理解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3分)

这里的轻松不是真轻松,而是怕儿子担心,故作轻松来宽慰儿子;

(1.5分)同时,也是父亲为能给儿子买来橘子,尽到父亲责任而感到内心满足。

(1.5分)

12.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

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三)(15分)

父亲的肩头一片雪白

①15岁那年,我在全县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被推荐到县城最好的实验初中读书。

为此,父亲高兴得一晚上没睡着觉,千嘱咐万叮咛,希望我争一口气以后考上大学中专什么的。

学校实行走读制,每天我都要骑着家里那辆老掉牙的自行车去上学,风雨无阻。

②条件的艰苦我不怕,可是,那所学校的同学几乎都是县城的孩子,尤其是在我那个班,有好几个县长、局长的孩子。

当我穿着农家孩子的粗衣布鞋迈进教室时,顿时传来一阵哄笑声。

随后就有孩子为我起了“土老帽”、“趿拉鞋”的外号。

在花花绿绿、性格活泼的同学中,我特别敏感、孤独,对新环境充满了恐惧。

许多次我推着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学校,就看到县长、局长家的孩子们从吉普车里下来,趾高气扬地斜视我一眼,我顿时感受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歧视。

③好在我是一个特别勤奋的学生,基础又扎实,在学习上毫不吃力。

半年以后,期末考试,我在班上乃至全年级都是第一名。

班主任说:

明天就要放寒假了,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每个学生要有一位家长参加大会,届时要对优秀学生颁发奖状和奖金。

我兴奋不已,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并不比别人差。

这时,我听到邻座的几位局长的孩子在嘀咕:

那个“趿拉鞋”,也会考第一,“土老帽”……我悄悄地离开学校。

考了第一,仅给了我片刻的兴奋,随即自卑又涌上心头。

④回到家里,我把成绩通知单递给父亲,父亲乐得合不拢嘴。

当我告诉父亲明天要开全体师生家长大会时,父亲立刻张罗开来,叮嘱母亲翻箱倒柜找出春节时他才舍得穿的那件皮大衣。

可是我说:

“爹,你别去了,人家的父亲都是城里的干部……”(A)父亲的笑容一下子凝固了。

我转过身,鼻子不禁又酸了起来,心想:

父亲,你为什么不也是干部,你怎么偏偏当一辈子农民……

⑤第二天天未亮,窗外刮起了呼呼的北风,窗户的塑料纸被吹得啪啪作响,外面是一片片的雪白。

我摸索着穿上衣服收拾书包。

父亲说:

“我送你去吧,下雪了……”我说:

“你就别去了,不就开个会吗?

再说,别人的家长是干部,你又不会发言……”打开屋门,一股风雪涌进屋来,好大的雪,(B)我往书包里塞进两个窝头和一块老咸菜,咬咬牙,冲进风雪之中。

凉凉的天,凉凉的心:

父亲,对不起您了,我是真心想让您分享我的光荣的,可是,班上就我一个乡下孩子,那么多家长,就你一个人种地的……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学校响起预备铃时,我迈进学校的大门。

雪仍纷纷扬扬地下着,几辆吉普车和轿车很显眼地停在操场上。

⑥铃声响过后,校长登台讲话,校长的讲话不时激起同学们和家长们的一阵阵掌声和笑声,而此时的我身上冷得厉害,肚子饿得厉害,心里孤单得厉害。

我无心听校长的讲话,随意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